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認清從眾心理,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危害!

2020-12-17 來可追xx

01

據說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人站在大街上抬頭看天空,過來一個人問他「你在看什麼?」抬頭的人說「我在看燕子」於是過來的人也開始抬頭看天空。有一個人過來了,進行了相同的對話,也開始抬頭看天空、最後,一群人抬頭看著根本沒有燕子的天空。

這,便是從眾心理。它指的是指的是個體在真實的或想像的團體壓力下改變行為或信念的傾向。這個心理本身沒有好壞,可是卻值得我們額外的注意。

有很多好的從眾心理,比如說去圖書館學習,因為大家都在學習,自己也投入到學習當中。

可是,從眾心理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極其可怕的東西。

比如說,12年受到反日潮流影響,不少人們做出暴力打砸日系車輛、產品、傷人的行為;受過良好教育,深信不疑自己只是在執行上級命令,做好自己本分,屠殺了無數猶太人的納粹高官艾希曼;上個世紀中國人們對於知識分子的廣泛迫害.......

這些行為無一不由從眾心理造成。

02

是不是在生活中,常常別人在笑的時候你也跟著笑了,別人在謾罵另一個人的時候你也開始對於那個人產生了厭惡,大眾選擇的東西你也會跟著選擇,經常在做一件事情別人告訴你或者自己發現這件事情做錯了的時候,你會安慰或者開脫自己說「反正又不是我一個人這樣做錯了」。

這是因為人們在不確定的情境中,選擇從眾會降低思考/獲取答案的成本。甚至,人們不想受到群體的排擠。社會學家米爾格拉姆的一個研究得出的結論:過路人模仿一個群體抬頭觀望的百分比隨群體規模增加呈增加的趨勢。兩個三人組引發的從眾比率要比一個六人組引發的從眾比率高。三個兩人小組引發的從眾比率更高。很顯然,多個小群體的一致意見會使某個觀點更可信。

古斯塔夫·勒龐認為,在群體中,每一種情感和行為都極具感染性。他在烏合之眾中還提出群體無意識的觀點,即人們處於一個群體中做出的判斷,理性的因素產生著微乎其微的作用,而情感、本能、欲望等「無意識因素」佔著支配地位。

「為什麼人家都xxx,就你xxx?」是生活中常出現的一句話。它其實顯而易見地揭露了一個人盲從的心理,想要不出格,跟大眾保持一樣。而那些盲目從眾的人、往往有這樣的特點,他們很喜歡找出問題。一旦當他發現另外一個人跟自己有半點不一樣,他就會指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提出各種各樣的壞處。他們齜牙咧嘴、咬牙切齒、站在道德的至高處指責著與自己不一樣的人。

因此,當人們不能夠清醒地認知到自己的從眾心理,選擇跟隨群體的選擇時,常會帶來極大的危險。

03

那麼如何避免受到從眾心理的迫害呢?前文列舉的種種人們因從眾心理所做出的事情的荒謬是顯而易見的。而之所以如此顯而易見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是以一個局外人、冷靜、客觀的視角來看待的。很多時候,即使我們知道一些錯誤的從眾行為的愚蠢,可是一旦當這一切變成日常生活的和風細雨時,我們就失去了自我的警覺,而沉醉於我們所謂的正確。

舉個很形象的例子:當時08、09年流行的殺馬特髮型,多少人覺得這種非主流很酷呢?現在回頭看看,是不是覺得當時的自己很愚蠢。流行時尚往往如此,名人與大眾說一個東西是時尚,是美的,於是人們就說它是時尚,是美的。當然,這種從眾心理是中性的。

所以,要時刻謹記把自己拉出來,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自己做的事情到底對不對。

其次,要有足夠的自信、自知和獨處時間。人們一旦因為自己的想法跟其他人不一樣,即使自己是正確的,也選擇沉默。薩特說「在黑暗的時代不反抗,就意味著同謀」這既是需要我們有足夠自信,不受大眾輿論壓力的迫害,也需要我們能夠又清晰的自知,明白到底什麼是真正正確的。伏爾泰說「人人手持心中的聖旗,滿面紅光走向罪惡。」這同時也意味增加自己獨處的時間是很重要的,獨處給予一個人理性且不受大眾壓力的審視自身,思考正義的機會。

千萬不要再打著愛國的口號,打砸同胞的財產。

04

小結一下:從眾心理指的是指的是個體在真實的或想像的團體壓力下改變行為或信念的傾向。其本身無好壞,可常會因大眾的錯誤判斷導致不好的結果。處於規模越大的群體,越容易產生從眾的心理,源於對於危險的規避和對遭到群體排斥的恐懼。避免從眾心理需要我們能夠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擁有足夠的自信、自知和獨處時間。

