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究竟怎樣深刻影響著一個人的一生——再讀《務虛筆記》

2020-12-23 百家號

文/木木

1、被遺忘的童年

在一次採訪時,海明威被問到:如何成為一位作家?他回答:有一個不幸的童年。

長久以來我都知道,這句話是正確的。因為我從更多的作家身上看到了這句話在他們身上的驗證,比如張愛玲、莫言、卡夫卡、阿摩司奧茲——這個名單若要一直列下去,這篇文章就不必寫了。

但問題是,我從來沒弄明白它何以是正確的。

因為在我每一次努力要回想自己的童年時光時,我總是痛苦地發現,我竟然什麼也想不起來。那漫長的幾年時光,在我腦海裡所存留下來的不過是一些殘缺不全的片段。甚至有時候我根本無法判斷,這些片段是源於我自己的記憶,還是源於後來道聽途說的大人們的講述。

暫且先從生日講起吧。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生日。我們假定,一個人的生日,就是他同母親血肉相連的臍帶被剪斷的那一刻。一個人,如果你現在正讀這篇文章,那麼你必定在某個時間點,某個空間裡,曾挨過那麼冰涼的或火熱的一刀。因為現在的你已經知道,嬰孩就是這樣來到這個世界上的。而你此刻的存在,就是你曾挨過那一刀的明證。

然而問題是,當你挨那麼一刀的時候,你卻即在場,又不在場。

當然毫無疑問,你是在場的。但是說你不在場,因為你當時毫無意識,你連數字都還不認識,也不知道什麼是時間,什麼是空間,自然無從知曉,你於何年何月,降生於何處誰家。

直到很久之後,你也許是三歲四歲,或者更早。你才朦朦朧朧知道了當別人問你幾歲的時候,應該怎樣去回答。但是那個答案,於你而言,也無非是得到大人獎賞的又一手段。

再到後來,你七歲八歲的時候,終於確切地知道了自己的生日。然後,在接下來的漫長的一生中,你將永遠銘記這個對你而言意味深長的日子。

2、你憑什麼確定你的生日就是你的生日

但是總有一天,有的人會猛然驚覺,那個對他而言意義非凡的日子,其實不過是一個道聽途說來的傳說。你會發現你根本無法證實你的生日。

是不是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哪個粗心的母親記錯了那個重要的日子?或者說,是不是你的母親一直在欺騙你,你是在路邊被撿來的,而她壓根就不知道你的生日?先不要著急,我只是說,是否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

是,或者不是?

如果一個少年對這一點產生疑問,那將是他的理性覺醒的一天。

如果你看過一部名為《楚門的世界》的電影,你就能夠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這一點。在電影中,一家電視製作公司30年前收養了一名嬰兒,他們刻意將他培養成全球最著名的紀實性肥皂劇《楚門的世界》的主人公——楚門。

楚門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島的小城(實際上是一座巨大的攝影棚),他是這座小城裡的一家保險公司的經紀人,楚門看上去似乎過著與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卻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鐘都有上千部攝像機在對著他,每時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視著他,更不知道身邊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內的所有人都是《楚門的世界》的演員。

這部電影講述了楚門自我發現,自我探索,並最終衝出虛擬世界發現真相的痛苦艱辛而又悲壯的心路歷程。

楚門是Truman的音譯,而Truman似乎也正是來自於true man——真正的人。對主角名字的設定使這部電影在令人驚嘆之於,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哲學色彩。它或許是在暗示,真正的人,都註定要走上這條自我探索,自我發現,並最終衝破重重限制的自由之路。

3、童年,一生的腳本

《楚門的世界》在情節安排上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點,那就是關於楚門自我發現契機的設計。楚門的父親,在他小的時候曾經陪他一起出海而遭遇暴風雨,可楚門依然執意要求父親前進,導致父親掉入海中而「淹死」。

