文化閩都 海納百川起新潮

2020-12-17 東南網

  三坊七巷。

福州新聞網9月1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張旭/文 陳建國 楊勇/攝)2200多年,福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直延續「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三山兩塔一條街」的古城格局,富有特色的山水城市空間格局被建築學家吳良鏞院士譽為「東方城市設計的佳作」。

2200多年,綿長的歲月沉澱出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閩都文風鼎盛,脈絡久遠,孕育出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曇石山文化、壽山石文化等四大文化品牌和溫泉文化、內河文化、福文化等系列品牌。

記者從市文物局獲悉,目前,全市有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474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0處,列入國家涉臺文物名錄155處。

近年福州已經組織開展編制國保林則徐墓、福州文廟、省保報恩定光多寶塔(白塔)、新店古城遺址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本體保護規劃,完成閩安協臺衙門、福建戍臺將士墓群、芙蓉園、靈濟宮碑亭、鳳凰寺大殿、採峰別墅、石厝教堂、福州商務總會舊址、福壚寺、陳紹寬故居、白馬橋、彬德橋等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涉臺文物修復工程。目前,我市正在國保林則徐故居、羅源陳太尉宮及省保安瀾會館、東關寨、宏琳厝等單位開展修繕工作。

三坊七巷——中國半部近代史

三坊七巷是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被稱為「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

區域內現存的古民居約有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築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築群,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州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謝謙華說:「三坊七巷將引入『網際網路+』概念,進一步完善『吃、住、行、娛、樂、購』等旅遊六大要素布局。」

據悉,三坊七巷將在年底建成智慧景區服務平臺。目前,當地已全面打通斷頭路,實現坊坊相連、巷巷相通,保證人流能順利從核心區往坊巷外疏散;建設了智控中心,在街區所有主要出入口和坊巷口安裝了人流監測系統,及時疏散引導。

  馬尾船政文化廣場。

船政文化——近代先進思想之光

今年是福建船政創辦151周年。中國第一艘鋼鐵戰艦、中國第一架水上飛機、設計中國第一條鐵路的詹天佑及中國天文學會創始人、紫金山天文臺籌建者高魯民都與福建船政有關。

福建船政所培養造就的諸多仁人志士及其宣傳的先進思想理念,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影響深遠。

福建船政研究專家劉孝鋆說:「福建船政學堂的輝煌只延續了40多年,但它為近代中國先進科技、高等教育、工業製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等方面留下了豐碩成果,造就了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進思想,折射出中華民族特有的勵志進取、虛心好學、博採眾長、勇於創新、忠心報國的傳統文化神韻,這些正是『船政文化』的精神內核。」

「船政文化既是我們的民族文化,也是閩都特色文化,內涵極其豐富,需要我們不斷地深入挖掘。」原船政文化管理委員會主任黃有鋒說,為了讓船政文化「可觸摸」,近年來,馬尾區加大對船政建築群遺蹟遺址的保護力度,先後啟動了馬尾造船廠輪機車間、繪事院等修復工程,並大力開發船政文化產業,大手筆建立船政格致園,復建船政衙門,打造船政古街、閩安古鎮等。

2010年和2014年,船政文化主題展先後在臺灣地區和法國舉辦。2016年,散落在法國的福建船政資料被「接回來」,在馬尾船政學堂舉辦了《一個法國人的中國夢》專題展覽。

  曇石山出土的中華第一燈。

曇石山文化遺址——沉睡五千年的文明

走進這個位於閩侯縣甘蔗鎮曇石村的曇石山遺址博物館,你會看到這樣一句話:「福建文明從這裡開始」。

「作為中華文明的一朵奇葩,曇石山文化在福建史前文化的學術研究中獨佔鰲頭。」曇石山遺址博物館前館長李國慶說,遺址博物館新館是2008年建起的,佔地112畝,目前陳列出來的僅是墓葬區,還有三分之二沒有發掘,如果其神秘面紗被全部揭開,規模有望超過半坡遺址、河姆渡遺址。

經論證,考古專家判斷曇石山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的氏族墓地,由下而上,分三個時期,距今分別為5000年、4000年、3000年左右。豐富的墓葬內容向人們訴說著歷史的滄桑,那深邃的壕溝刻畫出閩族部落的公共墓地,也展示了原始社會發展的脈絡。

