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一些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提高中文影響力、普及率的建議。
兩會期間,有代表建議語文高考總分應比英語高20%。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電子化產品、娛樂產品接踵而至,這樣讓很多人逐漸忘記了中華的傳統文化的輸出,其中一方面則是語文的學習,這對學生來說,是非常不好的,追求生活品質的同時,也要主要素質、思想的發展,西方文化的傳入也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要被完全吞噬。
不難發現,一個談吐優雅的人,可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
一個理解能力較好的人,三下兩下就會成為熟練工人;
一個讀書多見識廣的人,幹啥像啥即使轉行也照樣行……
語文學好了,不僅能「腹有詩書氣自華」,自信自豪,更能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
語文重要毋庸置疑,新高考實行後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然開啟。現在如果你不重視語文,你被淘汰將是分分鐘的事情。。
在兩會期間,代表提出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增強高考、中考中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地位。
目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存在一些困境,比如權威性小、規範性難以落實;部分偏遠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的條件不滿足,普及程度不高;部分方言地區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的使用存在困難;部分港臺青年對祖國文化疏遠淡漠等。
代表建議,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顯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是每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同時與時俱進,統籌推進修改刑法、民族區域自治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相關條款,全面突出包括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內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主體地位。
法國、義大利、德國、挪威、俄羅斯、以色列、韓國等都制定法律或政策保護母語,抵禦強勢的英語入侵。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後,各部門可適時調整,加強保護母語,不宜過度突出外語。
建議教育部門可針對高考、中考的語文、英語分數權重做出調整,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和地位。
以部分城市為例,2020年北京高考語文、英語總分均為150分,中考均為100分;上海高考、中考均為150分;深圳高考均為150分,中考均為100分。
建議調整後,高考、中考的語文總分,比英語和其他外語總分至少提高20%,以保護母語優勢地位。
語文是知識傳承的橋梁,語文是衡量人才知識與素質的標準之一,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和獲得知識的必需技能。
透過語文看世界,不僅僅是以文字展現生活、人物的美,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莘莘學子嚮往美好生活的積極心態,還開闊了眼界,提升了自身素質和文化底蘊,所以,人大代表的建議,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漢字是中華民族千年來的文化傳承,而語文則是漢字的承載者,作為一名中華兒女和在讀學生來說,要時刻謹記語文這門科目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