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最近幾個星期,68歲的李阿婆排便總是不通暢,有時候大便還會帶血,肚子有隱隱痛感。家人知道後,不敢大意,趕緊帶李阿婆到了醫院就診。 經過腸鏡檢查,醫生在離李阿婆肛門不到5cm的腸道內發現了腫瘤,確診為中
最近幾個星期,68歲的李阿婆排便總是不通暢,有時候大便還會帶血,肚子有隱隱痛感。家人知道後,不敢大意,趕緊帶李阿婆到了醫院就診。
經過腸鏡檢查,醫生在離李阿婆肛門不到5cm的腸道內發現了腫瘤,確診為中晚期直腸癌。
由於李阿婆身體素質良好,腫瘤屬於低位腸癌,徵得家屬同意後,醫生便為李阿婆做了手術,結果預後良好,李阿婆術後很快就恢復了胃腸道功能。
醫生提醒:由於直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而耽誤治療時機,因此了解直腸癌早期信號很重要,如發現相關異常一定要密切觀察,及時就醫。
直腸癌早期信號要警惕
一般來說,腸癌早期的症狀,主要集中在便血以及排便性狀的改變。
便血:由於癌細胞對腸道的侵潤,再加上癌細胞自身不斷的增殖和擴展,滲血的情況會伴隨疾病的進展,導致便血情況產生。
而且腸癌的便血是血液和糞便發生了混合,往往大便的顏色成為暗紅色或者果醬色,其誘因就是因為出血點靠近腸道內部,導致滲血後和糞便混合,進而產生這種情況的出現。
排便性狀的改變: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排便次數和時間段有基本規律,而一旦體內有癌,隨著腫瘤的侵襲,大便的性狀會發生改變。有的患者會出現腹瀉,有的患者會出現便秘,還有的患者腹瀉或者便秘交替進行。除此之外,多數患者也有排便不通暢,便意持續存在的情況。
腹部疼痛:腸癌進展到一定程度,病灶處的疼痛以腹痛為主,隱痛與鈍痛都可能發生,存在間隔性。此外如果伴隨著癌細胞擴散的話,還會出現轉移病灶處的疼痛感覺。不過一般那個時候就已經處於中晚期之後了。
直腸癌早期症狀易與普通疾病混淆,導致患者疏忽大意。臨床數據顯示,一期腸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二期可以達到80%;三期在60%左右。但是,在實際診斷的時候一期腸癌佔比只有10%,大多數患者為晚期腸癌。這意味著多數患者在被確診後,已經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直腸癌治療新進展
目前,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還是以手術和放化療為主,中期的腸癌一般都是手術為主,包括腹腔鏡手術、內鏡手術、機器人手術等等,之後在輔助於放療和化療。
如果是晚期患者並且伴隨著轉移和擴散,那有可能就不能進行手術,只能進行放化療為主的治療措施。這些治療方式的主要思路,還是以最大程度消滅癌細胞和切除病灶為主,由於放化療存在較大的副作用,因此隨著治療的進一步深入,患者的身體往往也會隨之垮下去。
目前在醫學界,微創手術成了治療新熱點,微創手術以期最大可能的保證患者生存質量不受影響。
比如有些直腸癌的部位相對靠下,傳統的手術切除可能會導致患者失去肛門,手術後需要造口掛糞袋,生存質量嚴重受到幹擾。
而新型的保肛微創手術,可以有效避免這種情況,以經肛全直腸繫膜切除手術(TaTME)——「榻榻米」手術為例,這項新手術的最大特點就是不需要腹部開切口,不但能夠保住患者肛門,也能降低局部復發的可能。在臨床上,尤其對於男性前列腺肥大、肥胖、腫瘤巨大、骨盆狹窄等中低位直腸癌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直腸癌生長慢,避免致癌因素累積
「再好的治療比不過病前預防。」直腸癌的防治要以癌前預防為主。
腸癌的發生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疾病有一個初期到發展成形的過程。從正常黏膜到腸道增生息肉、腺瘤、早期癌和進展癌的進展過程,大概需要5-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從一個增生點到息肉,然後再到演化成癌症,中間所有的時間,都是預防的最好階段。提前有所防備,建立起正確的預防觀念,就能最大程度避免其演化成癌症。
而腸癌的致病因素,也就潛藏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生活條件越好的地區,腸癌的發病率越高。專家解釋,這很可能是因為高脂肪、肉食以及低膳食纖維的飲食習慣,增加了發病的風險。
高脂飲食直接刺激膽汁分泌過量,促進腸道內厭氧細菌的生長,而厭氧菌又會聯合膽鹽、膽醇分解,形成一種新的物質——不飽和膽固醇,如石膽酸、脫氧膽酸,後兩者會增加患癌風險。
尤其工作緣故,久坐成為現代多數人的通病。久坐不動,會增加便秘的風險,糞便不能及時排除體外,糞便中的毒素就會長期刺激腸道,進而會增加腸上皮細胞發生變異的風險。同時,久坐可能增加肛周疾病的風險,而肛周疾病是演化成為腸癌的一個必要過程。
一旦發生肛腸疾病,如果不積極進行治療,就會拖成為慢性症狀,而慢性症狀的演化進程,進一步會產生癌變的傾向。在這個階段,是腸癌是否會發生的分水嶺。
除此之外,腸癌的發病有一定的遺傳傾向。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就有明顯的遺傳性,如果不進行積極的治療,其後演化成為腸癌的可能性幾乎是百分之百。不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所導致的腸癌,只佔到腸癌發病的1%到2%,大部分的腸癌患者都還是散發狀態。
因此,做到早篩查和早預防,是防止發病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對於高危人群來說,早篩的意義更為重要。臨床上,45歲以上的高危人群,應該進行腸癌的篩查,一般通過做大便隱血檢查以及腸鏡檢查,都能有效做出診斷。
但同時要注意的是,如果存在遺傳風險、患有肛腸疾病,或出現腸癌疑似症狀的人群,應提早篩查年齡,儘早檢查。
參考資料:
[1]《大腸癌是可防可治的》,人民網,2020-11-13.
[2]《從息肉到癌症至少要10年!結直腸癌適合早篩》,健康時報,2020-6-17.
[3]《大腸癌與遺傳的關係大嗎?》,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2016-7-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