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名:濱州市小學美術名師工作室
學術顧問:孫奎浩、由法成
主 持 人:王海霞
團隊成員:鞏鑫、周娜、耿秀妍、李偉、鄧銘華、畢竟慧、李彩蕾、李月中、宓瑩瑩、劉勝華、李倩、王美幗、朱春芬。
美術,一門視覺藝術。美術的起源早於文字,中國字更是講究書畫一體。而孩子最初的創造往往是美術。
譬如魯迅的童年,不只在桌上刻了個「早」字,還描摹過《蕩寇志》和《西遊記》等繡像,將繪圖本的《山海經》看作最心愛的寶書。正因此啟蒙,他才會有後來為北京大學設計校徽、為書刊設計封面的能力。
小學美術,是美術與童年的交匯期。有種說法,「有人用一生來治癒童年,有人用童年治癒一生。」其中,童年美術形成的審美鑑賞力、創造力,將會影響人的一生。
今天的小學美術課,早已不是隨便畫畫的副科、小科。新的《美術課程標準》提出了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
因而,快樂溫暖的美術課,如何讓課堂充滿生機和趣味,這需要教師們任重而道遠的思考。
Logo象徵著發現美的眼睛,六瓣旋轉向心的造型寓意各工作小組絢爛爭芳
主持人王海霞介紹,濱州市小學美術名師工作室的核心理念是「引領孩子發現美、創造美」。靈動智趣,引領孩子用靈動的心發現美、創造美,是他們的追求。
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工作室的Logo——外形像眼睛,對應著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寓意用眼睛去發現美、創造美。瞳孔處是核心,寓意老師帶領孩子們在美術的殿堂裡自在飛翔。同時,外形又像五彩繽紛的花朵,寓意孩子是祖國的花朵,都可能成為藝術之才。
整體採用明亮的原色、間色,象徵孩子們純淨絢爛的童年。用對半的冷暖色,既有色彩的對比,又蘊含了豐富的色彩知識,能夠充分體現美術學科的特點。同時,整個圖案,六瓣旋轉向心,這寓意各工作小組絢爛爭芳,代表全體成員眾志攜手,為濱州小學美術教育開創美好的明天。
Logo象徵了成長之路。如2017年11月組織濱州市小學美術學科培訓時,工作室剛成立,缺少經驗、彼此不熟悉,王海霞心裡很沒底。成員鄧銘華主動找到她,商量具體工作安排,其他成員紛紛出謀劃策,讓整理場地、調整音響、飲水安排、拍照錄像等環節有條不紊、順利進行、圓滿完成。通過這件事,他們形成了共識:「一群彼此扶持的人會變得更強大!」
將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緊密結合,讓教研活動成為專業成長的頭腦風暴
這個團隊的主課題是《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表現能力提升研究》。選擇它,是因為在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中表現能力很重要,它也是日常教學美術課堂的重中之重。子課題有三個:《小學美術「造型表現」課程整合研究》、《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問題研究》、《現代媒材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他們將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緊密結合。如成員鞏鑫在美術表現的空間意識和造型意識上的思考,成員耿秀妍對傳統與現代媒材、技術結合的思考,成員周娜虎虎生威社團美化生活的創作,都成為優質的分享內容。
課例研究、代表課、課題研究、報告會、學習匯報、專家講座、研修分享……一次次教研活動,就是一次次專業成長的頭腦風暴。一方面,他們不斷提高名師本人的專業水平和教研能力。另一方面,發揮名師的輻射作用,通過教研交流、片區教研、市縣聯動等活動,帶動一個團隊、一個群體、一個區域美術教師的專業發展。
風雨三年,大家的學習意識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提升了,教研能力增強了,通過集體教研或網絡教研,大家及時有效的溝通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成效顯著。如成員們在省市縣級優質課、觀摩課、市縣級教學研討、市縣級寫生作品展等各方面,成績都很優異。
共讀了《靜悄悄的革命》等專著,蹲下身來與孩子的雙眸對視成為教育共識
這個團隊認為,讀書和課題研究對教學促進同樣重要。他們說,要想成為名副其實的名師,必須多讀書、深研究,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終究會達到理想的教育境地!」
「共讀一本書」活動就是具體實踐,如他們重點共讀了《課例研究:我們一起來》、《靜悄悄的革命》等書籍,尤其後者的理念對大家很有啟發。該書強調,創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以「學」為中心的課程,將學校發展成為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
王海霞認為,《靜悄悄的革命》觸及到了教育的本質!學會相互傾聽,是課堂教學的首要條件,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傾聽,更有利於開展教學活動。如果想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就必須走到學生中去,蹲下身來,與孩子的雙眸對視,學會傾聽,學會理解。
他們認為,名師工作室不是一個人的獨領風騷,而是一個團隊、一個集體的攜手同行。聚是一團火,這個集體要變成一束光,去照亮別人、引領同行者。有問題共同研究,有困難齊心協力,沒有什麼能阻擋集體的力量,最終實現教育教研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