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中最傷人的一把刀,不是批評打罵,而是父母經常說的一句話

2020-10-20 米哈裡EDU

前幾天回老家,見到多年未見的小外甥,如今,他已是1.82米的高中生了。

對外人而言,他跟成人沒什麼兩樣,但對他父母而言,他仍然是那個不聽話,調皮叛逆的小朋友。

在跟外甥聊天的過程中,外甥告訴我,他最痛恨父母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看別人家誰誰誰怎麼怎麼樣,你再看看你......」

外甥說:「每次聽到這句話,他恨不得馬上離家出走,真想告訴父母,你們這麼喜歡別人,那養別人去啊!」

我想,外甥的抱怨不是個別想像,做教育這麼些年,我聽過太多類似的了。

「你看誰誰誰,你再看看你自己」,這句話可以說是大多數家長的口頭禪,不管是學習,寫作業,還是生活,照料自己,父母的心中和嘴裡都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那這句話有什麼問題呢,如果非要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自己家的,那究竟怎麼用才有效呢?

我們一個個來看:


為什麼這句話最傷人?

小時候,媽媽總喜歡拿隔壁鄰居的小孩來刺激我,有一天,媽媽又跟我說:「你看人家小盧,籃球打得那麼好,你再看看你,要啥啥不會,什麼技能都沒有」。


恕我直言,籃球本就是我的心傷,一直以來,我都很認真的練習,很努力地想提升籃球水平。


媽媽這句話,不僅沒有增加我練習籃球的熱情,反而觸發我強烈的牴觸情緒。


長期內心的壓抑一下子爆發出來,我衝媽媽怒吼:「你這麼喜歡小盧,那你去給他當媽好了,我沒你這個媽!」


媽媽聽到這話竟然好長時間不出聲。

  • 家庭歸屬感的缺失

依我的經驗,每個孩子都會有這樣的想法,當父母經常性提及別人家的孩子,並且總是用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來打擊自己時,自己的家庭歸屬感會變得極低。

風靡全球的正面管教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家庭教育最講究無條件的愛,有了它做基礎,父母的其他管教辦法才能真正有效。

可是,父母這種毫無顧忌的比較顯然會破壞這個原則,第一,孩子覺得你愛的不是他的人,而是他的好行為;第二,孩子會覺得你愛的不是他,而是別人家的孩子。

就這兩點,會讓孩子認為家庭是不溫暖的,父母的愛是不安全,不靠譜的,這樣的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他們的大腦更多時候會努力去獲取安全感,而不是用於求知探索。

正如,如果一支行軍的隊伍不知道身後有安全的港灣,那麼他們又怎麼能勇敢地上陣殺敵。

  • 人生價值感的缺失

常常有家長說:「你看人家隔壁的小華學習多用功,都不用父母管;你看姐姐多厲害,又是第一名......」

我們一直說別人好,別人優秀,那潛臺詞是什麼?

我們知道,好的反義詞是差,既然你經常說別人好,那就意味著我差唄,如果你經常這麼說,那麼我可能真的就是差,既然這麼差,那我就不用努力了唄。

你看,父母的本意是想用別人來激勵自己,可結果呢,反而讓自己更自卑,價值感更低,更不願意去努力,去嘗試!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有一本書叫《自卑與超越》,是心理學家阿德勒的代表作。

它指出,自卑和自信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當我們跟別人比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獲得自卑,因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總會有人比你更優秀,沒有小王,也有小李。

同樣,當我們跟自己比的時候,通常會獲得自信,因為今天的自己通常會比昨天更成熟,更優秀。

這麼看來,「別人家的孩子」往往就是孩子的仇敵,甚至是天敵,道理很簡單,只要有比較,一定有傷害,因為這相當於用別人最堅硬的東西來攻擊自己最柔軟的部位。

經常被這樣比較的孩子價值感極低,他們嚴重缺乏自信,甚至不敢相信自己能夠取得勝利,經常採取的行為是逃避,甚至放棄。

小結:

孩子最終是要離開父母,走向社會的,他們的內心需要有愛,他們需要足夠的自信,他們得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但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往往是破壞這兩者的尖刀。

因此,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停止這麼說,停止這麼理解。


如何用「別人家的孩子」激勵?

