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帶孩子去遊泳館遊泳是一項不錯的暑期活動,既能消暑,又能讓孩子獲得充分的運動。
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每年都會引發大量的討論:
如果只有異性家長帶孩子,孩子能不能進異性更衣室?幾歲以後孩子絕對不能進異性更衣室?
李女士帶著八歲女兒去遊泳館遊泳。
更衣期間有個小男孩闖入,看起來也是七八歲的樣子。
鄧女士忍無可忍說了句,「孩子這麼大了,這是女更衣室,能不能讓他出去呢?」
誰知對方家長一聽就怒了。「你們憑什麼讓他出去?我一個人帶他來,丟了你們負責啊?」
一聽這架勢,李女士就沒再做聲。
家長們覺得,孩子多大後不能進異性更衣室呢?
先來看看一般遊泳館的規定↓↓↓
再來聽聽心理諮詢師的建議:
正常情況下,從2歲半開始,孩子對自己的性別就已經有所認識,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
到了3-7歲,孩子會從日常的家庭生活中進一步加深對性別、性角色的熟悉。
到了11歲,孩子已經有了懵懂的性觀念。
家長如果帶3歲以上的小孩進異性更衣室,會引起孩子對自己和異性身體界限認識的誤區,甚至有可能導致孩子在今後的成長中出現性早熟的情況。
所以,3歲以後,家長就要避免孩子進入異性更衣室或浴室。
這既是於他人的尊重,也是給予孩子良好的性教育示範。
01 異性親子要不要保持身體的界限?
除了公眾場所要注意以上問題外,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也常常會發生這樣的場景:
爸爸在家裡上廁所沒關門,5歲的女兒直接進去洗手;
兒子6歲了,媽媽依然帶著他一起洗澡;
女兒上小學了,還是會和爸爸睡一張床;
奶奶在家換衣服,從不避諱上幼兒園的孫子……
家庭中,異性家長與孩子毫無界限感,不僅發生在普通家庭中,在明星家庭中也常常發生。
黃磊曾在微博記錄自己給五歲的女兒洗澡。
演員胡軍曬出女兒九九的慶生照,他與14歲女兒嘴對嘴親吻。
貝克漢姆曾經發布過一張自己和女兒小七親吻的照片,也引發全網熱議。
「沒事,孩子還小,自家人不怕的。」
「孩子是我自己的一塊肉,還不能親密了?」
這些家長們覺得越是親密的關係,
越應該毫無保留,距離則代表生疏與隔閡。
然而,這個認識卻是大錯特錯。
越是自家人,越應注意才對。
身體界限感的缺失,
很多時候意味著性教育的缺失。
兒童性教育專家胡萍老師說:
「家庭中的隱性性侵害常常被忽視,它不但會破壞孩子的身體界限,讓孩子從小意識不到身體的神聖與高貴,還會破壞孩子心理的正常發育軌跡,帶來諸多的隱患。」
還記得之前發生過這樣一起轟動全國的新聞事件嗎?18歲的哥哥在南京南站候車室摸妹妹的胸部,妹妹是未滿14歲的兒童,這種行為已經構成了猥褻,是一種性侵害行為。
然後這個女孩對於哥哥的行為是一種茫然的狀態,她根本不知道這個行為是在對她的傷害。
當時呢,他們的父母也在旁邊,可是他們對於兒子的行為放任不管,既不阻止兒子的行為,也不保護妹妹。
認知上的模糊會讓孩子分不清「愛」與「傷害」的區別,在面對真正的傷害時可能會無力辨別,更無力抵抗。
國家心理諮詢師楊陶如說過,她發現很多大學女生在兩性關係中不懂得保護自己,面對男生的不合理要求「不自願」地付出一切。
根源就在於,其兒童時期不懂拒絕任何讓自己不喜歡的接觸或侵犯。
02 異性親子幾歲「分離」?
洗
澡
寶爸寶媽們都有給寶寶洗澡的經歷,當你用大大柔柔的毛巾把孩子包裹起來,是一種溫暖得快要融化的感覺。
可是,這種時光不會持續得太長。到了一定的年齡,異性爸媽就不方便和孩子一起洗澡了。
吳尊和賈乃亮都曾在真人秀節目中給自己的女兒洗澡,只不過當時賈乃亮的女兒甜馨只有1歲多,爸爸給尚是嬰兒模樣的女兒洗澡,並未造成觀眾的反感。
而吳尊的女兒已經超過三歲半,吳尊因而遭到了很多網友的批評。
區別就在於年齡。
女兒到幾歲不應再跟爸爸洗澡,
兒子到幾歲不應再跟媽媽洗澡呢?
