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要想把孩子順順利利的養大成人,父母需要費不少的心力。家裡生的孩子性別不同,對待他們的教育方式也不能一樣。
趙女士的丈夫長期在外地工作,不能陪在孩子身邊,所以趙女士就需要一個人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來。
最近,趙女士發現兒子的某一些行為似乎有一點不太像男孩,比如說,拿東西的時候會習慣性的把小拇指給翹起來,還開始對媽媽的化妝品和香水很感興趣,平時說話也是細聲細氣的。
趙女士見兒子一點陽剛之氣也沒有,內心很是焦急,趕緊向身邊的好朋友求助。好朋友對趙女士說道,兒子的爸爸長期不在他身邊,兒子的行為舉止就都是跟著媽媽模仿學習的。
所以趙女士應該把「性別教育」這一塊給抓緊一些,不能夠把兒子當成是女兒來養,不然兒子的性別意識越來越模糊,也會變得越來越陰柔。
趙女士恍然大悟,趕緊上網搜集相關的資料,重視起了性別教育。
有一句話老話叫做「兒大需避母,女大不避父」,意思是說兒子稍微大了一點就應該避著點母親,不能夠像小時候那樣時時刻刻黏在媽媽的身邊。
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母愛是如此無私,所以很多媽媽都會忍不住想要幫兒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當,那麼男孩子就會缺乏鍛鍊,從而缺乏獨立性。
第一,避免男孩子看到、接觸到媽媽的身體
很多女性朋友都會認為,兒子可是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母子關係就是世界上最堅不可摧的一種關係,所以沒有什麼事情值得母親去避諱。
這樣的想法當然是不對的,等到男孩子長大一點懂事之後,母親就應該懂得避嫌,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出換衣服或者洗澡之類會讓孩子看到異性身體的行為來。
第二,避免男孩子太黏著母親
母親疼愛兒子,兒子也會對母親產生依賴,這很正常。但是這種依賴應該是有一個尺度的,男孩子畢竟是以後要獨自面對生活中的很多坎坷的,如果小時候太黏著母親了,長大就不容易糾正過來。
第一,父親可以培養女兒的勇氣
男性的身上往往會比女性多出一些陽剛之氣,這種陽剛之氣可以讓人們在面對事情的時候多一分勇敢。女兒經常跟父親一起活動玩耍,可以被父親身上這種勇氣影響,成為一個不膽小不怕事的人。
第二,父親可以培養女兒的堅強和毅力
父愛如山,大多數父親都不善言辭,但是會默默用肩膀承擔起家的責任來。父親的代名詞就是堅強和有毅力,女兒經常和父親一起玩,可以讓女兒變得更加堅毅,遇事不退縮不軟弱。
父親和母親對於孩子在成長道路上面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的性格特點不同,所以能夠教導給孩子的東西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