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故事如此動人?深入生活 創新表達

2020-12-22 人民資訊

核心閱讀

人物使我們的故事動人,創新使我們的故事生動。節目形態創新、科技賦能、表演方法創新,創造性地轉化了英模故事的講述方法和呈現面貌,觀眾從中感受到民族脊梁的精神力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對當代中國,對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中間需要「轉化」。這就需要藝術家在深入傳統文化寶庫的基礎上,發揮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能力

一個演員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通過表演,讓觀眾感受到一個國家的精神氣質。這是優秀演員應當追求的境界

圖為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劇照。

置身新時代,廣大文藝工作者如何通過自己的創作,積極發揮社會主義文藝凝心聚力的作用、激發人們書寫新時代史詩的熱情與力量?中華兒女在不同歷史階段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奮鬥故事與卓絕貢獻,是我們的創作源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我們的文化土壤。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應當深入生活,同時對豐厚的文化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新文藝表達,用文藝講好中國故事。

緊扣人物 跨界融合——

生動表現中國風採

20多年來,我作為戲劇導演,一直與舞臺上的人物同悲喜共命運。這些人物多來自文學作品。與以往創作不同,擔任《故事裡的中國》系列節目總導演,讓我走進眾多英模人物的精神世界。他們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他們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深深地震撼了我,一次次讓我落淚。

我想知道他們如何鍛造出自己的品格,他們不竭的精神動力源自哪裡。「草原額吉」都貴瑪、「醫之大者,為國為民」鍾南山、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90後援鄂醫療隊……他們的人格力量、他們對所負使命義無反顧的全力投入,來自家庭和成長道路的影響,更來自他們對黨的信仰、對國家和人民的大愛。我們在創作中堅持從人物精神出發、從真實生活出發,打動了許多觀眾,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英模人物的人格力量。

觀眾對節目的認可、對節目主人公的認同,不僅由於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鳴,還與節目大膽創新表現形式有關。只有故事講得精彩、講得有新意,觀眾才樂於聽下去、看下去。

在節目形態上,我們率先在大型文化訪談節目裡嵌入舞臺劇,用戲劇+影視化拍攝+訪談的融合方式呈現中國故事。在技術手法上,我們將舞臺轉化為小型片場:傳統的單一舞臺被切割為三個舞臺,擴展了戲劇的舞臺化呈現。高清LED大屏等技術手段的使用,進一步實現戲劇舞臺的電影化,室內場景和「外景地」都得以在一個大舞臺上表現。

此次創作給我們提出的另一個課題是如何創新表演。僵化的表演無法和時代同步伐,觀眾也不認可。在《故事裡的中國》舞臺上,演員表演60%是影視化的,當角色進入內心獨白,或者開始大段的情感表達時,則採用戲劇表演方式,增強藝術的感染力。

節目形態創新、科技賦能、表演方法創新,創造性地轉化了英模故事的講述方法和呈現面貌。觀眾從中感受到民族脊梁的精神力量。

人物使我們的故事動人,創新使我們的故事生動。在前不久創排的話劇《紅色的起點》中,我帶著青年主創團隊,以及90後和00後的演員們,探索如何給觀眾尤其年輕觀眾講述黨史,如何在舞臺上表現黨的一大歷史。這部作品青春感十足,很受觀眾喜愛。我執導的、以新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田漢為主人公的話劇《狂飆》也很受歡迎,有的90後觀眾連看三遍。我們在舞臺上同時使用8臺攝像機,紀實拍攝、及時剪輯、即時投影。觀眾被這一新的表達形式吸引,在這個過程中認識了田漢,了解了那段風雲際會的歷史。

追根溯源 轉化表達——

做優秀傳統文化的「探寶者」「解碼者」

中國的文化藝術講究的是內在功夫和氣韻。書畫、太極拳、傳統建築,莫不如是。故宮看起來雄偉舒展,其實工匠在設計建造時尺寸拿捏得非常精準,這樣才能在榫卯「合成」時分毫不差,才能有外在氣派的宏闊端莊。

