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用體溫也可以發電

2020-09-05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用體溫就可以提供穿戴設備的電量、城市裡的「能源樹」可源源不斷地為道路設施提供電量……這些「節能減排」的作品你看過嗎?

今(28)日,由來自全國427所高校超2萬名學生報名參加的「賽迪環保杯」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決賽在重慶大學啟動,共有219件作品進入決賽。

△啟動儀式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上的表演

用人體發電 可用於助聽器、運動手環等材料

「今後助聽器、藍牙耳機、運動手環等都不需要充電或者鋰電池了,而是用體溫就能發電……」來自重慶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劉森昊團隊帶來的作品名叫:「一觸即發—一種應用於人體可穿戴設備的新型柔性高效溫差發電器」。

△參賽選手展示體溫發電設備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看到,作品實物是一個類似於衣架大小的發電材料,只需將材料緊貼背部,另一端連接著助聽器的指示燈便亮起。

「可穿戴設備的使用量在逐年攀升,隨之而來是鋰電池的大量使用。」劉森昊介紹,這一情況已導致大量金屬資源的開採,致使資源面臨枯竭的問題,並且這樣的電池電源消耗快,廢棄的電池對環境汙染極大。於是,他的團隊瞄準了人體散發出的熱能,這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綠色環保的能源。

劉森昊說,目前現有的的溫差發電材料普遍不具有柔性,難以運用在可穿戴設備上。雖然國外已有成型的柔性溫差發電器,但主要利用噴塗工藝進行製造。這種工藝下的溫差發電器,由於電阻過大,器件材料參數難以兼顧柔性與發電效率等原因,導致實際發電功率極低,難以滿足實際可穿戴設備的用電需求,並且價格十分昂貴,因此難以投入市場。

基於此,他們研發設計出一款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優化器件材料及其組合參數,並且可以應用於人體可穿戴設備的新型柔性溫差發電器。

「我們將柔性溫差發電器利用水凝膠貼合在背部,連接可穿戴設備,皮膚與環境的溫差驅動載流子定向移動進行發電,從而為可穿戴設備持續供電。」劉森昊說,該作品今後可用於助聽器、藍牙耳機、運動手環等。今後通過改進優化,讓發電材料體積更小,達到更多的應用。

城市裡的「能源樹」 晴雨天都能發電

「我們這個作品高大約2.5米,不僅可在路邊起到裝飾作用,更重要的是無論晴天還是下雨,都可以持續發電!」2017級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的張瑞辰介紹他的團隊所帶來的項目:「一樹風光」——一種利用風能和光能發電的能源樹。

△參賽選手展示「能源樹」

張瑞辰表示,目前同時擁有風能和光能的發電設備比較少,而且傳統的風能設備體積較大,只能立在遠離人群的地方,導致城市中的風能並沒有被利用起來。於是他們發明了一種可以運用在城市中的發電裝置。在應用前景上,今後可以為道路供能,為交通所需設施供能,為行道設備供能等。

「如果是晴天,沒有風,那麼就靠太陽能發電。如果是雨天,那麼就靠風能發電。」張瑞辰說,這樣的「能源樹」極大程度的利用了城市中的自然資源。

新聞多一點>>

第一次運用「雲展廳」展示參賽作品

本次競賽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與動力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重慶大學承辦,重慶賽迪熱工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為大賽的企業合作方。

本次競賽決賽為期三天,並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評審專家採用線下評審方式,參賽隊員採用線上答辯方式,所有決賽參賽作品將通過「雲展廳」進行展示。其中,雲展廳分為「雲遊重慶大學」、「雲遊中冶賽迪」、「雲遊能動學院」、「社會實踐調查類作品」和「科技製作類作品」五大功能區,將24小時在雲端開啟,這是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首次採用雲展廳方式,社會各界人士均可觀看本屆大賽參賽作品。

據了解,本屆競賽共有427所高校報名參加(去年410所),提交有效作品4135件,同比去年(4102件)增長0.8%。其中科技作品為3692件,佔89.28%,同比去年(3673件)增長0.51%;社會實踐與調查報告作品為443件,佔10.71%,同比去年(429件)增長3.26%,參賽學生人數超過22289人,參與高校和作品申報數量創歷史新高。

參賽作品經過專家網絡評議,共有1366件作品進入會評環節。

經過專家網絡評議和專家會評,672件作品被評為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三等獎,219件作品進入決賽。

本屆節能減排大賽採用雲展廳方式向社會各開放。可登錄官方網站(點擊進入 >>)觀看本屆決賽作品。

△重慶大學校長張宗益發言

重慶大學副校長廖瑞金教授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年參賽團隊和裁判專家團隊都受到了一定的考驗,特別是參賽團隊,許多科技作品需要實驗條件支撐,但是前期由於疫情防控需要,許多實驗室未開放,這對他們的實驗條件增加了難度。

他談道,過去是大規模分級分區域的形式進行線下比賽,此次通過雲展廳的形式,將實踐類,有科技類等全方位的展現出來,受眾面也更廣。比賽答辯也通過線上加線下的形式進行評判,線下級線上相結合都做到公正公平,這對專家團隊也是一個考驗。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付迪西 攝影 劉力 實習生 劉寧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舉報

