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釋疑,由吃火鍋配米飯帶出的碳水化合物爭議

2020-12-23 關你健康

本星球的人都在關注吃與健康的問題,在美國,排在2018年健康話題熱搜榜首位的是生酮飲食;在咱們這兒,近幾天點擊及回復達2億多的話題是吃火鍋要不要配米飯。大家對這事兒的熱情,有超過豆漿應該是鹹還是甜的較真勁兒。在學界,碳水化合物之爭也在年終再次掀起了小波瀾,之所以說再次,是因為這話題的證據和觀點,總是在相互撕,沒有停過。要扯清這事兒,咱們還是先回到源頭吧。

咱們先複習基礎知識。在18世紀的時候,有德國學者從甜菜中分離出純糖,從葡萄中弄出了葡萄糖;1812年俄國化學家發現植物澱粉在稀酸中加熱可水解為葡萄糖;1884年有學者分析出了結構,發現這些化合物含碳、氫、氧,氫與氧的比例是2:1,與水相同,由此就有了碳水化合物這個名稱。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細胞結構的主要成分,也是供能來源,並且調節細胞活動。碳水化合物按結構可細分為單糖、二糖、低聚糖、多糖,糖的結合物有糖脂、糖蛋白、蛋白多糖。碳水化合物除了構成機體細胞及供能外,還有儲存熱量、維持大腦功能、調節脂肪代謝、提供膳食纖維、節約蛋白質、抗生酮、解毒、加強腸道功能等生理功能。

從基礎知識中咱們可以看出,碳水化合物是生命之源,這麼重要,咋能說斷就斷?那麼,缺了碳水化合物會咋樣呢?直接的結果就是全身無力、疲乏、頭暈、心悸、腦功能障礙,嚴重者就發生低血糖昏迷;碳水化合物多了會是啥樣?過多時就轉化為脂肪,外觀肥肥,並導致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因此,碳水化合物的補充要適量,每天至少需攝入50克到100克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來源是糖類、穀物、水果、乾果和幹豆,還有根莖類蔬菜。

咱們回到吃火鍋要不要配米飯的問題。如果是全家人吃火鍋,時刻對腰圍保持高度警惕的小姑娘,可能會拒絕米飯,這時,姥姥或許就要現身說法,「要吃啊,咱們這輩人都知道,當年低標準時沒米飯吃,餓得大姨媽都不來呢。年輕輕的不好好吃飯,以後嫁人不生娃咋辦?」小姑娘的舅舅在這種情境中多會反駁,「吃那麼飯幹啥,我每天才吃1飯米飯,都得糖尿病了。」這時的小姑娘會陷入迷茫,吃飯怕胖,不吃,倒不怕將來生不了娃,也真的討厭大姨媽每月串門,但自己卻也真有過幾天不吃主食被餓暈的經歷,也聽說過總餓暈會變傻,真是糾結呢。那麼,這一家三代誰佔理?從科學角度看,都沒全錯,但也都是以偏概全。

科普界有句常話,拋開量談品種是流氓,但是,在碳水化合物這事兒上,恰恰是量難把握,應該關注的是份量,是比例,這其中的道理是,常人根本沒有可能算清每天到底吃入了多少克碳水化合物,因為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來源和含量就沒有概念。但是,生活現實和科研數據的確是太難對板。聊到這兒,咱們還要再引入基本概念,碳水飲食分類。具體而言是講供能比超過65%的叫高碳水飲食;供能比在45%到65%的叫中碳水飲食;供能比小於45%的叫低碳水飲食。這級還可細分,供能比在26%到44%是輕度限制碳水飲食;攝入量少於每天130克是低碳水飲食,攝入量在每天20克到50克的是極低碳水飲食。所謂生酮飲食就是高脂、低碳水、適量蛋白,這就是「真的明星都是靠吃肉減肥」傳說的由來,因為生酮飲食是有許多好萊塢女演員在代言的。

