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主義戲劇手法在現實主義戲劇《窮孩子富孩子》中完美體現 ...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象徵主義戲劇手法在現實主義戲劇《窮孩子富孩子》中完美體現 ...

  喜訊!大型話劇《窮孩子·富孩子》喜獲國家藝術基金扶持。到底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劇目呢?為什麼接連演出會取得如此不俗的反響?它的成功可以這樣歸結:象徵主義的戲劇手法在現實主義戲劇中的完美體現。

  構思巧妙,以小見大,環環相扣

  觀眾看戲,要的是好看。這樣一部主旋律、接地氣的戲,又能夠有很強的戲劇衝突,簡直太好看!這是觀眾的感受,在第十三屆藝術節的比賽當晚,全場響起無數次掌聲,尤其到最後的一場戲,平均兩分鐘竟然達到六次掌聲!

  該話劇由廣東省文化館指導、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文化站誠意出品。以一個普通的劫持人質案為切入點,通過近兩個小時的舞臺演出,展開了這個因為貧富而引發生命爭奪的故事,再現了案件發生以至結終的全過程,從而藝術地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深刻的社會變革,引導社會正確的理解窮與富。

  它,訴說美好的中國夢;

  它,映射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一路歷程;

  它,反映快速發展的時代下貧富差距引出的問題;

  它,關心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

  它,是一部引人深思、又感人肺腑的國家級大型話劇。

  此劇以現實情境關照人生,以人文關懷品讀當下的正劇。編劇李新華用藝術的手段、獨特的視角塑造了以藍天亮、牛聰兩個窮孩子為代表的農民工群體在改革開放初期從家鄉來南方尋夢,高度關注了不同農民工群體在改革開放發展歷程中的喜怒哀樂,真實的展現了他們的生存狀態和內心訴求。此劇表層是一個劫持案件,但通過藍天亮與牛聰兩組窮富人物對比,反映了當代人不同的窮富觀,不同的價值趨向。

  現實主義題材劇本有了新的表達形式

  《窮孩子·富孩子》的主創團隊通過他們多次的反覆修改提煉升華,最終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有了有別於傳統話劇的新的表現形式,其獨特的風格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燈光裸露的創新手法

  該劇共有六場,每一場演出中都是無縫銜接,沒有以往劇目的分幕。對劇集的轉換和情節的推進,則大量使用燈光進行切割。通過燈光的變化來自由調度、更換舞臺上需要表現的時空,並根據劇情的需要來突出不同場次的重要人物的內心變化,這是燈光美學的最高追求。比如,第二場,牛聰與阿貴在廢氣工產的場景,直接通過燈光外露的變化等手段,還原於現實場景,導演陳才說:「用燈架與趴燈裸露的低位畫面運用是一種創新手法,主要為了營造人物內心壓迫、緊張的氣氛,好的燈光、舞美設計是有意像與語彙的。」

  在光的使用上,則是在上一場戲的結束和下一場戲的開始,都採用了舞檯燈光轉暗,將主要人物置於臺中不動,以一束追光定格人物,再由人物內心進行燈光轉明,舞臺已經變換了時空和場次。這種人不動,而僅僅通過燈光和背景變化而轉換時空的手法,其實更像影視的表現方式,也表現了情節的轉換和人物在不同時空的心理活動,推進了劇情的發展,而且使場景和情節的轉換更加的自然流暢

  舞美走出了國際化的範本

  舞美方面也是別具匠心,移動幕布方式表現出來,很生動。營造了更為還原於案件現場的鋼廠森林感,極大增強了戲劇衝突感。剛走進劇場,就被舞美所震撼。此劇是通過小梅和濤濤兩個孩子(窮孩子和富孩子)構建了一個童真的世界,用孩子與成人不同的窮富價值觀所產生的行動與對話形成兩條不同的主線進行強烈對比,讓我們看到當下社會中成人對物質的追求遠遠大於對精神的追求,此劇要呼喚成人世界道德精神系統的重建,這是一個具有沉重感、壓迫感的反思。舞美設計馬駿說:「我們需要強烈的現實張力,而不是溫開水!」

  有業內專家認為:話劇不能停留在戲曲層面,單純的走所謂空靈,舞美是採取寫意還是寫實,我們要更關心對戲的主題展現,氣氛的營造等,此劇的舞美恰好運用複雜、沉重、真實的破工廠來體現劇中成人的精神世界,給觀眾造成強烈的壓迫感,引發大家深思就是它的成功。

