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之聲:全民皆學 英語地位是否正常?

2020-12-12 搜狐網
代表委員之聲:全民皆學 英語地位是否正常?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07日11:34  新華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代表委員之聲:全民皆學 英語地位是否正常?

  代表委員之聲謝克昌委員:全民皆學,英語地位是否正常?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張景勇、李柯勇)「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現行英語教育效果與其投入是不相稱的,它對科技、社科人文等其他教育體系,尤其是人才的培養和選拔等眾多方面的負面影響,已經凸顯。」謝克昌委員對我國現行英語教育體系的思考引人關注。

  英語教育是否應該全民化?謝克昌說,英語教育是我國學歷教育體系中教育對象範圍最廣,教育持續時間最長的部分。從最初接受教育開始,我們的學生就被告知英語很重要,從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還有中考、高考,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幾乎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全民英語教育系統。在當今世界,英語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毋庸置疑。但問題不是要不要學,而是如何學,學多少,多少人應該學。就我國現狀來看,需要在9年義務教育完成後,甚至高等教育完成後實際使用英語的人究竟有多少?這一數字可能不易統計,但肯定有不少寶貴的人力、智力和財力被浪費掉了。政協委員呼籲別讓民族民間文化斷了「根」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 李薇薇)流傳於天山南北的說唱藝術「十二木卡姆」是維吾爾族的音樂聖典,形成於公元十六世紀。它像蒙古族的《江格爾》、藏族的《格薩爾》、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等英雄史詩一樣,具有世界性的影響,素有「東方音樂明珠」之稱。可是,民間現存的演唱者多在8旬以上,沒有一個能夠單獨把它演唱完全的藝人。

  現在,「死了一個人,亡了一門藝」已不是個別現象。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的委員們呼籲,民族文化種類的消亡速度日益加快,加強民族文化保護工作已迫在眉睫,別讓它們在我們手上斷了「根」。李偉雄委員擔憂:2020年,數千萬男青年將「打光棍」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張景勇、李柯勇)到2020年,全國將有三四千萬處於婚育年齡的男青年無女可娶。李偉雄委員認為「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李偉雄為我們算了筆帳:世界各國的出生性別比長期維持在100:104至100:107之間,即每100個存活女嬰出生的同時有104至107個存活男嬰出生,而我國的這個數字不斷攀升,從1982年的100:108.5到1990年的100:111.3,2000年時已達到100:116.9,海南、廣東等省則高達100:130以上。

  其實不只李偉雄一人關注這個問題,秦德文、楊魁孚等委員對此也十分憂慮。因為此問題除了對婚姻造成壓力之外,對就業和社會保障等造成壓力,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成威脅。黃關從委員建議:對自由職業者應該給予政策傾斜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常志鵬)「在目前我國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的情況下,大力拓展自由職業者領域,促進就業和創業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新渠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黃關從解決就業問題的思路令人耳目一新。

  在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黃關從委員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經濟發展與國際接軌,就業與創業也要與國際接軌。積極的辦法是按照社會發展趨勢,加強為一、二產業服務,為社區服務,努力發展第三產業,大力培育從事這些工作的自由職業者。