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曉峰於日前帶領全國政協考察組來榕考察曇石山文化。

考察組建議,應持續深入研究整理「曇石山文化」內涵,形成一系列成果;統籌規劃「曇石山遺址」,充分發掘並整合資源;此外,還應進一步加大該遺址的宣傳力度,加強曇石山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流合作,將曇石山文化進一步推向全國。

  中國壽山石館。

壽山石——天遣瑰寶石中之王

去年11月,福州青年壽山石雕刻家林賢樂的作品《雨巷》在中國首飾玉器百花獎上摘得金獎——它是中國玉器雕刻類最高級別獎項。

產於福州壽山鄉的壽山石色彩斑斕、晶瑩剔透,令人愛不釋手,至今已有1600多年,素有「天遣瑰寶」「石中之王」的美譽。壽山石多次參與「國石」競選併名列候選石榜首,2012年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記者獲悉,原建於壽山石「三坑」(指田坑、水坑、山坑)交界之處的壽山「石王亭」將重新修建,並於10月底正式亮相。到時候,首屆壽山文化旅遊節也將在壽山石原產地——壽山村正式舉辦,並將固定成為天下石友每年歡聚的節日。目前,壽山「石王亭」重建工作正穩步進行中。

籌委會負責人表示,今後計劃以重建壽山「石王亭」為契機,挖掘整理壽山石歷史文化,同時籌劃在壽山石原產地舉辦眾多石友提議並期待的「壽山文化旅遊節」。業界專家認為,每年固定舉辦的「壽山文化旅遊節」在為天下石友提供歡聚一堂的節日的同時,有望成為當地文化標誌性節日。

名城保護——公共文化服務惠民

「織緞巷」「錦巷」「橫錦巷」「機房裡」……如今,這些與紡織業相關的地名,仍保留在榕城大街小巷中,見證著福州紡織業曾經的輝煌和那段福州海絲文化的過往歲月。

福州市博物館館長張振玉,是一位研究福州海絲文化的專家。在他看來,福州也曾是全國絲綢紡織中心。宋元時期,福州已成為當時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中絲綢的主要生產地之一,福州港已成為「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的繁華國際貿易港口。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輸出的不僅有絲綢,還有瓷器等大宗商品。於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又被譽為海上陶瓷之路。張振玉說,在宋元明清700年間,被譽為「華夏文明縮影」的陶瓷,正是從福州港出發,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跨越海洋,走向世界。

市文物局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正在加快開展「海絲」申遺工作,組織召開「歷史名城·海絲門戶——福州與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積極參加《跨越海洋——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九城市文化遺產精品聯展》《絲路帆遠——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七省聯展》,以及《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圖片展》巡展,展示我市海上絲綢之路悠久歷史和獨特魅力。

「上世紀90年代,在時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的直接關心和指導下,福州名城保護工作成效明顯。」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福建省文物局原局長鄭國珍說,遵循習近平的「歷史的人要做歷史的事」等諄諄教導,福州修復了琉球館、鄧拓故居、林覺民故居等歷史或名人舊址,收回林則徐出生地和林則徐故居並進行維修;在城市建設中保護了嚴復故居、林紓故居、高士其故居、侯德榜故居和滙豐洋行舊址等一批重要史跡;著手編制《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確定三山(屏山、於山、烏石山)、三坊七巷、朱紫坊、冶山、上下杭、南公園、煙臺山、林浦、陽岐、螺洲、馬尾老城區等14個歷史風貌區為重點保護對象……

就在前不久,為了加快推進「文化福州·藝術閩都」建設,我市正在深入實施文化建設六大行動計劃,包括省市共建重點項目、引進文藝人才、打造文藝精品、全國性文化活動落地、提升重點文化品牌、宣傳推廣福州城市文化等6類48項具體工作項目。

在8月21日通過的《中共福州市委關於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補齊民生短板確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見》還提出,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加快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和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達標、提升,建成「城區15分鐘、農村3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積極推動海峽演藝中心等省級重點文化設施項目落地建成。實施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覆蓋工程,推進市、縣兩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建立重大文藝題材項目庫。建立完善基層幫扶機制,組織開展「文化惠民·六進」、藝術扶貧和「一對一」結對共建等流動文化惠民服務。