再比如中國畫的大象無形、計白當黑,遠山綠水之間小舟輕過,畫面既有意境,又有內在邏輯。唐詩中婦孺皆知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短短兩句就把天和地都描繪清楚了,後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又倏而把視野聚焦到眼前山水,也是既寫意又高度凝練,內在結構很紮實。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代中國、對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中間需要「轉化」。

如何通過文藝創作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就需要藝術家在深入傳統文化寶庫、探得「寶物」的基礎上,以現代人的視角提取精神內涵,同時積極運用新的藝術表現手段和技術手段,讓傳統題材作品既葆有傳統的獨特韻味,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趣味。

比如,導演話劇《趙氏孤兒》過程中,我先讀元代紀君祥的元雜劇劇本,而後讀《史記》和《左傳》,在歷史背景下探討忠義精神;導演崑曲《1699·桃花扇》,是借侯方域、李香君之愛抒愛國之情,同時以此次創作為契機,發掘、整理散佚的崑曲曲譜;話劇《青蛇》對《白蛇傳》故事進行轉化再造,突出民間故事的生生不息,以及其中所蘊含的人們對愛的禮讚。在舞臺表現上,我們「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現代的國際化語彙讓古老題材煥發出新的風採。

傳承再造 練好「功夫」——

在世界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

從先秦優伶戲到唐代參軍戲、宋代話本、金代院本、元代雜劇、明代崑曲、清代京劇,中國有自己的演劇體系。我們的話劇演員應該把中國獨有的「功夫」找回來,重塑中國當代演劇體系。

一個演員如果沒有深刻的臺詞功力和形體技術功力,「觀眾緣」是暫時的。「功夫」不僅僅是技術,還是一種文化底蘊。比如,我們常常評價一個演員的表演「挺出彩」。除了出彩,這個演員是否有光芒?光芒來自哪裡?來自演員身後這個國家和這個民族的文化。一個演員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通過表演,讓觀眾感受到一個國家的精神氣質。讓自己的表演具有「中國表情」,這是優秀演員應當追求的境界,也是捨棄小我、成就大我的藝術道路選擇。

具體到話劇藝術領域,中國國家話劇院應作出示範,並且在國際舞臺亮出名片。這意味著我們不僅繼續展現中國藝術家對莎士比亞、契訶夫的理解,更要在國際舞臺上傳遞中國聲音,展現我們文化大國的精神風貌。這是國家藝術院團的責任擔當。我們自當不辱使命,用更多優秀文藝作品為時代鼓與呼,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作者為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本報記者徐馨採訪整理)

