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募格課堂 作者:舊鎮圖書管理員
楊振寧曾說,一個科研工作者一生最困難的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就是在做研究生的時候。楊先生此言不差,筆者發現身邊的許多直博生每談及科研便表現出悲觀的情緒。
雖然碩士生和普通博士生也面臨較大的壓力,但在直博生中陷入科研困局的現象似乎更加普遍。這些直博生們(包括筆者本人)在最初選擇直博時是盲目的,進入科研階段後,發覺真實的科研與理想的情況有巨大的落差,在心理上和科研工作上都陷入僵局。問題的解決,始於重新認識自己和科研,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和目的,調整自己,尋求改變。
01、盲目選擇直博
每年選擇直博的推免生比例都相當大,有的熱愛科研,有的誤以為自己熱愛科研,有的因為「五年快速通道」和「待遇高」這樣的好處,還有的因為沒得選。
筆者統計了2019年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接收的材料、化學、環境和生物相關學科的推免直博生、推免碩士生和統考碩士生的數量。直博生佔推免總數的23%到42%。
但是如此規模的直博生有相當一部分在做選擇的時候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普遍的刻板的觀念是「學而優者保研,更其優者直博」,這些優秀學生於是被裹挾著進入了保研的流程,選擇了直博。他們沒有意識到「本科學習成績好」與「適合科研」實際上是兩回事。
對科研缺乏切身的實際的認識,以及在職業規劃上的迷茫,使得他們在聽見直博的種種好處之後,就停止了更深的對自己和對將來的思考。轉專業、工作和出國等選項於是成了「未選擇的路」。
有些人則是迫於無奈,面試時評委最喜歡問的問題就是願不願意。筆者的一位朋友當年去南京大學面試,學院只剩一個碩士名額,而直博名額還有許多,他選的意嚮導師說只有一個直博名額,如果不想直博就只能另尋出路。拿到推免的資格已經屬實不易,當時大部分高校推免工作都快結束了,如果不選直博就無處可去。正所謂「到嘴的肉,不吃難受」。於是現在他也成為眾多陷入困局中的一位。
02、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直博生們正式踏入科研生涯,發現科研並非自己從前臆想的那樣。
首先,科研工作的成果與努力並非線性的關係。從小學、中學直到大學,我們習慣於考試。這種考試的成績與個人的努力幾乎是線性相關的,只要上課認真,下課肯用功,便可以考一個較好的成績。但是科研是複雜的,是否取得好的成果與課題組的條件、導師的指導、具體課題方向的情況以及自己的努力密不可分。
更有甚者,有些研究方向可能本身就是不可實現的。做前人從未做過的工作,難以提前知道其是否可行或需要幾年的光陰,這也是科研固有的屬性之一。但是對於一直以來成績優異的直博生而言,這種漫長的不確定性帶來的是焦慮。
其次,完美主義在作怪。科學家職業化使得科研領域與各行各業沒有太大的區別。有一小部分科研人員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而過度push學生,延期學生畢業,「水文章」,甚至論文造假,他們把無意義的工作說成是重要的基礎研究。這種情況在科研機構內儘管是少數,但是對許多直博生而言,這是難以接受的,尤其是當自己身處其中時,將會產生理想幻滅的壓抑之感。
再次,「誤以為自己熱愛科研者」的醒悟。許多直博生起初把本科學習與科研工作等同看待,當他們進了實驗室,看了文獻,日復一日,發現自己並不喜歡科研,或者並不喜歡當前的學科。但是此時無論是換專業,轉為碩士,還是退學,成本都很高,於是陷入兩難境地。
03、「怎麼辦」的問題
無論如何解決,最終的結果無非是繼續直博、轉為碩士、轉專業或者退學,但其過程,都是曲折和掙扎的。
有的直博生決定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服從該學科的範式,在導師允許的範圍內對課題和工作方式進行調整,通過心理建設緩解焦慮;
有的決定轉為碩士,部分高校或科研院所規定直博生入學四年後,方可申請轉為碩士學籍,也有部分規定在入學兩年後即可;
有的決定退學,直博生退學的話題在各大青年人聚集的網絡平臺都有一定的熱度,而在退學的人群中,有許多是轉向了計算機領域。
對於不敢冒風險退學,或承受巨大的時間代價轉碩,也沒有做好適應環境的準備的直博生而言,「怎麼辦」仍是一個問題。
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識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係。直博生們儘管也歷經各種艱難磨練,但是從本科的成績優異到推薦免試讀直博,一路走來都得到了人們眼中的「最優解」。然而世俗眼光的「最優解」不等於自己的「最優解」,人應該向內心尋找答案。歷史學家許倬雲有一個觀點,他說網絡媒體時代每個人彼此影響,但是難得有人自己想,不知道人生往哪個方向走,只有失望的人,無可奈何之人,他會想我過日子為什麼過。
某種程度上,直博生比其他研究生來的時候走得更順一些,其中不少人對自己的興趣是什麼、職業規劃是什麼、是否適合科研等問題都缺乏思考。對周遭的人和事的認識,停留於「震驚式」的新聞是遠遠不夠的,更應該去看見事物的發展,看見同行者,看見炬火。
選擇直博的盲目,理想中與現實中科研的巨大落差,使得相當部分的直博生陷入科研困局。但我們正值青年時期,為時未晚,還有機會可以不斷嘗試,找到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己的目的,給自己的人生增加變數,這個變數是機遇也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