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總編:高福等人論文「有急迫公共衛生需要」

2020-12-27 中國新聞周刊

1月29日,題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的論文在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官網上發表。論文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密切接觸者之間發生了人傳人。

這引發了外界的質疑,因為人傳人的結論在中國被真正公開,是1月20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對外發布的。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按照慣例,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論文,從提交到正式發布,至少需要兩周時間。對此,該刊總編輯、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免疫與感染性疾病系主任埃裡克·魯賓(Eric Rubin)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涉及任何特定投稿的具體程序均無法公開,但他透露,這篇論文從提交到發表僅用了48個小時。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總編輯埃裡克·魯賓。 圖片來源:哈佛大學官網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創刊於1812年,是目前全球影響因子最高(70.670)的醫學學術期刊。這篇由中國疾控中心、湖北省疾控中心、香港大學等十幾家單位數十位學者聯名撰寫的論文,現在仍顯示在NEJM官網首頁。

高福等撰寫的論文仍顯示在NEJM官網首頁 圖片來源:雜誌官網截圖

論文收集了截至2020年1月22日已報告的425名實驗室確診NCIP(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人口統計學特徵、接觸史和疾病時間表的信息。描述了病例的特點,並估算了主要的流行病學時延分布。在指數增長的初期,作者們估計了疫情的倍增時間和基本增殖速率。

這425名NCIP確診病例中,中位年齡為59歲,男性為56%。到2020年1月1日之前發病的大多數病例(55%)與華南海產品批發市場有關,而隨後的病例中,這一比例為8.6%,平均潛伏期為5.2天。在早期階段,疫情每7.4天就擴大一倍。人傳人率估計為2.2。

論文的圖表顯示,2019年12月8日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12月13日出現第一個與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相關的病例,12月19日至23日,集中出現與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相關的病例,且確診病例大部分與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相關,12月29日開始明顯出現與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無關的病例,但此時才發現病例與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的關係。

12月31日,武漢市衛健委宣布暴發疫情,國家衛健委和中國疾控中心參與調查和應對。1月1日,華南海鮮批發市場關閉,而此時,和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無關的病例已經佔絕大多數。

作者們在論文中總結,有證據表明,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密切接觸者之間發生了人傳人。如果其他地方也出現類似的情況,將需要作出相當大的努力來減少傳播,以控制疫情。應在高危人群中實施預防或減少傳播的措施

引發質疑的是,該論文中的上述描述與武漢市衛健委的通告不符:該委的通報曾在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5日和1月11日三次稱「調查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直到1月16日,武漢衛健委才改稱「尚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不能排除有限人傳人的可能,但持續人傳人的風險較低」。

此外,論文還指出,1月1日至11日期間,武漢有7名醫務人員感染,1月12日至22日期間,有8名醫務人員感染。但在武漢市衛健委1月11日發布的官方通報中,顯示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

為何論文中的結論與公眾獲知的信息之間有如此大的時間差?這是這篇論文發出後,包括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內的作者受到質疑的最大原因。對此,高福等人做出回應稱,論文提出的「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觸者中發生了人際傳播」的觀點,是基於425例病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做出的回顧性推論,「人傳人」早有推論,但需要調查核實,包括詳細詢問、核實每個患者的暴露史,公布信息總要謹慎。

中國疾控中心在回應中還表示,及時在學術刊物發表調查結果,有助於國內外專業同行及時了解疾病的特徵,共同評估和研判疫情,改進防控策略。

埃裡克·魯賓告訴《中國新聞周刊》,NEJM的所有稿件都由專家進行同行評審,並由編輯人員進行精心編輯。

自1969年以來,在NEJM發布文章需要遵守「英格爾芬格規則」 (Ingelfinger Rule),要求作者和研究人員在文章經過同行評議並發表之前,不得向大眾媒體公布其研究成果的細節。同時,作者不應該向包括同事和記者在內的任何人提及他們已經提交或計劃提交他們的論文,NEJM的編輯也會對作者提交論文的情況保密。但該規則也一直遭到質疑,認為它不合理地拖延了向行業和公眾報告研究結果的時間。

不過,如果涉及緊急公共衛生事件,作者可以不遵循「英格爾芬格規則」,有權在提交同行評議前公開相關研究信息。上世紀80年代,在發表有關乳腺癌、愛滋病的臨床療法論文,特別是發表世界上第一種愛滋病治療藥物齊多夫定的第一篇療效研究時,NEJM編輯都認可了論文在發表前向公眾披露。

