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加工點設在臨時搭建的工棚內
圖2:牆上寫著「禁止小便」字樣
圖3:桶內裝有粘稠液體,散發出刺鼻的氣味
圖4:從定點餐館回收來的餐具
圖5:物品隨意堆放,雜亂不堪
圖6:加工點提供了「加盟企業」已過期的營業執照
圖7:消毒餐具被查扣
很多餐館都會向顧客提供收費的一次性消毒餐具,一般顧客都認為,掏錢買的消毒餐具,衛生肯定沒問題。事實或許不是這樣。近日,北京市民張先生致電本報,反映在該市朝陽區崔各莊黑橋村附近有一個加工消毒餐具的黑作坊。記者調查發現,北京知名餐飲一條街——簋街上的一些餐館向顧客提供的消毒餐具就是該黑作坊加工的。
消費者反映
消毒餐具令人作嘔
2月29日,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工作單位在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附近,因為工作關係,他經常在外吃飯。有一天他在一家餃子館用餐時發現,這裡使用的消毒餐具上印的消毒餐具加工中心的地址就在單位附近。
「前兩天中午,我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去了一趟。那是一處臨時搭建的工棚,一進門我就看到一臺洗碗機在運行,機器上和地上糊著一層黑乎乎的油漬,幾個工人正在洗碗。地上還堆著大把的筷子,盛放筷子的器具看上去汙穢不堪。工人沒有戴帽子、手套及口罩,地上到處汙水橫流,油汙和食物殘渣隨處可見。這樣的消毒簡直就像『投毒』,我決定以後再也不用消毒餐具了。」張先生說。
記者調查
加工點汙水遍地
3月1日上午,記者向朝陽區崔各莊鄉派出所反映了上述情況,並表示將去現場進行調查。該所民警告訴記者,這裡位於城鄉接合部,附近的居民大多都是外來務工人員。為了保護記者的安全,該所民警陪同記者來到了崔各莊鄉黑橋村,找到了張先生所指的那個臨時搭建的工棚。
記者敲開大門進入工棚,發現棚內擺放著清洗機和包裝機兩臺設備。地上堆放著一堆尚未清洗的餐具,以及一堆已經包裝好的消毒餐具,其上印著「潔百利」的字樣。清洗機和地上都有一層厚厚的油漬,清洗池裡的水非常渾濁,還有大量油脂、殘渣浮在水面,牆上還寫著「禁止小便」字樣。
記者詢問工人,加工消毒餐具使用的是哪種洗滌液,工人指指位於牆角的幾個白色的塑料桶。記者看到,塑料桶外包裝上印著「多功能石材養護劑」的字樣,桶內裝有粘稠液體,散發出刺鼻的氣味。
「潔百利」消毒餐具外包裝上印著:「本餐具經超聲波清洗,遠紅外線360攝氏度高溫消毒密閉包裝避免二次汙染,更衛生更環保。」該加工點到底是如何消毒的呢?該加工點負責人黃某告訴記者,消毒設施是一個電爐絲做成的一米多長烘烤設備,位於清洗機的末端,餐具經過清洗後,會傳送到這個設備中進行高溫消毒。
然而,記者看到,清洗過的餐具經過烘烤設備後,並沒有立即進行「密閉包裝」,而是由工人將碗、碟、勺等分類後,搬到另一側的包裝機上進行封裝。另外,記者也沒有看到潔百利宣傳的超聲波清洗設備。
記者詢問,消毒餐具加工廠是否有營業執照時,黃某拿出一張營業執照複印件。營業執照上顯示的企業名稱是「北京潔百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營業地址在北京市順義區北務鎮,只在2008年和2009年兩年做過企業年檢。黃某稱,加工點「加盟」了北京潔百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因此使用的是該公司的營業執照。
黃某告訴記者,工人都是他從湖北老家僱來的,沒有健康證。
部門執法
暫扣餐具
記者採訪過程中,當地工商、衛生、城管以及崔各莊鄉政府工作人員也聞訊趕來,幾個部門聯合執法,共同查扣了該加工點內的消毒餐具和清洗設備。
崔各莊鄉衛生監督所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消毒餐具加工點不符合《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衛生監督規範》的相關要求,決定對其餐具和設備予以暫扣。