相關焦點

  • 從眾心理產生的原因淺析
    小傘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對於從眾心理原因的思考,因為知識面的局限可能會有許多遺漏和錯誤。從眾是由人自身所擁有的特徵和所處環境氛圍共同造成的!我覺得之所以選擇從眾是因為缺乏思考或者無法思考,而主動從眾和被迫從眾。
  • 從眾心理究竟多可怕?一味的隨大流,可能會讓你一事無成
    從眾心理究竟多可怕?一味的隨大流,可能會讓你一事無成原創優鑫培教育從眾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從眾服從多數,一般是不錯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獨立思考。不顧是非曲直的一概服從多數,隨大流走,則是不可取的,是消極的「盲目從眾心理」。現在火車站都比較大,像北京、南京的火車站,有時候從火車上下來,準備去一個坐地鐵,但不知道從哪個出站口出去,這個時候很多人選擇跟著人群走,發現每次都能找到距離最近的地鐵。
  • 孩子「人云亦云隨大流」要不得,「從眾心理」對孩子危害大
    其實,從眾源於一種群眾的無形壓力,迫使自己做出一些違心的、與本身意願相反的行為。從眾心理對人的影響很大,有著很強的不健康觀念和消極的意識。尤其是對小孩子,原本他們就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如果再有了從眾心理,分不清是非曲直,往往會形成錯誤的觀念和不良的個性。如果家長和老師不及時正確引導,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非常有害。所以家長應該要早點告訴孩子,不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 從眾心理——你是從己還是從眾?
    權益從眾:外在行為與群體一致,內心懷疑,只是迫於群體壓力附和群體要求。這種內外不一致會導致認知失調和焦慮。對從眾心理有興趣的也可以去看廣東衛視的一檔節目,電梯裡的從眾行為觀察,雖然是以幽默的形式展現,卻很好的解釋了從眾的原因。
  • 社會心理學——從眾心理讀後感
    在高中政治課本中,有一本書叫做經濟生活,其中介紹了幾種消費心理: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求實心理等等。每一種心理都有其好處與壞處,從眾心理為某一產品帶來的大量訂單可以促進某一行業或產品的壯大,但盲目從眾一定是不可取的;求異心理可以為社會帶來新的潮流趨勢,甚至可以產生新的技術,但過分前衛可能會被社會接受不了;求實心理讓大家理性消費,但過分求實,可能或造成消費欲望不強。但是對於現在來說,佔據主流的一種消費心理就是從眾心理,從眾,是指改變自己的信念或行為,以符合其他人行為的傾向。
  • 從眾心理:影響從眾心理的5個因素,掌握後再也不被操縱了!
    如果,當時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能夠更加警醒理性,也許我們就不會等候兩小時去吃一份難吃的餐館。從眾心理影響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們如果才能提高警醒呢?下面給你分析一下影響從眾心理的5個因素。3、責任當群體中的個體被要求對自己的決定負責,這種責任往往會降低人們的從眾壓力。因為我們會被暗示,決策的結果會對我們產生直接影響,這時我們的理性也會被喚起,我們會儘可能保證決策的正確性,讓自己不受到不利傷害,而不是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狀態。
  • 基金投資中常見的人性弱點:從眾心理
    一、認識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又稱為羊群效應,指的是不經過思考,被情緒化所裹挾而不自覺地採取某種一致性行動的心理。從眾心理在投資中有多種表現。從較大的層面看,牛市中的一哄而上,熊市中的一鬨而散就是典型的從眾行為。
  • 「從眾心理」的妙用
    心理學上認為都不是,而是人們習慣性的從眾心理。實驗中前五位實驗參與者用錯誤的答案,影響了第六個人最終做出的判斷,進而引發出這種錯誤的認知。從影響力角度而言,這意味著:那些試圖影響他人的人,可以利用這種從眾心理來有效地影響他人。
  • 違章違紀的從眾心理要不得
    在工作中常常看見有的職工好兩三個人一夥離崗外出吸菸,有的菸癮大不抽菸難受,不得不找理由外出解解菸癮;還有的職工本來沒有菸癮,可是看到別人外出就不由得也想學學。在其他方面,也有類似現象,比如大夜班睡崗現象,看到別人違紀,自己不由得也違紀起來。
  • 《烏合之眾》:認清從眾心理的這4個特徵,不再盲目跟風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這種從眾心理的現象:比如,一個宿舍裡,有人在吃東西,接著其他人也會跟著吃東西了解群體心理的特徵,希望我們處於群體時,都能堅持自我的本性,遠離那種無知無意識的、處處盲從跟隨的烏合之眾。