聊到這兒,相信大家已經有思路,碳水化合物的關鍵是攝入比例,不能不吃,也不能吃太多。官方給出的膳食營養建議也是從這個道理出發,認為碳水供能應該在50%到65%。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在改開之前,物質短缺,城裡人的食物要憑票限量,那時候,副食太少,居民們的碳水供能比是70%;當前的情況是,有錢了就放開吃,花樣多了,碳水供能比降到55%。看起來,實際碳水供能比更科學啦,但是,肥胖與超重人群已超過3億,並由此帶來成億成億的代謝病及心血管病患者。這背後根源,是總能量攝入過高,由此可以看出,飲食與健康是總體關係,只控制一兩個點,是無法照顧到全局需求的。所以,膳食營養要強調的是平衡,官方建議是每天谷薯類250克到400克,其中全穀類和雜豆類50克到150克,薯類50克到100克,蔬菜300克到500克,水果200克到350克,同時,在把握量的同時,更要考慮來源,具體說,儘量選富含抗性澱粉、膳食纖維的食物,減少精製糖的使用。

從生活現實和相關研究來看,當前普通群眾中常見的飲食問題有3類,對打工族來說,是以吃快餐為主,存在的問題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能比的總和過高,蛋白質供能比偏低,全谷雜糧不足,蔬菜及豆類缺少,解決辦法,午餐無奈,就靠晚餐來糾偏,同時嚴格限制含糖飲料攝入。對生活條件許可的患慢性病的閒人來講,存在的問題是很少吃主食,但動物蛋白攝入過多,碳水供能比不夠,如果同時又沒有注意膳食纖維補充,那對健康也是不利的。此外的普通問題是沒有注意碳水化合物來源,要記住,精米白面的營養素含量是低的,膳食纖維也不夠,升糖速度很快,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考慮晚餐少吃米飯和白饅頭,以全穀物、澱粉豆類、堅果類等來提供部分碳水來源。請記住要點,碳水化合物對健康的影響要看比例,還要看來源,需要控制的是含糖飲料、甜食、精白穀物,最關鍵的是全面且均衡。全年不吃米飯,但每天喝大炮可樂還吃大片西瓜,晚餐不吃飯但喝大杯果汁,不多吃卻傻吃濫喝,一切想健康的努力都會是白忙乎。還要回答,吃火鍋要不要配米飯的問題不?不想答啦,只留線索,您瞅瞅那所謂不讓您上火的涼茶罐上標的含糖量,再查查米飯和西瓜的含量糖,自己算算,那些飲料和水果能頂幾碗米飯。您連自己一天吃進了多少糖都不清楚,還要問別人該不該再來碗米飯,您有意思嗎?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測查、快報、細節、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四川人吃火鍋,都要配米飯?
    @渡邊菌 儘管BBC在紀錄片《全球最健康的飲食方式》裡diss了中國人的這種生活方式,告訴大家精加工後的米飯因為營養結構比較單一,極為容易引起血糖驟升。 甚至不少川渝人,吃火鍋都要配米飯。 就像老北京銅鍋涮肉總要來倆麻醬燒餅,雖然四川盆地有著全中國最為香辣的底料和豐富的配菜,可老饕們還是抗拒不了撈起一片油汪汪的麻辣牛肉裹著米飯一起咀嚼的那種幸福。
  • 試試做花椰菜米飯吧,有效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將烹飪時間減半
