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象徵主義戲劇手法在現實主義戲劇《窮孩子富孩子》中完美體現 ...
喜訊!大型話劇《窮孩子·富孩子》喜獲國家藝術基金扶持。到底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劇目呢?為什麼接連演出會取得如此不俗的反響?它的成功可以這樣歸結:象徵主義的戲劇手法在現實主義戲劇中的完美體現。
構思巧妙,以小見大,環環相扣
觀眾看戲,要的是好看。這樣一部主旋律、接地氣的戲,又能夠有很強的戲劇衝突,簡直太好看!這是觀眾的感受,在第十三屆藝術節的比賽當晚,全場響起無數次掌聲,尤其到最後的一場戲,平均兩分鐘竟然達到六次掌聲!
該話劇由廣東省文化館指導、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文化站誠意出品。以一個普通的劫持人質案為切入點,通過近兩個小時的舞臺演出,展開了這個因為貧富而引發生命爭奪的故事,再現了案件發生以至結終的全過程,從而藝術地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深刻的社會變革,引導社會正確的理解窮與富。
它,訴說美好的中國夢;
它,映射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一路歷程;
它,反映快速發展的時代下貧富差距引出的問題;
它,關心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
它,是一部引人深思、又感人肺腑的國家級大型話劇。
此劇以現實情境關照人生,以人文關懷品讀當下的正劇。編劇李新華用藝術的手段、獨特的視角塑造了以藍天亮、牛聰兩個窮孩子為代表的農民工群體在改革開放初期從家鄉來南方尋夢,高度關注了不同農民工群體在改革開放發展歷程中的喜怒哀樂,真實的展現了他們的生存狀態和內心訴求。此劇表層是一個劫持案件,但通過藍天亮與牛聰兩組窮富人物對比,反映了當代人不同的窮富觀,不同的價值趨向。
現實主義題材劇本有了新的表達形式
《窮孩子·富孩子》的主創團隊通過他們多次的反覆修改提煉升華,最終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有了有別於傳統話劇的新的表現形式,其獨特的風格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燈光裸露的創新手法
該劇共有六場,每一場演出中都是無縫銜接,沒有以往劇目的分幕。對劇集的轉換和情節的推進,則大量使用燈光進行切割。通過燈光的變化來自由調度、更換舞臺上需要表現的時空,並根據劇情的需要來突出不同場次的重要人物的內心變化,這是燈光美學的最高追求。比如,第二場,牛聰與阿貴在廢氣工產的場景,直接通過燈光外露的變化等手段,還原於現實場景,導演陳才說:「用燈架與趴燈裸露的低位畫面運用是一種創新手法,主要為了營造人物內心壓迫、緊張的氣氛,好的燈光、舞美設計是有意像與語彙的。」
在光的使用上,則是在上一場戲的結束和下一場戲的開始,都採用了舞檯燈光轉暗,將主要人物置於臺中不動,以一束追光定格人物,再由人物內心進行燈光轉明,舞臺已經變換了時空和場次。這種人不動,而僅僅通過燈光和背景變化而轉換時空的手法,其實更像影視的表現方式,也表現了情節的轉換和人物在不同時空的心理活動,推進了劇情的發展,而且使場景和情節的轉換更加的自然流暢
舞美走出了國際化的範本
舞美方面也是別具匠心,移動幕布方式表現出來,很生動。營造了更為還原於案件現場的鋼廠森林感,極大增強了戲劇衝突感。剛走進劇場,就被舞美所震撼。此劇是通過小梅和濤濤兩個孩子(窮孩子和富孩子)構建了一個童真的世界,用孩子與成人不同的窮富價值觀所產生的行動與對話形成兩條不同的主線進行強烈對比,讓我們看到當下社會中成人對物質的追求遠遠大於對精神的追求,此劇要呼喚成人世界道德精神系統的重建,這是一個具有沉重感、壓迫感的反思。舞美設計馬駿說:「我們需要強烈的現實張力,而不是溫開水!」
有業內專家認為:話劇不能停留在戲曲層面,單純的走所謂空靈,舞美是採取寫意還是寫實,我們要更關心對戲的主題展現,氣氛的營造等,此劇的舞美恰好運用複雜、沉重、真實的破工廠來體現劇中成人的精神世界,給觀眾造成強烈的壓迫感,引發大家深思就是它的成功。
導演陳才說:我要舞美、燈光在這個虛擬的戲劇舞臺上營造真實的電影感。從時代背景,劇本層面來說,廢棄工廠的繁瑣工業結構,其實寓意的是中國整個工業化進程帶來的社會大發展中的對於人精神世界強烈擠壓,也非常符合劇中人物牛聰內心扭曲的窮富觀。
音樂的使用畫龍點睛
主人翁藍天亮的痛苦靈魂自我人格救贖的心路歷程,在現實意義上使本劇的排演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與警示作用,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在告訴我們衡量與判斷一個人的失敗與成功不僅僅是物質的窮富,要像孩子們那樣做一個精神的富翁。
劇中除了音樂具有說明性的功效,即真實的再現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有源音響與聲效外。音樂表現性語彙非常獨到,一首兒童歌曲「種太陽」讓所有人都在期盼著向孩子精神世界的回歸與嚮往。
鮮明的地方色彩,濃鬱的生活氣息
《窮孩子·富孩子》語言生動活潑,充滿鮮明的地方色彩,濃鬱的生活氣息。時而捧腹大笑,時而冥神聚氣,時而緊張不安,時而心跳加速,時而淚流滿面,時而激動萬分,時而溫暖心尖........
我們深刻的知道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領風騷的文化藝術樣式,在文化消費日趨多元的背景下,話劇雖然不可能像她曾經有過的那樣普及與輝煌,但一部集思想、藝術、表演於一體的優秀舞臺藝術作品,還是可以折服觀眾,並達成與觀眾的共鳴的。《窮孩子.富孩子》就是這樣一部好看又令人深思的戲劇。它實現了讓觀眾在劇情中重溫追夢歲月,思考窮富的意義,紀念廣東改革開放那段不能忘卻的歷史與人們。
廣東省文化館創作部主任,此劇的導演陳才說:」廣東改革開放的繁榮發展與外來工群體的貢獻息息相關,藍天亮代表著改革開放大潮中一代富人,而牛聰則代表著窮人。無論是哪個群體,都反映著主創得態度:「我想告訴你,老天爺只給了我們一次生命,無論窮人富人,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和珍愛!」,尊重每一個個體生命,去正確的理解成功與失敗,是此劇的立意所在。在最後通過藍天亮與牛聰兩組窮富不同個體的表達,此劇傳遞全社會對於窮富的普世價值也得到了升華,更是體現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國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補」------「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