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對一」一期課程輔導費高達5萬元

2020-12-22 海南日報數字報
  暑假期間,不少孩子參加了各種課程輔導班。「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那些宣稱「一對一」「獨創教學法」的課程輔導機構,不少利用「中高考狀元」「高分獲得者」等進行誇大宣傳,有的一期課程竟高達5萬元,而老師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不斷續費並介紹新學員。

  不少培訓機構缺乏資質,「名師」無從業資格

  培訓基本費用每課時200元,一個暑假50個課時;「一對一」輔導每課時300元,一期課程5萬多元……記者近日走訪多地發現,暑期課程輔導班市場火熱。不少機構都打出了「培養出中高考狀元」「學員成績大幅提升」等宣傳標語。

  記者對那些寫在宣傳單和網站上的「成功案例」作了分析,一些疑點浮出水面,甚至還有一些成功案例「撞車」的現象。比如在深圳,學而思培優和邦德兩家教育培訓機構均宣稱,2015年深圳市理科中考狀元是他們培養的。學而思培優的官方網站宣稱,2015深圳中考分數超過450分的學生中,有13名出自學而思;邦德教育向9名超過450分的邦德學員發出賀電,其中5人同時出現在學而思培優的上述榜單中。

  有些機構專門招募「尖子生」進行免費培訓,主要目的就是在升學考試之後將高分獲得者用作宣傳。南京一家教育機構在其「2015年中考喜報」裡突出宣傳的「南京哈佛班」學員,實際上是今年4月份該機構在南京多所重點中學裡集中選拔出來的「尖子生」,以免費培訓換取中考之後的宣傳權利。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培訓機構缺乏資質。深圳市教育局最新發布的《深圳市教育培訓機構年審信息公告》顯示,深圳市百格教育培訓中心等多家中小學輔導機構已經不具備辦學資質仍在經營,在經過市或區級教育部門備案的近130家涉及中小學生課程輔導機構中,包括全國連鎖的龍文教育在內的20多家課程培訓機構2014年年審不合格。

  一些培訓機構所宣稱的「名師」們,很多沒有取得教師從業資格,有的甚至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一位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很多輔導班大肆宣揚的名師,有的只是掛名,一年來上一次公開課,有的只掛名從未上課,有的甚至直接造假。

  班主任的首要任務是讓學員「續課」

  很多家長將孩子送到市場化的課程輔導班是為了查漏補缺,迅速提高成績。然而不少家長反映,一旦進入課程培訓機構,往往會被不斷延長學習時間,直至中高考結束才能「脫身」。

  記者獲得的「學而思」內部資料顯示,公司對班主任最重要的考核指標就是續費,只有完成規定的續費量,並超額完成基準量的71%,這項考核指標才能獲得滿分。

  「精銳教育」發布的班主任招聘信息顯示,班主任的學歷要求僅為大專,而班主任工作的第一項職責,就是「對所帶在讀學員提供高水平的服務,促使學員繼續購買課時,並促使學員推薦他人購買課時」。據就職於某高校旗下教育培訓機構的一位班主任透露,在暑假尖峰時段,班主任的月收入有的可以達兩三萬元。

  這些課程輔導機構會採用多種手段提高籤約率。記者走訪發現,一些機構並不公開課程價格,而是先對潛在學員進行免費測評,再制訂相應的課程計劃,最後再給出動輒數萬元的培養方案。

  在不少學生家長看來,這種先測評再定價的模式,是「因材施教」,然而在培訓機構內部,這只是一種營銷手段。有業內人士在介紹經驗時將這種模式叫做「假設成單法」:通過制訂「課程計劃」,可以將家長從「買還是不買」的決策者轉變成「購買什麼樣的課程」的選擇者,「這將有效提升家長購買課程的機率」。

  一些機構以「承諾提高XX分,達不到就退還學費」招攬生源。然而近年來,學員升學考試沒有達到協議成績而輔導機構拒絕退費的事件頻頻發生。北京的廉某曾與一家名為「瀚林新思維教育」的機構約定,「如果中考時廉同學未達到北京地大附中等5所學校中任何一所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則全額退還培訓費」,在花費了12.6萬元後,廉某沒能考取其中任何一所中學,最終因退款糾紛與培訓機構對簿公堂。

  一個課程套餐超過學校一年課程總時長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家長認為,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花錢也是值得的。

  專家認為,作為正規學校教育的補充,市場化的課程培訓機構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學校每周英語課才4個課時,擔心學得太少,很多孩子都在外邊上培訓班。」北京一位小學六年級家長告訴記者。

  安徽大學社會學教授範和生認為,我國的中小學教育採取的是面向最廣泛學生群體的大班教學模式,對於學生個人特徵的考量相對較少,而提供「一對一」等小班訓練的市場化課程輔導機構可能比學校教育更有針對性。

