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議:加強母語保護,英語地位是否會下降

2020-12-10 桂中小姚

關於如何進一步規範語言文字使用,增強公民的國家認同受到關注。2020年5月26日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增強高考、中考中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地位。為何國家突然如此重視母語的工作?而與高考息息相關的語文、英語又將面臨什麼?

目前漢語及漢語言文化面臨的困境如下:網絡語言和廣告語言濫用外文、生造漢字漢語現象嚴重;部分偏遠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的條件不滿足,普及程度不高;部分方言地區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的使用存在困難;部分港臺青年對祖國文化疏遠淡漠,多數學生只學語文的功利性作用而忽略了文化性、英語的過度教育等。

加強母語教育突出母語優勢地位 ,增強語文中考、高考地位意味著要麼提高語文的分值要麼降低其它科目的分值。我們知道目前語文、數學、英語並駕齊驅,做為三大主科分值一樣。由於接軌世界的需求和發展科學的需要,語文的地位不如英語和數學。數學相對英語難度較大,趣味性低一些,因此社會上出現了一種怪現象,英語幾乎成為所有家長最重視的學科。從小學到大學都英語培訓班,你何時見過語文培訓的?數學的只有奧數等少數培訓項目。

這是極不正常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把他國語言提高到全民學習的地步,這種地位勢必遏制其它科目的均衡發展;法國、義大利、德國、挪威、俄羅斯、以色列、韓國等都制定法律或政策保護母語,抵禦強勢的英語入侵。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後,各部門可適時調整,加強保護母語,不宜過度突出外語。如教育部門可針對高考。語文是文化科學的基礎,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必學且權重應當平等,決不能顧此失皮。總之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英語學科權重,因此要突顯語文優勢地位又不能降低數學的情況下,英語的權重降低比較合理。

很多人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學好英語才能接軌國際,才能更好地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其實這種觀點體現的是一種利益需求,並沒論據證明未學好英語就不能成為頂尖科學人才。日本、德國、法國、俄羅斯等產生大量的頂尖科學家,英語在他們國家並沒有優勢地位,甚至有一名獲得若貝爾獎的日本科學家根本就不懂一點英語。其實英語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大的作用,充其量只是一門工具性學科,與科學關係並不大。有些人認為不會英語如何與英語系科學家溝通?一目前有發達的網際網路;二英語方面的專業人才;三由於英語不是描述性語言,派生詞很多,專業詞彙量極大,我們平時從小學到大學學的這些派不上用場。