這當然只是電視製作公司的安排,但這段童年經歷卻成為楚門心中永遠的痛,以至於他後來對水產生深深的恐懼,也再不敢坐船。後來,由於劇組的疏忽,竟然讓他已經「死去」的父親再次露面。然而父親立即被工作人員帶走,不過這卻成為悲痛萬分的楚門開始自我探索的起點。

在電影的最後,楚門為了驗證自己的懷疑和判斷,他克服了對水的恐懼,獨自撐船,冒著狂風暴雨來到「世界盡頭」,發現了那堵豎立在大海深處的攝影棚的外牆。至此,楚門也終於真正走出了攝影棚的世界,成為真正的人——true man。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認為一個人一生的腳本早在童年就已經被寫好了。而之後的一生,大多是在這個腳本範疇之內所演繹的一場戲。

根據經驗,一般情況下,童年受過家暴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更可大概率會實施家暴;童年沒有在家庭中獲得足夠關愛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長為一個冷漠的人;童年缺乏母愛的男孩,長大後更容易愛上比自己年長的女性;童年缺乏父愛的女孩,長大後更容易尋愛上比自己年長的男性。

魯迅在談到中國人的教育問題時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長大了,也做不了人。

其實小孩子並不像成人所想像的那樣簡單,一無所知。小孩也絕不僅僅像是一張無字的白紙,他們更像是一個比全球最先進的電腦晶片有著更快運行速度的信息處理器。

他們時刻接收著周圍這個新鮮世界所傳來的一切信息,並無意間將這些信息埋藏在心底那個最為奧秘和神奇的位置。直到他們長到成人之後,那些被埋藏的信息將在那個神秘的位置上,醞釀成馨香的德行,或者發酵為惡臭的狠毒。

4、對童年的再發現

這讓我想起最近跟母親的一次通話,在電話裡我們聊到小時候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小事。幸運的是,我們兩個人同時保留了對這件事的深刻印象。

那時候我應該剛上小學一年級,還是一個膽小聽話的老實孩子。當時的語文老師是一位來自鄰村的年輕女孩子,她每天的任務就是在黑板上畫好田字格,按照筆畫順序,寫上兩到四個字。我們每天的任務就是在自己的作業本上抄她寫在黑板上的字,一遍一遍地抄,直到下課,或者放學。

當時班上有十三個孩子,十一個都是鄰村的,根本不是認識。再加上膽小,我就只好專心致志地埋頭於自己的作業本。那些字一開始寫起來會有些難,但是一旦熟練之後,就變成了一項簡單而令人愉悅的工作。所以我就一直不停地寫,直到這一天的結束。

但是這造成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我的作業本用的太快了。一開始一個新的本子大概可以寫兩天,後來一個新的本子會在還沒放學的時候就被寫完。

有一天,上學走的時候,我要求母親給我書包裡裝兩個作業本。母親很驚訝,她問我是不是真的寫完了,我回答是的。但是她並不相信,她懷疑我是不是拿著作業本去跟別的小朋友換東西。她讓我把寫完的作業拿給她看。

當然,這讓我很不高興。但我還是把寫好的作業都拿過來給母親看,每一頁都是滿滿的,都有一個鮮紅的一百分。那些用過的本子也都還很整潔,沒有捲起毛邊。

母親遲疑了一下,對我說,孩子,你看你用過的本子都還這麼幹淨,要不以後你把正面寫完了之後,就把反面也寫寫吧,我們小的時候也都是這麼幹的。我點點頭,從那之後開始寫完正面寫反面。

但我仍然不開心,因為別的孩子都沒有這麼做。但也許就是從那天開始,我養成了一種名叫節儉的習慣,這種習慣如果再進一步發展,就可能成為一個帶有貶義的名為吝嗇的習慣。

本來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雖然不愉快但我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愉快——小孩子總是情緒化的動物而非理性的動物,而且這麼多年我從來沒有提起過。直到前幾天在電話裡母親以她的版本提起這件事,所有的記憶立馬蜂擁而來。

