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生命價值與貧富貴賤無關_話劇《窮孩子·富孩子》_南方網

2020-12-25 南方網

評話劇《窮孩子·富孩子》

2017年7月8日晚,在佛山瓊花大劇院觀看了大型話劇《窮孩子·富孩子》,可以用「震動、震憾」來形容,大瀝文化部站一個鎮級文化站竟然能夠做出一部如此出色的大型話劇,而且還拿到了國家藝術基金的項目資助,開創了廣東乃到全國的先河。

很顯然,《窮孩子·富孩子》是一部主旋律的戲劇作品,主創團隊也不忌諱這是為「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而創作,但全劇充滿了激情與真情,沒有半點的矯情與虛情。可以這麼說:這戲對得起佛山這塊外來務工人員雲集的熱土,對得起大瀝這個以製造業著稱的全國百強名鎮。

觀劇之後,感慨良多,摘錄如下:

一、這是屬於普通百姓的「四十年」。

作為主旋律的文藝作品,究竟如何去寫改革開放?尤其是在四十年這個界點上怎麼寫?是寫初期農民承包土地的發家致富?是寫後期國企改制下崗工人不等不靠的創業足跡?是寫進城農民工接受了新思維學會了新技術,然後回鄉帶領鄉親們脫貧奔康?還是寫大學生掌握了現代理念,毅然決然返鄉當村官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動人故事?

但在《窮孩子·富孩子》裡,觀眾所看到的「改革開放四十年」並不只是這些。這四十年來,社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就了無數強者的財富人生,但同時也把無數弱者推到了崩潰的邊緣。而在普通人的眼裡,財富故事總是與一些不為人知的原罪交結在一起,於是「仇富」、「仇官」的社會情愫暗處滋生,一旦找到適合的契點,就不可收拾地迸發。

有時,關注底層未必就不是主旋律,只要作者在作品中始終關注人文,始終以悲憫情懷關注自己作品中的每一個人物,以及他們的心靈、命運,就一定能夠寫出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

二、社會生活的嬗變與人物命運的跌宕。

本劇的故事發展是這樣的:藍天亮和牛聰當初都是窮孩子,一起從山村到城裡打工謀生。由於性格的使然,以及命運的播弄,三十多年後,一個成為了富豪,一個淪為貧民。因了這種壓在心底的多年的芥蒂,貧民牛聰終於「揭竿而起」,綁架了富豪藍天亮的兒子濤濤,並勒索高額贖金,以實現「遠離這座冷漠無情的城市」的夢想。

在劇中,故事起因是小梅(下崗工人的女兒)和濤濤這對被綁架的「窮孩子富孩子」,真正交鋒的卻是牛聰和藍天亮這對「窮孩子富孩子」。而能夠引起讀者和觀眾思索的,是斌斌(牛聰的兒子)和濤濤這對「窮孩子富孩子」,又一個二十年、三十年後,他們會不會重蹈父輩的覆轍?他們能不能實現和濟共生?

兩個小時的劫持案,通過兩個小時的舞臺演出得以重現,這是典型的「三一律」創作原則。在這個高度濃縮的時空中,劇情如何實現陡轉,懸念怎麼設置,人物命運怎樣發展,人的內心世界如何去表現和挖掘,而結局又怎樣實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戲劇效果,在劇中都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實現。

在作品中,藍天亮無疑是個主要人物,他可以說是「改革開放四十年」受益者,一個當初從山村走出的、通過三十多年奮鬥終於成為身家千萬的「成功人士」。但在成功的背後,他有一份不為人知的「心債」。而這份「心債」,正是他與牛聰人生路上的一道分水嶺。他曾經懦弱過,曾經逃避過,但在小梅和濤濤那種生死相依、不離不棄精神的感染下,他選擇了坦然面對。可以這麼說,在這兩個小時的劫持案中,藍天亮的性格形象從一開始的激揚高亢走向了最終的溫良謙卑。他終於發現,雖然自己現在很有錢、很成功,但在人格上並不比牛聰高尚多少,自己兒子濤濤的生命並不比下崗工人女兒小梅的生命更值錢,於是才從心底裡迸發出「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和珍愛」的吶喊。

在這個戲中,牛聰無疑是個「壞人」,他持槍劫持了「前兄弟」現老闆藍天亮的兒子。他是一個失敗的入城者,一個在這個日益現代化城市裡處處碰壁的底層人。但我們不能簡單地用「罪惡」兩個字來概括他的人生,因為在他的人生路上,很多障礙可能是我們這些自以為聰明的城裡人設置的。他從骨子裡不認命,但終將逃不脫命運的擺布。而這種悲劇,一半是來自於他扭曲的性格,因為他無法接受藍天亮的巨大成功,以及自己無以名狀的徹底失敗,另一半卻是來自於這個不斷裂變的社會,來自於日益加大生存壓力。

