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兩會:保護母語主體地位 外語不宜過度突出

2020-12-27 大研數學


兩會代表唐海龍建議保護母語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如何進一步規範語言文字使用,增強公民的國家認同受到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認為,目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存在一些困境:權威性小、懲罰力弱、規範性難以落實;網絡語言和廣告語言濫用外文、生造漢字漢語現象凸顯;部分偏遠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的條件不滿足,普及程度不高;部分方言地區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的使用存在困難;部分港臺青年對祖國文化疏遠淡漠等。

唐海龍建議,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建議調整後,高考、中考的語文總分,比英語和其他外語總分至少提高20%,以保護母語優勢地位。

加強保護母語主體地位的必要性

加強母語保護的聲音一經發出,就得到了普遍認可,不少網友表示,現在基礎教育當中,英語的比重快比中文高了,很多人閱讀理解能力很差,看文章都像沒帶著腦袋,語文差得不行,甚至有些重點大學文科畢業生連篇文章都寫不通順,作為中國人,怎能連母語都學不好呢?俄羅斯、德國、法國、義大利、韓國、挪威、以色列等國家都制定了法律或政策保護母語,抵禦強勢的英語入侵,我們難道還能輸給別的國家,削弱自己的文化?一定要加強普通話的普及和漢語文字的學習!


怎麼樣,你覺得唐海龍的建議是否合理,對母語和英語你又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相關焦點

  • 【兩會聲音】唐海龍:調整中高考語文比重,保護母語優勢地位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如何進一步規範語言文字使用,增強公民的國家認同受到關注。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
  • 唐海龍代表:建議調整中高考語文比重,保護母語優勢地位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如何進一步規範語言文字使用,增強公民的國家認同受到關注。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增強高考、中考中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地位。
  • 兩會代表建議重視母語:中高考的語文總分,比外語總分至少提高20%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一些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提高中文影響力、普及率的建議。 兩會期間,有代表建議語文高考總分應比英語高20%。
  • 人大代表建議:加強母語保護,英語地位是否會下降
    2020年5月26日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增強高考、中考中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地位。為何國家突然如此重視母語的工作?而與高考息息相關的語文、英語又將面臨什麼?
  • 2020廣東省考面試熱點:為什麼要加強保護母語
    2020廣東省考面試熱點:為什麼要加強保護母語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面試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廣東省考,省考面試,2020兩會熱點,廣東公務員面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突出母語,調整語文英語分數權重?學渣:我們的春天來了
    母語是一個民族的第一語言,不僅是一個族群內人們交流的工具,也是其文化身份的代表,更是民族的標誌、象徵和靈魂。特別是現在的香港、臺灣地區和一些國際形勢下,保護好母語更是突出了母語對民族認同感的重要性。因此,在2020年的兩會期間,如何進一步規範母語的使用,進而增強公民的民族認同感,成為了代表們討論的熱點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就建議適時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導地位。同時,要提高高考和中考語文成績的比重,突出母語的主導地位。
  • 代表委員聚焦高考:有代表建議增強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優勢地位
    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增強高考、中考中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地位。2020年高考即將進入最後40天衝刺。
  • 代表建議:應調整語文英語高考分數權重,突出母語的優勢和地位!
    2020年高考即將進入最後的40天衝刺。目前兩會正在召開,我們的委員也特別 關注目前的。針對高考話題,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委員建議:應調整語文英語高考分數權重,突出母語的應有的優勢和地位!
  • 兩會熱點 | 語文權重提升20%,衝到180分?
    2020年高考已進入最後幾十天衝刺。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對於高考帶來了哪些建議意見呢?根據媒體披露的信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高考話題,比如「調整高考語文比重」「把體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都衝上熱搜。
  • 鄭強教授談外語:過度重視外語,孩子們花在外語上的時間太多了!
    主要原因是:過度誇大了外語在中國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是沒有民族自信的體現。 我不是說外語不好,沒有外語就沒有我的今天。 過度重視外語,事實上,這就是我們民族極度不自信的顯著體現。我不是說外語哪裡不好,但我看到,在中國無論是從人才評價還是從花費的時間來看,都過於依賴外語。還有人說,不懂外語就是文盲,這話是誰說的?你們知道是誰是的嗎?今天鄭老師我要給你們揭曉:不懂外語就是文盲,是誰說的?文盲說的!
  • 代表建議調整高考語文英語分數權重 突出母語優勢
    2020年高考即將進入最後40天衝刺。據教育部網站今年3月底公布的《關於2020年全國高考時間安排的公告》: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以下簡稱「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日至8日。
  • 深觀察|為什麼保護母語?且保護力度還要加強?
    今年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增強高考、中考中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地位。這個話題迅速引起網上熱議,5月27日,眾多媒體和門戶網站轉載,衝上微博要聞榜第4名、微博熱搜榜第14名。
  • 主張加強維護母語正確認識母語地位 調整高考語文比重
    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主張,可當令修正國家通用言語文字法,傑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言語生活中的主體位置。一起增強高考、中考中語文分數比重,傑出母語應有的優勢位置。從多年實踐看,說服教育、正告不足以形成威懾,執法主體不明確,相關部分責任不清楚,缺少國家強制力作為施行保證。他主張,當令修正國家通用言語文字法,顯著傑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言語生活中的主體位置,是每個公民的權利與責任。
  • 保護母語,守住我們的根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代表就如何進一步規範語言文字使用、增強公民的國家認同、保護母語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這位代表建議,適時修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顯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法國、義大利、德國、挪威、俄羅斯、以色列、韓國等都制訂法律或政策保護母語,抵禦強勢的英語入侵。」
  • 有代表建議:高考、中考的語文總分,比英語和其他外語總分至少提高...
    2020年高考即將進入最後40天衝刺。據教育部網站今年3月底公布的《關於2020年全國高考時間安排的公告》: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以下簡稱「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日至8日。
  • 應試環境下誰才是真正的母語?
    那麼語文和英語的地位究竟是什麼情況呢?相比而言,語文就悲劇了,作為我們的母語,就因為考試不能拉分,被學生功利性拋棄了,所以才有專家感嘆,應試環境下誰才是真正的母語?前兩天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建議調整高考、中考的語文總分,比英語和其他外語總分至少提高20%,以保護母語優勢地位。
  • 運用母語教授外語
    如何在外語教學中使用母語,是一個焦點問題。因為使用母語就意味著要在教學中使用翻譯法這一手段,而恰恰翻譯法又在近年來被認為是傳統、守舊的象徵,且被認為不「實用」了。翻譯法在上個世紀初就有了,實際上是廣泛使用的標準外語教法,整整用了一個世紀,又發展至今,後來幾乎所有教學法,都在反對,所以就沒人敢提了。
  • 堅持人民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地位
    堅持人民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地位 2020-05-25 10:39:48   又是一年「兩會」時,但今年兩會格外備受關注。
  • 是突出母語,還是沒有國際視野
    #高考#英語確實是一門難學的語言,單詞語法多到連英語為母語的人於是整個社會都陷入了一種外語熱,不僅從幼兒園開始就有雙語教學,而且因為難學,整個佔用的學習比重超越了語文的學習,於是就出現了重外語、輕母語的狀態。就在今年的兩會上,針對高考話題,有人大代表提出應調整語文英語高考分數權重,突出母語的應有的優勢和地位,希望高考分數佔比上,語文考試比英語多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