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焦慮,不知道如何破局?看這5本書就夠了

2021-01-07 丁香新語

成長是我們一生追求話題,這是一個短時間內看不到結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忍受自我否定,別人嘲笑甚至是打擊,但是想要成長,這些問題必須克服,具體如何做呢?可以參考下面這5本書,這些是我在迷茫或遭受打擊時必看的書籍。

1.《財富自由之路》

書的作者李笑來認為,我們之所以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是因為過去的概念已經不夠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接受新知識,重新定義和升級舊有的作業系統,這個過程就需要我們通過讀書來洗腦,洗去舊有,或者錯誤的觀念。

比如我們努力一段時間後,看不到收穫會覺得迷茫,甚至產生抱怨,為什麼別人努力就能收穫,而我卻只有苦悶?

李笑來認為這是沒有認識到成長是一個不斷積累、前進的過程,前期幾乎沒有收穫,只有越過成本線,才有成果。沒有收穫,也說明積累還不夠,並且很多技能都是複雜的,看似是一個,但要做好卻需要好幾個技能的配合,比如寫作。不是我們寫出來就完事,還要思維能力、觀察能力、邏輯能力、溝通能力等相互配合才能寫出好文章。

這本書除了解決成長中的迷茫之外,還給出了成長的方向和關於投資的一些基本常識。比如,想成為一個卓越的人,就需要培養多維的競爭力,讓自己多和厲害的人耳濡目染地在一起,時刻讓自己保持希望等等。

書中的很多概念也是大多數人都會遇到,並且作者解釋得比較深入淺出,用大家都能看懂的語言解釋了這些問題,有時候還拿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能讓我們得到很大的啟發。

2.《天才假象:從刻意練習、心理策略到認知陷阱》

沒有人不嚮往成長,可大多數人在努力一段時間後就會放棄,他們認為自己天賦不夠。

《天才假象》的作者薩伊爾·馬修斯在調查了莫扎特、貝克漢姆、泰格·伍茲等著名人物的成長曆程之後,發現所謂的天才,也只是比大多數人付出了更多努力。

莫扎特的爸爸是一位音樂家,在對莫扎特訓練之前,他已經通過對莫扎特哥哥姐姐的訓練,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在莫扎特三歲時,他開始全職輔導莫扎特練琴。莫扎特還沒過6歲生日,其練習時長已經達到了3500個小時。

小孩子的可塑性本來就強,再加上經過哥哥這些試驗過的方法,莫扎特想不成名都難。

這世界上大多數的成功者靠的並不是天分。愛因斯坦也是學渣,三歲還不會說話,上小學時還經常被罰站,大學也是復讀一年才考上,成績更是倒數經常倒數,畢業後也找不到工作,家裡蹲了兩年,才在別人的介紹下找了一份工作。但這些都不影響他的成功,天分從來都不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別人有了成績我們會羨慕,但又不想努力或者心血來潮努力一陣就放棄,然後自欺欺人地說,「自己不是那塊料」,」我沒有天分「,這些只是不想努力的藉口而已,就像知乎上的那句名言,絕大多數人努力的程度還不到拼天賦。

《天才假象》告訴我們,執著於天賦是一種認知陷阱,成功從來都是刻意練習,克服各種心理障礙,讓技能內化的過程。

3.《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人》

這本書的副標題《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人》,一下子吸引了我。一直想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可努力了很久卻還是普普通通。為什麼我沒有成為理想中的自己呢?我和那些厲害的人還有什麼差距,抱著這些問題我打開了這本書。

書的作者是浙大心理學博士採銅,書中的很多內容都是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告訴我們為什麼不厲害,比如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大多數人信奉差不多都行,而厲害的人只要做就把它做到極致,這樣的結果自然也導致了我們和其他人沒什麼區別。

這本書從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努力、創造7個方面出發,分析了大多數人存在的狀況,提出了如何做才能精進,每一部分都介紹得十分詳細。和李笑來的《財富自由之路》一樣,這本也是勵志書,但是展現出的內容更細緻。

對我最有感觸的是如何讀書那一塊。採銅認為讀書就應該像解碼一樣,不僅要站在讀者的角度知道內容是什麼,還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分析,是如何向讀者展現這些內容。我的讀書方式就像是一個旁觀者,沒有深入細緻的閱讀,自然感覺很多書讀了也沒有用。

這本書,也許不能讓我們成為厲害的人,但至少讓我們知道了不厲害的原因。

4.《被討厭的勇氣》

勇氣是一種很重要的東西。有了勇氣,我們才敢提出不同意見,才敢在有疑問的時候發問,讓自己成長起來。但是,大多數人往往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一遇到問題就不敢發聲。害怕問問題讓別人覺得太蠢,害怕讓別人覺得自己淺薄無知,害怕提出不合適的問題而被批評,這些都阻擋了我們成長的腳步。