對於有急迫公共衛生需要的論文,NEJM設有快速發表流程。埃裡克·魯賓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針對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審核、編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這一論文,也適用快速流程,從提交到發表的時間縮短至48小時。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在審核編輯過程中包括了所有審查步驟,以確保報告是嚴謹的。我們在以往遇到疫情爆發時也這樣做的,比如非典和伊波拉。」埃裡克·魯賓說。

1月27日論文提交至NEJM的當日,該刊專門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髮表了一篇社論,指出當前爆發的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是對公眾健康的威脅,是每個小時都在發展變化的突發事件,醫護人員和衛生部門需要儘快掌握可操作的指導信息。社論說,「我們也鼓勵論文作者與其他研究人員共享支撐其新型冠狀病毒研究報告的原始數據。」

相關焦點

  • 疫情中頻頻出現的《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學術界也以史上最快的速度加入了戰場。《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世界級著名醫學雜誌單獨為疫情開設了專欄並免費向公眾開放,中國學者的名字也頻頻曝光。 《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又有怎樣的重要性和權威性?
  • 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
    2016年11月15日,由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教授擔任副主編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前沿》正式發布,肖瑞平擔任該平臺執行主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集團總編輯傑弗裡·德拉岑博士在上海科學會堂宣布了這一消息,並稱這一周刊「將通過交流可靠的醫學信息來解決中國亟待滿足的慢病防治需求」。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9最佳論文揭曉,中國研究上榜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編輯部公布了2019年度12篇最佳論文,NEJM新任主編Eric Rubin博士撰文向讀者舉例介紹了最佳論文評選標準。這是繼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徐文東教授《健側頸神經移位術治療上肢痙攣癱的臨床試驗》入選2018年度NEJM最佳論文後(詳見「我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論文養成記」),中國研究連續第二年入選。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聯手北大
    本報訊(實習生盧禹弛 記者諸葛亞寒)近日,北京大學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舉行合作籤約儀式,宣布將聯手推動我國臨床及轉化醫學研究。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周刊啟動兒科板塊 助力中國兒童醫學研究...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2017年度影響因子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總編輯傑弗裡·德拉岑博士(Dr. Jeffrey M. Drazen)出席儀式並向包含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黃國英、副院長周文浩等在內的數位中國兒科學領域富有卓越貢獻和影響力的專家授予顧問或編委聘書。
  • ODYSSEY OUTCOMES研究登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研究人群包括614...
    中新網上海新聞11月15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15日獲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 學習怎樣在《Science》上發Letters|science|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SCI收錄的期刊每年都會略有增減,希望以此能夠做到既要覆蓋面廣,同時代表性也要強。既然要選、要評,那麼很自然就需要一個參考來衡量。於是,ISI還推出了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應用報告,簡稱JCR)。在這當中,就推出了一個叫做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簡稱IF)的指數。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肝癌一線治療研究突破瓶頸
    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文章稱,一項臨床III期試驗IMbrave150的完整數據表明,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聯合抗血管生成藥貝伐珠單抗,取得了晚期肝癌一線治療的成功。
  • 高福:「小」世界裡做大事
    在《科學》雜誌的「科學生涯欄目」中,他寫下「病毒旅行不需要籤證」。而就在他們出發的同時,由於擔心感染,美歐和日本的援助組織卻正在撤走大批醫務人員及志願者。此行多少有了些壯烈的意味。  出發前一晚,高福回家時才說,已經報名去獅子山。還在上學的女兒,撒嬌地說要跟爸爸一起去。當時的獅子山不僅伊波拉病毒肆掠,而且醫療衛生條件相當落後。此行出遠門,高福叮囑家人,不要告訴年邁的父母。
  • 中國疾控中心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論文到底講了什麼?