相關焦點

  • 科普|萬萬沒想到!鹽也可以用來發電!
    科學家們想到了利用「濃差電池」的化學原理,就是通過電化學的方法把鹽差能轉換成電能。海水濃差電池的工作原理,就是在由多孔質隔膜(離子交換膜)隔開的兩個容器中,分別地裝入海水和淡水,並分別插入電極,便可在兩極之間產生0.1伏左右的電壓。只要把電路接通,就能夠產生電流。根據這種試驗裝置的原理,只要有大量的淡水與海水相混合,就能夠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
  • 《沒想到,真沒想到》:如何用慧眼慧心發現身邊美好事物
    今年作文題是「沒想到,真沒想到」。不少老師看到這個題目,第一感覺是「真沒想到」。不過這個題目雖然預先沒想到,但細細想來,卻又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語文名師認為,無論是今年上海中考作文題還是高考作文題,都引導學生多關注生活,希望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多些時間去拓寬視野、感受生命中的各種激情、活力和喜悅,用自己的眼睛發現身邊最美好的事物。
  • 它們為了發電也是拼了
    不過說到這項研究的靈感也是非常佛系了,研究小組負責人風輕雲淡地解釋:「因為我們和一家巧克力工廠在同一條大街……」是不是沒想到生活中這麼多吃的喝的竟然都能轉換成電能?高溫的液態鹽循環流動,通過熱量交換的循環將水變成水蒸氣,並推動汽輪機,從而實現發電。頭條君必須自豪地說,這項研究已經被我國已經用上啦。(叉會腰.jpg)去年,甘肅敦煌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實現滿負荷發電。
  • 蔡英文「用愛發電」已經過時了,臺當局又發明一招:鼻孔發電
    對此,國民黨文傳會代主委唐德明揶揄稱,這是挑戰民眾忍耐度,也是諷刺「用愛發電」的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據臺灣《聯合報》10月16日報導,臺「行政院長」賴清德12日表示停止興建深澳電廠。此舉被質疑是在綠營選情告急之下政策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有「立委」15日在「立法院」提問沒電怎麼辦,沈榮津用臺語回答:那就只能「插鼻孔。」
  • 臺灣蔡英文當局沒愛,又怎能「用愛發電」
    由於日前全臺發生無預警大停電,使得臺灣主婦聯盟在某次反核遊行的口號,後被蔡英文引用的「用愛發電」,成為當前最火紅的字句。臺灣《中央網絡報》今日發表透視集文章指出,「用愛發電」顧名思義是所有的發電都要以愛為出發點,否則就是句沒有意義的空話。
  • eo專訪 非核家園可以有,用愛發電真不行
    但用煤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汙染相對比較嚴重。我們在臺中電廠一共要裝12部機,就有民眾抗議會產生汙染。可是火電便宜、可靠,儲備量可以到一個半月左右。但隨著未來巴黎公約的兌現,對溫室氣體的控制,火電還是需要控制發展。eo:臺灣電力自由化的進展如何?
  • 「真沒想到」用 fancy,巧遇朋友時你該怎麼聊?
    前兩日,小熊在沃爾瑪買菜的時候,碰到了一位多年沒見的老朋友,兩個人超開心的異口同聲說到 Fancy meeting you here!(真沒想到在這見到你!)……在路上,巧遇朋友的時候,我們經常用到 fancy ,表示真沒想到。fancy  vt.
  • 真沒想到,專業技能崗位招考也這麼熱」
    「真沒想到,專業技能崗位招考也這麼熱」11月7日,立冬。早上6時50分,已有考生在空軍航空大學考場外溫習資料、等候進場。考務人員手持測溫槍靜候在各處入營通道口,校區門前,「2020年空軍面向社會公開招考專業技能崗位文職人員統一考試」橫幅分外醒目。
  • 體溫升高真可以殺滅病毒? 為何我的體溫達不到37.3℃
    如果發現體溫異常,可以先休息,等平靜下來了再量一次。其他導致體溫變化的情況還包括:早上體溫低、晚上體溫高,因為早上人體新陳代謝往往較慢;吃飯和劇烈運動會導致體溫升高;女生在排卵期和妊娠期體溫也會升高等。甚至胖和瘦,也會影響體溫。馮萍提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為啥有些瘦子不怕冷,胖子反而很怕冷?
  • 真沒想到,空軍專業技能崗位文職招考這麼火爆
    「真沒想到,專業技能崗位招考也這麼熱」11月7日,立冬。早上6時50分,已有考生在空軍航空大學考場外溫習資料、等候進場。考務人員手持測溫槍靜候在各處入營通道口,校區門前,「2020年空軍面向社會公開招考專業技能崗位文職人員統一考試」橫幅分外醒目。
  • 《非人哉》紅孩兒體質特殊,體溫高卻怕冷?哪吒用他來熱盒飯
