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時評】為政之道 修身為本

2020-12-16 澎湃新聞

【獅城時評】為政之道 修身為本

2020-12-13 1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幹部的黨性修養、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工齡的增長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必須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當前,有些許領導幹部會忽視個人政治品質、個人修養的錘鍊,進而在處理公與私、義和利、是與非、正和邪等方面會出現偏差,最終出現貪汙腐敗現象。

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的社會,黨員領導幹部如果沒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也不加強自我學習進行思想上的自我改造和提升,久而久之,很容易導致思想滑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質的蛻變,出現金錢、權力、地位至上的主義,甚至把玩轉權力作為顯地位、擺身份、謀利益的象徵。反特權必須從領導幹部的思想入手,以加強領導幹部的宗旨意識、理想信念等作為切入點,淨化領導幹部的思想靈魂,培植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凡事只有內化於心,才能外化於行。一方面,要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肅清特權思想。理想信念這種精神力量,在艱難的革命鬥爭時期,支撐著每一位信仰它的人在黑暗中前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它激勵我們滿懷著憧憬與渴望,奔向人民幸福的小康社會;在今天,我們進入新時代,理想信念更應該是我們心中的一團火,燃燒著我們中國人的夢。黨中央要著力解決領導幹部理想信念動搖、思想滑坡、價值觀扭曲等問題,不斷引導黨員幹部樹立共產主義的科學理想,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符合中國國情和人民利益的科學信念,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只有志存高遠、信念堅定才能自覺摒棄特權思想。另一方面,是加強權力觀教育。黨中央要著力解決當前領導幹部權力觀扭曲、濫用職權等問題,必須從思想上讓領導幹部明白兩點。一是必須清醒認識到權力的來源,權力是人民群眾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國家和人民謀利益。通過警示教育、案例教育等,提高黨員幹部對特權危害性的認識。二是黨員幹部要明白如何使用權利,一切權力必須置於人民的監督之下,在法律和制度規定的範圍內行使。只有對公共權力和法律有了正確認識,才能有不搞特權、遠離腐敗的思想基礎。通過思想教育活動引導各級領導幹部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自覺遠離「燈紅酒綠」,做到防微杜漸,牢牢守住思想的底線、權力的底線和做人的底線。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實現民族復興,要實現國家騰飛,需要繼續保持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廣大黨員不僅要在思想上始終共產黨人的堅定理想信念,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權力觀,用先進的理論武裝自己。而且,還要在實踐中,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在工作中踐行權為民所用的理念,做好人民公僕的本職工作;在生活中廉潔自律,自覺遠離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生活,自覺樹立好人民公僕的良好形象與榜樣。