相關焦點

  • 【網絡媒體走轉改】屈貴全:挖掘平凡生活中的動人故事
    在網絡媒體「走轉改」活動中,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履行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48個字」的職責使命;要服務中心工作,做好今年重大主題宣傳,加強議題設置,精心策劃選題,在網上更好地匯聚團結奮進的強大正能量;要躬行三湘大地,深刻踐行「走轉改」精神,用發現的眼睛體驗感悟,用筆觸和鏡頭增進群眾感情,突出網絡傳播特點,在改革創新中提升能力和水平
  • 四個春天的故事,讓幾千萬人感受到原生家庭的溫暖,怎能如此動人
    在這個適應了用鏡頭記錄生活的家庭裡,對於這樣一部純天然的家庭影像紀錄片的誕生而言是得天獨厚的。在有心無意中誕生的紀錄片,就像是稍縱即逝的靈感,乍現一瞬的曇花那般美麗動人。讓人看了之後忍不住感慨萬千,有驚豔,有欣喜,有嘆息,也有惆悵,甚至是悲拗。《四個春天》看似一道平平無奇的光芒,可在它掠過你的時候,便能讓你切身地感受到一種陽光和煦、如沐春風般的溫暖。
  • 張文俊:關於山水畫如何學習傳統深入生活及創新問題探索
    關於山水畫如何學習傳統深入生活及創新問題探索1999年08月10日張文俊畫好後題什麼呢?不能就題「雲臺山」,這不能表達我的意思,也不能將我為什麼要畫這張畫的主題思想體現出來。因為我當時深入生活親身感受而形成這張畫的主題。當時我曾站在雲臺山上遠望浩瀚的大海,感到心情舒坦激蕩,面對山巒起伏的雲臺山,堅硬如鐵、穩如磐石,堅不可摧之勢深深地感染著我。
  • 傳播動人故事 凝聚溫暖力量
    陝西日報訊 (記者 李衛)12月10日下午,全省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好記者講好故事」媒體宣講報告會在西北大學長安校區舉行。「不能再讓娃娃們受沒文化的苦了!」為了這一句話,榆林老漢馬維帥奉獻了一生。
  • 那些可以寫進作文的純愛語錄,每一句話都是動人的故事
    那些可以寫進作文的純愛語錄,每一句話都是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品味幾句唯美動人的純愛語錄。純愛小說摘抄,一句話就是一個故事!「滿懷希望就會所向披靡」。這本小說不能僅從純愛情感的角度去看,作者以細膩動人的筆觸讓我們看到了一些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和諷刺意味的事物。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總之,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可魏謙的生活很大部分卻都是「苟且」,他不敢期盼詩和遠方。
  • 表達能力訓練-精彩演講稿欣賞
    上篇文章我們了解了如何寫演講稿的步驟,這周我們找篇例文來欣賞一下什麼是好的演講稿。
  • 周杰倫《聽媽媽的話》,它動人的故事您知道嗎?
    每一首動人的歌后面,總是會隱藏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一首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從這首歌中感受歌手的心酸成長,感受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惴惴教導與引領;感受一個單親孩子的倔強與努力。生活不會一成不變,再美好的東西也會有破碎的一天,同樣的這種情況也出現在他的身上了,而且這種災難給他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在他上中學二年級時,父母離異了,他和媽媽一起住,從前一個美滿的家庭,現在看來一點兒也不和諧了,爸爸搬走了,剩下母親一個人,她需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如果只靠教師這個一成不變的工資來養活家人,給孩子買樂器,請老師指導顯然是不夠的。
  • 張杰獻唱《溫暖的抱抱》溫暖主題曲 MV動人呈現常遠李沁治癒故事
    張杰穿透人心的嗓音將鮑抱和宋溫暖之間充滿笑與淚的治癒故事娓娓道來,感染力滿分。影片將於12月31日全國上映,預售已開啟。張杰動人歌聲溫暖寒冬 鮑抱宋溫暖治癒故事首揭秘今日曝光的《躍進人海擁抱你》MV中,鮑抱(常遠 飾)與宋溫暖(李沁 飾)間惺惺相惜、彼此拯救的治癒故事悄然揭開,影片中的重要道具擁抱小瓷人的分分合合也將這份情感歷程中的波折巧妙展現,刻畫出笑淚並存的動人故事。
  • ...關於創新文化傳播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的幾點思考
    武威在建設文化旅遊名市工作中,依託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稟賦,深入發掘區域特色文化資源,進一步加強文物合理適度利用,在創新文化傳播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上做文章,積極推動文物及蘊含文化的「活化實踐」,增強涼州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 關注鄉村教師 故事動人還不夠
    這些動人故事之後的文章,也是媒體必須要做的。教育既是一篇專業文章,也是一篇社會文章。縮小城鄉教育的鴻溝,人是核心要素之一。就鄉村教師這一群體,媒體不僅要講好感人事跡、勵志故事,以正能量激勵人心;不僅要呼籲公眾關心支持、愛心助學,助推扶貧與扶智。更要深入基層調查,伸出多條觸角,把這一群體的真實生態、呼聲訴求、困境矛盾等反映出來,為教育主管部門制定政策、精準投入提供重要參考。
  • 創新多元表達《謝謝了,我的家》讓華人「家風」發出更大聲量
