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是腸癌的警示嗎?醫生提醒:出現2種顏色,抽空去趟肛腸科

2020-12-12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最近幾個星期,68歲的李阿婆排便總是不通暢,有時候大便還會帶血,肚子有隱隱痛感。家人知道後,不敢大意,趕緊帶李阿婆到了醫院就診。 經過腸鏡檢查,醫生在離李阿婆肛門不到5cm的腸道內發現了腫瘤,確診為中

最近幾個星期,68歲的李阿婆排便總是不通暢,有時候大便還會帶血,肚子有隱隱痛感。家人知道後,不敢大意,趕緊帶李阿婆到了醫院就診。

經過腸鏡檢查,醫生在離李阿婆肛門不到5cm的腸道內發現了腫瘤,確診為中晚期直腸癌。

由於李阿婆身體素質良好,腫瘤屬於低位腸癌,徵得家屬同意後,醫生便為李阿婆做了手術,結果預後良好,李阿婆術後很快就恢復了胃腸道功能。

醫生提醒:由於直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而耽誤治療時機,因此了解直腸癌早期信號很重要,如發現相關異常一定要密切觀察,及時就醫。

直腸癌早期信號要警惕

一般來說,腸癌早期的症狀,主要集中在便血以及排便性狀的改變。

便血:由於癌細胞對腸道的侵潤,再加上癌細胞自身不斷的增殖和擴展,滲血的情況會伴隨疾病的進展,導致便血情況產生。

而且腸癌的便血是血液和糞便發生了混合,往往大便的顏色成為暗紅色或者果醬色,其誘因就是因為出血點靠近腸道內部,導致滲血後和糞便混合,進而產生這種情況的出現。

排便性狀的改變: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排便次數和時間段有基本規律,而一旦體內有癌,隨著腫瘤的侵襲,大便的性狀會發生改變。有的患者會出現腹瀉,有的患者會出現便秘,還有的患者腹瀉或者便秘交替進行。除此之外,多數患者也有排便不通暢,便意持續存在的情況。

腹部疼痛:腸癌進展到一定程度,病灶處的疼痛以腹痛為主,隱痛與鈍痛都可能發生,存在間隔性。此外如果伴隨著癌細胞擴散的話,還會出現轉移病灶處的疼痛感覺。不過一般那個時候就已經處於中晚期之後了。

直腸癌早期症狀易與普通疾病混淆,導致患者疏忽大意。臨床數據顯示,一期腸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二期可以達到80%;三期在60%左右。但是,在實際診斷的時候一期腸癌佔比只有10%,大多數患者為晚期腸癌。這意味著多數患者在被確診後,已經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直腸癌治療新進展

目前,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還是以手術和放化療為主,中期的腸癌一般都是手術為主,包括腹腔鏡手術、內鏡手術、機器人手術等等,之後在輔助於放療和化療。

如果是晚期患者並且伴隨著轉移和擴散,那有可能就不能進行手術,只能進行放化療為主的治療措施。這些治療方式的主要思路,還是以最大程度消滅癌細胞和切除病灶為主,由於放化療存在較大的副作用,因此隨著治療的進一步深入,患者的身體往往也會隨之垮下去。

目前在醫學界,微創手術成了治療新熱點,微創手術以期最大可能的保證患者生存質量不受影響

比如有些直腸癌的部位相對靠下,傳統的手術切除可能會導致患者失去肛門,手術後需要造口掛糞袋,生存質量嚴重受到幹擾。

而新型的保肛微創手術,可以有效避免這種情況,以經肛全直腸繫膜切除手術(TaTME)——「榻榻米」手術為例,這項新手術的最大特點就是不需要腹部開切口,不但能夠保住患者肛門,也能降低局部復發的可能。在臨床上,尤其對於男性前列腺肥大、肥胖、腫瘤巨大、骨盆狹窄等中低位直腸癌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直腸癌生長慢,避免致癌因素累積

「再好的治療比不過病前預防。」直腸癌的防治要以癌前預防為主。

腸癌的發生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疾病有一個初期到發展成形的過程。從正常黏膜到腸道增生息肉、腺瘤、早期癌和進展癌的進展過程,大概需要5-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從一個增生點到息肉,然後再到演化成癌症,中間所有的時間,都是預防的最好階段。提前有所防備,建立起正確的預防觀念,就能最大程度避免其演化成癌症。

