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成語智慧,蘊含著為人處世之道

2020-12-15 水煮歷史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千年的歷史與文化中,始終保有旺盛的生命力。究其根本,則是成語裡蘊含的古人的智慧仍然啟迪著當代人。

1、忙裡偷閒:「偷懶」也是智慧?

黃庭堅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

  

他仕途不順,被人詆毀,先後被貶黜至偏遠的黔州與宜州。前途堪憂,黃庭堅卻毫不在意;住所破敗不堪,依舊坦然接受。

  

他在政治風暴中幾經沉浮,始終以灑脫平靜的心態面對榮辱得失。

  

黃庭堅曾作詩「人生政自無閒暇,忙裡偷閒得幾回」,忙裡偷閒這個成語便出自於此。

  

「偷閒」二字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它非常形象地體現了文人的一種情懷和雅趣,雖然胸懷天下,立志高遠,但是還要忙裡偷閒,張弛有度。

  

「偷」字意義不好,但用在這個成語中非常形象生動。

2、登堂入室:竟是學習的智慧!

孔子的弟子仲由擅長彈瑟。一次仲由在孔子家中彈瑟,孔子聽後認為仲由的彈奏充滿殺伐之音,並不符合儒家中正溫柔的禮樂追求,於是說道:「仲由喜歡彈瑟,技藝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進入內室,為何要在我家裡彈呢?」

  

意思是讚揚仲由已經有了一定成就,但還沒到精微之奧的最高境界。

  

後來「登堂入室」一詞就被用來形容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達到高深的地步;也比喻學藝深得師傳。

  

這個成語蘊含著古人對於不同學習階段理解的智慧。要是把「登堂入室」理解為從大廳進入內室,或是進入人們的家裡,這是欠妥當的。

3、終南捷徑:為人處世大有智慧

唐朝有一位道士名叫司馬承禎,他道法精深、學識淵博。

  

唐睿宗想封他官職,但司馬承禎堅決要回天台山隱居,尚書盧藏用指著附近的終南山對司馬承禎說:「那其中就有無窮的樂趣,為什麼一定要回天台山呢?」

  

司馬承禎用嘲諷的口氣回答道:「你說得不錯,那裡的確是做官的捷徑啊!」

  

原來,當初盧藏用考中進士後,朝廷並沒有馬上給他封官。盧藏用發現,許多隱居士人不但名聲沒有被埋沒,反而身價倍增。於是,盧藏用在終南山假意做隱士,來引起朝廷的重視,並很快做了大官。

  

「終南捷徑」這個成語便由此得來,指求取官職或名利的最近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盧藏用認為取「終南捷徑」達到做官目的是一種「智慧」,然而堅守節操的真隱士才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4、相敬如賓:相處的智慧

春秋時期,有一個晉國人名叫冀缺,他的父親犯下罪行被殺,他也因此被貶為平民。

  

但冀缺並不怨天尤人,他不僅勤勞務農,還不忘讀書修身。冀缺妻子非常賢惠,為了不耽誤冀缺勞動,總是在家做好飯送到田裡去。

  

冀缺的妻子給丈夫送飯時,將飯碗高舉過頭頂,恭敬地遞給丈夫,像對待一個尊貴的客人一樣。

  

冀缺也以同樣的禮節回敬妻子,恭恭敬敬地接過飯碗。

  

晉國大夫臼季看到冀缺夫婦相敬如賓的這一幕,感動地讚嘆道:「夫妻之間能夠如此敬重恩愛,真是有德之人!假如有這樣的人來輔佐治理晉國,國家肯定會興旺不衰的。」

  

後來,冀缺經過他的引薦做官,為晉國立下功勞。

  

「相敬如賓」來源於此,形容夫妻之間互相尊敬,像對待賓客一樣。誰說這不是一種相處的智慧呢!

5、囊中羞澀:「沒錢」也有智慧

東晉有一位大臣名叫阮孚,他以繼承父親和叔祖(阮籍)的任性曠達見稱,人稱「誕伯」。

  

阮孚高傲放蕩,不與權貴同流合汙,整日衣冠不整,飲酒遊玩,也不打理家產,因此生活時常貧困,曾經把金貂拿去換酒喝。

  

有一次,阮孚出去遊玩,隨身帶著一個黑色的布袋子,有人問他:「您的袋子裡裝的是什麼東西啊?」阮孚回答道:「我的袋子裡只有一枚錢,恐怕袋子羞澀,用它來看袋子。」

  

後來,「囊中羞澀」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口袋裡沒錢的窘迫狀況。

  