或許有人會提出:劇中所列舉的事件,足以讓牛聰鋌而走險持槍劫持人質嗎?我認為已經足夠。為幾塊錢而動刀子的、為爭一口氣把人打殘打死的,我們不是時有耳聞嗎?前幾年廣東惠州一公交司機,因不滿公司的頂班安排,竟然把公交車開到大街上狂飆,造成無辜路人4人死亡11人受傷的慘劇。社會在不斷裂變,造成了人性的扭曲,因此而釀成的怪事、壞事,常常會超出我們想像的極限。當然,在劇中除了對牛聰悲劇命運寄於一定的同情外,還要對他的犯罪行為進行譴責和批判,畢竟,他挑戰了人類生存的底線——生命。

刑警隊長田孝軍同樣是個轉變人物。一開始,由於職業習慣使然,他對罪犯深惡痛絕,口口聲聲要對牛聰等人「給我往死裡打!」但正是藍天亮抱著兒子上樓與牛聰談判的舉動感動了他,「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和珍愛」的正告喚醒了他,最終是他開了槍,擊傷了意欲自殺的牛聰。這一槍,使田孝軍這個警察形象得到了升華。

濤濤和小梅是兩個可敬可愛的孩子,他們純真的心靈還未受到世俗的汙染。他們那種生死相依、不離不棄的精神,感染了大人,同時也「教育」了大人。但我們不知道,孩子們的純真在這個世俗社會中還能走多遠?而他們的母親,在這個戲中無疑扮演了一個不是很光彩的角色,但我們不能譴責她們,因為她是母親!

三、生命或有貧富,而無分貴賤。

在當下,讓貧富兩個社會階層握手言歡、互敬互諒,還顯得頗為牽強。但讓每一個生命無分貧富貴賤,都能夠得到同樣的尊重和珍愛,都能夠在這個社會中獲得良好的生存和發展,卻是一種普世價值,一種人類社會能夠遵循的而且應當遵循的普適價值。

 