而腸癌的致病因素,也就潛藏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生活條件越好的地區,腸癌的發病率越高。專家解釋,這很可能是因為高脂肪、肉食以及低膳食纖維的飲食習慣,增加了發病的風險。

高脂飲食直接刺激膽汁分泌過量,促進腸道內厭氧細菌的生長,而厭氧菌又會聯合膽鹽、膽醇分解,形成一種新的物質——不飽和膽固醇,如石膽酸、脫氧膽酸,後兩者會增加患癌風險。

尤其工作緣故,久坐成為現代多數人的通病。久坐不動,會增加便秘的風險,糞便不能及時排除體外,糞便中的毒素就會長期刺激腸道,進而會增加腸上皮細胞發生變異的風險。同時,久坐可能增加肛周疾病的風險,而肛周疾病是演化成為腸癌的一個必要過程。

一旦發生肛腸疾病,如果不積極進行治療,就會拖成為慢性症狀,而慢性症狀的演化進程,進一步會產生癌變的傾向。在這個階段,是腸癌是否會發生的分水嶺。

除此之外,腸癌的發病有一定的遺傳傾向。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就有明顯的遺傳性,如果不進行積極的治療,其後演化成為腸癌的可能性幾乎是百分之百。不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所導致的腸癌,只佔到腸癌發病的1%到2%,大部分的腸癌患者都還是散發狀態。


因此,做到早篩查和早預防,是防止發病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對於高危人群來說,早篩的意義更為重要。臨床上,45歲以上的高危人群,應該進行腸癌的篩查,一般通過做大便隱血檢查以及腸鏡檢查,都能有效做出診斷。

但同時要注意的是,如果存在遺傳風險、患有肛腸疾病,或出現腸癌疑似症狀的人群,應提早篩查年齡,儘早檢查。

參考資料:

[1]《大腸癌是可防可治的》,人民網,2020-11-13.

[2]《從息肉到癌症至少要10年!結直腸癌適合早篩》,健康時報,2020-6-17.