  導演陳才說:我要舞美、燈光在這個虛擬的戲劇舞臺上營造真實的電影感。從時代背景,劇本層面來說,廢棄工廠的繁瑣工業結構,其實寓意的是中國整個工業化進程帶來的社會大發展中的對於人精神世界強烈擠壓,也非常符合劇中人物牛聰內心扭曲的窮富觀。

  音樂的使用畫龍點睛

  主人翁藍天亮的痛苦靈魂自我人格救贖的心路歷程,在現實意義上使本劇的排演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與警示作用,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在告訴我們衡量與判斷一個人的失敗與成功不僅僅是物質的窮富,要像孩子們那樣做一個精神的富翁。

  劇中除了音樂具有說明性的功效,即真實的再現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有源音響與聲效外。音樂表現性語彙非常獨到,一首兒童歌曲「種太陽」讓所有人都在期盼著向孩子精神世界的回歸與嚮往。

  鮮明的地方色彩,濃鬱的生活氣息

  《窮孩子·富孩子》語言生動活潑,充滿鮮明的地方色彩,濃鬱的生活氣息。時而捧腹大笑,時而冥神聚氣,時而緊張不安,時而心跳加速,時而淚流滿面,時而激動萬分,時而溫暖心尖........

我們深刻的知道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領風騷的文化藝術樣式,在文化消費日趨多元的背景下,話劇雖然不可能像她曾經有過的那樣普及與輝煌,但一部集思想、藝術、表演於一體的優秀舞臺藝術作品,還是可以折服觀眾,並達成與觀眾的共鳴的。《窮孩子.富孩子》就是這樣一部好看又令人深思的戲劇。它實現了讓觀眾在劇情中重溫追夢歲月,思考窮富的意義,紀念廣東改革開放那段不能忘卻的歷史與人們。

  廣東省文化館創作部主任,此劇的導演陳才說:」廣東改革開放的繁榮發展與外來工群體的貢獻息息相關,藍天亮代表著改革開放大潮中一代富人,而牛聰則代表著窮人。無論是哪個群體,都反映著主創得態度:「我想告訴你,老天爺只給了我們一次生命,無論窮人富人,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和珍愛!」,尊重每一個個體生命,去正確的理解成功與失敗,是此劇的立意所在。在最後通過藍天亮與牛聰兩組窮富不同個體的表達,此劇傳遞全社會對於窮富的普世價值也得到了升華,更是體現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國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補」------「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