    創新輕快表達,讓厚重的家風傳承「舉重若輕」「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在長子盛福春眼裡,母親趙麗蓉就是這樣一個藝術天才。讓節目的講述方式更豐富,《謝謝了,我的家》不止「第二現場」這一種創新手段。在演播室,同樣能看到諸多匠心設計。節目將嘉賓出場的通道設置成了時光走廊,將相應家族各個時代、各個階段的照片按時間軸排開,起名「家足跡」。嘉賓可以通過這裡實現對自己家庭的崇高巡禮。而通過CG動畫技術從「時光瓶」中釋放出的家庭照片,也讓觀眾進一步深入家族記憶中。
  • 鐘聲:讓合作共贏的故事更動人
    中國改革開放故事在世界舞臺上形成熱潮,回應了人們探尋發展密碼的不懈努力 「西方人要想真正了解中國的現在和未來,就必須了解中國過去40年發生了什麼。」紀錄片《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撰稿人和主持人、英國歷史學家麥可·伍德由衷感慨。
  • 天地出版社以文學扶貧書寫動人篇章:以"繡花"功夫講好扶貧故事
    原標題:以「繡花」功夫講好扶貧故事——天地出版社以文學扶貧書寫動人篇章 近年來,天地出版社聚焦脫貧攻堅工作,出版了一系列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脫貧攻堅主題的好書,如2018年推出了《高腔》《嚮往》《山神》等作品,其中《高腔》入圍2018年度「中國好書」,《山神》入選2018年度「中國好書
  • 讓合作共贏的故事更動人(鐘聲)
    中國改革開放故事在世界舞臺上形成熱潮,回應了人們探尋發展密碼的不懈努力    「西方人要想真正了解中國的現在和未來,就必須了解中國過去40年發生了什麼。」紀錄片《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撰稿人和主持人、英國歷史學家麥可·伍德由衷感慨。
  • 淺談抓問題的故事化表達
    當前,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都在發生深刻變化,順應網際網路發展大勢,勇於創新、勇於變革,推進理念、內容、手段、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創新,已是大勢所趨。對軍事新聞傳播來說,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很重要,但內容創新是根本的。「文章以華採為末,而以體用為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內容創新,核心就是抓問題和講故事。
  • 初中語文,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小標題的形式創新又適合
    首先從內容上說,一般的記敘文會記錄生活的日常事件,如果你寫的是家國情懷,便會比同齡人高一個層次,這是不是內容的創新?再從形式上來說,別人是一篇文章分成幾部分,而你的文章用小標題一段段串起來,構成了一幅還算宏大的歷史圖景,這是不是也是創新?
  • 高考作文心得之:情理如何動人
    高中作文考試真正的學科思維,是要考校學生講述事情和論述情理的思維和能力,而且你會發現這種表達的思維和能力,對於學生以後無論是做研究寫論文還是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看待和理解事物都是十分有益有用的。那麼這種思維和能力體現在作文中,是什麼樣的呢?什麼才叫好呢?首先是情理動人;其次是思路清晰;再者是語言流暢;最後才是詞句優美。
  • 《天上的菊美》首映 動人故事讓觀眾紅了眼睛
    本報訊(記者 李思憶)5月18日,我國首部反映藏區基層民族幹部工作和生活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天上的菊美》在峨眉電影集團舉行四川首映儀式。該片將作為全國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教材,在全國放映。  省委副書記柯尊平,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靖平,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向志,省政協副主席王正榮出席首映儀式並觀看了電影。
  • 「音樂劇教父」李盾:立足中華文化 創新講好中國故事
    中新網深圳9月24日電 題:「音樂劇教父」李盾:立足中華文化 創新講好中國故事中新網記者 程景偉中國禁毒題材音樂劇《重生》24日在深圳拉開首演序幕。擔任該劇總製作人的李盾,有著「中國音樂劇教父」之稱,他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講述了《重生》背後的故事,以及他對中國音樂劇發展的信心。《重生》由中國公安部新聞宣傳局、騰訊影業聯合出品。
  • 從有故事的香水到有期待的生活
    什麼是好香水?人與香水,與生活,又是什麼關係呢?7月5日下午,資深香評人頌元攜新作《有懸念的氣味,以及不盲從的生活》做客方所廣州店,與廣州讀者進行了精彩互動。香水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她在書中講到與香水有關的37個生活片段,用故事詮釋香水,從試香體驗到品牌故事、從香水特質再到適用場景……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小眾香水這一獨具魅力的領域,揭示出好香水的特質,也闡釋了開放、始終懷有期待的人生態度。作者與現場讀者輕鬆對談,聊好香水的辨別標準,選香、用香知識,審視並重識人與香水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