《被討厭的勇氣》的作者是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他們一個是哲學家、心理學家,一個是作家。在書中,古賀史健以迷茫青年自居,他以向哲人岸見一郎討教的方式解開了自己迷惑的東西,全書用對話體的形式說明了我們因為太在乎別人的看法而缺乏勇敢面對的勇氣。

我們總想得到別人的認可,為了對方的認可而去努力,也活成了對方期待的樣子。但是,成長是自己的事情,要學會為自己負責,這就需要我們不要再追求別人的認可,學會分離課題,知道成長最重要,而別人怎麼看是他的事情。

做到這些,我們就能坦然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有問題不怕,找到問題答案才能讓我們成長。從此也不會再害怕提問題,因為成長是我們自己的事,即使被嘲笑,但如果就此獲得成長也值得。

除了不敢提問之外,我們還需要找回自信。長期缺乏勇氣會讓自己什麼事情都不敢嘗試,這也導致錯失很多機會。

如何找回自信呢?那就是建立自己的共同體(可以理解為一個小團體,比如社群),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向別人提供幫助和奉獻,在對方發自內心的認可當中找到價值,獲得信心。

除此之外,書中還講述了過去、人際關係和未來對我們的束縛。這些也是讓我們感覺不到幸福的重要原因,如何做呢?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選擇的權利在我們手中。當我們從這些解脫出來之後,就會發現我們其實一直都很自由,原來真正讓我們裹足不前的正是我們自己。

5.《遙遠的救世主》

這是5本書中唯一的一本小說,豆瓣評分8.7。作者豆豆以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為主線,講述了男主丁元英如何帶領一群年輕人殺入商海,讓一個名不見傳的小公司變成舉世聞名的大公司的過程。在我看來,這本書最重要的是揭示了人們在面對機遇時應該如何面對。

丁元英是一個商界奇才,為了給女朋友芮小丹一個禮物,決定在王廟村和一群年輕人建立公司,不僅幫助當地人脫貧,也帶領幾個年輕人成長。

王廟村是有名的貧困村。很多人苦苦掙扎,到頭來過得依舊是貧困的生活,有能耐的年輕人都在城裡面開店或者是找別的發展機會,剩餘的都是老弱病殘。丁元英的到來,讓他們覺得找到了救世主,自己只要跟著丁元英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但是,最後卻發現,沒有誰是誰的救世主,能夠救自己的永遠是自己。

劉冰是公司的司機,也是辦公室主任(雖然是他自封的)。面對如此好的機遇,劉冰只顧著享受這個機遇帶來的榮耀,覺得開著公司的配車——那一輛寶馬就是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不用再努力奮鬥,也不願意再用心付出。但他不知道的是,公司的配車始終是公司的,只有通過努力獲得的東西,自己才可以一直擁有。

而經理葉曉明卻意識到這是個機會,也知道抓住這個機遇努力提升,盡心地為公司付出。雖然不斷地嘗試改變,但最終還是因為太懼怕損失,從而錯失和公司一起成長起來的良好機會。

肖亞文是女主的同學,同時也是男主曾經的手下,卻能夠在危機之中發現機會,勇敢地出手,盡力付出最大的努力。當然,最後她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每個人都期盼機遇,但機遇真正來臨的時候,我們卻和《遙遠的救世主》中的劉冰、葉曉明一樣,很少能抓住機遇。我們往往認為,機遇既然來了,肯定會給想要的東西,根本不想再付出努力。如果機遇來臨之後不繼續努力,那麼我們只是藉助這個機遇出去看了一眼,又回到了原點。借用書中的原文就是,扒著井沿看一眼,又縮了回去。

所幸這個時代機遇很多,但如何對待,這就需要每個人認真考慮。

這5本書解決了我們成長曆程中的大部分問題,對於渴望成長的人來說不可錯過。如果你也覺得迷茫或者是受到了重重打擊,建議看一看這些書。它們會讓我們找回勇氣和動力,繼續踏上追求成長的道路。正如《肖申克的救贖》中一句話:任何時候,能夠真正把你從深淵拉上來的只有你自己。