3歲是一個分水嶺。
孩子2歲前,屬於性別意識朦朧的早期階段,好奇心是很強的,和異性父母洗澡等親密行為,能讓孩子對「男女有別」形成一個模糊印象,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很好的時間。
這之後,孩子們的性別意識形成。3至5歲是幼兒性別意識發展的敏感期,大部分的孩子3歲以後就逐漸開始認同自己的性別,明白男生跟女生身體上的不同。
此時異性家長應當及時與孩子「分離」,避免過於親密的舉動,比如共浴、同睡一張床、嘴對嘴親吻等。
同時,3歲以後也是對孩子進行隱私教育和自我保護意識培養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候,只允許同性家長為孩子洗澡,在洗澡時告訴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讓自己的身體被異性看到,這樣做能讓他們懂得「在異性面前不能隨意暴露身體隱私部位」,並且逐漸能夠劃清男女交往的界限。
親
吻
表達愛意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親吻了。父母對孩子的親吻,更是一種愛的本能。
但是同樣的,在孩子3歲後,來自異性父母嘴對嘴的親吻就不合適了。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認為:異性親子間對嘴親吻的行為會給孩子造成困擾,可能會刺激孩子的性意識,進而引發孩子性早熟,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張亮就為全天下的爸爸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在一期節目中,他嚴肅地表示,自己不會和女兒親嘴。
「因為父親畢竟是異性,要讓女兒從小養成一些自我保護的意識。」
異性親子間,如果要表達愛意,可以用擁抱代替,6歲前的孩子,也可以親額頭、頭髮或者手背。
陪
睡
前幾年曾有一個新聞,說一個媽媽陪兒子睡覺,一直陪到兒子考上大學,媽媽居然到租房繼續陪,直到兒子大學畢業工作後依然如此。
這個兒子說離開媽媽就睡不著,至於找女朋友成家更是想都不想。
這個例子雖然極端,卻也反映出很多媽媽沒有搞清楚跟兒子相處的界限。
父母真的不能無休止地陪孩子睡覺,更不能由異性父母陪睡,否則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在現實中,孩子三歲前大部分都是媽媽陪睡。
等到孩子三歲以後,可以慢慢嘗試讓孩子獨立睡覺,哪怕實在捨不得分床,也要讓同性父母陪伴。
畢竟睡在一個被窩裡,難免有身體接觸。
如果換成同性父母陪孩子睡,可以教給孩子一些關於身體的知識,讓孩子逐漸認同自己的性別,並把同性父母當成成長的榜樣。
03 日常生活中的性教育
在家庭生活中,異性父母與孩子逐漸的分離,尊重孩子的身體界限,讓孩子知道兩性差異,是父母做好家庭性教育的第一步。
同時,性教育還滲透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
1 引導孩子認同並喜歡自己的性別
在童年時期時時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性別的美好,儘量滿足孩子一些與性別密切相關的心理需求,比如允許女孩愛美且漂亮,允許男孩調皮且愛搞小破壞。
2 引導孩子具備「隱私意識」
讓孩子知道胸部、兩腿之間及私處、臀部等都屬於隱私部位,任何人不可以隨意觸碰。
不讓孩子隨地大小便;
不要在公共場合隨便暴露孩子的敏感部位;
換衣服時儘量避開孩子;
不論在家裡或公共衛生間上廁所時要注意關門等;
3 教會孩子在受到侵犯時保護自己
如果有人對孩子的隱私部位發生不正常接觸,要大聲拒絕;
除了父母、爺爺奶奶的親吻外,對別人的親吻和不舒服的摟抱要大聲拒絕;
如果隱私部位有不舒服的地方,女兒就告訴媽媽,兒子就告訴爸爸。
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說過:
愛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達愛也有尺度和分寸。
父母要想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
一定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男女相處的界限,
讓孩子懂得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寶貴的,
孩子才能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活得獨立而幸福。
來源:我是個媽媽
• End •
編輯:琬璘
審核:雨珊
監製:凱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