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盈利生物藥企「港漂」只待鳴槍,但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並不多

2021-01-11 第一財經

眼下,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獲準赴港上市的消息終於在4月24日正式落地,這也成為港交所25年迎來的上市制度最大改革舉措之一。

「去年下半年港交所方面傳出要允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上市時,就有不少企業開始在籌備。不過對新三板企業來說,那時還面臨另外一個障礙,即新三板與港股是否可以同時掛牌的政策當時並不明朗。」澤生科技(871392.OC)副總經理陳藝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從目前來看,躍躍欲試赴港上市的內地創新藥企並不少,但真正符合條件的企業實質並不多。多位醫藥行業人士認為,考慮到香港市場剛剛起步,港交所審批過程會比較審慎,預計第一波上市的企業數量並不會太多。

部分企業還處於觀望狀態。杭州阿諾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長方香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港股市場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融資能否可持續性,而這對於正在開發新藥的藥企而言,又顯得非常重要。

赴港上市只待鳴槍

4月24日,港交所正式公布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赴港上市條件。新的上市規則也將於4月30日生效。

「香港資本市場的放開,這對於我們創新藥企而言,這是重大利好。我個人是比較樂觀。我國不管是生物藥物創新,還是整個藥物研發,成熟度尚不及歐美市場。如目前我國銷售額居前的藥物,有可能並不是真正的創新藥物。國家目前在藥物審評審批、臨床試驗監管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創新和改革,目的都是扶持創新藥物產業發展。」 陳藝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耗時長、投入高、成功率低,這是所有創新藥物在研發過程中必須直面的挑戰。據IMS統計,2015年全球創新藥市場規模接近6000億元,我國佔據市場的不足100億美元,佔比僅略超1%。

廣證恒生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唐愛金對記者說:「過去制約我國醫藥行業創新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以藥養醫的體制導致劣幣驅除良幣,企業創新意識不強;二是過去的審評審批監管體制導致我國新藥審批時間過長、剩餘專利期限過短;三是前些年創新藥的賺錢效應並不明顯。」

創新藥物藥物研發漫長,又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在早期盈利模糊的背景下,有可能會影響投資人堅守的信心。

陳藝文說:「創新藥物的研發,不光是涉及研發周期、審評審批時間問題,還牽涉到投資人退出問題。在美國,早期介入投資的機構,後續可以通過納斯達克市場退出。然而,在中國,原來並沒有這樣的機制,這也導致原來比較好的創新藥企只能遠赴納斯達克上市。國內的新三板本來想承接這樣的退出功能,但最終並沒有實現。如今,H股要來做這樣的事情了。這無疑有助於推動創新藥物產業發展。同時,在一個國際化的公開市場,創新醫藥企業也可望得到一個更加公允的定價。」

已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的創新藥企,被視為有望可以搭上赴港上市的首班車。4月21日,全國股轉公司與港交所在北京籤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鋪路新三板企業同時掛牌H股上市。根據《備忘錄》,新三板掛牌公司可以到境外發行股票並在港交所上市,無需從新三板摘牌。下一步雙方將就具體操作層面的問題進行論證和明確。

據記者了解,已有好幾家新三板創新藥企在緊鑼密鼓準備中。

短期上市潮或難見

開門接納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來上市,對於港交所而言,這是破冰式的改革。但萬眾矚目下,港交所方面敲定的上市條件,門檻其實並不低。企業IPO時必須擁有一名資深投資者和提供相當數額投資的要求,設立參考標準,同時,上市新規要求但擬上市公司預期市值不少於15億港元,且要符合多項要求,包括從事核心產品研發至少12個月、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已經通過概念階段進入第二期或第三期臨床試驗等。