相關焦點

  • 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發揚「海納百川,愛拼會贏」的閩派精神
    此次閩派文化產業項目的路演嘉賓陳靖璇女士,作為閩派文化產業集團的執行董事,她在會上介紹到:閩派文化產業集團成立於2019年,下屬企業有閩投資本、閩派藝術館、福建繡造文化傳播、繡造女子學院、花世黛生物科技、繡造華服、武夷山巖骨匠心茶業、採蘑菇新媒體中心、一個芒果文化等多家不同行業公司進行資源整合重組而成,每個模塊都吸納了在各行業成就不凡的企業,匯聚了70、80、90年代的各領域的人才,是一個有活力,有經歷的團隊
  • 第八屆閩都文化論壇——閩都文化與海峽兩岸關係徵稿函
    閩都文化,是指有史以來,生活在以福州為中心的閩江中下遊地區人民創造的,在閩越文化基礎上,以中原文化為主體,融匯了海外文化,具有領風氣之先,開放和包容特徵的區域文化。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紓等是閩都文化的傑出代表。福州閩都文化研究會自2011年成立以來,每年都與將境內外著名高校等研究機構聯合舉辦一屆「閩都文化論壇」。
  • 第九屆閩都文化論壇在福州舉行
    福州新聞網10月23日訊(記者 邱陵 文/攝)23日,由閩都文化研究會、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聯合舉辦的「第九屆閩都文化論壇—閩都文化與世界遺產」在福州舉行。
  • 悠長坊巷走出閩都精神
    此文為中國文明網微信訂閱號特約來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悠悠閩都,海濱鄒魯;旗鼓巍巍,閩水泱泱。   這一方山川秀麗、人文底蘊深厚的熱土讓無數文人墨客所陶醉和迷戀。三坊七巷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它佔地43公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福州歷史的的見證,是福州人文薈萃的縮影,是閩都精神根脈的發源地。
  • 政協委員為做大做強閩都文化建言獻策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日,福州市出臺《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動綱要》,明確提出要打造閩都文化國際品牌。政協委員們紛紛建言,要進一步挖掘閩都文化內涵,做大做強閩都文化,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凝聚精神力量。
  • 第九屆閩都文化論壇舉行_文教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第九屆閩都文化論壇舉行 2020-10-24 08:06:41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吳暉
  • 閩港青年展開八閩文化體驗之旅
    信息 閩港青年展開八閩文化體驗之旅 2016-08-11 17:50: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廈門設國茶文化館 力推閩茶文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大掌柜國茶文化館在廈門海絲文化藝術中心正式揭牌,致力推動閩茶產業創新發展。
  • 福建簡稱為閩,閩的本義是什麼?
    閩越國的建築、軍事、交通等方面在當時都較為發達,社會生產力高,經濟實力強。然而,在受到漢王朝的攻擊後逐漸走向沒落,於公元前110年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在閩越國消亡以後,福建地區再也沒有出現過勢力強大的獨立政權,直到閩國的出現。閩國是五代十國中的一個國家,它於公元909年建立。
  •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海納百川 卓爾不群」文化...
    46年櫛風沐雨,既是科研奮進史,又是文化發展史。部天科院發展形成了「求真務實、自強不息、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天科精神,「支撐行業、服務社會、成就個人」的價值追求,以及「海納百川、卓爾不群」的新型平臺文化。如今,新型平臺文化培育了生生不息的創新土壤,滋養了薪火相傳的科學家精神,孕育出亮點紛呈的科研成果,激勵全院科研工作者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不斷進軍。
