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難封」,一直是一件歷史疑案,也讓無數人為之遺憾惋惜。「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李廣的英名令匈奴膽寒,他的英勇善戰沒的說,但「難封」的背後,確有氣量狹小的瑕疵,為李廣的光輝形象投下了些許陰影。
李廣曾經因為吃了敗仗而受審,僅憑用錢贖罪而保住了性命,前後有八年時間在藍田過著隱居的生活。白天到南邊的山中去打獵,晚上參加當地名人舉辦的聚會,生活過得還算愜意。
有一次,李廣應邀去參加在郊外舉行的露天晚會,大家玩得興致很高,一時忘記了時間,晚會結束時已臨近午夜,按照當時漢朝有關宵禁的規定,夜裡不準在外行走。李廣一行歸來路過霸陵亭,被霸陵尉攔住,臉一板,不許通行。李廣的隨從上前大聲呵斥說:「你知道你攔住的是誰嗎?看好了,他可是前將軍。」霸陵尉那天也喝了點兒酒,聽了這話,膽氣陡升,「就是現任將軍夜晚也不能通行,更何況前將軍呢!」李廣無奈,只得在霸陵亭下熬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才進了城。
不久,匈奴大舉入侵遼西地區,漢武帝不得不發出緊急召令,再次啟用李廣為將,任命其為右北平太守。接到命令,李廣馬上著手準備,他只向皇帝提了一個要求,調霸陵尉到他的手下。武帝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那位霸陵尉也得知了李廣復出的消息,內心有些不安,不過他也安慰自己說,想當初只是秉公執法,並無過分之處。直到被調到李廣軍中,他才害怕起來。果然,他一來報到,李廣二話不說,立刻下令將他殺了。
連個理由都不找就殺了霸陵尉,李廣倒也沒遮遮掩掩,向漢武帝寫了封自首信,坦承「我殺了霸陵尉」。漢武帝對他這種公報私仇的行為十分吃驚,但當此用人之際,他也只能忍了,還回信安慰他說:「將軍的所作所為讓我覺得將軍是很有血性的人,這才是我大漢的將軍嘛。而且將軍敢做敢當,是個真漢子。」
武帝嘴上不說,不等於心裡不記著。李廣拼命想立功,實現封侯的人生理想,但一生也沒獲得與敵人大部隊正面交鋒的機會,反而因迷失道路,貽誤會師再次受到責問。他因不願再受刀筆吏的侮辱,憤而拔刀自刎了。
同樣是受到「小人」欺辱,與李廣同時代的另一位將軍韓安國,處理得則大氣得多。韓安國出身並不顯貴,戰功也不顯赫,道德也稱不上完善,但他視野開闊,氣量很大,命運也就幸運得多。
韓安國最初偏居於地方,只是在漢景帝的弟弟梁孝王手下任中大夫,但他為人有大韜略,才智足夠迎合世俗,但都處於忠厚之心。有一次,韓安國因犯法被判罪,關押在蒙縣監獄。有個獄吏田甲非常勢利,看到曾經威風凜凜的大人如今淪落為囚犯,心裡備感受用,言辭之間多有侮辱之意。韓安國意味深長地對他說:「眼光何必看得那麼近呢?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田甲撇著嘴說:「要是再燃燒,我一泡尿就能澆滅它。」過了不久,梁國內史的職位空缺,漢朝廷派使者任命韓安國為梁國內史,從囚徒陡然變成了二千石級的高官。田甲認真地估量了一下形勢,果斷地棄官逃跑了。韓安國命人四處張貼公告,說:「田甲不回來就任,我就要夷滅你的宗族。」田甲不得已,只好回來,前去肉袒請罪。韓安國笑著說:「你可以撒尿了!像你們這些人值得我懲辦嗎?」最後讓他官復原職,自始至終都對他十分友善。
韓安國後來入朝擔任御史大夫,丞相田蚡死後,他代理丞相的職務,只是在給皇帝導引車駕時墮車,跌跛了腳,因傷沒能登上丞相的寶座。漢武帝非常認可他的治國之才,稱他「有大謀略堪稱國器」。
古人有「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說法,主張恩怨分明,有仇必報。從這句話的用語來說,應該是流行於平民百姓、市井之間的理念,但看起來很有市場,不過這樣的大丈夫標準,容易被濫用,帶著一股邪氣。也有人質疑這句話的出處,指出應該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這樣一說,就變得比較正面,而且符合儒家文化的傳統理念了。比較這兩種說法的異同,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李廣的「有毒」,韓安國的「有度」,從結局看命運迥異,再次為我們生動地詮釋了性格決定命運的偉大命題。人生苦短,還是讓我們少一些有毒的怨氣,多一些有度的寬容吧,這樣雖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卻可以大大拓展生命的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