在生活當中,孩子是需要激勵的,他們的士氣是需要鼓舞的,而找一個參考對象或者榜樣人物來激勵也確實是有必要的,關鍵是我們應該怎麼做?

我認為,關鍵要做到以下兩點:

  • 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成功

有一次帶著孩子跟朋友吃飯,朋友對自己孩子的珠心算感到非常滿意,甚至當場讓孩子秀了一段。


看到此情此景,我當時很想對兒子說:你看哥哥多厲害,你也要加油哦。


可是,我又轉念一想,說這話有什麼用呢,除了打擊兒子,讓他覺得自己不行外,根本起不到什麼積極的作用。


因此,在帶兒子上廁所時,我跟他說,兒子,哥哥的珠心算練了兩個月才有今天的成績,爸爸看你籃球學了一個月了,現在也打的非常好,說明我們也很棒對嗎?


兒子聽到這話,我明顯感覺他對自己的評價高了起來,不再是剛剛那種仰視的狀態了,然後我繼續跟他說:你想不想學珠心算?


兒子回答沒問題呀,我練習兩個月一定可以達到哥哥現在的水平......

我們看,誇獎別人的時候一定不能讓孩子覺得是在貶低自己,相反,我們既要誇獎別人的成功,還得肯定自己的優越。

最關鍵的是,要讓孩子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成功。還記得前面說的嗎?跟自己比可以產生自信。

而厲害的父母能夠做到跟別人比也可以產生自信,而這個自信的影響力極大,不僅讓孩子感知到你的愛,還能讓孩子對自我產生極大的肯定。

  • 從別人的成功看到自己的路徑

有一首歌很好聽,裡面有一句歌詞:「不經歷風雨 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你看,歌是這麼唱的,人生也是這麼演的,任何一個優秀的人都不是天生優秀,他們過程中經歷了哪些困苦,遇到了哪些挫折,又是如何度過去的......

其實這些才是最有價值的東西,只有從別人成功的過程中,看到自己接下來要走的路徑,這才是真正的學習,真正的激勵。

我輔導過一個初中生,有一段時間,他在數學上遇到了瓶頸期,對數學產生了一些牴觸情緒。


為此,我帶他去找另外一個數學學霸,目的就是讓他看看別人是如何渡過瓶頸期的。


數學學霸告訴他:「其實瓶頸期很正常,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這其實是好事,說明當下的水平已經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那麼這時候最關鍵的就是堅持,忘掉之前的成績,從0開始,從新的階梯出發......」


很快,這個初中生又找回了狀態。

我們看,單探討成功的結果沒有任何意義,勝者王敗者寇,你成功了,愛怎麼吹牛都可以。

關鍵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對方是如何取得成功,是如何克服困難,又是如何嚴於律己的......

比如,當別人學習很有效率時,那我們就需要了解對方是如何做到注意力集中的,再比如,當別人成績很好時,我們就需要了解對方是如何學習的......

總結:

父母的嘴,蘊藏了孩子一生的風水,家庭中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生而不養,也不是養而不教,而是教而不當。

因為不懂,所以我們很容易會亂捅,因為不會,所以我們很容易會崩潰,父母一句不經意的話很可能傷到孩子的心。

因此,如果一定要借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自己家,用務必用成功來塑造成功,那麼,你的孩子一定會成功!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米哈裡EDU所有,歡迎轉發分享並註明出處!讓我們一起探討孩子的#學習#、#青春期叛逆破解法#,#暢談家庭教育#。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希望我的一點火苗,可以點燃你的思潮,讓你的愛豐富孩子的大腦!