  前述課程輔導機構負責人坦言,課程輔導機構本質就是補課,用更長時間來強化學習,並沒有特別的神奇之處。

  比如,上海精銳教育為市民施女士的女兒開出了180課時、每課時70分鐘的高二數學學習套餐。「上海市重點中學每周安排的數學課也僅6課時,每課時45分鐘,這些輔導機構為學生開出的課程套餐甚至超過學生在學校一年接受的數學教育的總時長。」一位上海市重點中學教師認為,在這樣高強度的灌輸下,學生的考試成績有所提升不足為奇。

  「社會輔導機構僅以分數為目標,強化了基礎教育的功利性。家長不惜重金讓孩子參加各類課程輔導,固然出於考試升學的現實壓力,但也需要分清主次,過度依賴課外輔導在某種意義上顯得本末倒置。」範和生說,「學校也應該在教學中更為科學合理安排課程,提高教學效率。」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認為,火爆的高價輔導班是應試教育的產物,但教育的內涵遠遠不止考試分數那麼簡單。「從孩子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對課外輔導機構的過度依賴不利於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而長期沉浸在文化課程的灌輸學習中也不利於孩子綜合素質的提升。」記者 羅政 周暢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羅世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新品種的椰子樹不僅個頭矮,容易採摘,而且產量高,價格比較穩定,平均每個果的地頭收購價可達6元,一畝地的年收益在1.5萬元左右。  以前,羅世傑並不種椰子,他延續父親的老路子,在萬寧老家種植水稻和檳榔。2002年,聽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培育出新品種,他決定用20畝地進行試種。種植3年後,他的椰子樹就開始掛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花卉引種故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作為熱帶島嶼省份,又地處雨量充沛的南海中,熱帶雨林發育極為茂盛,因此萬物生長,各類花卉資源豐富。那麼,到底海南有多少花卉資源呢?其中,多少是本地土生土長,多少是北花南移,多少是外花歸化的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微課」成「金課」
    本報訊(記者馬珂)海南日報記者從海南大學經濟學院獲悉,該院微宏觀經濟學課程組從2015年起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日本侵略者對海南島的文化滲透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942年4月日軍在海口市創辦了海南師範學校。該校主要招收來自日本國內或臺灣、朝鮮等殖民地區的學生,進行六個月的培訓後分配到島內各地做教師。除此之外,該校還承擔了中國人教師的再教育任務。從中國人教師的教育內容看,日語課所佔時間最多,為每周12節。
  • 海南日報數字報-「醫療+健康+旅居」模式吸金有力
    據統計,此次展會30家參展房企共現場成交商品房23套,總成交面積1508平方米,總成交額1228萬元;共接待有較強意向的客戶1562組,其中7成左右計劃近期登島看房;共接待到訪客戶6736組,發放宣傳資料2.8萬餘份。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人在馬來西亞
    2014年是中馬建交40周年,以及海南與馬來西亞檳城結為友好城市一周年。  而在歷史上,中國與馬來亞(含今天的馬來西亞)的關係可謂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
  • 海南日報數字報-曼谷街頭的海南味
    泰國,在這個51.3萬平方公裡土地上生活的6800多萬人口中,有600多萬華人華僑,其中祖籍海南的華人華僑有150萬人左右。上千年來,他們乘坐船隻,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在泰國紮下了根。  在曼谷生活的瓊籍華人華僑在融入當地社會與生活中時,也帶來了不少海南文化,兩種文化互相融合,衍生出一派散發著「泰香」的海南味。「泰籍海南味」,是曼谷不少街巷中真實的一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水果「嘗新記」
    這是王俏3年前在大路鎮成功試種的新品種——來自厄瓜多的黃皮火龍果,售價高達100元/斤至120元/斤,且供不應求。而普通的紅皮紅龍果,在這個季節才賣到10多元/斤。  海南被譽為全國人民的「果盤子」。尤其在冬春季節,當省外水果還未大規模上市,海南的菠蘿、蓮霧、芒果、百香果、木瓜等水果已在各地的超市、市場上展露身影。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溪韻社:文學,在這裡生根