[3]《大腸癌與遺傳的關係大嗎?》,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2016-7-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便血三個月 誤以為痔瘡 腸鏡一查已是腸癌中晚期(圖)
    「便血未必是痔瘡,有可能是腸癌,一定要引起警惕。」青島醫博肛腸醫院朱江華主任提醒,出現便血要引起重視,特別是有腸癌家族史的人,無論你多年輕,平時身體有多好,都應及時去醫院,諮詢一下專科醫生。    便血三個月,誤以為痔瘡 腸鏡一查已是腸癌中晚期    張女士,四十出頭,中等身材,從事辦公室文員工作,愛吃肉,很少吃蔬菜水果;不大運動,常常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  三個多月前,張女士出現便血。「不是一大攤一大攤的那種,每次就是廁紙上擦擦有血。」
  • 出現無痛性腹瀉提防腸癌 腸癌的早期症狀
    孫彩珍一聽,心裡「咯噔」一下,又搭了搭病人的脈,勸病人趕緊先去醫院肛腸科做個檢查。後來,忐忑不安的孫彩珍,還是接到了這個病人家屬的電話,說確診是腸癌。孫彩珍提醒這種情況就要當心了,抓緊去醫院檢查一下,因為很有可能就是腸癌。  大腸癌分直腸癌和結腸癌,結腸癌引起的腹瀉往往沒有痛感,如果病灶在直腸部位壓到腫瘤時,就會有疼痛感,但它們有個共同點就是大便次數增多。  「很多人會把這種出血當腸炎或痔瘡出血,其實只要仔細辨別,是不一樣的。」
  • 大便出血,是腸癌嗎?提醒:這五種症狀若出現,警惕腸癌找上門
    這其中最為高發的癌症種類就包括了肺癌、胃癌以及腸癌等。且近些年癌症也逐漸呈現出了年輕化趨勢,臨床上有部分患者在青中年就被確診為了腸癌。也正因如此,大家對腸癌的症狀越來越關注,在出現「便血」後,都會懷疑是腸癌來敲門了!
  • 便血不一定是痔瘡,更不一定是腸癌,崔醫生告訴你便血的4點原因
    大夫,我便血了,你看看是咋回事啊,會不會是腸癌呢。經常會遇到患者或者是粉絲朋友這樣問,確實有便血的人是很常見的,但是你不要直接就想到是腸癌,畢竟這不是常見的原因,你起碼應該先往痔瘡方面考慮還有情可原,下面我給大家講一講便血的4點原因。
  • 便血≠痔瘡 還需警惕腸癌腸道息肉需及時隨訪檢查
    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馮珍表示,不少患者出現便血的現象就認為是痔瘡,這往往會讓部分腸癌患者錯過治療時機。便血不僅僅可能是痔瘡,也可能是腸癌的表現。此外,隨著人們體檢意識的增強,腸息肉的檢出率大大提升。專家指出,腸息肉並不代表腸癌,但大多數腸癌是由腸息肉轉化而來。因此,腸息肉患者應及時處理,並定期隨訪。
  • 大便有血,一定是腸癌嗎?醫生說有三種情況
    原創: 小曾先生01 普外科曾醫生大便的時候,可以看到血液,有可能是腸癌!大便的時候,發現有血液,我們稱之為便血,便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今天曾醫生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問題。這是兩種常見的肛腸科疾病,都屬於良性病,痔瘡是因為直腸末端的靜脈淤血,回流不暢,形成靜脈曲張。除了便血的症狀,痔瘡還可以出現內痔脫出,肛周瘙癢,潮溼,異物感等症狀。肛裂常見於便秘的患者,用力大便的時候,堅硬的大便導致肛門的皮膚出現裂傷,肛裂可以出現典型的症狀,排便的時候出現肛門疼痛,因為大便通過裂口,引起的疼痛。
  • 間歇性無痛便血更可怕,切勿疏忽便血的「紅色警告」
    據不完全統計,近六成的肛腸患者因為疏忽了便血的「預警」,將其它肛腸疾病誤認為痔瘡,導致無法對症下藥,甚至有可能將直結腸癌誤認作普通的痔瘡導致延誤治療。臨床案例患者,男性,65歲主訴:間斷排便困難排粘液便伴便血1年加重3天。
  • 海慈醫療集團肛腸科成功救治兩例結腸惡性腫瘤合併不全性腸梗阻患者
    半島記者 齊娟近日,海慈醫療集團肛腸科李相陽帶領醫生團隊救治兩例結腸惡性腫瘤合併不全性腸梗阻患者,以精湛的醫術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近日,患者病情逐漸加重合併腹痛便血,被家人緊急送到海慈醫療集團就診。肛腸科醫生團隊充分評估患者的身體情況,患者高齡合併3級高血壓,2型糖尿病,腦梗塞後遺症,雙下肢動脈血栓,以及長期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等。肛腸科聯合神經內科、內分泌科、心內科、血管外科等多學科會診,在與家屬進行充分溝通後,為老人制定了詳細周密的手術方案。
  • 「屁事」多是腸癌嗎?提醒:四個信號出現,最好去檢查一下
    你知道人最尷尬的瞬間是啥時候嗎?大概就是在公眾場合,突然釋放了一個巨響的「屁」!這種尷尬恨不得讓你立刻消失,如果再帶有異常的臭味,那更是讓人難堪不已!2、排便習慣的變化健康者會養成自己專屬的大便習慣,甚至能精確到某一時間段!