相關焦點

  • 最容易毀掉孩子的「毒藥」,不是打罵和離婚,而是父母的這種行為
    前幾天受邀去閨蜜家吃飯,一進門閨蜜4歲的女兒就衝進了媽媽的懷抱,說的第一句話,並不是自己想媽媽了,也不是和我問好,而是:「媽媽,你終於回來了,快給我玩會兒手機!」閨蜜習慣性地把自己的手機從包裡拿了出來遞給了孩子,給孩子之前,還特意的把屏幕亮度和無線調好了。我感覺到很詫異,但畢竟是在閨蜜家,也沒好意思說什麼。
  • 毀掉一個孩子,最嚴重的不是父母的打罵,而是以下兩種,很殘酷
    要說對孩子傷害最大的,莫過於父母的打罵。中國大部分父母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把打罵當成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當孩子不聽話,惹父母生氣了,父母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拳頭和吼叫,總要有一樣往孩子身上招呼。這種方式教育下的孩子不僅容易出現嚴重的性格問題和缺陷,而且會導致親子關係淡漠,給以後的家庭關係留下隱患。所以說打罵的教育方式真的很容易毀掉一個孩子。
  • 新型「家庭暴力」正悄悄腐蝕孩子童年,不是打罵,反比打罵更可怕
    導讀:新型「家庭暴力」正悄悄腐蝕孩子童年,不是打罵,反比打罵更可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新型「家庭暴力」正悄悄腐蝕孩子童年,不是打罵,反比打罵更可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被語言暴力毀掉的中國孩子—最傷人的不是拳頭,而是舌頭
    你的家庭中存在語言暴力嗎?在家庭中,常見的語言暴力有三種類型—— 居高臨下的蔑視與苛責,如「你這麼不懂事!」 否定態度的束縛與恐嚇,如「你要這樣媽媽不喜歡你了!」經常拿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如「你看看鄰居家小朋友都比你懂事!」
  • 為人父母最大的失敗,不是對孩子打罵,而是回家後的漠不關心
    細想之下,可能有的父母會覺得最大的失敗可能是對孩子動手,畢竟向孩子甩巴掌的樣子實在是愚蠢至極。可是從孩子的角度而言,父母的打罵遠不如對自己的「漠不關心」更加可怕而傷人。當親生的血緣關係抵不過保姆的細心照看時,父母心裡的苦楚大概只有他們自己才能夠知曉。為人父母最大的失敗,怕的就是一點一點把最愛自己的孩子從身邊推開。
  • 在成長過程中,每一個孩子都是無辜的,父母應謹言慎行、以身作則
    可是,為什麼所有的父母,都對嬰兒呵護備至,對已經長大的孩子卻能狠下心來打罵責罰呢?不得不說,照顧小孩子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情。因為孩子不會說話,思想意識才剛剛開始萌芽,只要父母照顧好孩子的身體,讓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了。
  • 有時,傷人的不是最硬的拳頭,而是最軟的舌頭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為人父母最大的失敗,不是對孩子打罵,而是回家後的「這個動作」
    細想之下,可能有的父母會覺得最大的失敗可能是對孩子動手,畢竟向孩子甩巴掌的樣子實在是愚蠢至極。可是從孩子的角度而言,父母的打罵遠不如對自己的「漠不關心」更加可怕而傷人。為人父母最大的失敗,怕的就是一點一點把最愛自己的孩子從身邊推開。
  • 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父母要會說這3句話,勝過打罵懲罰
    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父母要會說這3句話,勝過打罵懲罰要說孩子長大以後家長最煩心的事情,頂嘴一定是其中之一。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在家頂嘴特別厲害,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懟得自己無言以對,這讓家長們非常苦惱。
  • 教育孩子,最怕的不是打罵,而是這三種做法!家長可對照檢查
    在不少人看來,教育孩子,最怕的是打罵,大家認為打罵孩子會讓孩子變得膽小這種認知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們能看到,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貫穿著打罵行為,最後卻教育出了非常優秀的孩子,究其原因,還是那些家長有著高超的教育藝術,以及能很好地掌握打罵的尺度。事實上,教育孩子,最怕的不是打罵,而是這三種做法,會毀了孩子一生!家長可對照檢查。
  • 最容易毀掉孩子的,不是打罵和離婚?而是父母這樣的教育方式
    時代在不斷的發展,而父母對於孩子的認知也就越來越清晰。現在大部分的父母也害怕傷到自己的孩子,所以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規範自己的行為,同時觀察自己的孩子背後的情緒,避免他們內心不滿、軟弱、自卑。長時間如此,其實我們都可以看到大部分孩子展現出來的比較自信的狀態,在和父母相處之時也非常的快樂。可是避免孩子受傷害是一點,溺愛的行為真的正確嗎?有些時候看似正確的狀態,其實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刀子嘴豆腐心」的父母更傷人,你的一句話,帶給孩子多少傷害
