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的教育,話題從最開始的「義務教育」、「素質教育」、「教育改革」兜兜轉轉,時至今日,仍沒有甩掉「應試教育」的標籤。中國的大學教育需要改變,到底什麼才是大學教育的核心?是研究嗎?6月份,教育部在成都召開的本科教育會議中,首次提出「本科教育是大學的根本」。於此同時,被科研和教育制度所掩蓋了的學生和教育本身也該得到應有的重視了。
通識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這種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通識教育」於專業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選擇,但其本質上,卻有著對教育的不同理解。通識教育重在「育」而不是「教」,通識教育沒有關於專業的硬性劃分,它提供的選擇是多樣化的。而學生們通過自己多樣化的選擇能夠得到自由的順其自然的學習和成長。通識教育是這樣一種教育,以其人文教育的氣質,超越了功利性與實用性。
大學教育改革已經走在路上,這條路通往的方向便是通識教育。我們國內一些大學也已經有了不少嘗試。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的通識教育改革、中山大學博雅學院的通識教育改革、清華大學新雅學院、經管學院的通識教育改革、浙江大學求是書院的通識教育改革、復旦大學復旦學院的通識教育改革以及武漢大學全部本科生進行的通識教育改革等。雖然只是一小部分的學校採取了改革的舉措,但我們仍對於這些變化感到欣喜,因為這些教育改革的牽頭人邁出的一小步都會成為我國教育改革上的一大步。希望我們這一代大學生沒有享受到的人文主義關懷,在未來的大學教育中,學生和教育將放在大學教育的首位,中國教育能夠早日撕掉「應試教育」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