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佛教分裂關鍵樞紐,羅漢「夢遺」事件,是如何讓佛陀成神的

2020-12-19 臺臺君說史

聽一段傳奇,講一場經典,歡迎來到臺臺說歷史。

本期我們繼續說說佛教的發展歷史,上期我們說過有一個事件,叫「大天五事」,就是一個叫大天的僧人提出了一個最有爭議性的話題,這個爭議是原來羅漢也會有夢遺,而這個難題也導致了佛教內部開始不斷出現分歧,派別林立,那佛教又是如何在印度發展的呢?

影視劇作品中的僧人

早期印度出了一個很厲害的君主,叫阿育王,他把小國林立的印度通過南徵北戰,然後統一了下來,而這個人可能也是佛陀的信仰者,所以統一後就立馬把佛教列為國教,希望通過國家的力量讓佛教得以迅速傳播,但那個時候佛教派別那麼多,作為佛教的保守派上座部得到阿育王最多的賞識,可有了國家機器,但佛教雖然在印度發展了,卻仍舊不能阻止佛教內部派系之間的分裂,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個觀點上的分歧,有是「有」的觀點,這個很難解釋清楚,但這些說「有」觀點的僧人卻被當成異端分子趕出了僧侶團。

印度僧人

而這種分裂幾乎一刻都沒有斷過,佛教流傳下來的經典也就自然而然變的越來越多,這些區分出來的派系林林總總太多,小編就不一一說名字了,而在上一期說的大眾部,也就是大乘佛教的發端這裡,分裂出了一支影響力非常驚人的「說出世部」。

印度佛教僧人

他們就圍繞羅漢夢遺這個爭論的話題,再次認為佛陀其實在出生前就已經是一種很特殊的、超越於經驗世界之上的一種存在。怎麼解釋呢?大概的意思就是說佛陀其實在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而這種存在是我們現實的人的經驗所不能理解的,因為佛陀已經是神一樣的存在的。

逐漸被神話的佛陀形象

而正是這一觀點的提出,讓佛陀作為正常人的吃喝拉撒都得到了完美的解釋,因為佛陀是一種我們不理解的存在,是神,所以他不用吃喝拉撒,甚至吃喝也僅僅是為了不那麼驚世駭俗,所以佛陀自然也不用洗臉、洗腳、洗手等,因為佛陀的身體是不會沾染一點塵埃的。而這種佛陀的形象也基本上成為大乘佛教以後所宣揚的佛陀的形象的原型。

被神話的佛陀形象

那佛教又是如何在印度衰落的呢?這要從阿育王去世之後說起,在缺少王權加持的情況下,佛教敵不住印度早期教派婆羅門教的反攻,加上後來興起的笈多王朝又崇奉婆羅門教,自此佛教在印度地位是一落千丈。但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在印度一落千丈的佛教卻在中國和東南亞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在中國香火旺盛的佛寺

傳到中國的佛教既有大乘也有小乘,只是大乘是佔優勢的,而傳入東南亞的卻是以小乘為主,這種情況到今天依然一樣,而還有一個有意思佛教分歧,就是一派認為靠智慧得解脫可以是一瞬間事情,而傳統認為修持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到這裡大家就看懂了吧?這其實就是一個頓悟和漸悟的分歧,就跟禪宗的慧能和神秀之爭是一樣的。只是在當時,主流還是認為漸悟才是正確的。

佛教卡通圖:六祖慧能

好了,今天其實主要談的還是佛教在印度的發展中佛陀是如何被神話,作為人的世俗特徵被逐步剝離的過程,讓佛陀成為一種超自然的存在,這種發展好像已經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佛陀在生前不願意說的,在之後被各種觀點引導著分裂,而那些年指證羅漢夢遺的人,到今天也更不可能再有人指證佛祖其實也是人了。