諾思蘭德(430047.OC)副總經理聶李亞對記者表示,從國家藥監總局查到的信息來看,目前已拿到專利、並且進入二期的創新藥,總體數量並不多,可能只有幾十個。「赴港上市,還是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已在香港上市的企業,兩極分化的現象也比較突出,一方面,好的企業,受到追捧的並不少,但差的、幾乎沒有成交量的企業也很多。不像在A股市場,一旦上市,並不缺乏成交活躍度。」聶李亞也指出。

方香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據他從各種渠道得到反饋的信息,在今年8月份,可能會有30家公司遞交上市申請表。就他判斷,最終能成為第一波上市的企業,可能只有5到8家。「這是一個全新的上市板塊。港交所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會非常注重審批的安全性。加上短期內可能會面臨人手、經驗不足等情況,港交所能否一下子審批得過來,這留有疑問。港股市場能否一下子來消化這樣一個全新的上市板塊,同時分析師、基金基金們,有沒有能力對這個板塊的公司做一些公允的評估,這值得考量的。另外,由於競爭激烈,好的投行資源變得非常緊俏,目前尤其赴港上市的企業,短期內能否找到適合的中介機構,也是問題。」

方香生個人有在美股融資的經驗。在他看來,目前香港市場方面,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融資能否可持續性。「美國資本市場相對發展比較成熟,融資審批比較靈活、融資審批時間也比較快,它的融資可持續性也是最高的。這對於我們新藥企業而言,融資可持續性就顯得非常重要。綜合評估下,港股市場的融資能力究竟表現會怎麼樣,我們還處於觀望狀態。」

多位醫藥行業人士表示,目前符合條件去港股上市的新三板創新醫藥企業,數量並不多,預計港交所在審批過程中,審核的標準會高於現有設定的條件。對於標準剛過線的企業而言,可能面臨的挑戰性會大一點。

