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曾流傳著這樣一個逸聞。有一天曾國藩在家裡的書房背誦文章,背誦了很多遍,就是背不下來。這時候可急壞了一個人,原來有一個梁上小偷,深夜潛入家中,準備這家人睡著了偷點東西,但是沒有想到,曾國藩這篇課文怎麼也背不下來。小偷在房梁上睡了兩覺,醒來一看,曾國藩還在那裡背書。
小偷聽曾國藩背了一遍又一遍,實在是忍無可忍,從房梁上跳下來,對曾國藩說:「就你這個笨樣,還讀什麼書?你聽著我給你背一遍。」說完,從頭背到尾,然後,揚長而去。留下曾國藩在門口目瞪口呆。
這個故事我們可能都聽過,雖然曾國藩小時候看上去「天分不夠」的樣子,但是他卻從未就此深信自己就是「天生愚笨」,他從沒有停止努力。一步步踏實向前走,儘管小時候看起來「天分不夠」,但是一點兒也沒有耽誤他成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和胡林翼並稱「曾胡」。甚至他的仕途,用不可思議來形容也不為過。因為他從一個進士到官居二品的軍機大臣,用了十年時間,十年間他連躍七級。
曾國藩一步一步堅韌不拔地沿著這條仕途之路向前走。沒有被當初所謂的「天分不夠」所禁錮,而是相信自己有可能,於是打破各種限制,加以勤勉和努力,最後成就了自己。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可能,而我們就是那個去創造可能性的人,能夠創造出多少種可能取決於我們自己。
即使我們沒有可能成為大師,但是我們依然有可能過好自己的人生。我們要相信,自己有無限可能。《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這本書的作者吉姆·奎克結合自身經歷和經他幫助成功過的案例,告訴我們「腦力沒有邊界,人生有無限可能」。
你有沒有經常被別人說「你做不到的!」有沒有經常被貼上「不可能」的標籤。《無限可能》的作者吉姆·奎克,因為童年的一次意外,腦部受了損傷,痊癒恢復之後不能像以前那樣進行正常的閱讀,溝通,學習遭遇重重困難,整個人也和受傷之前判若兩人,老師說他是「腦子壞掉的孩子。」那期間他他唯一能找到心靈慰藉的就是那些關於「超級英雄」的漫畫書。
後來他通過他獨創的「元學習」方法不僅提升了自己的腦力水平,而且每年都有20多萬人得到他的幫助突破自我從而獲益,他也成為了世界級的記憶力專家和大腦教練。他獨創的腦力開發方法影響了許多著名人士: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網球運動員諾瓦克·德約科維奇、漫威之父斯坦·李他們都從中獲益。他開通的在線課程被190多個國家的學生學習,他主持的節目《奎克大腦》一直穩居iTunes教育培訓節目前列。
吉姆·奎克將他多年通過實踐總結下來的腦力開發方法,濃縮在了《無限可能》這本書當中。他告訴我們假如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下面這三個方面打破限制,突破自我,我們每個人有機會進入無限可能模式,擁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思維模式的極限——你對自己、自己的能力,應該得到的東西,可能取得的成功缺乏信心。
內在動力的極限——你缺乏採取行動的動力、目的,活力。
方式方法的極限——你接受的教育和採取行動的步驟並不能有效地帶來你想要的結果。
作為普通人的 我們要想要挖掘自身潛能,但是很多時候都不知道該從何做起。看完吉姆·奎克的《無限可能》這本書後,我覺得大多數人「想要變好」的美好願望大多停留在了這三個難題上面:
給自己設置了過多的極限,不知如何打破?想要做一件事往往不能專注,進入了心流狀態;明白自己要做什麼但是就能堅持不下去。
一、打破被限制的自己
吉姆·奎克曾經被貼上「腦子壞掉的孩子」的標籤,這給他的童年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所以他的親身經歷讓他深知「不應該給自己貼標籤,也不要給別人貼標籤。」
「貼標籤」的行為就是在給自己設置極限,每每當你聽到別人對你說「你不行的,」「你做不了的」、「你就是這樣的人。」,試問,你是什麼心情。你是不是心中深埋著不服氣和一股憤怒,是不是在心裡默默想「為什麼就我不可以?」
同樣的,被人貼標籤,明目張胆的設置極限的滋味並不好受。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自己給自己設置極限呢?