相關焦點

  • 送朋友讀職校孩子一本書:焦慮與迷茫不可怕,努力奮鬥就有未來
    可孩子卻開始焦慮和迷茫了,他不知道自己以後該幹什麼?朋友也很煩惱,她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和與孩子進行溝通。畢竟這麼大的孩子,很多想法和心思都不願意跟父母溝通了。但父母還是想跟孩子聊聊,畢竟未來的路其實長著呢……是呀,未來的路還長著呢。不過,話說回來,誰年輕時期不迷茫和焦慮呢?
  • 那些很厲害的人,是如何度過職場迷茫的?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擅長什麼,也不知道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突然發現對工作提不起興趣了,覺得好無聊,有巨大的虛無感卻又伴隨強烈的焦慮。不光普通人會遇到職場迷茫期,厲害的人也一樣。不一樣的是有的人能突破,而有的人卻無法自拔。360的一個好朋友,在2013年遭遇了職場瓶頸,彼時他是我們部門的產品總監,卻陷入頻頻犯錯的狀態,副總裁也開始質疑他。
  • 30歲,老實人、很迷茫、焦慮,還在四處找工作,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你看有這麼多大佬,都是屬於大器晚成的人,每條路都不一樣,我們不需要去看別人在什麼時候取得怎樣的成就,我們只需要走好屬於自己的那條路,就夠了,你遲早也會成功。二、如何緩解求職找工作時的焦慮、迷茫道理雖然很簡單,但是很多人明白了道理之後,還是很難做到,所以第二點阿胖將與你分享,在你四處找工作時,如何緩解你的焦慮與迷茫?
  • 用5本書來緩解焦慮情緒
    人的焦慮情緒其實也是一樣,你只要通過合適的訓練就能夠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為你推薦5本書,相信能給你帶來新的方法、感受,讓自己天天開心。明明知道自己的缺點,卻又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著手改正,一次又一次下決心,卻一次又一次的屈服於過去的習慣。《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是「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為你實現幸福成功的人生,所設立的一個最好的起點,要想蛻變,首先要梳理清楚:什麼不能改變,如何與壞情緒壞習慣相處,勇敢改變可改變的,坦然接受不可改變的。最後如何從當下開始做出自己的改變。
  • 當你迷茫時,看這三本書,你會認識不一樣的自己
    這本書從心理學層面幫你分析問題,讓你看清自己,看的越清楚,越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此外我們更要知道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感情,比如書中描寫的:對於某個人,我們到底是真心喜歡他,還是因為覺得應該喜歡他,就覺得自己是真的喜歡上他了?面對親人的去世,我們所表現出來的痛苦,到底是發自內心,還是習慣性如此表達?
  • 學習沒效果很焦慮?這本書告訴你如何通過更好的學習來克服焦慮
    我關注她的公眾號,看她的文章,看她寫的書,我的思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中同學和我交流後,說我變化很大,以前竟然是這麼的不了解我;同事甚至說我的一些觀念給了她極大的啟發,甚至還說要和我一起學習。我意識到只有踏實的學習才可以讓自己的現狀得到改變。我看書,買課,讓自己充實起來。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的視野越來越廣,學習的內容也越來越廣。
  • 《讀懂一本書》:幫你趕走知識焦慮,提升自我價值
    書裡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如何用講書的方式,真正讀懂一本書,幫助你擺脫知識焦慮,提升自我價值。一、為什麼要學會講書很多人讀書,常常看完就忘,對自己的生活也沒有太大的幫助,不知不覺陷入知識焦慮,讓自己痛苦迷茫。
  • 講座 | 周玄毅:迷茫不焦慮
    周玄毅直言,武大的同學們可能不缺勤奮的特質,但是很多同學實際上在「偽勤奮」。他談到自己大學中最充實的一段時光,大概是在博士階段翻譯了100多萬字的書稿。「那時候每天都很充實,但是我不快樂,我不是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而僅僅是為了填補學術空白。只是翻譯這件事有一個好處,它能帶給你量化的源源不斷的正反饋。」
  • 劉同,他不僅僅只有《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本書,他還有這樣的一面
    記得最初了解劉同是在書店買複習資料的時候在推薦的展覽書架上看到一本藍色封皮的書,書名為《誰的青春不迷茫》,覺得名字還挺符合當時的我,當時沒時間再去多想,感覺這本書適合當時迷茫的我去讀,於是,買下了劉同的這本關於青茫系列的書。
  • 治癒書單|迷茫時建議你讀讀這九本書
    有同名紀錄片,喜歡看紀錄片的童鞋可以了解下。「我這一生中,這些直覺一直在教導我一個道理:只有依靠自己,勝算才更大。」相信這本書的書名對大家來說都不陌生了吧,紅極一時,很多博主都推薦過,開始我以為這是一本譁眾取寵的暢銷書,但翻開幾頁之後,發現自己錯的很徹底。
  • 我是怎麼樣來「治」療焦慮和迷茫這兩個人生「慢性病」的?
