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人眼中,似乎對於老話「兒大避母、女大避父」深信不疑,尤其是現在很多「媽寶男」層出不窮,大家對「兒大避母」這個觀點更是無比贊同,其實這句老話說的很有道理,但是放到現在我認為只說對了一半。
「兒大避母」不僅僅是生理方面迴避母親,更重要的則是男孩心理上與母親的遠離,這樣男孩才會更早的獨立。當男孩到了一定的年齡仍然同母親過度依戀,很容易使男孩變成社會上沒主見、沒思想的媽寶男。
那為什麼我會說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呢?因為在如今的社會,我認為女兒大了不用太過於避開父親,這主要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
女兒依戀父親沒什麼不好,父親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父親的角色影響著女兒今後的擇偶觀,婚戀觀。
女孩在生活中往往會覺得沒有安全感,而父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向她們傳輸安全感的男性。我們會發現父親對女兒寵愛、親近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女孩樂觀、勇敢、陽光且善良。
如果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態度表現為冷漠,不關心,這樣的女孩往往膽小、懦弱、害羞、不敢與男生交流。
所以女兒對爸爸的印象,將會直接導致她將來對待生活的態度,擇偶的標準等。但是為了樹立孩子的性別意識,在生理上我們依然要遵循「女大避父」。
其實這句老俗語就是在告訴我們,男孩和女孩的社會分工不同,性格秉性不同,所需的教養方式自然不能同日而語。但無論是「兒大避母」還是「女大不用避父」都是為了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樹立孩子正確的性別意識,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雖然俗語都是來自於生活的話語,但這些都是古人通過長久生活而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語,能夠被後世子孫流傳下來,那都是有一定真理存在,對於人們生活有一定幫助的!
當然俗語雖然是古人總結的智慧,但很多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的社會了,所以在學習古人智慧的時候,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好的我們繼續學習流傳,讓更多人受益。
俗語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可能不像《詩經》、《論語》等典籍那麼高大上,但都是古人千百總結來的智慧,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很多人都說,想要學習更多有用的古人智慧,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學起?其實我認為,雖然現在網絡發達,但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最好的方法還是先從書本上獲取!
那麼該看什麼書呢?我給大家的建議是看一看《增廣賢文》,這本書收錄了從古至今非常多俗語、名言的《增廣賢文》,真的是一本很不錯的讀物。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語句簡練,通俗易懂。中心內容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其中大部分諺語、俗語、對聯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前人總結下來的經驗、智慧,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世間萬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讀書高。腹有詩書氣自華,筆下能點旌旗軍。
《增廣賢文》從廣義上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需講解就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閒暇的時間,下班坐車或者睡前,都可以讀一下《增廣賢文》,充分的利用好碎片化時間,還能增長見識與智慧,豈不是一舉兩得。
白巖松多次講到了道德經對他人生產生的感悟,在前四十多年裡,影響白巖松人生的有四本書:《新華字典》、《朦朧詩選》、《曾國藩傳》。
和孩子一起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有才華有智慧的人,不會被埋沒!讀《增廣賢文》更懂社會潛規則,讓孩子出社會少吃虧!《增廣賢文》,僅需49元,讓自己擁有人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