吉姆·奎克告訴我們「極限並不是上限,而是障礙。」
所以每當你好像遇到極限的時候,暗自提醒自己,這不是我的極限,而是一個障礙,所以跨越過去就好了。
《無限可能》中告訴我們生活中的七個關於潛能的謊言導致人們經常不自覺自我設限。
謊言1、智力是個固定值
謊言2、我們只開發了大腦的10%
謊言3、犯錯等於失敗
謊言4、知識就是力量
謊言5、學習新東西非常困難
謊言6、其他人的批評很重要
謊言7、天才是與生俱來的
這些謊言在生活的各個角落曾出現,曾嘗試讓我們接受「自己能力有限」這個巨大的謊言。
我們大多數時候往往還沒有做,就預先給自己和眼前的事情設置了極限,認為那不可能。
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從海上回來以後,國王和王后將他奉為座上賓,封他為海軍上將,他成了人民眼中的英雄。但是也有一些當時的貴族對此不屑一顧,對他冷嘲熱諷:「上帝創造的世界的時候不就是創造了海西邊的那塊陸地嗎?發現,又算得了什麼呢?」
哥倫布聽了,沉默了好一會,忽然提出一個問題,:「試問在座的各位有誰能夠讓一枚雞蛋立起來嗎?」過了好一會,雞蛋傳遍了那些人的手中,沒有一個人讓雞蛋立起來。等到大家要看哥倫布是怎樣讓雞蛋立起來的時候,他將雞蛋輕輕在桌子上一敲,雞蛋破了一點殼,但竟奇蹟般地立起來了。看到這一幕,那些貴族開始譏笑起哥倫布來「這有什麼稀罕的。」
哥倫布不慌不忙說:「我們一開始就沒有說過不允許將雞蛋敲破吧?我能想到你們想不到的,這就是我勝過你們的地方。」頓時全場鴉雀無聲。
所以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也不要給任何一件事情設限,更不要被別人的觀點所左右而停滯不前。我們應該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二、學會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
我們決定要做一件事,但是可悲的是我們發現自己無法專注。自從電子產品盛行以來,人們的注意力和專注力大幅度下降,這不是某一個人的悲哀,這是大多數人的境遇。
人們沉溺於電子產品帶來的快樂之中,無時無刻不被短暫的即時娛樂所刺激著,人們恨不得24小時在線,感受網際網路的魅力和快樂。
比如我上周偶然看了一下手機後臺的數據,我過去七天 手機總的使用時間達40個小時,24%的時間在屏幕上,總的解鎖次數達570次,平均每16分鐘解鎖一次屏幕。
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我驚呆了。沒想到我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候竟然有5個小時。我回想起當我極力想做一件事的時候,心裡卻總是好像牽掛著什麼,導致我隔幾分鐘就要看一眼手機,名義上是看時間的,可是點開手機,解鎖屏幕後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我還經常反問自己為什麼專注不起來,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很久都進入不了「心流」狀態。(「心流」狀態:心理學家米哈裡1契克森米哈賴在他的《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一書中指「心流」狀態就是人們全神貫注投入一種活動中,似乎其他什麼事情都不再重要,好像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現在我確認了令我進入不了「心流」狀態的原因就是手機。
吉姆·奎克說人們進入「心流」這種高度專注的狀態所花費的平均時間是23分15秒。所以這種高度專注的狀態很不容易達到,但是也有方法可循。吉姆·奎克告訴我們5個方法:
1、消除分心
消除一切可以令你分心的東西,學會使用「無視」這種力量。在你想要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關閉一切使你分心的電子產品,將手機調成免打擾模式,有必要可以關閉網絡。
2、給自己充足的時間
進入高度專注的「心流」狀態也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在開始之前請給自己充足的時間。作者建議最好安排完整的120分鐘。
3、做你喜歡的事情
這一點是大前提,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在做你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心流」狀態才有可能出現。但是假如我們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但我們又不得不做的時候,我覺得,我們還是盡力消除雜念專注去做,
4、擁有清晰的目標
設定一個清晰的目標,這是非常重要的,將你的目標量化。有必要的話,將其可視化,寫到紙上。
5、給自己一點挑戰
稍具一點挑戰性的事情,可能會更加使你進入心流狀態。因為長期呆在舒適區裡面的話我們會因為太過安逸而分心,走神,所以最好所做的事情稍具一點挑戰性是再好不過了。
三、學會用WIN法則堅持做一件事
好像我們越來越難做到「堅持」二字了。好像永遠停留在「想要」的層面,殊不知「想要」和「得到」中間還有一個做到。
我以前總是想堅持閱讀,每一次定好的計劃一周讀完一本書,但總是拖延,有時候一個月也讀不完一本書。一個月過去了,那本書還沒有讀完,我在思考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讀完這本《無限可能》之後,作者提出的WIN法則養成習慣的方法,讓我很受益。
W(want)想要:確保你是真的想養成這個習慣。從心底裡確認自己是真的渴望養成新習慣。
I(Innate)內在:你想要養成的習慣是否和你的能力匹配?也就是說確保這個習慣是你可以做到的。
N(Now)現在:此刻為自己要養成的習慣創建一個觸發。比如你想要每天堅持閱讀,那請將你準備要讀的一本書放在床頭,或者更顯眼的地方,確保她有提示的作用。
了解了WIN法則後,我每天將這本《無限可能》放在床頭,大概每天睡前讀半小時到一個小時,一周不到就讀完了,確切的說是五天。這在以前我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到的。在看《無限可能》這本書的時候,我也發現了我閱讀過程中的許多障礙,比如回讀,比如默讀。
而且我能利用五天的睡前時間讀完這本《無限可能》,還得益于吉姆·奎克在書中講的的「快速閱讀方法」。讀完這本書,我的閱讀速度已經到了1200字每分鐘左右,我知道這比一些閱讀速度超快的達人,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比之前的我真的是由很大的進步。
所以說,想要養成一個習慣並不難,前提是方法要找對、。
總結、你的人生有無限可能
吉姆·奎克將他多年的腦力開發之旅的成果濃縮在《無限可能》這本書中,只有一個目的:希望每個人都能相信自己,探索自己的方式有無數種,「腦力無邊界,你的人生有無限可能!」正如書中所講,當我們打破這三重極限:思維模式的極限、內在動力的極限、方式方法的極限,你會為自己竟擁有如此大的潛能感到驚訝。
演說家萊斯·布朗說「生命沒有極限,除非自己設置。」
我們的起點位於哪裡並不能決定我們最終能站在哪裡。只要你想做一件事,那就去做,打破那些限制,專注地,堅持做下去,相信,終有一天生活會將一切美好回饋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