相關焦點

  • 戲劇的分類,你知道嗎?
    關於戲劇的分類,是研究戲劇的一個基礎問題。但是對於戲劇的分類,很難有一個能夠囊括一切戲劇樣式的劃分,因此在不同的教材中,我們常常能夠看到有不同的劃分。談到戲劇的分類,有的人會想到悲劇、喜劇,有的人會想到現實主義戲劇、浪漫主義戲劇,這些都是我們在戲劇分類中所常見到的一些劃分方式。
  • 世界戲劇日,盤點那些影響時代的世界著名劇作家!
    · 易卜生(挪威)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日,影響深遠的挪威劇作家,被認為是現代現實主義戲劇的創始人。他留下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敵》等劇本成為世界各國戲劇舞臺上的經典作品,他的創作對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歐美戲劇產生深遠影響,因而被稱為「現代戲劇之父」。
  • 從戲劇反映對象看,舞臺行動是本質屬性,即行動性是戲劇的本質
    所以,舞臺行動是對生活中人們的有目的性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戲劇化地反映。舞臺行動所體現的不是單個人的脫離社會實踐的孤立行動,而是人們在社會關係中的行動,也就是人們在階級關係、民族關係,以及由親子關係、夫妻關係、上下級關係等組成的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的行動。即使類似戲曲《鴻雁傳書》那樣的獨角戲,劇中人也是在厚實的人際關係的背景中展開行動的。
  • 戲劇大師林兆華:中國戲劇太做作,戲劇到底是什麼?
    墾荒者只有一個「主義」,是戲劇的恥辱上世紀80年代初的林兆華對戲劇還沒有觀念,但他天性敏銳的直覺捕捉到,當時只有一種意識形態的戲劇觀念是可笑的,「你在國內某個偏遠的地方看一個戲,基本就知道全國的話劇是什麼樣了,這不正常,」甚至林兆華覺得:「都到80年代了,戲劇還只有斯坦尼(蘇聯戲劇理論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創立,世界戲劇三大表演體系之一)這一種主義,這是中國戲劇的恥辱
  • 《窮孩子富孩子》完美收官 湯鎮宗爽約門不影響收視
    近日在山東電視臺影視頻道熱播的情感勵志大戲《窮孩子富孩子》已於上周五全面收官。在半個月的播出時長裡,該劇憑藉與社會熱點貼合的貧富話題劇情收穫了越來越多的受眾群體。  《窮孩子富孩子》完美收官 圓滿結局寓意深遠  三十三集電視連續劇《窮孩子富孩子》已於7月27日播完,這部在當代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社會環境下,生活在不同家庭背景下的青少年的成長故事也畫上句點。農村姑娘章雨燕靠超乎常人的努力跨進醫院大門,從社會底層奮鬥出來的章致遠自主創業,富家女田笑向父母懺悔不孝,而男主角喬楓則在章雨燕化名的網友的鼓勵下振作起來,兩人最終收穫了愛情。
  • 託馬斯·奧斯特邁爾生平及其戲劇作品
    然而奧斯特邁爾並沒有在外界的批評中迷失自己的方向。在他隨後導演的幾部作品中,反映社會下層人物的命運仍是其共同的主題,如瑪麗路易絲·弗萊瑟的《粗壯的樹根》(2002)、弗朗茨·薩弗·克呂茨的《願望音樂會》(2003)以及格奧格·畢希納的名作《沃伊採克》(2003)。  奧斯特邁爾的戲劇理念傾向於啟蒙的現實主義戲劇觀。
  • 想像力戲劇之星招募火熱將啟,用戲劇打開孩子的內心世界
    無獨有偶,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摔跤吧爸爸》中,由阿米爾汗扮演的父親在一次孩子打架中發現了自己女兒的摔跤天賦,此後轉變思維>更是普通人窮極一生都難以企及的。課程遵循各年齡段孩子語言能力發展規律、兒童思維意識發展特點等,通過情境化教學模式、純正英文互動課堂和階段性舞臺表演展示,讓孩子在戲劇表演訓練中習得英語知識,守護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解放天性,用戲劇打開孩子的內心世界!
  • 英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戲劇作家,世界著名的語言大師
    蕭伯納所有的戲劇,在挫敗觀眾的預期想注的過程中,顯露他值得尊敬的容智和樂趣。他的卓越才華也許在劇本《巴巴拉少校》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在劇中生性急躁的救世軍空想家巴巴拉試圖拯救資本家、軍火製造商昂德斯巴夫特的靈魂,註定要重新審查她自己有關戰爭、和平、仁慈愛情和人際關係的假定。該劇本精巧的設計旨在使討論於落幕後仍然保持活躍,以實現蕭伯納突破思維習慣和不協調的智力反應的預期目的。
  • 戲劇臉譜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將京劇臉譜與平面設計完美融合
    1.臉譜色彩的象徵意義  演員臉上臉譜的顏色和圖案基本都是固定的,以此來凸顯人物的特點。比如色彩,色彩有著很強的裝飾功能,吸引人的注意力,還具有象徵功能,臉譜顏色體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是人物的品質的象徵,可以說詮釋了整個人物的形象。
  • 【劇評】生命價值與貧富貴賤無關_話劇《窮孩子·富孩子》_南方網