    1989年,海南中學溪韻文學社建社。作為海南歷史上較早開啟的中學校園文學社,溪韻社有自己「獨當一面」的風格,到目前為止,在老社團成員的記憶裡,已經發行了48期刊物。  一個中學的文學社,集聚著年少青春的力量,曾經歷過輝煌,也有過低谷。
  • 海南日報數字報-漂洋過海育桃李
    但是,一戴上頭盔、騎上「小電驢」,他又顯露出幾分海南「島民」的氣質。「我來海南兩年多了,很喜歡這裡的風景和佳餚,尤其喜歡美味的芒果腸粉。」塞繆爾笑著對海南日報記者說。  在生活中,塞繆爾略顯靦腆,一旦走上講臺就變得嚴肅認真起來。「塞繆爾講課邏輯嚴密、條理清晰,實用性、針對性都很強,他的課堂沒有『水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澄邁縣職成教育10顆「珍珠」
    學校將開設農業技術科普班、法制班、舞蹈班、模特班、聲樂班、朗誦班、書畫班、攝影技術班、太極拳班、柔力球班、門球班、海南民歌班、健康養生班、智慧型手機應用班等課程,並組建少年合唱隊、舞蹈節目演出隊、模特走步演出隊等興趣團體。  地瓜研究所  澄邁縣橋頭地瓜研究所成立於2016年,位于澄邁縣橋頭鎮沙土村所,現有主要人員5名,其中科研人員3名,2人具有博士學位。
  • 海南日報數字報-奏響孩子成長和弦
    在桓大集團支持下,海南省校園足球基金會成立,給力海南校園足球發展。  提高教育質量  國內率先全省中小學開海洋課程  學前教育,要堅持科學保教保育,為孩子的一生發展奠基。「十二五」期間,我省普惠性幼兒園覆蓋比例達到了51%,公辦幼兒園入園幼兒佔全部入園幼兒的比例提高到22.3%。位於鄉鎮農村的公辦幼兒園,成為鄉間最漂亮的建築。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使船員是怎樣煉成的?
    ■ 本報記者 王黎剛  為了參加7月份開賽的2019至2020賽季克利伯環球帆船賽,海南日報女記者孫婧日前到達英國樸茨茅斯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火朝天的「革命熔爐」
    文\海南日報記者 郭暢  南方大學海南分校,是偶然聽一位老者提起的,他那時15歲,在「革命熔爐」裡鍛鍊了6個月,就被分配到海南山區任教。沒有怨言,心懷理想。對他來說,南方大學海南分校培養了他的革命人生觀,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 海南日報數字報-「裡應外合」,讓海南人的英語強起來
    教室裡,外籍教師和學生們一問一答,氣氛輕鬆歡樂;教室外,家長們認真觀看,不時被課堂氣氛所感染露出笑容。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是我省唯一一所外語類高校。在海南,多個城市的街頭標語、多座圖書館的外文書籍由該校師生翻譯,多個熱門景區的外語導遊、多場外交活動的同聲傳譯等工作也由該校師生承擔。
  • 海南日報數字報-春暖百花開 聞香踏青去!
    景區優惠活動  春回大地,春暖花開,火山口5折邀您享春意。即日至4月30日,火山口公園微信公眾號每天推出100張成人5折票,關注微信公眾號「海南火山口公園」參與搶購。目前文昌市委市政府正聯手華僑城海南集團籌建文昌宋氏文化小鎮,努力打造「海南第一人文景觀」,宋氏文化園(一期)作為2020年海南省重點項目正在積極建設中。  景區優惠活動  為致敬在此次抗擊疫情中奮勇戰鬥的全國醫務工作者,宋氏祖居景區實行「致敬最美逆行者」活動。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讓「份子錢」不再惱人
    她列舉道:「不少農戶辦喪事時,一般會保留祭祀豬牛、道公頌經、燒送紙錢、吹唱送靈、搭棚宴請等傳統,耗時很長,一場白事要花費2萬元左右。」  點評:  社會學博士、海南大學教授、海口市社科聯主席詹長智認為:陳陳相因的儀式典禮,難免累積一些消極的東西,要在揚棄中與時俱進,要發揮鄉規民約的規範約束作用和基層黨員幹部的模範表率作用,讓節儉的新風樹立起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媽媽咪呀》海南海選17日舉行
    本報訊  東方衛視《媽媽咪呀》第四季海南賽區海選報名自1月6日正式啟動以來,得到了海南媽媽們的強力關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能多些公共圖書館麼?
    海口市公共圖書館僅3個  在調查海口公共文化建設時,團隊成員獲取了一組令他們震驚的數字,「海口一共只有22個圖書館,其中18個為大學圖書館,1個為某度假酒店圖書館,只有3個屬於社會大眾可以共享的公共圖書館,除此之外只有少量鄉鎮街道有不對外開放的小型閱覽室。」
  • 海南日報數字報-預付卡商家「跑路」如何維權?
    與王先生有著同樣經歷的還有市民姚女士,她先後在海口日月廣場的一家美容美髮店充值會員卡總金額超10萬元,其中多個消費項目仍在有效期內,但3月份當姚女士準備去消費時發現,這家店已關門。「我們這些會員建了一個維權群,初步統計,300多名會員共130多萬元充值款需要追回。」姚女士說。  去年以來,類似的健身房、美容美髮店關門事件在海口頻頻發生,不少消費者談「卡」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