相關焦點

  • 港交所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境內生物科技公司嚮往「港漂」
    香港聯合交易所(下稱「港交所」)上周如期推出上市制度改革,這激發了境內生物科技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情。錯失阿里巴巴上市的良機後,港交所痛定思痛,在上周五發布上市制度修改方案,向社會徵求意見。修改內容包括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機構公司在港交所掛牌等,其一大目的是爭奪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資源。
  • 滬深港通擴容在即!未盈利生物醫藥港股及科創板公司將成新標的
    11月2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布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其中提到加快香港上市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和內地科創板股票在符合條件下納入「互聯互通」。這意味著未來境外投資者可以投資科創板上的標的,另一方面境內投資者可以實現對港股生物科技板塊的投資。
  • 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加速上市 已有7家登陸科創板
    截至目前,科創板已有澤璟製藥、君實生物、康希諾、前沿生物、神州細胞、艾力斯、百奧泰等7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此前,美股納斯達克市場是中國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最主要的上市通道。其上市標準的最大特點就是靈活變通,設置了三個難度的市場層級,任何一個層級都給予了企業虧損上市的可能,企業只要在盈利、淨資產規模、資產規模、市值規模、運營時間等指標中有部分指標較為理想,即有機會申請上市,不用做到面面俱到。自港交所2018年修改《上市規則》引入18A章,允許生物科技公司來香港上市以來,已有超過20家未盈利生物製藥公司登陸港交所。
  • 復宏漢霖赴港上市提速商業化 三款生物類似藥等批文「箭在弦上」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修訂的IPO新規生效,香港正式接納在收益、市值等方面較為弱勢的新經濟公司,「允許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根據WIND數據,自港交所2018年5月開始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類藥企上市以來,已經有13家生物製藥企業成功上市,其中未盈利生物科技類藥企8家,此次復宏漢霖上市,成為第9家未盈利生物科技類上市藥企,按發行規模267億港元計算,是今年同業中發行規模最大的公司。
  • ...科創板股票首次納入 在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也能買了 何時能掃貨?
    其中,科創板股票將被納入滬深港通標的範圍。據了解,滬深港交易所將推進相關業務技術準備工作,預計於2021年初完成市場準備工作後將上述科創板股票納入滬深港通股票範圍。同日,公告還稱,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將被納入港股通標的範圍。內地投資者將可以實現對港股生物科技板塊的投資。
  • 灼見|華興證券龐溟:在港第二上市和生物科技優質公司有望儘快被...
    華興證券提出:首家在港第二上市的阿里巴巴(9988.HK)已滿足被納入港股通股票範圍的客觀條件;其他在港第二上市和生物科技板塊的優質公司,納入港股通的時間要求可能會進一步縮短、相關標準可能會進一步調整;在港第二上市和生物科技優質公司被納入港股通後,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個股和香港市場交易量和活躍水平。
  • 超過20家生物製藥公司港股上市,如何走出破發怪圈?
    而生物醫藥在港股的表現不佳,有人質疑生物醫藥迎來破發潮,生物醫藥泡沫破裂。另一邊港股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也有績優生,和先聲醫藥、藥明巨諾同期上市的榮昌生物,同樣是由高瓴作為基石投資者之一,港股上市首日收盤價為69.8港元,較發行價上漲33.97%,榮昌生物市值超過300億元。
  • 超過20家生物製藥公司港股上市,如何走出破發怪圈
    就在此前,赴港股上市的先聲藥業、藥明巨諾這兩隻有著高瓴加持的生物醫藥企業接連破發。在港股上市的歌禮製藥、開拓藥業、雲頂新耀等生物醫藥企業也持續跌跌不休,也有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已大幅跌破發行價。有人認為,港交所的優勢之一,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對公司的價值發現比內地要準確。而生物醫藥在港股的表現不佳,有人質疑生物醫藥迎來破發潮,生物醫藥泡沫破裂。
  • 諾誠健華赴港IPO背後:施一公領銜基金大佬加持 創新藥研發風險仍存
    成為繼歌禮製藥、華領醫藥等企業之後,第21家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的創新藥企業。自去年4月港交所發布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新規之後,儘管破發潮屢現,試吃螃蟹者,尤其是創新藥企業仍「魚貫而行」。杭州阿諾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長方香生此前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目前港股市場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融資能否可持續,而這對於正在開發新藥的藥企而言,又非常重要。
  • 百濟神州要來了 科創板吸睛生物醫藥企業
    原標題:百濟神州要來了 科創板「吸睛」生物醫藥企業 來源:東方財富網科創板對創新生物製藥公司的吸引力與日俱增。繼多家港股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陸續「回A」後,已在納斯達克和港交所兩地上市的百濟神州,近日宣布即將踏上科創板徵程。