    相信這句話在每一個成年人心中都能引起共鳴,其實很多不諳世事的孩子,也能深刻體會到父母的愛,但是今天要說的小軻,卻完全不這麼想,他認為,自己的媽媽是最討厭的人,也是最討厭自己的人。小軻是一個三年級的孩子,他媽媽對他的管教非常嚴,從生活起居,到衣食住行,全都給他安排好,而且小軻只能服從。
  • 父母經常掛嘴邊的這些話其實最傷娃,句句戳孩子的心窩,別再說了
    說實話,我的第一反應,並不是想這孩子是犯了什麼錯誤,而是想琳是不是又說了什麼傷孩子的話。因為琳是典型的刀子嘴,嘴下不饒人,總能把人懟的啞口無言。尤其是在和兒子說話的時,更是容易口無分寸,傷了孩子的心卻不自知。
  • 摧毀孩子一生的不是別人,而是原生家庭的教育觀,棍棒教育太傷人
    小時候,做錯了事情惹得父母不高興、或是考試成績不理想,那少不了的就是一頓臭罵,嚴重的甚至是巴掌和藤條的雙重夾擊。無憂無慮的童年並不是每個小朋友的專利,而是幸福家庭的特權。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有的人卻在用一生治癒童年。童年的陰影還是我午夜夢回的噩夢珍珠是一個做事乾脆,但是為人十分冷漠的職場精英,平時也不愛於人說話和交流。
  • 毀掉孩子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一句話
    毀掉孩子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一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很多時候,別小看了說出的那句話,當一句傷人的話,刻在孩子的身上,讓孩子的內心久結成痂,會在孩子的成長中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語言暴力足以毀掉一個孩子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也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
  • 車輪猛撞、狂抽女兒:每位「打罵」孩子的父母,從來都不是因為愛
    ​​記得汪涵說過這麼一句話:「父母的雙手是用來擁抱孩子的,而不是用來打孩子的。」然而,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火,甚至會對孩子車輪猛撞、狂抽耳光......前幾日,在網上剛流傳著一則視頻,看得十分震怒,讓我這個媽媽的都不忍直視。視頻中的小女孩被一名騎著自行車的女子用車輪猛撞,看起來十分兇殘。
  • 愛的反義詞不是恨,也不是孤獨,而是這兩個字
    小時候覺得這種題目很簡單,比如愛的反義詞就是恨,可長大之後才明白,愛的反義詞,其實並不是恨,也不是孤獨,而是冷漠。為什麼愛的對立面不是恨呢?因為你只要還在恨,說明你還在乎,你還在為那個人牽動自己的情緒。有一句話叫做:「愛得越深,恨也就越深。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父母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隨口說出的一句話,會對孩子產生多大的影響。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言六月寒。雖說「愛之深,責之切」,可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成了鋒利的刀子,直接傷害了孩子。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一個17歲的上海少年,用縱身一躍結束生命的方式,證實了這個問題。
  • 世上、最傷人傷感情的、不是愛人之間的吵架,而是這「兩個字」
    世上、最傷人傷感情的、不是愛人之間的吵架,而是這「兩個字」有人說:兩個人關係再好、都好不過牙齒跟舌頭的關係。牙齒跟舌頭關係那麼好、有些時候也會磕磕碰碰。人與人之間、也是同樣的道理,但又不完全相同。人卻不一樣,有些人為了一句話不合鬧起了分離,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那一句話實在太傷人了。其實,最傷人傷感情的、不是話言話語的爭吵,也不是拒絕,同樣不是生氣,而是沉默,什麼話都不說。01.兩個人相處,有甜蜜就會有苦澀,有歡喜就會有離愁,有歡笑就有爭吵,這是每一對戀人在相處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事情,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 批評孩子不是打罵就行,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其實這個時候,一味的說罵孩子,孩子自己是不知道哪裡是錯誤的,她只知道你在說她,罵她,所以她只能用哭來表達。那麼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到底要注意哪幾點呢?1.不耐煩,煩躁的批評很多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發什麼了什麼樣的錯誤,甚至不知道這個錯誤導致的後果是怎麼樣的,而這個時候父母因為各種各樣的瑣事,就會變得特別的煩躁,非常生氣,甚至打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