通過母親的敘述我得以知曉,在她的記憶裡,這件事給她帶來的更多的是驚訝,欣慰,還有擔心。她的驚訝的是我使用作業本的速度如此之快;她欣慰的是我不僅沒有浪費,而且寫的很好;她擔心的是,照這個速度用下去,作業本都要買不起了。

這些明明是母親最近才告訴我的,但是她說出口的那一瞬間我便發現,其實七歲的我早已經感到了母親所有的情緒。只不過當時年紀尚小,沒有把它們分辨出來。我只是本能地囫圇吞棗般將那些信息照單全收,而在將來的某一天,那些信息所蘊含的意義才將在不經意間被重新發現。

其實現在回憶起來,這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一個小孩子從他年輕的母親那裡,通過母親的語氣、焦慮、情緒、眼神再加上跟其他小孩子的對比,第一次感覺到了貧窮。雖然在後來長長的一生當中,他將從更多的方面和層次見識到貧窮的威力或差距,但他在懵懂童年的第一次感受將成為絕無僅有的一次,而且之後一切的感受也都是基於這一次的鋪墊所產生的。

譯林版《四個四重奏》的譯者裘小龍在前言中談他對這首詩的理解時說過這樣一句話:對於一個人來說,他有種種經驗,但在當時卻無法(完全)理解,只是以後(或是太晚的時候)才能認識到意義。我想,這種經驗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發生著,但是對於人的童年,這種經驗發生的頻率更高,對一個人的影響也更為深遠。如果我們真的想要讓自己改變些什麼,我們最好從自己的童年著手,我們的潛意識很可能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藏起來的。

5、進入「童年之門」

做了這麼多的鋪墊,終於可以來到《務虛筆記》的部分了。

《務虛筆記》跟這篇文章一樣,純粹務虛,毫不務實。史鐵生甚至都沒給他筆下的人物起一個正經的名字,他們的名字全是字母符號,比如殘疾人C、畫家Z、女教師O、詩人L、醫生F、女導演N——當然,這不懶惰而是刻意為之——他顯然是要防止讀者入戲太深,他時刻提醒著你,這是在務虛,那些人不過是個代表,是個符號。

史鐵生借著童年之門,最想要表達的一點就是對於命運而言,它有著一種神秘的可能性。

在一個人進入「童年之門」之前,在他從無盡的虛無之中慢慢甦醒或者成長的過程中,他原本可能成為任何一個人。畫家Z可能成為詩人L,女教師O也可能成為女導演N。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人對類似遭遇的不同反應,使他們成為不同的人。

比如畫家Z和詩人L。當他們第一次邁入童年之門時,他們進入了一幢輝煌亮堂的別墅,去尋找一個同齡的小姑娘。在正和小姑娘天真無邪地玩的開心的時候,小姑娘的媽媽嚴厲地把小姑娘叫了出去,小姑娘回來的時候就告訴他們,「你們先回去好嗎,我媽媽生氣了。」

然後在兩個孩子離開那幢別墅的時候,隱約聽到媽媽對她家的保姆說,「她,怎麼把那些野孩子,帶家裡來了?」

如果一個孩子真切地聽到了這句話,並且深深感到自尊心受了傷,那麼他將成為畫家Z,將終其一生都在描繪他在那幢別墅某個房間裡看到的一支潔白飄逸的羽毛;如果一個孩子沒聽到這句話,或者他聽到了但並不在意,因為他完全沉浸在剛才跟小姑娘在一起的快樂之中而對這一切毫無察覺,或者他察覺到了但出於對小姑娘的愛而毫不在意,那麼,他將成為詩人L,將終其一生都在追求他心中最美好的東西。

這就是走出童年之門之後,截然不同的畫家Z和詩人L。他們都在自己童年的經歷中或遭遇打擊或受到傷害,從而給自己的心靈深處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執念。而那些執念將在他們之後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吸引著他們,呼喚著他們,並最終引領他們走向自己命定要去的方向。