阮孚的智慧在於明明因缺錢而窘迫的是自己,他卻說是怕袋子沒錢而羞澀。

  

這種調侃可見阮孚的曠達性格。雖然袋子沒錢,但沒錢也有沒錢的智慧。

6、瓜田李下:守住節操也有智慧

北齊有一位叫袁聿修的官員,他為官清廉,從不收賄賂。

  

一次,他到外地考察地方官吏,途徑兗州,兗州刺史是他的老朋友邢邵。

  

兩人見面以後,邢邵拿出一匹白綢想送袁聿修作為紀念。袁聿修有些為難,但反覆思索之後,還是謝絕了邢邵的好意,對他說:「我這次路過這裡,與往常不同。古人說,站在瓜田,最好不要彎腰提鞋,站在李子樹下,最好不要伸手整理帽子,免得被別人誤會。人言可畏,應像防禦水患一樣。你的心意我領了,但白綢不能收。」

  

邢邵理解袁聿修,就沒有再勉強他。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可見,古人要守住節操,也是有智慧的,不僅要主動避嫌,還要取得朋友的諒解。

相關焦點

  • 古人說:「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蘊含為人處世之道
    古人說:「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蘊含為人處世之道做人做事,切勿捧高踩低,你要知道他曾經是條龍,現在也是條龍,曾經是只虎,現在也是一隻虎;花無百日紅,人生不可能只有起,每個人都有可能遇見低谷,所謂人生起起落落,誰也別笑話誰。
  • 古人云: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其中深藏為人處世的智慧
    從這句話就能看出,這些諺語和俗語,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智慧!有些諺語和俗語只要能汲取其中的智慧,為人處世都繞不過古人說的話。古人云: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其中深藏為人處世的智慧自古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就是砍柴生火,那時候出門也沒有地圖需要問路,所以我們古人就給我們留下了「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的這句俗語。這句俗語的表面意思是:砍柴要砍樹枝的小頭,問別人路最好找年齡較大的老頭去問。但這其中還深藏為人處世的智慧!
  • 古人講:「不嫖莫轉,不賭莫看」是什麼意思?古人智慧教你為人處世
    古人講:"不嫖莫轉,不賭莫看"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教你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古人講的一些俗語,作為一種口頭流傳的、形象的、定型的語句,是人民群眾的口碑,反映著時代的風尚和人們的思想感情。今天為大家講解的是:"不嫖莫轉,不賭莫看"簡明扼要地反映當時的社會風氣和人們對於世間百態的看法及態度,短短八字就道出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我們的生活富足且美好,我們的家園平且安定,但與此同時我們身邊還充斥著各種欲望及誘惑。
  • 這些滋養了古人的成語智慧,也定能啟迪你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千年的歷史與文化傳承中,成語始終保有旺盛的生命力。究其根本,則是成語裡蘊含的智慧仍然啟迪著當代人。忙裡偷閒:「偷懶」也是智慧黃庭堅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他仕途不順,被人詆毀,先後被貶黜至偏遠的黔州與宜州,前途堪憂,但黃庭堅卻毫不在意,住所雖破敗不堪,但其依舊坦然接受。
  • 曾國藩捧讀的處世奇書《智囊全集》: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
    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但你可知,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智囊全集》共10部28卷800餘節。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智術計謀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裡面蘊含的詩句以及所闡述的道理,你一旦看懂了,將會使你終身受用。下面就例舉10個包含大智慧的句子,希望可以幫助到你。①西江有水,遐不及汲。
  • 《周易》30個成語,30種為人處世之道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源」。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古老的處世智慧。
  • 《增廣賢文》中的人生智慧:為人處世之道,看透人生百態
    古往今來,每一個人生小有成就之人也都是一步步走過來的。即便個別人因為運氣或者其他「投機」因素髮了財的,大多也難以守得住這筆財富。富貴的時候,我們要「居安思危」,而貧窮的時候,也不能輕言放棄。《增廣賢文》中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 古人為人處世之道!令人讚嘆
    古人為人處世之道!令人讚嘆!人活一世,有一種方式一定要學會,那就是為人處世。有些人工作生活中因為處事不夠圓滑導致諸事不順,遇到困難也極少有人幫助,可以說這樣的人為人處事做的不夠好。特別是從校園剛出社會的毛頭小子,剛從浪漫的校園生活走進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由於初來乍到,涉世不深,導致人際關係非常之差,才能也得不到全面的施展。要想做到輕鬆為人,巧妙處世,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而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句俗語叫做「逢人減歲,遇物加錢」,也是教大家為人處世的方法,希望這句話能給大家帶來一定的提醒和思考。
  • 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後面一句才是精華,蘊含為人處世的真理
    古人云: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離不開人情世故,若能掌握溝通技巧,面對任何人和事都不會慌亂,做到遊刃有餘。提到為人處世,不得不驚嘆中國古人的智慧,他們創造出的一些俗語,充滿人生哲理,比如「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根據史書記載,「水至清則無魚」出自《漢書·東方朔傳》,顯而易見,肯定與才子東方朔有很大關係。