    試試做花椰菜米飯吧,有效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將烹飪時間減半。降低你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告訴你偷偷地加入一些蔬菜的好處,這些清淡和健康的花椰菜米飯食譜都非常好吃!把花椰菜換成米飯,你將節省時間。碳水化合物,甚至還能省下一點錢,因為你在做這個的時候會放棄在手機上叫外賣,除去外賣費當然划算了。花椰菜飯不僅容易做,而且很有趣。菜花變成了蓬鬆的米飯一樣的紋理,只需簡單的旋轉食物處理器或滑動研磨機!這兩種方法都可以達到蓬鬆的基礎,而不需要等待30分鐘到一個小時來煮米飯。花椰菜富含對健康的益處,已被普遍用作減肥推薦食品。
  • 【健康】這些家常菜配米飯,營養低還易長胖,很多人卻很愛吃!換種吃...
    老廣最愛莫過於煲湯,秋冬季節當然少不了藥膳,但是各位吃貨們,這個「藥材」可千萬別隨意食用,有人吃了出了大問題!【可怕】已致42人死亡!食安辦緊急提醒:這類「藥材」不可誤食!
  • 一頓火鍋≈10碗米飯!醫生悄悄告訴你,這樣吃火鍋不長肉!
    一碗150g米飯大約是174千卡,也就是:一頓火鍋≈10碗米飯。 而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一個普通成年女性,一天所需能量只有2100千卡。如果一頓火鍋吃到飽,可吃下3900千卡,相當於20碗米飯!一周吃一次,一個冬天能長胖5.3公斤!
  • 一頓火鍋=10碗米飯!怎樣吃火鍋才不會發胖呢?
    一碗米飯大約是174千卡,也就是:一頓火鍋=10碗米飯。如果你胃口再好一點,麻辣火鍋吃到飽,一餐可吃下高達3900大卡!(相當於約20碗米飯)。一周吃一次,一個冬天胖10斤完全不成問題。
  • 拉麵米飯配煎餃,日本人為什麼熱愛主食×主食?
    因為中國人在對於主食和配菜的界定鮮明,主食配主食的這種搭配是嚴重背離中國人的基本常識的,而且也不甚美味。 「碳水化合物 X 碳水化合物」這種組合在日本的確很常見,什麼餃子配飯,烏冬/蕎麥麵配飯,還有上面所說的,拉麵配白飯。
  • 【謠言粉碎機】視頻 | 碳水化合物不健康?張文宏醫生發出了提醒
    精製碳水化合物不健康?最近,關於我們常吃的精細碳水化合物,張文宏醫生提出了特別提醒:「以精製碳水化合物為主導的飲食營養方式,很難支撐我們活到 90 歲以上。」圖片來源於科普中國那麼什麼是精製碳水化合物?為什麼說精加工碳水為主的飲食不健康呢?今天就來好好聊一聊。什麼是碳水化合物?
  • 這些家常菜配米飯,營養低還易長胖,很多人卻很愛吃!換種吃法更健康~
    1 土豆配米飯,沒營養還長胖 吃米飯總要配著菜吃,那你經常用什麼配?酸辣土豆絲、乾鍋土豆、辣椒炒毛豆…… 那究竟該怎麼吃才更健康?
  • 吃火鍋配什麼飲料比較好
    作為一個資深的火鍋愛好者,我覺得吃火鍋時配的飲料必須要滿足兩點要求,一是解辣,二是解膩,達不到這兩點都是空談。 所以很多人說喝豆奶或者是牛奶啥的,雖然確實解辣,但是只會越喝越膩啊,我給大家推薦兩款既能解辣又能解膩的完美火鍋飲料。
  • 健康減脂,如何選擇優質碳水化合物?
    人體需要碳水化合物來為其供能,我們需要有能力去識別哪些是更利於健康的碳水化合物。今天小Pi會告訴你,如何選擇能保持血糖穩定,又富含營養的碳水化合物。營養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很多研究表明,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不光會長胖,還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和肥胖問題。
  • 朱一龍直播吃火鍋暴露食量,明星胡吃海塞還不發胖的秘密被發現了
    昨晚《重啟》劇組直播吃火鍋,沒想到朱一龍吃得這麼認真,眼巴巴的望著鍋裡,生怕肉肉不翼而飛!K姐追完直播,口水也譁譁直流,大夏天牛油鍋配上北冰洋,幸福指數MAX!可是肥胖人士可以吃火鍋嗎,浮著厚厚油脂的鍋底和白花花的肥肉,不會變胖嗎?