而絕大多數的人,他們或者善於遺忘,或者缺乏反思,這些人在走出童年之門不久就淹沒在無邊的人潮之中。在寫作之夜,他們將成為可以被忽略的人。

6、寫作之夜發生了什麼

寫作之夜不是史鐵生寫作《務虛筆記》的那些夜晚,顯然他不可能只在夜晚寫書,更不可能一夜就寫出《務虛筆記》。

寫作之夜是史鐵生為《務虛筆記》所設定的一個時空概念。他在整個敘述中不斷重複著這個概念,就在你入戲最深的時候,他會猛然用這四個字來提醒你,那不是真的,那只是在寫作之夜裡「我」的一些記憶與印象。

就這樣,史鐵生在不斷地構造著故事的同時,又不斷地對這些故事進行解構。在這樣一種「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中,將他的讀者帶入一個瑰麗壯觀的精神世界。

在那個世界裡,在寫作之夜,過去、未來、現在的時間彼此交叉重合,史鐵生以自己的思考進入他筆下的所有人,殘疾人C、畫家Z、女教師O、詩人L、醫生F、女導演N……他們每個人都有著全然不同的經歷和故事,因此對待人生和這個世界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觀念。

但是在寫作之夜他們走到了一起,他們相互之間展開對話、辯論、交流。寫作之夜,因為超越了時間和空間而成為一個可是使史鐵生來去自如、大顯身手的「思想實驗室」。

我在最近重讀《務虛筆記》的時候才發現,史鐵生在第一章中一直提到的那個智慧的老人,原來竟是T.S.艾略特。有關寫作之夜的靈感,恐怕正是源於艾略特。我在他的一首名為《四個四重奏》的詩中,找到了這樣的句子——

在那旋轉的世界的靜止點上。既不是血肉也不是血肉全無;既不是從哪裡來也不是往哪裡去,在靜止點上,那裡正在舞蹈,但既非遏止也非運動。別稱其固定不變,那裡過去和將來匯集。既不是往哪裡來或朝哪裡去的運動。既不上升也不下降。除了這一點,這靜止點,不會有舞蹈,現在只有唯一的舞蹈。

至此,我也可以確信,《務虛筆記》就是史鐵生在他的寫作之夜所跳的靈魂之舞。而為他伴奏的則是艾略特《四個四重奏》中那富有哲思的旋律,在那個旋律中,在那個「靜止點」上,過去和將來匯集,《務虛筆記》的所有故事將從那個點上展開。

如果還想要深入探究這種非線性的時空觀的話,則可以追溯到公元五世紀古羅馬一位名叫奧古斯丁的哲人,在他的《懺悔錄》第十一卷,你可以找到更為原始的材料。

想說的話終於完了,就到這裡止住吧。

這篇文章則相當於由《務虛筆記》引出的一篇「前傳」,著重談了我對「童年之門」和「寫作之夜」的理解和感悟,並沒有對這本書本身進行更深的挖掘。當然,值得挖的地方就更多了,遠非一篇文章就能幹的事。

在我看來,「童年之門」和「寫作之夜」是理解《務虛筆記》的兩把最為關鍵的鑰匙,是談論這本書的基礎。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帶領真正感興趣的人走進這本書吧