相關焦點

  • 象徵主義戲劇手法在現實主義戲劇《窮孩子富孩子》中完美體現 ...
    原標題:象徵主義戲劇手法在現實主義戲劇《窮孩子富孩子》中完美體現 ...  喜訊!大型話劇《窮孩子·富孩子》喜獲國家藝術基金扶持。到底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劇目呢?為什麼接連演出會取得如此不俗的反響?它的成功可以這樣歸結:象徵主義的戲劇手法在現實主義戲劇中的完美體現。  構思巧妙,以小見大,環環相扣  觀眾看戲,要的是好看。
  • 《窮孩子富孩子》熱播 李木子感人演繹處處賺淚
    親和力十足的李木子    搜狐娛樂訊 由青年演員李木子、人氣男演員張倬聞、著名戲骨湯鎮宗、馬羚等眾多實力派明星聯袂出演的年度情感勵志大戲《窮孩子富孩子  電視劇《窮孩子富孩子》講述了兩個貧富家庭子女的成長故事,出生在貧困家庭的農村姑娘章雨燕(李木子飾),靠超乎常人的努力及永遠樂觀的心態,跨進醫學院大門,相比之下,富家子弟喬楓(張倬聞飾),雖在優裕的生活環境中,卻找不到生命的價值。
  • 《窮孩子富孩子》全國首播 打造全收視群體
    網易娛樂7月17日報導 情感勵志大戲《窮孩子富孩子》於昨日在山東電視臺影視頻道首播,該劇直擊社會貧富差距熱點話題,吸引了家長和學生的關注,收穫了一批特殊的收視群體。製片人章飛一絕分析:「《窮孩子富孩子》裡突顯了社會、家庭和學校對年輕人成長過程的影響,家長可以當做教育片來看。
  • 孩子該富養還是窮養?
    富養就是父母將對生活的希望與豐盛等光明的一面傳遞給孩子;窮養則是把父母對待生活的沉重和內心的匱乏感傳遞給孩子!所以富養與窮養本質上與貧富無關,而與父母對待金錢的態度有關,與父母內心對匱乏感的自我覺察有關。愛孩子就愛他本來的模樣,不要以愛之名來轉嫁自己的匱乏痛苦;真正的愛是祝福和給予,讓孩子成為單純快樂的孩子!而前提是,作為父母,能否放下執著,快樂生活。
  • 開學季,是富孩子還是窮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來,老師:與穿著無關
    又到開學季了,家長們格外重視,為了孩子能給老師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廣大家長們都要給孩子精心打扮一番,不光該有的「裝備」要準備齊全,還要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全新的起點。是富孩子還是窮孩子,老師一眼就能看出,與穿著無關舒琳是一位資深的小學班主任,現在帶的班級裡,有個孩子,開學第一天報到時,這個小姑娘就打扮得很漂亮,穿著潮牌童裝,特別吸引人的眼球。
  • 香港窮孩子、富孩子的對比:從出生開始,起跑線的差距就令人窒息
    貧窮困境香港就有一部這樣的紀錄片——《子非魚》,它跟拍香港窮孩子的生活,專門將視角對準這些因貧富懸殊而享受到不同的教育差距的孩子,以孩童為視角重新審視這個社會。這是一部以香港底層孩子為主角的記錄片,描繪了他們小學三年級的生活和他們自身的故事,透過孩子的眼睛,展開了眾人對於未來的思考。
  • 《窮孩子富孩子》收官 湯鎮宗爽約門不影響收視
    在半個月的播出時長裡,該劇憑藉與社會熱點貼合的貧富話題劇情收穫了越來越多的受眾群體。雖然有粉絲對沸沸揚揚的湯鎮宗「爽約門」表示不滿,但是據該劇製片人章飛一絕稱:「看這部劇的觀眾大多數是衝著教育和勵志情感反應現實社會窮富差距、貼近人們生活意義去的,說實話湯鎮宗在本劇組拍戲對自己演繹的角色還是很認真的,湯鎮宗爽約事件對收視率影響不大。」
  • 《窮孩子富孩子》完美收官 湯鎮宗爽約門不影響收視
    近日在山東電視臺影視頻道熱播的情感勵志大戲《窮孩子富孩子》已於上周五全面收官。在半個月的播出時長裡,該劇憑藉與社會熱點貼合的貧富話題劇情收穫了越來越多的受眾群體。  《窮孩子富孩子》完美收官 圓滿結局寓意深遠  三十三集電視連續劇《窮孩子富孩子》已於7月27日播完,這部在當代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社會環境下,生活在不同家庭背景下的青少年的成長故事也畫上句點。農村姑娘章雨燕靠超乎常人的努力跨進醫院大門,從社會底層奮鬥出來的章致遠自主創業,富家女田笑向父母懺悔不孝,而男主角喬楓則在章雨燕化名的網友的鼓勵下振作起來,兩人最終收穫了愛情。
  • 《窮孩子富孩子》熱播 李木子演雜草女
    原標題:《窮孩子富孩子》熱播 李木子演雜草女 《窮孩子富孩子》李木子劇照李木子和張倬聞  新浪娛樂訊 由李木子、張倬聞領銜主演,湯鎮宗、馬羚、博弘聯袂主演的情感勵志大戲《窮孩子富孩子》正在四川衛視黃金檔熱播。
  • 因為窮,我覺得對不起孩子
    再苦不能苦孩子!孕育一個生命,就要為他負責,給他力所能及最好的一切。傾其所有,說得就是對孩子無私的付出吧!讓孩子過得不好,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原罪?沒有給你優渥的生活,我很抱歉那些想為孩子傾其所有,卻無能無力的窮人,他們是怎麼想的?
  • 《窮孩子富孩子》熱播 李木子演繹雜草勵志女
    《窮孩子富孩子》李木子劇照  由青年演員李木子、張倬聞領銜主演,實力派戲骨湯鎮宗、馬羚、博弘聯袂主演的情感勵志大戲《窮孩子富孩子該劇圍繞「貧富差距」及孩子教育等熱點話題,以現實生活中貧困家庭和富裕家庭的孩子的生活狀況作為主要劇情,演繹了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的成長曆程,直擊觀眾內心,為本劇招來相當高的關注度。