作者:齊永悅

原標題:《【獅城時評】為政之道 修身為本》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論語》多讀細品 學修身處世之道
    11月7日,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孔子基金會孔子學堂特聘專家王蔚教授應邀走進濱州文化大講堂,在濱州職業學院為大家帶來了精彩講座——《讀〈論語〉,學修身》。
  • 嚴以修身是立德立人之本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首要強調嚴以修身。黨員幹部如何才能做到嚴以修身,有哪些客觀標準檢驗一個黨員幹部是否做到嚴以修身?針對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遼寧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楊路。
  • 新華時評:以「反面典型」為鏡鑑正心修身
    原標題:新華時評:以「反面典型」為鏡鑑正心修身 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蘇榮……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央反腐力度不斷加大,不斷有違法違紀的典型案例被公之於眾,違法事實、腐敗程度觸目驚心。 典型是最直接、最直觀的教材。
  • 孔子之道|思無邪
    《論語》的為政篇,是講如何做管理,可以管理自己、家庭、企業、國家。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那具體要如何以德為政呢?於是接下來在講「思無邪」這個根本要點。2.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具體在為政上,如果是用政令來治理民眾,用刑罰來約束民眾,民眾只會想著免於處罰,卻沒有羞恥之心。如果是以「德」來做管理,以「禮」來規範民眾,這樣民眾會有羞恥之心,並較好地遵守。
  • 傳統文化中的清廉本色與為政智慧
    清廉是為人的本分,清廉是為官的本真。同時,清廉也是為政的本旨。為人,只有不忘清廉本分;為官,只要守住清廉本真;為政,必須牢記清廉本旨,最終才能永葆清廉本色。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紀委七次全會上指出:「黨員、幹部要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去庸俗、遠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 清風丨正心以為本 修身以為基
    司馬光在《交趾獻奇獸賦》中有云:「吾聞古聖人之治天下也,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心正則言實,身正則行端。無論為人處世,還是治國理政,正心修身都至關重要。修身必先正心,正心才能修身。正心是修身的內在基礎,修身的基礎,就在於端正自己的心念。
  • 時評美文之四:匠心之道「守破離」
    時評美文之四:匠心之道「守破離」劉根生    一部《戰爭與和平》,草嬰翻譯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樣的藝術標準,翻譯作品始終遵從六道工序:研讀原著、譯文、讀譯文、請人朗讀、交編審、打磨求「神韻」。  匠心之道,看似無著處,實則有跡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書,這樣講成為一流工匠的「守破離」:跟著師傅修業謂之「守」,在傳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謂之「破」,開創自己新境界謂之「離」。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或曰子奚不章」
    孔子說:「《尚書》說『你能孝於雙親,友於兄弟,則內而修身教家者,外而必能忠君體國。以此施加於政事,可使教化大行,風俗淳美,治理國家有什麼難呢?』能孝弟並能使人孝弟,這就是為政,幹什麼才是為政呢?亦:也,也是「奚其為」之「為」:動詞,幹、做的意思。講義:一、此一章書,是孔子闡明為政之理。
  • 【九九修身·東山之聲】薛仁明——士志於道
    因不拘隘,故孔子離魯而周遊列國,冀望一展政治抱負,沒人會訾議他為「魯奸」;而孟子去鄒而遊於齊、梁,對齊、梁之君大談王天下之道,也沒人罵他「叛鄒」,更沒人懷疑他要「篡周」。同樣的道理,屈原因貴族出身,對楚國情感甚深,其惓惓難捨,終至以身相殉,大家可以理解,也替他惋惜,卻不覺得需要向他學習。中國讀書人這士的自覺,歷數千年,始終不輟。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子曰道之以政章」
    【翻譯】孔子說:「以政令和刑罰來治理,百姓不敢違犯,但心中未覺羞恥;以德行和禮制來治理,百姓就會知錯,而且以錯為恥,自行改正(那就能不用或少用刑罰了)。」【注釋】道:通「導」,引導,如引人行路一般。引申為治理。
  • 嚴明以馭吏 寬裕以待民—朱元璋的為政之道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二百多位皇帝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是最卑微的,故有「流民皇帝」、「乞丐皇帝」之稱。朱元璋在稱帝後也不隱諱自己的家世,「朕本淮右布衣」常常見諸詔令。在皇權神授觀念盛行的時代,朱元璋能有這樣的氣度實屬難能可貴。  朱元璋,幼名重八,成人後取名興宗。後改名元璋,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少時家境貧寒,為人放牧牛羊。
  • 相關閱讀丨梁治平《為政:古代中國的致治理念》
    以上由《論語·為政》首章入手,對古人為政思想稍加分疏,所論以孔學為主,旁及其他時代、人物、思想,雖尋章摘句,漫無系統,但由「政」「德」「禮」「刑」「孝」「友」諸概念,引出「仁」「義」「治」「正」「天」「君」「王」「民」「公」「天下」「君子」「無為」「陰陽」等概念,或可幫助讀者一窺中國古代為政思想與致治之道的門徑。
  • 河北日報:君子之交淡如水 為政之道清似茶
    原標題:君子之交淡如水 為政之道清似茶 近日,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在談及營造良好從政環境時指出,要堅持「君子之交」,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成為按黨紀國法辦事的簡單關係……這一要求極具現實針對性,值得廣大黨員幹部深思、篤行。
  • 《論語為政篇》論語講師群(第17課 2.1)
    其實德者德性,即其人之品德。孔子謂作政治領袖,主要在其德性,在其一己之品德,為一切領導之主動。即如前「導千乘之國」章,亦即「為政以德」。惟德可以感召,可以推行,非無為。其下喻辭。北辰動在微處,其動不可見。居其所,猶雲不出位,自做己事,非一無所為。孟子曰至誠動物,大學以修身為本,皆可與此章相發。【白話試譯】先生說:「為政以己德為主,譬如天上的北辰,安居其所,眾星圍繞歸向著它而旋轉。」
  • (三)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申論範文精選:立國之道,學禮為本
    立國之道,學禮為本  古老的華夏文明孕育出絢爛的中華文化,而禮儀規範則是鑲嵌在中華文化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程門立雪為世人樹立尊師重道的標杆;諸葛孔明鞠躬盡瘁盡顯君臣之義;漢文帝親嘗湯藥侍奉親母乃孝道典範……傳統文化中所倡導的禮儀規範
  • 嚴以修身貴在樹德立範
    從某種意義上講,「為仁由己」「捨我其誰」的儒家人文精神乃是「修身」與「為政」的融合,「學問」與「事功」的融合,「修己」與「安人」的融合。塑造出儒家惠施於民,匡世濟眾的為政觀;重義輕利,公而忘私的義利觀;盡職盡責,嚴於律己的職責觀;重名輕身,富貴如浮雲的富貴觀;以精神生活充實與否論苦樂的價值觀和死生有命、捨生取義的生死觀。
  • 帝王之道與企業之道 | 《競石說》
     通過「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的深度學習,我們就能體悟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能夠用心研究、體悟中國古往今來的聖賢之道,不僅對我們自己修身做人很有幫助,對我們做企業會有更大的幫助。 孔子要求自己的學生,當國家政治清明之時,可以直述其言;但國家無道時,就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禍端。這裡講的是一種為政之道,關於這一點後世有很多爭論之處。
  • ​財政支出向民生傾斜體現為政之道
    (11月30日《中山日報》01版)今年,中山市前10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超七成投向民生領域,讓人們看到政府在「以民為本」的施政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定的步伐,與執政為民善治的理念。從本質上說,公共財政的核心是其公共性和公益性,即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需要,由此又拓展為公平性和均等化。
  • 領導幹部須恪守為政「八德」
    作者:河南省開封市委書記 吉炳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修身立德是為政之基,要求領導幹部做人要有人品,當官要有官德,做官先做人,從政先立德。特別是在當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帶領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領導幹部講忠誠,就要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把政治堅定、對黨忠誠銘刻在自己的靈魂深處,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把對黨忠誠作為自己修身立業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