相關焦點

  • 童年創傷,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上)
    如果把現在看作未來的起點,那麼,童年的經歷只是一個背景,告訴你為什麼你現在所站的是這樣一個起點,未來會怎樣,要看你從現在開始走了一條什麼樣的路。意思是,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總要經歷各種各樣的創傷事件,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創傷事件一定會導致某種負面的影響。
  • 心理學分析:童年受過的傷,怎樣影響孩子的一生
    童年,是孩子一生的底色。很多成年人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卻不知孩子早已將記憶刻進生命裡,並被它控制著。嚴格來講,童年受過的傷害,可能需要一生來治癒。有人問:一個人心裡受過傷,能被時間治癒嗎?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童年與父母相處模式,就決定了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命運。那些童年被傷害的孩子,內心都有一個無底洞,怎樣都不能被填滿。
  • 童年,究竟對人生有多大影響?
    如果借鑑歷史可以知道一個國家的興亡,那我們是否可以從更多人的童年經歷裡,知道童年對人生的影響呢?如今,經常會看到很多廣告,說「胎教要從懷孕開始」,說「早教要從出生開始」,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說「童年決定未來」。每個家長都不敢用孩子的童年賭,只好給孩子報早教班、全腦開發班、買學區房、學鋼琴。童年是否真的非常重要?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初讀無意,再讀卻是書中人
    忍不住問,自己想過怎樣的一生?因為親人生病,所以我見到了醫院夜晚的陪護是什麼樣子的,沒有想像中輕鬆,也沒有想像中那麼講究。看著座椅上強撐不住困意的人,看著隨意臥在地上已入睡的人,堅持了兩天兩夜的自己終於想放下所有的在意,隨意地躺下,以地板床,以天花板為被,好好的睡一覺。此刻,若問我想過怎麼樣的一生?
  • 《他鄉的童年》治癒一生的童年是怎樣煉成的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兒童的人格教育》一書中講過這樣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雖然看起來可能有點誇張,但是不得不說,我們在童年時期的經歷,尤其是在童年時期接受的教育對以後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那什麼樣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呢?
  • 安家:徐文昌一生被童年治癒,而房似錦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安家:徐文昌一生被童年治癒,而房似錦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羅晉和孫儷領銜主演的都市職場情感劇《安家》正在熱播,劇中除了孫儷飾演的房似錦和羅晉飾演的徐文昌人物鮮活、形象豐滿之外,在安家天下靜宜門店的幾位家人更是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王子、小樓、老油條還有門店吉祥物朱閃閃4人都在訴說著生活的酸甜苦辣。
  • 林格:一個人的成就,早在他童年的時候就註定了的.|開講
    一、童年是一個人一生的原動力。童年是一個人一生的原動力,童年的夢想世界,隱含了一個人一生成長的密碼。做教育,我經常倡導教師和父母,要千方百計守候每一個孩子美好的童年,因為這關係他一生的自由和幸福。舉一個例子:在我的童年的記憶中,最為難忘的莫過於知了的聲音了。
  • 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童年的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有一個回答講述了幾個影響。1、與內在失去聯結2、受虐的孩子長大極有可能成為罪犯3、自戀性失常症狀4、失去對人的信任5、產生不實際的幻想6、無法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7、思想扭曲8、內心空虛童年創傷有多大?
  • 童年影響一生
    而陳俊威對高知女性墮落的憎恨來自於他童年受的傷害。童年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陳俊威的母親,高知而且漂亮。但是他母親婚內出軌,跟人偷情被抓趕。最後赤身裸體的吊死在樹上,而且這一幕被圍觀,她的兒子也在圍觀者之中。這種童年陰影伴隨了陳俊威一生。
  • 56個童年故事,告訴我們如何陪孩子過好童年、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
    這就是著名的&34;的故事,這位母親偉大,就在於她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她懂得童年對一個人一生的重要性。童年,是為人一生打基色的黃金時期,必須重視孩子童年的教育。孟軻後來成為儒家學派的領軍人物,被稱為&34;,母親對他的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童年創傷如何影響一生的健康