    在《非人哉》中,紅孩兒和哪吒兩人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忽遠忽近。有時候,紅孩兒會因為觀音大士要讓哪吒去上補習班的事情,而給哪吒通風報信;但有時候,紅孩兒也會找哪吒麻煩,以學校衛生區沒打掃乾淨或者紅領巾沒系好的藉口,趁機危難哪吒。同時,無論紅孩兒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哪吒,哪吒都會用同樣的方法對付紅孩兒。
  • 老師布置體溫折線圖作業:孩子畫浪費時間 家長想到用現成備孕表代替
    因為三年級下學期有個單元講溫度計,所以她布置的暑假作業是測量體溫並記錄,希望學生能將課本上的理論付諸實踐,進而鞏固已學知識。萬萬沒想到,最近接二連三有家長發來私信:開學直接讓孩子交這個行嗎?後面附著某購物網站的備孕表購買連結。或者發來一張空白備孕表問:是不是這樣填?
  • 媽媽推薦給我的飯盒竟然「真香」了,沒想到這麼好用!
    因為我獨自在外工作,媽媽怕我上班點外賣吃了不健康,便在家族群親戚的介紹下給我買了生活元素的電熱飯盒,說是他們娃娃用著覺得不錯。本來我內心是拒絕的,但想到媽媽為我好的一片心意,還是使用了起來,沒想到最後成了真香警告!
  • 用愛發電嗎?
    用愛發電嗎?還是插鼻孔發電?「人家只說裝冷氣,又沒說你可以吹」「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黃士修從用電角度分析表示,「人家只說裝冷氣,又沒說你可以吹」。黃士修諷,現在民進黨高層都相信,臺灣不缺電也不缺綠電,似乎只要有愛,有臺灣價值,就有電。
  • 你們用愛發電,我們用酒取暖
    當時集會的人群裡有人打出了橫幅「用愛發電大隊」。從此以後,用愛發電就成了大陸網友嘲笑臺灣人單純無知的笑柄,同類的還有「茶葉蛋」和「泡麵」這些梗。東北有句老話叫:笑話人,不如人。企業沒電,無法開工生產、路燈沒電,馬路一片漆黑、居民小區沒電,不能洗澡、開空調。「小商品之都」義烏,又號稱是「世界超市」,因為被拉閘限電,很多生產小商品的企業不能開工,眼瞅著「世界超市」就要提前關門了。「拉閘限電」這個詞,大概已經有二十多年沒聽說過了。
  • 第一次用杏鮑菇做餡,沒想到嚼起來很Q彈,口感真不錯
    沒想到傍晚超市裡面的年輕人真不少,大爺大媽反而不多。蔬菜架上的綠葉菜已經沒什麼可買的了,零七八碎都是顏值不太好的了。想想也是,昨天是周末,年輕人也要買菜做飯,他們很少去農貿市場的。我購買了幾個甜玉米、幾塊紅薯和一大包杏鮑菇,結帳時才發現,這包裝好的9根杏鮑菇才2塊多,不知為什麼杏鮑菇今年這麼便宜。
  • 蔡英文「用愛發電」打了誰一巴掌?
    蔡當局真可謂政策七十二變,民眾真的跟不上它的變化節奏了。 臺灣《聯合報》評論稱,民進黨假借「非核家園」之名騙得選票上臺,上任來全無發展綠能的作為,遇上供電不足,就拐彎抹角、遮遮掩掩的偷用核電。難道蔡當局除了被譏諷「用愛發電」,只會在缺電時通過社交媒體呼籲民眾節電嗎?面對蔡當局每天停開兩個小時冷氣的倡議,臺北市長柯文哲率先扛起和蔡當局怒懟的大旗。
  • 萬萬沒想到平時給寶寶量體溫是錯的,你真的會嗎?
    我們在寶寶的日常護理中,給寶寶量體溫,看似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如果真的要科學給寶寶量體溫,還需要家長們好好學習,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給寶寶量體溫的知識吧。玻璃水銀體溫計既可以測腋下體溫,也可以用來測量口腔和直腸內的溫度,如果是用來測量口腔或直腸溫度,要做到給孩子專表專用,且使用前後要用酒精消毒。  2.電子體溫計  電子體溫計使用非常方便,測量時間比玻璃水銀體溫計短,但需要經常進行校準。
  • 能夠發電的T恤出現了,散步就能發電(雙語)
    想像一下要是你早上在公園晨跑就能發電,能給電池甚至隨身攜帶的手機充電,會怎麼樣?只要你穿對了T恤,這些都可以實現。   西班牙馬拉加大學和義大利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了一款T恤,能利用人體和周圍環境之間的溫差發電。
  • 表姐家陽臺的護欄能發電,顏值高,好處還真不少
    生活中最常見陽臺一般都是用不鏽鋼當護欄,顏值不行直接影響了整體的裝修,還遮擋住窗外的風景,而前段時間在表姐家看到她家陽臺的護欄了真不一般,外觀時尚大方不說,最重要的是竟然能夠發電?這可太省錢省事了吧!這種護欄其實就是用太陽能發電板做成的,外觀看起來就是黑色的玻璃,簡潔時尚比不鏽鋼好看多了!同時還具備發電的作用,真厲害!如今人們買裝修材料最看重的就是環保,而這個玻璃靠太陽能發電,大大節約了能源,也為家庭節省了不少用電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