  • 《窮孩子富孩子》電視劇收視率排名第一 湯鎮業獲贊
    《窮孩子富孩子》電視劇收視率排名第一 湯鎮業獲贊一、該劇由山東影視頻道首播後深受觀眾好評,收視率名列前茅。窮二代常說:問題是沒有錢。「孩子要窮養還是富養」、「婚姻是否要門當戶對」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及真實社會現象改編的電視劇,怎能不好看……四、該劇直擊當下貧富家庭孩子成長的社會現實與熱點話題,貼近人民生活,北京真英雄影視公司出品人章飛一絕利用電視劇這種大眾化的藝術形式,用生動感人的故事和演員們的精彩表演,探討了不同家庭背景下青少年的成長和教育問題,全劇表現出來的人性張力和對真善美以及對社會和諧的追求和探討如何教育好孩子等
  • 「富吃肚仁兒、窮散丹」,原來老北京小吃也分貧富!
    北京小吃也分窮富,當然現在不是這樣了,什麼人都能吃,與貧富無關,有的還入選了非遺,但是在過去,真的分窮吃和富吃!您比如說炒肝兒、滷煮、還有已近絕跡的羊霜腸兒,這就屬於窮吃食。過去的勞苦大眾吃不起大魚大肉,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內臟上(北京叫下水)下功夫。拿滷煮來說吧,它的前身是蘇造肉,是乾隆皇帝從江南帶回來的高檔食品,由於選料講究、工藝繁瑣,又是宮廷特供,那一般老百姓哪兒吃得起呀?
  • 窮孩子和富孩子起跑線差多遠?實拍香港孩子們的一天,對比扎心
    窮孩子和富孩子起跑線差多遠?而且家庭富裕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也非常有規劃,從小就會讓孩子將感興趣的事物,嘗試一遍,這背後的強大經濟支持也令人羨慕。對比窮孩子和富孩子一天,孩子們的差距可以說是天壤之別,看了也令人心酸,同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為什麼孩子差距如此大,對比如此扎心。
  • 窮孩子跟富孩子差的不僅僅是錢!
    導言:我相信大家都聽過「窮爸爸」跟「富爸爸」教育孩子的故事,雖然這這是一本投資財經類的書,但是兩個教育方式完全不同的條件,孩子的成長經歷也是天差地別,只是不知道你們看了有什麼感想。歷史方面自古以來貧富差距的生活都是巨大的,才會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諷刺話語,為官為貴著每日山珍海味,美酒佳餚;平民百姓天天為吃飯發愁,在戰爭年代更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
  • 窮什麼不能窮教育,那麼怎樣才算是富養孩子?
    什麼是富養?不是單純的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更不是成天寵著護著,生怕受一點點傷害,天天陽光快樂,這種所謂的富養,實屬養尊處優式的教育,本質上是溺愛,家長大包大攬,沉迷於自己的保護欲之中,大人過分的付出反而壓制了孩子成長和獨立的機會,借用情商的說法,大人光顧著表現自己的能幹,卻沒有意識到應該給予孩子屬於他自我生命的價值體現。
  • 窮孩子和富孩子,區別只在金錢嗎?不,更多的是心理差距
    對於孩子們的出生來說,他們自己是不能選擇的,那麼對於大部分的爸媽來說,我們都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長環境。那麼現在也有一些話是比較響的,也不是說閨女可以富養,但兒子可以窮養。再換一句話說就是,不管你自身的條件如何,如果說家裡是兒子的話,那麼就註定是窮養了。
  • 鏡頭下的香港窮孩子與富孩子,起跑線的差距令人窒息
    它以香港的窮孩子為主要視角,揭示這座國際都市背後,那讓人觸目驚心的貧富差距。我們常說,讀書改變命運,可是真的做起來,會有喊口號這麼簡單嗎?窮孩子和富孩子,他們的起跑線究竟相差多遠呢?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紀錄片。「沒抽到盒飯的孩子」在九龍,有所名字非常接地氣的學校——鮮魚行學校,這也是一所給「窮孩子」開的學校。
  • 「富養孩子」和「窮養孩子」各有優勢,過來人現身說法,很真實
    在如今的社會當中,不少父母的教育分為「窮養」孩子和「富養」孩子兩種方式。但是有的家長在進行教育的時候,卻沒有把握好這一個度,導致教育出來的孩子不盡如人意。」和「窮養孩子」有什麼區別?那就是只要教育方式得當,對孩子的成長就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實在要問兩個孩子之間有什麼區別的話,就是李太太的女兒在遇到自己喜歡且有價值的東西,會盡力購買下來,而王太太的兒子則會精打細算一番,看看值不值得之後再出手。
  • 從[起跑線]看印度貧富差距
    再沒有一個地方,貧富差比印度更涇渭分明。好在,這一點,富爸爸一家是知道的。所以,當培訓老師問,「你怎麼跟孩子解釋貧窮這個概念?」他反問,「為什麼要解釋?」貧窮在我們國家的各個角落,總有乞丐乞討,我們無須解釋。培訓老師愣住,深吸一口氣,說,「這些你們心裡想想就好,不要說出來,如果要解釋,就回答分享即是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