    首次公布「人傳人」之後,在北京南站,回鄉人們戴口罩的場景(鈦媒體作者拍攝)北京時間1 月 30 日,世界著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最新文章,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早期傳播動力學」為題,
  • 中國醫學科學院組建兩個新學院,王辰院士兼任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
    (圖說:與會嘉賓為新學院揭牌)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以推動醫學教育和醫學科技創新、促進醫學協同為使命,下設流行病與生物統計學系、環境與職業健康學系等10個學系,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兼任學院院長。
  • 青島婦女兒童醫院在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文總結新...
    中國山東網11月19日訊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19日凌晨4時,世界頂級醫學期刊Th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IF=74.699)網站首頁上線了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與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的聯合署名專刊論文
  • 中國疾控中心論文稱新型冠狀病毒12月已人傳人引質疑 官方回應
    2020年1月29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有關專業人員共同在新英格蘭雜誌發表了題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的論文,有網友提出質疑。現將有關情況說明如下:一、論文是根據截至2020年1月23日上報的425例確診病例(包括15名醫務人員)所做的回顧性分析,所有病例在論文撰寫前已向社會公布。論文中提及的15名醫務人員感染病例,分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於1月20日晚、武漢市衛健委於1月21日凌晨向社會公布。
  • 學術頭條:高福鑑定2種新冠抗體,直接動脈取栓救治腦卒中,中國...
    高福等學者鑑定2種可阻新冠入侵的抗體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等學者領銜的一項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最新研究顯示:B38和H4抗體可以阻止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區域RBD與人體細胞受體加拿大研究再次證明:氣溫和緯度或與新冠病毒的傳播無關《加拿大醫學協會雜誌》(CMAJ)發表的一項針對多個國家的研究顯示,緯度和溫度與COVID-19的流行增長之間幾乎沒有聯繫,溼度與減少傳播之間的聯繫也很弱。研究結果讓作者們感到驚訝,因為更熱的天氣對大流行的發展沒有影響。關閉學校、保持社交距離和限制大型集會等公共衛生措施則是有效的。
  • 新冠肺炎論文爆棚,全球190篇中國115篇,科學家們都發現了什麼?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柳葉刀》(The Lancet)等世界級著名醫學雜誌還單獨為新冠肺炎開設了專欄。學術抗疫:66天,139篇原創論文隨著對疫情及病例的不斷研究,國內外學者發表的關於新冠病毒的論文也在日益增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表示,「鑑於目前的疫情,我們已經加快論文發表的進程,從提交到發布的時間短達48小時。」
  • ...防疫經驗卻被退稿三次 成都醫生文章終被世界頂級醫學期刊認可
    7月1日,記者從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婦女兒童醫院(以下簡稱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獲悉,來自新冠隔離病房的賀鈺磊博士團隊的關於「個人防護裝備和新冠肺炎」的文章被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選用並在官網主頁發表,向國際醫學界介紹了中國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經驗,為阻遏新冠肺炎流行貢獻了中國力量
  • 團夥冒充正規雜誌刊發職稱論文年收1200萬
    京華時報記者鄭羽佳攝  團夥冒充正規雜誌,製作高仿期刊,通過網絡刊發廣告,幫助需要評職稱的人刊發相關論文,以此賺取「版面費」。不到1年,該團夥賺了1200餘萬元。昨天上午,王某等9人因涉嫌非法經營罪在順義法院受審。法庭上,王某辯稱和很多正規期刊都有相關協議,並支付了費用。
  • 海內外廣泛轉發:白巖松專訪《柳葉刀》總編霍頓
    報導稱,世界衛生組織在1月30日就把這次疫情定義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是向世界發出的警告,很不幸的是很多國家並沒有重視預警,造成數萬人死亡,而這種情況本可以避免。有些人正在指責中國是疫情傳播的源頭,其實指責並沒有用也並不是真實的。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冷靜下來與中國政府合作來了解疫情,來竭盡所能確保疫情不會捲土重來。中國自己不想看到疫情的暴發,也不應為此負責。
  • 《中國疼痛醫學雜誌》核心期刊論文發表錄用
    ,如何減少這種浪費時間,影響投稿心情的事情發生,就需要我們在投稿之前多下點功夫了。  4.在論文寫作之後,需要趁著頭腦中還有印象,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強,對於一些不必要的部分,就可以改掉;等過一段時間,自己冷靜下來之後,再看這篇論文,就會擺脫原來固定的思路,重新認識這篇文章,就有不同的感覺,這時候能比較客觀的去修改這篇文章
  • 薦書|生物醫學期刊英文論文寫作教程
    編寫說明:      本教程貫穿專業、規範、實用的編寫思想,選用英美著名醫學期刊論文為素材,從介紹英文論文的選詞、造句和成段特點入手,深入講解論文各部分的內容、結構、語言特點與寫作要點。既可以供醫學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作為教科書使用,也可以供醫學工作者、雙語教師或醫學英語教師作為參考書使用。      《生物醫學期刊英文論文寫作教程》的編寫主要針對醫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