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國化工學會正式對外公示了2020年度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根據公示名單顯示,本年度共評選出35項獲獎項目,以清華大學等19所高校為主要完成單位擬獲獎的項目共計20項,數量佔比超過一半。
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設立於2019年,每年評選1次,每次授獎項目數不超過60項。篩選出的優秀獲獎項目,將由中國化工學會推薦給國家科學技術獎。
據統計,本年度共評出「科技進步獎」12項、「技術發明獎」6項、「基礎研究成果獎」17項。在高校主要參與完成的項目中,擬獲得「科技進步獎」的項目有5項,「技術發明獎」項目有1項,「基礎研究成果獎」項目有14項。
青島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主要參與的「布洛芬清潔高效生產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項目擬獲得「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主要參與的「相變吸收體系捕集回收CO2與驅油封存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華中農業大學完成的「現代種養業廢棄物無害化及生物有機肥創製關鍵技術」項目,擬獲得「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重慶大學完成的「新材料生物合成及修飾過程的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太原工業學院主要參與的「 焦化廢水生化出水持久性汙染物深度有效降解處理的關鍵技術構建」項目,擬獲得「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科技進步獎」擬獲獎項目完整名單: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完成的「 大倍率、高比能二次電池複合電極材料」項目,擬獲得「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技術發明獎」擬獲獎項目完整名單:
一等獎項目: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瀋陽師範大學完成的「機動車尾氣排放PM2.5高效催化淨化技術」項目;
天津大學完成的「 煤制乙二醇/乙醇加氫銅基催化劑可控制備與催化機制研究」項目;
清華大學完成的「能源電催化材料的多尺度設計原則與機理研究」項目;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主要參與的「重油非烴類大分子結構解析及反應行為研究」項目;
上海交通大學完成的「功能聚合物精確可控制造的化學反應工程基礎」項目;
南京工業大學完成的「連續加氫-膜分離耦合機制及其在環己酮合成中的應用」及主要參與的「微通道尺度效應作用下傳遞-反應機制研究及本質安全化調控」項目。
二等獎項目:
清華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完成的「生物質定向熱化學轉化制燃油和化學品基礎及應用研究」項目;
華東理工大學完成的「動態現場原位譜學(operando)輔助的高性能VOC催化劑研製」項目;
浙江大學完成的「新型多元電催化劑的製備及其在電/光電催化水裂解制氫中的應用」項目;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清華大學完成的「基於替代貴金屬催化劑結構精準設計的制氫反應過程強化及應用基礎」項目;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主要參與的「直接法合成氣制烯烴--高選擇性催化劑開發及工藝研究」項目;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完成的「石墨烯及多孔碳多維能源材料的可控構築及電化學作用機制研究」項目;
山東大學完成的「以多酸為主要環境材料的多種氣體汙染物治理研究」項目。
「基礎研究成果獎」擬獲獎項目完整名單:
總體來看,高校擬獲得的基礎研究成果獎數量最多,這也從一個角度反映了當前我國高校在基礎研究領域的獨特優勢和較強能力,高校在基礎研究領域原始性創新上的重要角色,以及不可替代的作用。
編輯:李偉
來源: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