  • 南昌豐益肛腸醫院提醒:這九類人出現便血,需及時腸鏡檢查!
    調查顯示,臨床上九成以上直腸癌患者在初期都曾將便血誤認為是痔瘡,直至發生明顯梗阻症狀才被確診,但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這主要由於直腸癌與痔瘡症狀較為相似。疑問:痔瘡會」變「癌嗎?直腸癌是痔瘡「癌變」來的嗎?對此,肛腸醫生明確的回答:「當然不是,痔瘡是不會癌變的。
  • 肛腸科醫生:如果「大便」是這3種顏色,你可能該去醫院了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徐志潔 中日友好醫院肛腸科副主任 鄭麗華 本文記者 | 王冰潔 本文編輯 | 鮑捷 排便
  • 39歲,便血,硬把腸癌拖成晚期,悔不當初
    痔瘡約佔所有肛腸疾病的87%。便血、排便困難、排便疼痛等是痔瘡的典型症狀。很多人發現便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痔瘡,尤其是年輕的小夥。39歲的小夥李某發現自己便血後,覺得上醫院挺丟人的,就到網上搜了些資料,發現症狀非常匹配。於是自行去藥店買藥,治療了半年多,症狀斷斷續續,才來醫院檢查就診,結果發現自己是結腸癌患者。小夥也是悔不當初,憑藉自己的診斷,硬是把腸癌拖成了晚期。
  • 蘇州同濟醫院肛腸科專家提醒 發現便血應產生警惕,及時應對
    「當時身上也沒有哪裡不舒服,我家那口子說可能是痔瘡,我想想也有道理,就去藥店買了點痔瘡藥。」用了藥之後,王阿姨便血的情況得到了緩解,以為毛病治好了,沒想到,沒過多久又出現便血的情況。就這樣反反覆覆大半年時間,每次用點藥都能控制住,事後又復發。
  • 便血=痔瘡?直腸指診一下就知道
    文/珠江商報記者甘柳瑩 通訊員梁佩瑩  「便血不是什麼大問題,不就是痔瘡嘛!」「得了痔瘡只需要調整一下生活習慣,平時注意點,上廁所時速戰速決也就沒啥了……」日常生活中,不少市民對便血的症狀存在著一些「誤解」。
  • 肛腸科醫生:出現2個症狀,可能是血栓性痔瘡
    有些人在如廁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自己的肛部出現小肉球,平時日常生活中也會感到瘙癢難忍或是疼痛難忍,會有疑問這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大部分就可以認為是痔瘡了,早期的時候都會出現肛部瘙癢、疼痛,慢慢的會長出內痔和外痔,這些都是久坐不動或者是不良的如廁習慣造成的。那麼,肛門長出小肉球,出現哪兩個症狀,可能會是血栓性痔瘡呢?下面就由肛腸科醫生來為你解答。
  • 經常放屁是腸癌的警示嗎?腫瘤科醫生說:這4個症狀才是腸癌信號
    直到有一天,張女士還和往常一樣去舞劍,可是一劍刺出去,隨著一聲屁響,差點沒把身邊人臭暈過去。張女士丟臉至極,這才想著要不去醫院看看,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醫生對張女士進行了直腸鏡、CT檢查後,發現張女士腸道長了一個腫瘤。雖然為惡性腫瘤,但所幸還處於早期階段。若推遲病情半年,很可能要接受大創傷的手術,並且有可能失去肛門。
  • 大便總不成形暗示得腸癌?醫生:大便出現1種現象,或是腸癌徵兆
    很多人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腸癌了?其實大家不要過於的驚慌,這樣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比較普遍的,而且造成這樣的原因也有很多種,並不一定就是腸癌,同樣還與其它因素有很大的關係。大便不成形與哪些因素有關係?
  • 出現無痛性腹瀉要提防腸癌
    孫彩珍一聽,心裡「咯噔」一下,又搭了搭病人的脈,勸病人趕緊先去醫院肛腸科做個檢查。後來,忐忑不安的孫彩珍,還是接到了這個病人家屬的電話,說確診是腸癌。有種腹瀉要特別當心腸鏡+指檢查得更徹底受涼或吃不潔食物容易出現腹瀉,肚子隱隱作痛,甚至絞痛,肛門火辣辣的。
  • 又見便血?醫生提醒:短期內出血沒事,若長期需注意3情況
    然而,大便卻是反應身體健康的渠道,特別是「便血」症狀不容忽視。很多人在發生便血、黑便等情況後,會第一時間將「上火」聯繫在一起,認為最近是喝水太少、便秘引發了便血。這兩種疾病都是常見的肛腸科疾病,屬於良性病變種類,其能和發生在腸道內的疾病明顯區分,最大表現就是「大便時疼痛」,在大便結束後,疼痛也可持續一段時間緩解。
  • 出現便血,是腸癌還是痔瘡?3方面能判斷,其實很簡單
    便血,顧名思義是指糞便中帶有血液,在臨床上導致便血的最常見疾病是腸癌和痔瘡。由於這兩種疾病在發生時,便血難以分辨,容易導致疾病忽略,在出現時會讓患者焦慮萬分。其實腸癌和痔瘡除了出現便血,還有一些其他不同症狀,正確辨別就能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