  • 《烏合之眾》:認清從眾心理的這4個特徵,不再盲目跟從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這種從眾心理的現象:比如,一個宿舍裡,有人在吃東西,接著其他人也會跟著吃東西,最後可能是整個宿舍的人都在吃東西;而在高校經常會有這樣一直現象,宿舍之間,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之後,就會出現有的宿舍集體出動考各種證書,參加各種培訓,或是有的宿舍集體鍛鍊身體。因為大家會覺得,同宿舍的人都在努力,我不努力學習豈不是很丟臉。
  • 心理學解讀:關於「從眾」心理的所有關鍵點,都在這裡了
    今天這一講,我們要講的是社會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Solomon Asch)的「從眾」心理研究。也就是群體的壓力,到底會對我們的個人決策產生多大的影響?前後一致:他們和其他從眾者不一樣,他們在一開始的6輪,就沒有隨波逐流,都是根據自己的判斷給出的答案。所以在後面的12輪,他們也就沒有盲目地跟隨前面人的答案了。
  • 常見顧客心理分析:從眾心理
    常見顧客心理分析——從眾心理顧客在購物過程中都會呈現出一些心理變化,如果客服人員仔細觀察,就可以從顧客的表達中對其心理作出分析。本節筆者將對常見的7種顧客心理分別進行解讀,以期能夠給客服人員的溝通提供一定的借鑑。
  • 課蟲:馬甲營銷的本質是從眾心理!
    2、馬甲營銷的本質是從眾心理 其實,這種常見對於大家來說應該是無處不在的! 這就是從眾的原理,因為大多數做出的決定肯定不會錯! 所以,很多剛開張的餐廳,小吃店,樓盤,為了營銷這種排隊的場景,甚至會僱人來當「託兒」,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產生從眾的效應,從而能夠成交那些真正的客戶!
  • 消費中的心理技巧:從眾心理
    物品短缺往往會誘發非理性消費,但即使是並不短缺的東西,若輿論或他人的影響,也會導致哄搶,人們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在行為金融學中,從眾心理也稱「羊群效應」是比較典型的現象。從眾行為讓投資者放棄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必然成為無意識投資行為者,這其中蘊藏著極大的風險。
  • 陽光行動|走近「從眾心理」~
    今天,安安就跟大家聊一聊心理學上的「從眾心理」!從眾心理(conformity behavior)從眾心理,買東西時,我們不知道如何抉擇,總是更傾向於銷售比較快的。02 案例二過馬路時,紅燈亮起,來往沒有車輛,這時如果有人闖了紅燈,我們是不是也會跟著大家邁出腳步?
  • 什麼是中國人的從眾心理?
    之前,我們的國人被指做事情喜歡從眾,無論是闖紅燈過馬路還是在網絡上發表言論,都會跟著之前的人來決定自己的行為,而沒有自己正確的想法,這樣的從眾心理給別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究竟什麼是中國人的從眾心理呢?在現在這個手機十分方便又強大的時代,很多人可以靠手機了解整個世界今天都在發生些什麼事情。在提倡所有人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之後,少不了的就是網友們的點評。
  • 顧客的從眾心理:顧客喜歡跟風
    顧客就是個人根據廣告效應和多數人的判斷產生的跟風行為,就是從眾心理,我舉個例:比如成都的一個奶茶店老闆你利用從眾心理和廣告效應,老闆每天叫100個人到他店子外面排隊買奶茶,路過的人群看到什麼店子生意那麼好肯定會多觀察,吸引顧客會嘗試,吸引客流
  • 從眾心理:不介入的旁觀也是一種從眾
    為什麼旁觀者不去幫助老人?難道是我們社會道德水平退步了嗎?這些年社會經濟水平顯著提高,國民收到更好的教育,社會道德水平肯定是提高了,年輕人的道德水平比一代更高。如果,你要舉個別案例說明現在年輕人的道德水平是如何的降低,那我只能說,你是在抬槓。因為我在闡述宏觀上的一個現象,你用個別案例來反駁,這是標準的抬槓。
  • 抽脂有危害嗎 抽脂可能會產生哪些危害
    那抽脂有危害嗎?抽脂可能會產生哪些危害?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抽脂有危害嗎?   所謂的抽脂是利用特製的器械對皮膚切個小口,然後把抽脂管深入脂肪層,進而將脂肪刮碎並且抽出,能夠起到體態整形的作用。雖然時下關於抽脂的概念非常火爆,但是如果不注意選擇正規的醫院進行抽脂手術,也有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風險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