    當前焦慮、迷茫好像成了大部分年輕人的情緒標籤,成為年輕人的「慢性病」。焦慮、迷茫,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被焦慮、迷茫的情緒支配著生活!是因為自己想做的事做不了,能做的事不想去做嗎?……是因為自己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樣?不知道未來在何方?……還是因為自己缺少情感上的支撐?……先認識自己為什麼焦慮、迷茫,再來緩解、破解!試試認真、坦誠地自己與自己對話一次,把自己的內心給剝開,好好理一理!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
  • 對自己不滿意、迷茫?推薦給您這幾本書!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我們經歷過迷茫,無助,甚至對於剛進入社會沒幾年的小白來說,沒有多少社會經驗,曾經的我們自以為自己了不起,進入社會後發現我們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隨著我們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不可能有前輩每天教授我們學習新知識,所以曾經有人說:「讀書是投資最少,見效最快的投資」,確實是這樣。
  • 職場達人哈叔告訴你,人生《破局》關鍵在認知水平,心態和自律性
    似乎往前一步就是柳暗花明的新天地,但如何登上能夠承載自己的船,如何去尋找有力的雙槳,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和路線?這些答案,或許在哈叔的《破局》這本書中。副標題「超越同齡人的思考與行動指南」也說明了書中的主要內容。
  • 如何幫助孩子遠離焦慮?這本書能告訴你
    其實不然,孩子因為與家人分離所表現現出的哭泣就是一種焦慮心理的表達。作為家長,如果您想要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遠離焦慮,那麼《讓孩子遠離焦慮:幫助孩子擺脫不安、害怕與恐懼的心理課》這本書將為我們提供一些有意義的方法與指導。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們大體可以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焦慮的根源是什麼?
  • 帶娃路上焦慮過嗎?這5本書讓你成為孩子的朋友
    提升自我,緩解焦慮,解決育兒問題,就從這5本書開始吧。而且我們知道,恐嚇打罵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行了,父母都希望能找到對孩子更有益更科學的教育方法。正面管教就是這本書提出的一個核心觀點,不寵溺也不懲罰,通過平等自由的方式來培養出孩子自律、有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書中提到,這種方法是,和善而堅定的氛圍。比如書中拿一個三歲孩子刷牙的事來作對比,看看正面管教和其他管教方式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
  • 考研或工作,國企還是私企,這本書適合焦慮迷茫有拖延症的你閱讀
    這是一本答疑的一本書。書裡是他們的故事和迷茫。現實裡是我們的故事,我們的問題。現在看這本書感覺也可以給自己提醒一些事情,如果大一大二的時候看看就好了。越早看越不會迷茫,也就少走一些彎路。其實成長就是是經歷的一點點累積,安靜下來的時候就不會再去輕易的提醒自己的悲傷或者難過,其實所有的坦然接受的過程,中間必然經歷了翻江倒海的難挨的心酸和痛苦,以及日夜的不眠與折磨。我一直挺相信那些殺不死你的。必然使你強大,人生路很長,就算有難過,那也是一陣子,如果有過痛苦有過艱難,當你經歷過後,回頭還能擁抱世界,感激那些經歷,那麼你會越來越不畏風雪。人生路很長,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足以。
  • 當家長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給孩子做訓練的時候怎麼辦?
    長期處於長期高壓的狀態下,很多家長經常會感到十分焦慮,甚至家裡孩子狀況比較嚴重的父母對我們說:真的很難熬,每一天醒來的那一刻,就像是一場新的戰爭的開始。爸爸媽媽們每天都在琢磨著如何給孩子做訓練,如何讓孩子更快的學會新的知識和技能。
  • 迷茫的時候,不妨看這幾本書
    很多時候我們的迷茫和無助是因為周圍沒有一個可以感同身受的人,之所以我們能夠從一本書中得到治癒,是因為內心深處產生了強烈共鳴。今天為大家推薦7本能引起共鳴的書,大家先趕緊收好!1.記得裡面有這樣的幾句話「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不論結果是喜是悲,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我不是什麼二代三代,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的兒子,想要出人頭地只有靠自己,路就在前方我會勇敢的走下去!@Larry:一向對中國當代作品不感冒,尤其是長篇小說,直到讀了《平凡的世界》。在讀《平凡的世界》之前,先讀了他的《人生》,然後又讀了《早晨從中午開始》。
  • 迷茫、焦慮不可怕,找到對的方法趕走它!
    人在某一個時間段會感到特別迷茫然後焦慮,特別是過了18歲,考慮的東西多了,迷茫和焦慮也更多。,但是因為某些原因不會或者不敢行動,又因為生活環境的影響,讓你做一些自己不願意的選擇,這些選擇的積累導致了你的迷茫。
  • 裸辭之後,找工作要多久,這期間煩躁、焦慮、崩潰、迷茫該怎麼辦
    裸辭之後,找工作的時間每個人都不一樣,但煩躁、焦慮、崩潰、迷茫這樣的情緒幾乎會出現在每一個人身上,所以,這篇內容,阿胖重點討論如何克服裸辭之後煩躁、焦慮、崩潰、迷茫的情緒,從而讓自己快速的找到合適的工作。一、負面情緒的克服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