神話傳說中以羅漢為原型的道濟和尚

好了,本期臺臺說歷史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上座部,《佛教歷史及中國佛教的主要派別》,《佛學50講》

相關焦點

  • 佛教:佛陀涅槃前,回答了這四個問題,佛弟子必知!
    這就算是佛、菩薩、羅漢,都不能改變。據典籍記載,在佛陀住世的最後一天裡,阿難尊者與諸比丘得知佛陀將入涅槃。雖諸弟子和比丘很難受但卻沒能忘卻眾生。因此在佛陀住世的最後一天中,問了佛陀四個問題。這四個問題,也是當下修行之人,皆需知曉的問題,為何?因為如果不知道這四個問題和答案,那麼你可能連經藏的真假都分不清。佛陀涅槃前,回答了這四個問題,佛弟子必知!
  • 佛陀入涅槃前,為什麼不把佛位傳給弟子?
    本文為蓮荷居士首發/獨家稿件佛教歷史跨越兩千五百多年,典故多如天上的繁星,記載這些故事的經文也汗牛充棟。其中有些典故,如果細細品味,可以解開學佛人心中的許多疑惑。譬如佛陀在八十歲那年,示現涅槃,他訓誡弟子要以戒為師,為何不乾脆將佛位傳給一位德高望重的弟子,作為眾生的師父呢?
  • 佛教神仙級別排名
    那麼共有多少佛呢,佛教認為佛是無限的,因為人人皆可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燃燈古佛,是無量無邊宇宙第一尊始祖報身佛,2500多年前,燃燈古佛為釋迦牟尼受記。依照燃燈古佛所傳之法,苦修六年,終於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成為智慧圓滿、顯密圓通、妙諳五明的佛陀,娑婆世界的教主。
  • 阿含經的由來及其佛教地位
    原創圖文《阿含經》是以佛陀的教說為中心,真實的記錄了佛陀與其弟子們的生活,是集錄佛陀所說宇宙人生真理之法典。《阿含經》現在漢譯四阿含及南傳五阿笈摩,是經過四次的結集而成:初佛涅槃未久,恐教法失,迦葉集五百阿羅漢於王舍城外七葉窟內,由阿難誦經,富樓那誦論,優波離誦律。確定了阿含的基本內容。佛滅百年,因戒律產生異議第二次結集,分裂為上座部和大眾部。四阿含正式集成。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時。佛教與婆羅門教紛諍。
  • 千年古剎之三塔寺,原來羅漢是十六個
    彌勒佛的勒佛兩字,是梵語譯音,含有慈的意思,佛教中說他在釋迦牟尼身邊聽法。佛教傳入中國後,僧侶們根據自己的想法,把他塑造成具有中國式的好好先生的樣子,滿臉一團和氣的坐在大殿之上供人朝奉。背面是韋馱立像,手拿長鞭,這神與眾不同,天庭裡多出一隻眼睛。使人產生佛法不可侵犯的神聖之感,兩旁有一副對聯:"三眼遍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威立兩廂的是四大金剛,稱護世四天王。
  • 站在佛陀對立面的人,屢次謀害佛陀,為什麼最後還成了佛?
    在佛陀在世時,有一位佛教的叛逆者,他曾多次謀害佛陀,還分裂僧團。這樣一位惡人,卻又被釋迦牟尼授記為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提婆達多。他是佛陀弟子阿難的親兄弟,佛陀的堂兄弟。既然是親戚,為什麼要害佛陀呢?其實提婆達多本是僧團的一員。佛陀成道後,他也跟著佛陀一起修行。在俗世的時候,他就和佛陀有些矛盾,不過佛陀後來出家修行,兩人也相安無事。
  • 佛教分裂為「20個部派」,有這2點必然因素!(萬字長文,慎入)
    因為教團依據戒律,而戒律及學說必定會發生差異,加上東西兩地風習不同,教團的領導者對佛學的理解方法原本就有分岐,遂發展成各部派的思想。本文旨在將佛教分裂為部派的必然因素,從遠因及近因2方面伸述,並將其中具體事實條分縷析,冀能將分裂的要因脈絡有一清楚的交代。
  • 電影《好萊塢佛陀》引起全世界佛教徒不滿(圖)