  • 鼓浪嶼申遺顧問彭一萬:鼓浪嶼海納百川 中西文化薈萃
    西方人給鼓浪嶼帶來了先進的文化,促進了鼓浪嶼的經濟繁榮、文化教育、醫學、建築、園林、生物等多個領域的發展。正因為如此,吸引了大量的華僑定居在鼓浪嶼,又把南洋文化、歐洲文化等吸收到鼓浪嶼來。  同時,西方人和華僑在鼓浪嶼留下了精美的建築,而萬國建築博物館得到完好的保存,也讓世界看到中國、看到鼓浪嶼海納百川的胸懷。
  • 給孩子起什麼樣的名字比較新潮個性時尚呢?
    什麼樣的名字比較新潮個性時尚呢?以下是給大家推薦的一些名字,都比較適合給孩子起名。父母們如果不會起名,可以看看,尋找些起名靈感。新潮個性的男孩女孩名字推薦  新潮個性的男孩女孩名字推薦  默羽  默:意為不喜多言、心中自明。  羽:鳥翅膀上的長毛;鳥類的代稱。
  • 零零碎碎的小吃 背後是海納百川的上海飲食文化
    每一個生活在上海的人,都能在這裡填滿味覺的期待。從今天起,為期一個月的「上海小吃節」開幕,覆蓋豫園商城、真如·高陵集市兩個主活動現場,40多個品牌參與,覆蓋全市4700多個網點,形成「2+40+4700+X」的辦節規模,如果把這張「網」連起來,可以勾描出一個大上海。而這些充滿煙火氣、零零碎碎的小吃,背後是海納百川的上海飲食文化。
  • 環閩微視|非遺文化提線木偶——泉州的流風餘韻
    福建的山川河海、小鎮古厝都有著特別的魅力。你是否也對福建這個省份充滿了好奇,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它。從2020年2月28日開始,小旅推出「環閩微視」系列視頻,為你全方位展示宣傳福建的非遺文化、美景美食,讓我們來看看第二期內容:泉州提線木偶環閩微視 | 非遺文化提線木偶——泉州的流風餘韻 被讚譽為讓木偶活起來的 泉州提線木偶戲
  • 2020鼠年寶寶取名起名字大全:鼠年女孩新潮名字
    現如今90後已經各自擁有了自己的家庭,對於經歷網絡時代發展的年輕的90後來說,沒有什麼是比他們現在的生活更時髦得了,一切都是充滿了潮流感的,包括孩子的名字。90後家庭鼠年出生的女孩新潮名字多不勝數,但若想要給女孩起多樣化的新潮名字,可以參考如下鼠年女孩新潮名字起名知識內容。
  • 喜歡騰衝土鍋子——一種海納百川的飲食文化
    自秦漢開始跟中原接觸,明朝大量屯兵移民,滿清民國走夷方,騰衝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漢族為主多民族融合的移民城市和著名的僑鄉,多種文化交匯,各種宗教並存,風俗習慣各異,包容並蓄,相互吸收,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騰衝文化。這種文化,跟騰衝土鍋子一樣,相互依存,合力共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看似平淡無奇,卻海納百川,包羅萬象,韻味無窮。
  • 福州彩繪玻璃:喚醒閩都百年鄉愁
    連日來,趙獻及他的團隊正加緊設計製作蘊含福州傳統文化元素的彩繪玻璃文創產品,爭取作為重要禮品亮相世遺大會。手工彩繪玻璃工藝在福州已有上百年歷史,是清代中西交流的重要實物例證,但隨著時間流逝一度淡出人們的視線。10年前,福州人趙獻重拾這門技藝,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玻璃畫中,並不斷創新。2019年,該技藝被列入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取名字起名字:新潮有詩意的小男孩名字大全
    很多朋友都在問小男孩名字該如何參考,一個新潮有詩意的男孩名字,是很多父母想需要的。那麼現在有詩意的的男孩名字有哪些講究?在給孩子取名的時候,會考慮到各個方面,充滿內涵,富有意義,充滿意境,富有才華,經歷過一場頭腦風暴後,取出來的名字一定會讓孩子熠熠生輝。
  • 福州得名比福建早 歷史上還有七閩、九閩的說法
    至於福建的別稱,除人所共知的「八閩」外,還有「七閩」和「九閩」的說法。那麼,福山究竟在何處?建州為何能「代言」福建?「七閩」、「八閩」、「九閩」各有什麼來處?福建稱「閩」起於何時?小字輩的「福建」之名在唐代出現之前,閩地稱「閩」已是周朝的舊事。《周禮·夏官·職方氏》記載:「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 福州:「顯山露水」煥發閩都神採
    新華社福州10月30日電題:福州:「顯山露水」煥發閩都神採新華社記者塗洪長、王成、吳劍鋒有著2200多年歷史、以「三山兩塔一條江」著稱的福州市,近年來圍繞「顯山露水」做文章,推進「還山於民」,攻堅水系治理,賡續文脈傳承,合力繪就了一幅「綠城、水城、古城」交相輝映的閩都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