    「 所以,我開始查閱手頭所有的相關資料, 了解暴露在不幸中, 是如何影響兒童的大腦和身體發育的。然後有一天,一個同事走進我的辦公室, 他問我,「伯克醫生,你看過這個嗎?」 在他用手的是一份調查研究的複印件,譯文 是「童年不良經歷(ACE )研究「。 那一天,改變了我的臨床實踐,也最終改變了我的職業生涯。
  • 童年的不良經歷,足以毀掉一個人
    看到這樣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人的一生是漫長的,而童年經歷對於人的一生卻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童年所經歷的照顧、愛、教育、突發事件等等都會深深影響著孩子,只是有些是直白的,有些是隱藏著的。
  • 從童年讀懂李光耀
    又是為什麼只用短短30年的光景,新加坡便成為了世界發達國家,並對東南亞乃至整個華人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其實,國人一直對李光耀情感複雜內心矛盾,因為這位「新加坡國父」時而力挺中國,時而又曝出「中國威脅」……究竟該怎樣讀懂李光耀?我又從書架取下《李光耀回憶錄》(兩冊,以時間分為1923-1965、1965-2000,臺灣世界書局版)。
  • 《盜墓筆記》中的終極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本圖片來源於網絡很多人都在猜測《盜墓筆記》中的終極,是一種怎樣的存在?為什麼南派三叔一直未將此秘密表露出來?本圖片來源於網絡02青銅門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青銅門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南派三叔似乎很享受這種,讓讀者與觀眾猜測的感覺。因為只有激發讀者與觀眾的猜測,《盜墓筆記》這部小說才有熱點,也只有維持住這種想像,南派三叔才能財源廣進。要知道小說都是虛構的,《盜墓筆記》也是如此,哪有什麼長生?哪有什麼秘密?
  • 務虛務實?我的答案是……
    這個時候,務實比務虛重要。於是,務實成為生活信條:怎麼才能找到一份工作獨立?工作若干年後怎麼跳槽找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怎樣開源節流可以買房有個自己的小窩?小孩子的我,受之影響,也是這麼想的。如此看來,似乎人生目標已經完美實現:一線城市,外企工作,有了自己的小窩。然而,有多少人像我一樣,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當在城市裡穩定下來,當年千辛萬苦邁上高考獨木橋,順利走入大學後的那種迷茫,又一次湧上心頭。
  •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什麼樣的童年是「好的童年」?
    文|精英爸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奧地利的心理學家Alfred Adler曾經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教小學的馬老師對於幸福童年對孩子的影響有著很深刻的理解,今年高考結束之後她與曾經的兩個學生小霜和思思取得了聯繫。這兩個孩子曾經是同桌,後來也是很好的朋友,他們的父母是同事,因此成長在相似的環境中。但是小霜的父母對女兒更加疼愛,他們常常關心小霜在學校的情況,因此小霜個性更開朗也更自信。
  • 毀掉一個人,毀掉他的童年就夠了
    有人說:「如果你想毀掉一個人,那麼就毀掉他的童年。」知乎上高贊回答:你的四分之三人生可能由你那四分之一童年決定了,決定著日後是否有獨立健康的人格,決定著成年後對生活各種「不如意」的承擔態度,和對美好的理解。我們常常會忽視童年的重要性,覺得童年只不過是玩玩遊戲,搓搓泥巴。我們似乎更願意讚美那些在貧窮中早當家的孩子。
  • 童年遭受霸凌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深
    童年霸凌是社會和家長廣泛關注的問題,校園霸凌也是各國政府以及教育部門共同面臨的挑戰。但是,童年遭受霸凌的經歷對個體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在人的一生中會持續多久呢?
  • 《童年》:童年是人生的樹根,童年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
    童年似乎代表著天真浪漫,言語無忌,不為人生中的柴米油鹽所擾,無憂無慮,讓長大後的我們心之嚮往。兒童作家冰心也曾說過:「說到童年,總有人心之嚮往,即使他本身沒有那麼快樂,但是依然會覺得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人的一生中,關於童年的印象有許多許多,也在當時形成了很多習慣,都深深的刻在了靈魂之上,影響著一個人的氣質,影響著人的一生」。
  • 美好的童年治癒一生
    有人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讓我們從自己做起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那麼怎樣和孩子建立親密而有趣的親子關係呢?★ 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圖中究竟哪裡不對?怎樣才合理?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邏輯?這些都會成為孩子自主思考的起點。自主的邏輯思維能讓孩子在複雜的信息環境中篩選有效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讓思維的觸角向更深更廣的領域延展,充分激發孩子的智力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