    電影好萊塢佛陀惹惱泰國 冒犯佛教文化禁止入境 曼谷報導 在連續幾次外國人冒犯佛教事件後,泰國政府將禁止違反泰國文化傳統的外國人入境,並發行一本文化手冊,分發到領事館、移民局、賓館、旅行機構、飛機購物架等涉外機構和場所,希望外國人多了解泰國的佛教文化。
  • 作為學佛的人,我們有必要了解的佛陀生平
    就像佛陀在入滅的時候說的那樣:「以自己為明燈,以自己為歸依處,以法為明燈,以法為歸依處」如果我們不把佛陀當做「神」,而是一個古老的先賢聖人,或者作為一個「老師」,那麼作為學佛的人,我認為有必要了解佛陀的生平,這樣我們也許能更好的理解佛學的真諦。科學界關於世界起源的論證中有一個「第一推手」的說法,也就是說,人們通過研究證明出宇宙是由大爆炸產生的。
  • 佛教:讀懂這兩本書,就能了解佛陀的一生!
    眾所周知的,佛教中的小乘佛教在向大乘佛教演變時,神化佛陀的傾向必然會對上層佛有一定的影響。而且,當離開離開佛陀入滅的時間越久遠,那麼有關佛陀生平的史實和傳說的區分就越困難。所以,在佛教信徒們,出於對佛陀的信仰十分深時,也不會管是否真實,都留有寧可信其有的思想。
  • 佛陀不是創世主
    ,有教主、教團、寺院、信仰者、擁護者、學習者、實踐者,看起來完全具備一種宗教的性格,但佛教卻超越了宗教,有與宗教不同的內涵。佛教不這樣認為,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不說自己是創造世界的主人,他說自己是覺悟了生命和世界真相的智者。
  • 佛陀是誰?揭秘創世主與無神論者
    首先說明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任何的宗教徒都可以接受佛的教育。佛陀可以教你如何正確的開啟智慧,增添福報。正信的佛教沒有創世主的觀念,佛陀是人間的覺悟者,佛陀雖能覺悟世間的一切原理,但卻無能改變世界已有的狀態,佛陀雖能化度眾生,眾生能否得到,尚需由眾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決定。佛陀是最好的良醫,能為眾生的痛苦而診斷處方,服他的藥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藥佛陀也是愛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嚮導,能把眾生引導出離世間的苦海,聽從佛陀的引導,畢竟得度,如果不從引導,也是愛莫能助。
  • 佛教的基本常識和禮儀
    ,也被佛陀收為弟子,當然佛教最厲害的是舌辯,肯定有很好的理由來解釋原因,在西藏也是,認為當地苯教是佛教一部分,然後把佛像也改成藏民的樣子,同時也把幾代倡佛的贊普都列為佛教法王,在中原就更是如此了,不斷吸納融合道、儒二教以及民間傳統,更是把康熙-夜多尊者和乾隆-直福德尊者列入500阿羅漢裡,因為佛教傳播的普及性以及圓融性,很多支持佛教的統治者都被佛教尊崇並傳播到民間
  • 了解三寶·之一·佛教誕生(人物主線紹介佛陀的一生)
    而在佛教中,稱佛、法、僧為三寶:佛是佛寶,他的教言是法寶(包括佛的言傳身教、成文經典、生活規範、團隊組織及管理法等),依據法寶切實實踐的團隊是僧寶。具體來講,佛是人成的——是人間的導師;不同於一般宗教之帶有「超人」屬性的「神使」。法為趨向解脫的實踐經驗教法;是佛對當時流行各宗教說的總繼承——經過充分揚棄,並予創造性地架構,終成「一時之選」。
  • 高雄佛陀紀念館舉辦「河北佛教文物展」
    北京訊為迎接北齊漢白玉佛首,2015年5月23日至8月20日,國家文物局在臺灣高雄佛陀紀念館舉辦「河北省佛教文物展」。2016年3月,佛首與佛身將回歸大陸,在北京舉行儀式後入藏河北博物院。這位先生及相關團體參與過1999年山西靈石資壽寺16尊明代彩繪泥塑羅漢和2尊童子頭像、2002年山東濟南四門塔東魏石雕阿閦佛頭返還回歸的協調工作。 2014年初,臺灣高雄的佛光山,兩位佛教信徒找到了佛館館長如常法師,希望將一尊北齊時期漢白玉釋迦牟尼佛首捐給佛光山,讓佛陀回到寺院;同時告訴法師,佛首輾轉來自大陸。如常法師及時將情況告訴了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
