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講到,《13次學習法》保證了我幾乎能記住全部所學。一次神奇的頓悟,讓我在許多學科上成了絕對的王者。前面分別講了《語文學習7問》,《數學4背》、《英語5沒有》,今天講講其他學科,我是如何思考,如何應對的?
關於物理化學的學習方法,以下四個步驟是《學習方法導引》那本書給的學習建議:
一、步步為營,舊知識沒有學會,就不學新知識。
二、循序漸進不能跨越。
三、重點突破定義、定理、定律。
四、反覆練習增長能力。
我的學習感受還有三個細節:
1、物理和化學中所涉及的概念必須要認真背誦,經常複習;不僅要背誦,而且要完全搞懂,尤其與生活聯繫密切的一些現象一定要徹底分清楚。我記得我當年為了搞清楚某些物理現象,不僅會反覆琢磨,還會親自做實驗,絕對不讓自己不求甚解、一知半解。
2、非常注重搜集整理錯題,而且會經常複習錯題!犯過一次錯的題目,絕不允許自己犯第二次錯誤!
3、當年獲得了一本《化學題典》,裡面有15道計算題,等我把15道大題目完全搞懂,練熟之後,發現後來的化學計算題都沒有超出那15種題型之外,我的化學計算題在後來的考試中,一分都沒丟過。所以,關於物理化學的計算題,一定要多收集「經典題型」,並反覆練習。
關於政治,我的學習效率和效果我都很佩服我自己。《學習方法導引》那本書明確提出,「只有休息好才能學習好」,所以進入學習之前我都會把自己調整到極佳的學習狀態。老師在講臺上,我就在心裡默背,老師講一遍,我在口中默背三遍。課程結束,老師所講的重要知識點我全都會背了。再加上《13次學習法》的有規律複習,隨時考政治,我都不害怕,因為全都記得呢!
關於地理、歷史,我們當年不納入中考總分之中,所以很多同學是根本不學的。而我在當時卻認為,既然國家開設了這兩門課,就一定有其道理。我告訴自己:我不僅要學習,還要學好。我還記得周末放學回家,需要步行40分鐘,才能走到家,我就拿著地理、歷史出來背誦,感覺很開心。
在初三時我還做過一件更瘋狂的事情。那是一個周日的下午,我騎著自行車沿著河岸,逆流而行,去尋找水的源頭,因為我想了解家鄉的水文狀況。沿途還走到了一些人荒蕪人煙的地方,還撿起了一個骷髏頭,仔細觀察了一番,並聞了聞氣味。音標骷髏頭不大,我判斷應該是一個嬰兒的頭骨。雖然周圍荒蕪人煙,但我並不害怕,因為我當時的世界觀已經與家鄉的發展融為了一體。
其實地理和歷史是很有趣的學科。如果你覺得地理、歷史很重要,對開拓人生眼界很有幫助,那學起來自然會很容易。如果你能夠把自己的命運與腳下的那片土地緊密聯繫在一起,那怎麼可能學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