總之英語的學習地位太高了,我們只需要具備繼續學習英語的基礎就可以了。勿需全民學英語,調整英語的地位,日後根據各人自身需要而學習即可。

相關焦點

  • 2020兩會:保護母語主體地位 外語不宜過度突出
    兩會代表唐海龍建議保護母語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如何進一步規範語言文字使用,增強公民的國家認同受到關注。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建議調整後,高考、中考的語文總分,比英語和其他外語總分至少提高20%,以保護母語優勢地位。
  • 唐海龍代表:建議調整中高考語文比重,保護母語優勢地位
    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增強高考、中考中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地位。他建議,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顯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是每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同時與時俱進,統籌推進修改刑法、民族區域自治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相關條款,全面突出包括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內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主體地位。「法國、義大利、德國、挪威、俄羅斯、以色列、韓國等都制定法律或政策保護母語,抵禦強勢的英語入侵。」
  • 【兩會聲音】唐海龍:調整中高考語文比重,保護母語優勢地位
    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增強高考、中考中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地位。他建議,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顯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是每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同時與時俱進,統籌推進修改刑法、民族區域自治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相關條款,全面突出包括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內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主體地位。「法國、義大利、德國、挪威、俄羅斯、以色列、韓國等都制定法律或政策保護母語,抵禦強勢的英語入侵。」
  • 深觀察|為什麼保護母語?且保護力度還要加強?
    今年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增強高考、中考中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地位。這個話題迅速引起網上熱議,5月27日,眾多媒體和門戶網站轉載,衝上微博要聞榜第4名、微博熱搜榜第14名。
  • 2020廣東省考面試熱點:為什麼要加強保護母語
    2020廣東省考面試熱點:為什麼要加強保護母語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面試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廣東省考,省考面試,2020兩會熱點,廣東公務員面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多位人大代表建議:高考語文分數權重應高於英語
    多位人大代表建議:高考語文分數權重應高於英語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8 08:26:17
  • 代表委員聚焦高考:有代表建議增強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優勢地位
    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增強高考、中考中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地位。2020年高考即將進入最後40天衝刺。
  • 代表建議:應調整語文英語高考分數權重,突出母語的優勢和地位!
    針對高考話題,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委員建議:應調整語文英語高考分數權重,突出母語的應有的優勢和地位!唐海龍建議,應實施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顯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
  • 代表建議調整高考語文英語分數權重 突出母語優勢
    代表呼籲「調整高考語文、英語分數權重」據新華社消息,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如何進一步規範語言文字使用,增強公民的國家認同受到關注。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
  • 人大代表建議:高考語文增加30分,降低英語權重,杜絕濫用外文
    不過,全國人大代表唐海龍就提議,將改變這一現狀,中考、高考成績的語文分數權重應高於英語,至少要超出20%的比例,提出這樣的意見是為了保護母語的地位。人帶代表唐海龍還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
  • 兩會代表建議重視母語:中高考的語文總分,比外語總分至少提高20%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一些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提高中文影響力、普及率的建議。 兩會期間,有代表建議語文高考總分應比英語高20%。
  • 人大代表建議降低英語權重惹爭議,英語不能超120分,網友:支持
    人大代表提議提高漢語在高考中的權重這幾年關於語文課改和提升高考語文權重的消息越炒越熱,但是目前尚未下定論,而在今年的兩會上,來自北京市的全國人大代表唐海龍在發言,建議調整語文和英語在高考中的分數權重,突出我國母語應有的優勢和地位。
  • 主張加強維護母語正確認識母語地位 調整高考語文比重
    為了避免對多母語者的母語定義產生歧義,產生出的第三種解釋為不借用其他語言進行(如翻譯等方式)學習而學會的語言。(如嬰幼兒看圖片學習名詞即為母語學習)195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了一個有關母語的會議,並對母語作出了如下定義:"母語是指一個人自幼習得的語言,通常是其思維與交流的自然工具 。"
  • 高考倒計時40天,人大代表建議調整高考語文、英語分數權重
    高考是我國每個家庭都比較重視的一次考試,但是在高考中,最具有爭議的兩個科目就是語文和外語這兩科,有很多人認為高考中的英語比分太多,而且目前部分省市實行的新高考,高考英語和之前的考試不一樣。同時前一段時間一直爭議關於英語這科高考分數的問題,近期人大代表建議調整高考語文、英語分數權重。
  • 突出母語,調整語文英語分數權重?學渣:我們的春天來了
    母語是一個民族的第一語言,不僅是一個族群內人們交流的工具,也是其文化身份的代表,更是民族的標誌、象徵和靈魂。特別是現在的香港、臺灣地區和一些國際形勢下,保護好母語更是突出了母語對民族認同感的重要性。因此,在2020年的兩會期間,如何進一步規範母語的使用,進而增強公民的民族認同感,成為了代表們討論的熱點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就建議適時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導地位。同時,要提高高考和中考語文成績的比重,突出母語的主導地位。
  • 唐海龍代表:建議調整高考語文英語分數權重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朱彩雲)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同時與時俱進,統籌推進修改刑法、民族區域自治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相關條款,全面突出包括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內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主體地位。
  • 語文PK英語!應試環境下誰才是真正的母語?
    前兩天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建議調整高考、中考的語文總分,比英語和其他外語總分至少提高20%,以保護母語優勢地位。
  • 社會熱議:是否取消英語考試才能保護母語
    所以我知道英語有多重要,我當然會讓我的孩子從小學習英語,不能讓他重蹈我的覆轍。」一個五年級學生的家長這樣說。持有類似讓孩子從「起跑線」便開始學習英語觀點的家長確實不少。   對「取消英語課」意見持反對觀點的家長認為,這種「一竿子打死」的做法不靠譜。漢語是母語,平時應用相當普遍。相比而言,孩子的英語學習缺少良好的語言環境。
  • 高考趨勢:重語文輕英語?專家提建議,看來英語「主科」地位不保
    儘管對降低英語在中考高考中地位的呼籲聲一直很高,甚至有人斷章取義原浙江大學鄭教授的意思,誓要將英語踢出高考。說歸說,吵歸吵,民間說法也好,專家聲音也罷,但英語在高考中的地位和權重仍舊巋然不動。如果以上兩點能得到改善,其實英語成績也不至於如此拿不出手。可對於這樣的區域差異,需要國家從整體上加以改變,儘管早已著手,但頭小尾巴拖得太大的局面,短時間內很難見成效。這一次人大會上,唐海龍代表又提出調整中高考語文、英語分數權重的建議:教育部門可針對高考、中考的語文、英語分數權重做出調整,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和地位。
  • 母語水平下降並非英語之禍
    這兩個方案(以下簡稱「北京方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關於「中高考」語文和英語分值的調整:增加語文的分值,同時減少英語的分值。這一改革方案的出臺,必將對語文和英語的教學等問題產生重大影響。但「減負」的關鍵是找出課業負擔重的根源,然後「對症下藥」。把中國學生課業負擔重的原因單純歸結為英語分值高,是不客觀、不準確的。中高考涉及語文、政治、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等眾多科目,別說降低英語的分數,即使完全取消英語,學生的負擔也不可能真正降下來:學生會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把從英語學習中節省下來的時間精力轉移到其他學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