據了解,2010年2月21日,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監督管理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實施日常衛生監督管理,對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的餐飲具進行衛生監督抽檢,依法查處不符合衛生規範的行為」。
2010年5月11日衛生部印發了《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衛生監督規範(試行)》,餐飲具消毒單位的衛生合格標準有9項,其中要求生產場所總面積不小於200平方米,消毒工藝流程要按回收、去殘渣、浸泡、機洗、消毒、包裝、儲存設置,消毒後的餐飲具要符合《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等。
追蹤流向
銷往簋街
採訪過程中,黃某還告訴記者,他經營這家消毒餐具加工點已經兩年了,每天能清洗消毒兩三千套餐具,主要客戶是加工點附近和城裡的一些餐館。這些餐具都是前一天晚上由他們從定點餐館運回,晚上清洗,第二天早上再送回去。每套消毒餐具的「出廠價」一般為七八角錢,餐館銷售給顧客一般是1元錢。
3月1日,記者在黑橋村附近的和記餃子館、東北人家飯店走訪時看到,這些餐館使用的都是上述加工點生產的潔百利消毒餐具。
同日,記者又來到位於東直門附近的簋街,這裡是北京知名的餐飲一條街,一公裡長的大街兩旁聚集著上百家大大小小的餐館。記者隨機走訪了5家餐館,發現其中獨門衝、蘇力坦、苗嶺3家餐館使用的是潔百利消毒餐具。
專家視點
魚龍混雜的行業
儘管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出臺相關規定,然而餐具消毒行業的現狀仍然不容樂觀。2010年8月,北京飲食行業協會、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聯合對北京市100個餐飲管理公司的近千家企業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小型餐飲企業消毒餐具質量問題十分突出。
「北京市區域內具消毒資質的工商註冊企業在70家左右,加上有資質從事消毒餐具加工的部分保潔、配送等企業一共有200多家。」北京市餐飲具集中消毒行業協會會長張宏豔表示,「此外,還有不少沒有註冊登記的消毒餐具加工點,我們無法準確統計它們的數量」。
張宏豔介紹,2004年5月19日,《國務院關於第三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取消了消毒服務機構衛生許可,因此餐具集中消毒行業無法納入衛生許可證監管範圍,因此除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外,這一行業幾乎沒有準入門檻。部分從業企業甚至是無營業執照、無烘乾消毒設備和自動包裝設備、無從業人員健康證的地下家庭式生產作坊,由此導致行業內魚龍混雜。
張宏豔告訴記者,正規消毒餐具須經過浸泡、初洗、浸洗、高溫烘烤和紫外線消毒、質檢、最後再進行無菌包裝這樣的程序。然而,不正規的消毒企業大都是「水+洗滌靈」的「消毒」模式,這會令大量細菌留存在餐具上。
「對餐具集中消毒企業來說,不是監管太多,而是監管太少。」張宏豔說,「有時候我們都很難弄清餐具消毒黑作坊具體地點,更別說監管部門了。」
●相關提醒
眼看手摸辨優劣
如何辨別消毒餐具的優劣?北京市餐飲具集中消毒行業協會會長張宏豔表示,消費者可以通過餐具外包裝上的聯繫方式與廠家進行聯繫,要求去實地查看,如果是黑作坊肯定不會讓你去。
張宏豔介紹,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可以通過眼看手模方式來辨別優劣。首先,可以用肉眼觀察,如果餐具表面有明顯的裂縫與破口,表明其質量不佳。其次,拆包裝前,要仔細觀察餐具表面有沒有汙跡,有沒有水痕,因為消毒餐具都經過高溫消毒烘乾,不會有水。此外,使用組合套裝消毒餐具時還要仔細查看封縮膜上面的標籤,其上不僅要標註消毒公司名稱、地址、電話等,還應標註消毒日期、保質期等,一般保質期為7天。最後,打開組合套裝消毒餐具,用手摸摸餐具壁,如果黏手或有油垢,則是不合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