    評話劇《窮孩子·富孩子》2017年7月8日晚,在佛山瓊花大劇院觀看了大型話劇《窮孩子·富孩子》,可以用「震動、震憾」來形容,大瀝文化部站一個鎮級文化站竟然能夠做出一部如此出色的大型話劇,而且還拿到了國家藝術基金的項目資助,開創了廣東乃到全國的先河。
  • 教育戲劇如何陪伴孩子體驗當下
    逸文老師:前一段時間有些家長會詢問我們如何將一些戲劇活動應用到生活中以及介紹幾個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完成的戲劇活動。今天我的分享也會涉及到這方面。由於戲劇活動和遊戲之間有關聯性,所以今天我將向大家著重介紹一下遊戲在教育戲劇課程中的應用,孩子們如何通過遊戲來專注於當下,通過認真的「玩樂」不斷豐富自己的體驗,最終成為真正的自己。
  • 讓孩子在戲劇舞臺綻放潛能和天性
    後來,同學們便喜歡上了戲劇課,課上大家都很活躍,一些平時不愛說話的同學也會在課上表現得很積極。「我做過問卷調查,讓學生寫回信,幾乎百分之百的孩子都非常喜歡戲劇課,並積極跟我交流。因為戲劇學習本身很生動,孩子的天性本就是開放的,他們會覺得與自己的性情一拍即合。」張瀚倫說。   張瀚倫說:「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這個平臺非常開放,它不像芭蕾舞或鋼琴,需要較強的技術性。
  • 芝麻街英語舉辦英文戲劇公開課:讓更多孩子對戲劇有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還有一種「愛好」也逐漸進入了家長們的視野——戲劇表演。作為一種全方位培養兒童能力的教育形式,戲劇表演一般包括形體訓練、表演訓練和臺詞訓練三大部分。通過對孩子肢體表現力的不斷完善、語言感染力的不斷提升、自我發揮創造能力的積極鼓勵,本著」玩兒中學習,玩兒中成長「的教學理念,進一步達到對兒童綜合藝術素質培養的目的。
  • 校園戲劇給孩子帶來了什麼
    著名學者餘秋雨說,一個孩子如果沒有機會從小學習表演,將來很難成為有魅力的社會角色。讓兒童參加舞臺表演,不是要培養文藝愛好者,而是要賦予孩子們一種社會技能。戲劇教育有何意義?校園戲劇能帶給孩子什麼?
  • 寫給孩子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中英文版)
    他一生共創作了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2首長篇敘事詩和其他詩歌若干。這些作品不僅承包了當時人們的娛樂方式,甚至深深影響了英語這一語種!身在英國,你會發現即使是在現在,人們依舊會在日常生活中時不時說出一兩句莎翁劇臺詞,每年全世界還有千萬人會去觀看莎士比亞的戲劇。
  • 戲劇+主題家庭教育 德育也可以「很戲劇」
    在一個叫做「吼叫公園」的秘密基地,有一群孩子因為爸媽沉迷玩手機,各自出走又共同相聚。幾個小夥伴一起控訴父母,整日沉迷做微商、聊微信、刷抖音、玩手遊,唯獨卻沒時間陪伴孩子。這種「低頭族」在家庭裡很常見,通過孩子們充滿童稚與委屈的抱怨,想必不少家長都會忍不住慚愧反思。
  • 為什麼孩子需要戲劇教育?TIE2019青少年戲劇與創新教育論壇實錄
    一、為什麼孩子需要戲劇教育如今的時代,一方面迎來技術的巨大變革,另一方面又面臨未來社會的高度不確定性,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各種機遇和挑戰,創新能力日益成為社會對於未來人才的核心訴求。項目需要教師、孩全員參與,通過戲劇的形式,將一系列工作坊、戲劇體驗、衍生活動等,融日常課程教學,為孩子們打造一場真實的、身臨其境的奇幻經歷,「把知識融入到教學中,使得孩子感受到充滿想像力的體驗,點燃他們的想像力,釋放他們的潛力,從而踏上一條美妙的旅程。」
  • 直播乾貨:好的戲劇教育,如何改變孩子的一生?
    7月7日,未來春藤特邀杜薇老師為春藤的家長們帶來了一堂《好的戲劇教育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直播講座。 直播中,杜薇老師跟我們聊了戲劇教育為何從冷門變成熱門,好的戲劇教育能給孩子和家庭帶來什麼,還有如何為各年齡段的孩子進行戲劇教育,且在直播的最後為家長們答疑解惑。 下文為本次直播課的乾貨整理。
  • 《窮孩子富孩子》收官 湯鎮宗爽約門不影響收視
    《窮孩子富孩子》劇照。網易娛樂7月30日報導 近日在山東電視臺影視頻道熱播的情感勵志大戲《窮孩子富孩子》已於上周五全面收官。《窮孩子富孩子》完美收官 圓滿結局寓意深遠三十三集電視連續劇《窮孩子富孩子》已於7月27日播完,這部在當代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社會環境下,生活在不同家庭背景下的青少年的成長故事也畫上句點。
  • 戲劇,正在走進孩子的生活
    37天,56臺中外優秀劇目,191場演出……日前閉幕的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為許多孩子的暑期塗上了戲劇的顏色。與一般的兒童劇不同,由臺北如果兒童劇團創排的親子歌舞劇《舅舅的閣樓》用《紅蜻蜓》《一樣的月光》《守著陽光守著你》等老歌喚起了陪孩子來看戲的父母們的青春記憶。《舅舅的閣樓》通過講述小潔和朋友在尋找失蹤舅舅的旅途中一系列的冒險經歷,傳遞著「親情」這個永恆的主題。劇中通過多首華語經典歌曲串聯起上一代人與下一代人的情感,藉由故事的力量,喚起觀眾對親子相處時光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