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字裡面我也聊到我對於&34;的理解和感悟,而說出來的,就已經是錯的了,我們只能表達出我們指向&34;的手指,語言具備匱乏性,說出來的絕不是&34;。而只是我指向&34;的一根手指而已,而我伸出這根手指是希望能夠支持到你對於&34;有一些體會和理解。
作為心理諮詢師,也不是大和尚,為什麼要感悟&34;呢?感悟&34;是一種生命狀態,也是情商、同理心的基礎。
這也是心師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只有放空自己,全然放下自己的價值觀、自己對事物的判斷,才能全然的去看見和理解來訪者。
如果心師的內在充斥著什麼是對、錯,什麼是真、假,應該和不應該,那又怎麼能理解來訪者的處境、思維、和行為背後的意圖呢?又怎麼能夠給予來訪者全心的理解和陪伴呢?而也只有心師內在的&34;,才能覺察到自己的慈悲心和全然的看見。
&34;是一種允許,允許我們的不一樣,而每個人都會不一樣,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人格,有不同的認知,即使雙胞胎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人,而在這一點上,我們所有人都一樣,我們所有人都是和其他人有所不同的人,和其他人沒什麼不一樣。
哈哈,會不會有點繞,如果覺得有些繞沒看懂,我邀請你仔細的再看一遍,興許能讓你想清楚一些事情,讓自己放下一些困惑也未可知。
心師允許來訪者和自己的不一樣,和其他人的不一樣,而也允許來訪者和其他人沒什麼不同,這也是互相尊重。當來訪者感受到尊重,感受到接納和看見,會放下內在的心理防禦,願意在心師的陪伴下一起向內探索,去探索是什麼阻礙了自己的生命動力,嘗試去理解自己這樣有這樣的阻礙,其實也是自己愛自己的表現,這只是目標錯了,思維和行為產生了偏差而已。
而這樣的探索,都基於心師對於&34;的感悟,什麼時間傾聽,什麼時候眼神的鼓勵,什麼時間做出一個引領和分析,這是&34;。是一種覺察,也是一種生命狀態。
我有一個來訪者,是一位女性,她有一次在約定時間來了之後,對我說,魏老師,我有很多困惑,卻不知從何說起,不知道說什麼好。
我說,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你說什麼都是是你的選擇,隨便想說什麼都好。停了一會兒,她就開始說自己的一些事情,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和來訪者就看到,看起來是隨意說的一個話題,其實是她很在意的,也是切實需要迫切解決的一個困惑。
而這樣一個對話中,體現的也是&34;。全然的允許的場域下,來訪者會支持到自己放鬆下來。這也是來訪者對於自己保持&34;的一種狀態,允許自己自然的表達,而不去比較、評判自己的想法和困惑,而最自然的狀態,往往也是自己真實的狀態。
為什麼說這個事情不說另外的事情呢?其實沒有隨便說,我們隨口說的,往往有時候是自己的真實表達,不知道你是否也會有這樣的體會呢?自己的口誤有時會是說的心裡話。
而心師的&34;會體現在和來訪者在一起的整個諮詢時間裡,全然的接納和允許、舒適的空間感,會使來訪者感受到愛和慈悲,感受到人與人連結,心與心連結的美好。支持到來訪者能夠有意願做出一個改變,看到自己內在的動力,願意做出一個嘗試去改變自己。
&34;也會是心師自己的一種生命狀態,只有這樣的生命狀態,才能夠放下自己,放下自己知道的,放下自己的權威形象,和來訪者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生命影響生命,支持和陪伴到來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