  黃關從委員認為,自由職業者的項目投入少,風險小,見效快,成功率大,創新內容多,科技含量也高。在發達國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從自由職業者進入就業行列的。所以,大力培育自由職業者比培育創業者更容易生根發芽。(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代表委員聚焦高考:有代表建議增強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優勢地位
    目前正在召開的2020年全國兩會同樣因疫情延期,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對於高考帶來了哪些建議意見呢?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根據媒體披露的信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高考話題包括了「調整高考語文比重」「縱深推進高考改革」等多個方面。
  • 政協委員:苦學英語12年就為幾個考試?
    「學英語使中國教育質量遭毀滅性打擊!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深受其害,荒廢正常的學業,漢語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昨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的這一提案在網絡上掀起熱論。針對張樹華的觀點,不少參加兩會的委員代表也表達了同樣的憂慮。
  • 河南省兩會代表委員熱議高考改革 英語奧賽怎麼學
    2013年末,多地傳出高考改革消息,拿英語「開刀」;2014年,「瘦身」後的高考加分新政將首次執行,取消奧賽生保送資格……指揮棒方向有變,學生該如何學習、怎樣迎接高考?這些,也成為省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 代表委員聚焦高考:有代表建議調整高考語文、英語分數權重
    目前正在召開的2020年全國兩會同樣因疫情延期,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對於高考帶來了哪些建議意見呢?記者注意到,根據媒體披露的信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高考話題包括了「調整高考語文比重」「縱深推進高考改革」等多個方面。
  • 人大代表建議:加強母語保護,英語地位是否會下降
    目前漢語及漢語言文化面臨的困境如下:網絡語言和廣告語言濫用外文、生造漢字漢語現象嚴重;部分偏遠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的條件不滿足,普及程度不高;部分方言地區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的使用存在困難;部分港臺青年對祖國文化疏遠淡漠,多數學生只學語文的功利性作用而忽略了文化性、英語的過度教育等。
  • 俞敏洪:中國過分強調英語考試地位 呼籲降低英語分數
    中廣網北京3月12日消息(記者溫飛)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英語在中國教育中的地位,有多高?從小學開始我們就上英語課,英語不好就考不上高中,也考不上大學,過不了英語四六級就得不到畢業證書,通過不了英語就不能評職進級。英語的重要性說起來像順口溜,英語教育也因此被過分的強調。
  • 全民學英語——基礎教育的悲哀之一
    全民學英語——基礎教育的悲哀之一——致教育部長和教育決策者魯莽
  • 政協委員:學英語使中國教育質量遭毀滅性打擊
    中國網訊 英語是當今世界應用最廣泛的語言,為了加強與外部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國外先進經驗,我們需要培養大量熟悉和精通英語的人才。但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認為中國應該制定科學的外語教育戰略。
  • 英美向中國學生關閉科學之門,全民英語是否還要堅持?
    話說回來,這些專業中國不比你美英加日差,中國玩文學藝術的時候,你們還不知道在哪旮瘩鑽木取火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千裡迢迢、花費大把金錢跑你那學? 美國及其盟友限制中國留學生學習科學技術的無恥嘴臉,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中國外語教育不能再以英語為核心了,中國外語必須走向多元化,中國留學也必須多元化!
  • 代表委員熱議是否設「安胎假」
    是否應該規定「安胎假」保護女性權益?圍繞這些問題,兩會的代表委員展開了熱議。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贇 仇惠棟  源新聞  開除請假保胎員工 公司被判賠4萬元  揚子晚報訊(通訊員 耿莉 葉沁 記者 彭昊)懷有身孕的女員工因出現先兆性流產症狀向公司請假保胎,但未獲批准,公司以女員工曠工超10日為由將其開除。
  • 是否該把英語踢出高考,「廢英」與「保英」之爭誰會是最後勝利者
    「廢英」陣營支持把英語踢出高考,「保英」陣營認為英語重要性無與倫比,兩派之爭由來已久。是否要把英語「踢出」高考的話題,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激烈爭論。對於這個爭論,「新高考前沿」認為:直接把英語「踢出」高考,還為時過早,但可以降低英語的「地位」。
  • 知識爆炸時代挑戰教師地位,全民皆師時代的形成促使教師跌落神壇
    甚至到了民國時期能夠進學堂讀書的人非富即貴,貧困人家子弟能有此機會的可謂少之又少。一個縣的中學校長,其地位和威望可與縣長比肩,人們對於校長的崇敬甚至還多於對縣長的崇敬,可見教師地位之高。大禹治水在九年義務教育政策的推動下,在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下,國人的文化水平得到飛躍式的發展和提高,目前50歲以下的基本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少之又少
  • 港媒:內地全民英語熱困擾 改革讓英語回歸正常
    港媒:內地全民英語熱困擾 改革讓英語回歸正常   中新網12月9日電 內地未來英語考試不再統一在高考時舉行
  • 政協委員古琴名家做客「青年之聲」 為青少年生動演繹傳統文化
    3月12日,以「如何讓傳統文化生動起來」為主題的「青年之聲」兩會青年說活動在京舉行,邀請全國政協委員   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黨委常委、副主任,「青年之聲」綜合服務辦公室副主任藺玉紅,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動漫部主任、中版漫文化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杜都及青少年代表等參加了活動。
  • 難道現在是全民皆商,全民娛樂的年代
    二.分享怎樣做好自媒體,有經驗沒經驗的都在分享,給不會學的剛入手的都會點開讀。三.段子手,網上有很多段子手,表情帝,誇張搞笑,當然這其中有很多很優秀的四.分享自媒體,電商,微商等操作,都是賺錢項目和經驗,題目動不動幾萬,幾十萬,錢是好東西,吸引眼球。
  • 代表委員熱議中文教育:英語詞彙汙染漢語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不約而同地談到了孔子學院,談到了中文的教育問題。  節約國家資源  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副校長蔡達峰指出,把漢語推向世界,使漢語真正成為一種國際化的語言,這應該成為我們國家與民族發展的戰略性目標。  他認為,實施這一戰略能節約大量的國家資源。
  • 全民過度學習英語,是國之悲哀還是大興
    自從1984年英語納入高考主科開始,國內全民學英語的風氣越演越烈,以前只是初中開始學英語,後而小學開始學英語,到現在幼兒園都開始學習英語了,英語培訓機構也遍布大街小巷,中國人全民學習英語到了令人瘋狂的地步;難道中國人真的到了不修倫理道德,不聞社會巧技,憑一門工具語言英語就能做到安生立命的時代?非也!
  • 王思聰與花千芳「掐架」,學英語到底有沒有用?
    我注意到,俞敏洪委員的話語中使用了「倉促」、「魯莽」等表述,可以說比較嚴厲,甚至有幾分情緒化。我倒認為,李光宇代表的建議既不「倉促」、也不「魯莽」。而關於「全民學英語」現象的討論乃至質疑,近年來也不絕於耳。這是一個全社會都非常關心的教育話題、社會話題,對此進行討論、提出建議又何來「倉促」、「魯莽」之說呢?現在,王思聰等人也捲入了爭論「戰團」。而引發「戰爭」的所謂發帖網友,其實並非普通網友,而是花千芳,想必不少人都知道他是誰吧。也正因此,事件才迅速升溫,以至於上了熱搜。
  • 教育廳最新通知:中考英語降低20分,全民學英語走向終結?
    在我國,有一段時期,物理化學的地位是很高的,當時有一句話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意思是在自然科學上有所成就,到哪都香。後來,英語超越了,理化淪落了。現在,在遼寧這個中考方案中,語文數學都是120分,英語是100分。不再是三峰並立,英語的地位降低了。有人認為,雖然只是降低20分,但透露出了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全民學英語或走向終結。
  • 洪梅香委員:改革高考英語 「一刀切」的制度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艾福梅)「多年以來,在我國的高考中,英語是必考科目。也就是說,無論文史、理工、藝術、體育等考生都必須過英語這一關。這種『一刀切』制度越來越顯示出諸多弊端甚至是危害。」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政協主席洪梅香建議有關部委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調研論證,科學合理地調整英語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