  • 神,仙,妖,精,怪,佛,菩薩,羅漢,魔,聖,賢,鬼都是什麼?
    《紅塵說禪》系列第6篇神,仙,妖,精,怪,佛,菩薩,羅漢,魔,聖,賢,鬼,上述的這些概念大家應該都經常聽說和提起,但是實際上都是什麼含義呢?很多朋友可能還有些模糊,今天紅塵君就來詳細說明一下。其實這些概念都是源自於佛道儒這三教文化,咱們一一來談。
  • 佛陀是什麼?
    佛陀,這是印度古代梵文的音譯。 佛陀,含有自己覺悟、覺悟他人、覺悟一切而無所不知無時不覺的意思,所以,又被稱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覺。 佛陀,簡譯為佛是在我們這個世界,距今約二千五百八十九年(西元前六二三年),生於印度迦毗羅衛城的釋迦太子,成道之後,稱為釋迦牟尼。釋迦是族姓,意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對於聖者通用的尊稱,意為寂默。這就是佛教的教主。
  • 邱承彬遊記:河南汝州隨緣閣十八羅漢奇觀
    此果位通於大、小二乘,然一般皆作狹義之解釋,專指小乘佛教中所得之最高果位而言。若廣義言之,則泛指大、上座部佛教中之最高果位。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義。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後有,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是偉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淨,無明煩惱已斷(殺賊)。已了脫生死,證入涅槃(無生)。
  • 佛教十八羅漢,都是修成正果的凡人,最後兩位是乾隆皇帝欽封的
    在中國佛教中,也有許多用「十八」來表達的事物。筆者今天給大家所介紹的是佛教文化中的「十八羅漢」。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十八羅漢」原為「十六羅漢」,後加進去二尊者,演化為「十八羅漢」。六、跋陀羅尊者——過江羅漢其母臨盆,生在跋陀羅樹下,因此取名跋陀羅,並將他送去寺門出家。他由印度乘船到東印度群島中的爪哇島去傳播佛法,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鈸陀羅傳去的。
  • 如來坐下有十八羅漢,囑咐他們常駐人間普渡眾生,你知道幾個呢?
    降龍羅漢,即迦葉尊者,他苦行有德,少欲知足,常修「頭陀行」,由於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賴,為佛教第一次集結的召集人,法力無邊,助佛祖降龍伏妖,立下不少奇功,後來佛陀命他常駐人間普渡眾生。靜坐羅漢,即諾距羅尊者,清淨修心、神態自若 安詳瑞慶、進彼極樂。諾距羅原為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後來追隨佛陀出家為和尚,修成正果。佛陀教他靜坐修行,放棄從前當戰士時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他在靜坐時仍現出大力士的體格。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他身負經卷、東渡傳經 跋山涉水、普渡眾生。有一種稀有的樹木,名叫跋陀羅,他的母親懷孕臨盆,是在跋陀羅樹下產下他的,因此就為他取名跋陀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