  • 章子怡挺巨肚外出 懷孕期間能吃火鍋嗎?
    目前在美國待產的章子怡首次被拍到正面大肚視頻,視頻中汪峰不僅貼身陪伴懷孕的章子怡,更驅車200英裡(約320公裡)帶章子怡吃火鍋。 前幾天章子怡在美國生產的新聞傳得塵囂甚上,但章子怡本人迅速微博闢謠,否認了這一說法。而優酷全娛樂近日拍到了章子怡在美國待產日常的視頻,證實目前正由汪峰陪伴的章子怡確實仍在待產。
  • 低碳水化合物還是高碳水化合物?一切適度
    2017年8月發表的PURE研究報告的標題稱,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飲食是長壽和健康的答案。PURE研究調查了來自22個國家的約13.6萬名中年男女人的飲食習慣,並在7年後檢查了他們的健康狀況。研究發現,碳水化合物熱量佔比最低的20%的人在研究期間的死亡風險降低了28%。PURE研究的這一發現後來被ARIC的研究結果所推翻。報導ARIC研究的頭條新聞稱,低碳飲食可以減少你5年的預期壽命。
  • 香腸配泡麵,老乾媽配米飯,我陪你一日三餐
    香腸配泡麵,老乾媽配米飯,我陪你的一日三餐最近上課主題的緣故,同學一直在問我:「什麼是七年之癢?」大家也在討論七年到底是什麼概念?芝麻鹽拌米飯,香香鹹鹹的芝麻鹽不用菜就可以和米飯直接配著吃。因為那天爸媽不在家,她就把我帶進了她們家,兩個同齡人在一起吃飯是很有意思的事,那是我第一次吃芝麻鹽。熟芝麻和米飯混在一起,芝麻迸發出的香氣,米飯的微甜,兩者味道相得成趣。
  • 土豆為啥不能和米飯一起吃?
    但這幾樣東西,吃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1、不要只用土豆配米飯 只要有一盤酸辣土豆絲,就能多吃幾碗飯..... 從熱量上來看:雖然土豆的熱量比米飯稍低,可是加油炒過之後,熱量就可能相當於甚至超過米飯。
  • 碳水化合物食物一覽表
    常見碳水化合物食物及含量:方便麵60.9kJ/g,花卷45.6kJ/g,饅頭48.3kJ/g,米飯25kJ/g,草莓6kJ/g,胡蘿蔔7.7kJ/g。  1常見碳水化合物含量  2碳水化合物含量計算  食品營養標籤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指每克產生能量為17kJ/g的部分,數值可由減法或加法獲得。
  • 火鍋不健康?那些吃火鍋養生的人都怎麼樣了?
    絕大多數人對火鍋情有獨鍾 奉行著吃火鍋的佛系養生法 但也有很多人吃火鍋後為上火、長痘胃痛等症狀苦惱不已 對於火鍋是否健康坊間存在很大爭議
  • 吃火鍋完全攻略
    火鍋配菜有哪些"肉類"火鍋配菜:吃火鍋怎麼少得了肉類食品呢,尤其是對於肉食主義者來說,簡直無肉不歡。不過肉片一定要燙熟,由鮮紅色變為灰白色才可以吃,切不可輕輕一涮就 食。,葷素合理搭配才能既享美味又吃出健康。
  • 一個簡單做法:少吃麵條多吃米飯
    不過張先生是個有心人,在日常飲食中不斷摸索,總結出了一個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少吃麵條多吃米飯,堅持了一年再去做檢查,脂肪肝真的消失了。難道脂肪肝是因為吃麵食多引起的嗎?【醫生解析】脂肪肝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通俗地說是肝細胞中被脂肪充斥的一種病理狀態,對肝臟的正常功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