  • 【處世哲理】古人的智慧總結:為人處事的「六戒」「八慎」
    【處世哲理】古人的智慧總結:為人處事的「六戒」「八慎」    六戒、八慎體現古人為人處事的智慧,六戒出自曾國藩,而八慎是儒家文化的總結,這2個古訓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像六戒中有戒獨利,八慎中有慎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果不戒獨利,那只有自己獲利的事,永遠是不長久的。
  • 蘊含相處之道
    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珍貴的經驗雜談,並以諺語亦或者是俗語的形式表現出來,不僅朗朗上口,便於記憶,而且其中充滿了古人的智慧,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比如人們常說的這樣一句俗語:「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到底啥意思?其中有沒有道理呢?
  • 古人云「有錢能使鬼推磨」,後半句更耐人尋味,佩服古人處世智慧
    而這些俗語經過人們的口口相傳,總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損失遺忘,明朝時間有一位馮夢龍先生,集半生心血,創作了一本匯集老祖宗俗語智慧的千古謀略之書《智囊全集》。為了表明書意,此書序言提到:「天下無餘智也!」,普天下的智慧囊括於此了。
  • 《周易》10個成語,教你10種為人處世大智慧,調整心態,否極泰來
    在文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千百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你知道嗎?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都源於《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前人的處世智慧。
  • 《周易》中的成語: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
    據有人統計,在漢語中有兩百多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蘊涵,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容、民族思維的基本方式,在幫助人們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質規律的同時,也為中華民族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厚德載物」 的和諧理念坤卦代表大地,代表母儀天下的形象。
  • 古人言:「廟小妖風大」,下半句才是精華,暗藏為人處世之道
    古人言:「廟小妖風大」,下半句才是精華,暗藏為人處世之道我們在社會上生活與工作,每天都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如果處理不好,那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這一點,古人總結了很多很多經驗教訓,而這些經驗教訓很多都以俗語的形式流傳了下來,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廟小妖風大」,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它說的是如果一個廟比較小的話,那稍微出現幾個法力比較高的妖怪它就鎮不住了,結果就只能任由這些妖怪大刮妖風。
  • 李嘉誠,做人的7個為人處世之道
    縱觀李嘉誠幾十年的商海生涯,他做人主要有7個為人處世之道。誠信是一種智慧,是一個人、一個企業的生存之本。李嘉誠善於做人,精於經商,他做生意的秘訣,最看重的就是一個「信」字,始終堅持誠信為本。 在一次採訪中,李嘉誠這樣說:我在1950年開始創業時只有5萬塊港幣,開業的那一天是5月1日,公司只剩下幾千塊港幣,所以當時最大的困難是財政。但是在這樣的財政困境下,他依然堅持了一個「信」字。
  • 李嘉誠,做人的7個為人處世之道
    縱觀李嘉誠幾十年的商海生涯,他做人主要有7個為人處世之道。01以誠信為本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成大事者「以信義而著於四海」。誠信是一種智慧,是一個人、一個企業的生存之本。李嘉誠善於做人,精於經商,他做生意的秘訣,最看重的就是一個「信」字,始終堅持誠信為本。
  • 《論語》告訴你為人處世的智慧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孔子說:看到朋友做的事不對,你就要真心善意地勸告,如果他實在聽不進去就算了,就別再說了,不要自取其辱。所以,就是和好朋友相處也要有度,不能大包大攬。現代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可以說是誰都繞不過去的,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 《鬼谷子》做人大智慧:4句為人處世的制勝名言
    鬼谷子精通百家學問,常年隱居雲夢山鬼谷,在山中靜修,深諳自然之規律,天道之奧妙,被後人稱為「王禪老祖」。就是這樣一位擁有通天徹地智慧的先賢,早早已洞察了人性中的罪惡,以及為人處世方面的哲學。要是依照鬼谷子的觀念,認為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絕對不能渾渾噩噩的得過且過。
  • 《周易》:4類成語,4種為人處世策略
    《周易》作為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在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質規律的同時,還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這些策略內容涉及、生存發展等方面,大多以成語的形式流傳於後世。【01】人際交往《周易》作為一部指導人生實踐的生活指南,人際交往自然是它所關注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