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的孩子美美長得白白淨淨,瘦瘦弱弱,有種讓人憐惜的感覺。她媽媽是個律師,快人快語,總是一副女強人的架勢。她媽媽經常抱怨:甜心媽媽,你說怎麼辦,美美在學校就是個受氣包,別的小朋友搶她的東西,她從不說不,從來都是乖乖地給別人,老師反映她不會說不。在家裡,事事聽從父母的,很少有反對意見。
小歡喜中有一個控制欲超強的老媽,生活真是太難了
這讓我想起來最近看的一部電視劇《你是我的命中注定》,劇中的陳嘉欣是個便利貼女孩,善良脾氣好,在職場中她就像一張便利貼,隨時拿來隨時扔掉,基本上沒有存在感。公司裡其他同事不願意做的事情都是由她來做,工作沒有界限感,始終沒有受到重視。她的閨蜜經常勸她,要勇敢說不,學會拒絕別人。
便利貼女孩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自信、勇敢的孩子,有主見、有想法,我們怎麼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敢於表達意見,敢於說不的孩子呢?
當孩子不敢拒絕時,家長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不敢表達意見的原因,千萬不可以一味地批評他、指責他,那樣只會適得其反。孩子不敢拒絕的原因,最常見的有以下3種:
1、父母過於強勢,對孩子採用專制型教養方式,缺乏平等交流的家庭氣氛。
有些父母對孩子過於嚴格,尤其是教養上,非打即罵,對於性格弱的孩子,經常戰戰兢兢,根本不敢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美美的媽媽性格強勢,控制欲特別強,在家裡,自己就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必須聽從自己,美美曾經和女兒表達,她的媽媽不允許她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她選的媽媽只要不喜歡,就必須放回去。
家長的不當教育方式會讓孩子不敢表達,在這種家庭氣氛中,性格外向的孩子可能會叛逆,處處和你作對,性格弱一些的孩子可能不敢說太多話,害怕家長會批評自己。
2、孩子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依賴感
孩子在0—3歲時是建立依戀感的最佳時間,有些父母由於工作原因和孩子長期分離或者疏於照顧,孩子在這個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愛,他會表現出對於父母異常的依賴,當這種愛的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她就會形成患得患失的性格,不敢拒絕別人。
3、存在一定的人際關係焦慮情緒
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好朋友比較少,他害怕如果拒絕好朋友會不理自己了,人都是社會動物,被孤立被排斥是一種很不好的感受,尤其是對於小學以上的孩子,他們需要團體,需要朋友,希望被認可,希望被接受。
作為父母,找到了孩子不敢拒絕別人的原因,就可以對症解決。
1、父母要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採用智慧型教養方式。
一方面為孩子制定一系列行為規則,對孩子獎懲分明,另一方面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對孩子嚴格的同時要充滿愛,尊重孩子的意願。
2、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一定要全心陪伴。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尹建莉老師說過: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這是現代教育中存在的重大問題。父母生而不養,這種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損害不會立即呈現,但終會在孩子生命中留下陰影。一定要多抽時間和孩子溝通,經常關心他,讓她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
3、父母要要擅長引導孩子,多帶孩子出去交朋友,見世面。
存在人際焦慮情緒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鼓勵和陪伴,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多出去參加活動,多接觸小朋友,孩子的眼界大了,自然後打消他的很多顧慮,降低他的焦慮。
父母千萬不要把養育孩子的責任推出去,如果你這樣做了,等於把孩子推出去了,日後你們的親子關係會發生很多問題,要認真對待和孩子相處這件事,不要讓孩子物質上很充足,卻成為精神上的「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