  • 12月藥企上市動態:2家登陸科創板、1家登陸深交所,多家排隊中
    【製藥網 行業動態】強調科技創新屬性和「硬科技定位」、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的科創板正成為我國醫藥生物公司上市的選擇。12月以來,多家藥企敲鐘上市,其中有2家登陸科創板、1家登陸深交所,還有多家排隊中。資料顯示,立方製藥是一家集藥品製劑及原料藥的研發、生產、銷售,藥品與醫療器械的批發、零售於一體的創新型醫藥企業,對醫藥工業及醫藥商業形成全產業鏈覆蓋,主要產品涉及心血管類用藥、消化系統用藥、皮膚外用藥等領域。2019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5億元,淨利潤1.05億元。
  • 廣東上市藥企前三季度近九成實現盈利 業績分化下醫療器械板塊獨領...
    Wind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廣東轄區49家A股上市藥企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291.87億元,同比增加3.04%;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225.79億元,同比增加26.78%,歸母淨利潤增幅顯著大於營收增幅。上述49家上市藥企中,近九成實現盈利,業績排名前五的公司賺取了超過60%的利潤,累計歸母淨利潤為138.28億元,展現出強大的吸金能力。從細分領域看,前三季度,醫療器械板塊整體表現亮眼。
  • 中資企業上市為何青睞香港?截至8月中旬,已有37家中資企業赴港上市
    港交所這份亮麗成績單的背後,是赴港上市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的「量價齊升」。2018年去香港上市究竟有多火?看看7月12日港交所的景象便可略知一二,當日號稱港交所史上最繁忙的一天,8家企業同日首次公開募股(IPO),前所未見。敲鐘儀式上兩家公司共敲一個鑼,坊間一度戲稱港交所的鑼都不夠用了。
  • 66支新股上市,260餘起融資,生物醫藥成「最靚的...
    ,66家公司IPO,全年發生了260多起投融資事件,遠遠高於往年。作為唯一一個在港股二次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再鼎醫藥以562港元/股的發行價成為今年最「貴」的醫藥新股。雖然首日漲幅只有8.5%,但因「單價」過高,再鼎醫藥的開盤首日收益依然登頂港市醫藥新股榜。美股方面,僅有傳奇生物和燃石醫學在上市首日上漲,以當日收盤價計算,每籤收益分別為1400美元和813美元。
  • 藥審改革「良幣驅逐劣幣」 倒逼上市藥企重金創新
    對此,國家食藥監總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向上證報記者表示:「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旨在全面提高藥品質量標準,如使仿製藥達到原研藥的標準,並鼓勵藥企研發國內外均未上市的創新藥,特別為創新藥審批開闢綠色通道。」  國家食藥監總局去年7月22日發布「關於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簡稱「117號文」)開始顯效,上市藥企近期紛紛撤回藥品註冊申請,或待補足臨床數據材料後重新申報,或(因品質欠佳且與市場已有品種重複)而直接撤回不再申報註冊。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總局共收到154家企業提出的撤回224個藥品註冊申請的函件,其中有相當部分來自上市藥企。
  • 這家藥企,每年只賺 100 萬,花了 10 年時間,新藥終於要上市了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昨天我們公眾號發布了一張圖,一張新藥在 FDA 上市的流程圖,圖裡面透露一個信息,一個新藥上市平均需要 13 年時間,新藥研發需投入 11 億美元,也就是說,如你所想,創新藥研發 確實是件 很燒錢 的事情 。
  • 又一上市企業註銷子公司,為求發展,藥企紛紛走上「瘦身」路
    據已披露2020半年報的藥企營收數據來看,超半數藥企的營收或利潤都呈負增長。因此,藥企紛紛開始「賣賣賣」,通過出售資產、股權甚至技術、產品轉讓,來聚焦主業、盤活資金、提高資產運營效率。據不完全統計,海正藥業、東北製藥、天士力、人福醫藥、東阿阿膠、康美藥業、貝達藥業等多家知名藥企都在以不同形式「瘦身」,以加速資金流轉。
  • 未盈利生物藥企和鉑醫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記者 | 金淼編輯 | 馬蕾1根據港交所信息,8月18日,中國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和鉑醫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有消息表示,和鉑醫藥計劃募資4億美元(31.2億港幣),聯席保薦人為摩根史坦利招股書顯示,和鉑醫藥是根據上市規則第18A章申請於港交所主板上市。2018年港交所發布上市新規,其中第18A章允許未有收入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本次募集資金將部分用於FcRn抑制劑、TNF-α抑制劑和抗CTLA-4抗體三款支柱產品的臨床開發。
  • 戰投達不到要求,多家上市藥企終止定增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自3月再融資「戰投」標準明確以來,多家上市公司對其定增預案作出了調整,包括新天藥業、康辰藥業、藥石科技等醫藥企業。   其中,新天藥業8月4日晚間公告,擬終止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並向證監會申請撤回申請材料。
  • 榮昌生物招股獲熱捧 兩款創新藥物上市在即
    榮昌生物淵源於內地知名藥企榮昌製藥,聯手國家知名生物藥物專家、同濟大學教授房健民創設。2008年以來榮昌生物一直致力於研發針對新的靶點、具有創新設計及極具潛力的生物藥,公司研發管線聚焦自身免疫、腫瘤科和眼科疾病三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