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漢翻譯的視角看英漢語言差別(續)

2020-12-11 老韓也說教

(續上篇)

二、 英漢句法差別

通過以上兩個英漢例句的翻譯可以大致看出,英漢兩種語言的差別更主要地體現在句子結構或語法的不同。就此,可以列出幾個相關的差別:

1. 英語多用連接詞,漢語少用連接詞

.......

(以上為上篇內容)

2. 英語以謂語為主幹,漢語以表述為核心

英語的句子得以成立的最重要的標誌是謂語,謂語是主幹,其它成分都圍繞謂語排列展開。如果沒有謂語,句子就失去了主幹,就不能傳遞有意義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謂語是由動詞來承當的,而且有明顯的形式和變化,如,時態、語態、情態和人稱等。

英語的句子之所以突顯謂語,一方面原因在於,如前文所述,英語屬於形合語言,句子的主要特徵就是通過形式化的、並且富於變化的語言來連接成分構成句子,其中最明顯的形式及其變化就體現在謂語,而謂語動詞的形式變化就是這一典型特徵的突出體現。

另一方面,從語言的類型來看,英語是主謂語突顯的語言,主語既是話題,謂語既是陳述或說明,而且語言形式和意義表達是一致的,既謂語既承擔形式表現功能又承載意義傳遞作用,因而謂語就成為句子的主幹與核心。

以前文的英語例句為例,在…, the academic and security communities held important discussions ….中,held是謂語,其詞性是動詞,詞形是過去式。這個具有明顯的動詞屬性和時態變化的謂語是主句的謂語,是整個句子的主幹,是對主語的動作或狀態進行陳述或說明的,是語義表達的核心,其它成分,短語或從句,在形式上和意義上都受這個謂語動詞的制約,都是從屬的。至於從句中的謂語則是在從屬的層次處於主幹的位置,其功能在從句中是同樣的。

再以前文的英譯漢句子為例,「進行」和「確保」是兩個動詞,但是否作謂語不在於它們的形式,而且也無形式可言,而在於語義判斷和邏輯分析。而且這個句子的翻譯顯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英語原句結構的限制,否則可以有其它的、或許更好的譯法。

相對於英語句子中謂語的主幹形式和功能,漢語句子的核心在於信息傳遞和意義表達,即表述功能。漢語的詞彙沒有形態變化,句法除了「著、了、過、被、由」等助詞或介詞可以幫助動詞表示時態或語態等,沒有動詞或其它詞性可以呈現作為謂語標誌的形式。因此,一般說來,漢語句子的謂語是不可能從形式上簡單地加以確定的,只能通過上下文,前後的詞語來確定。同時在很多情況下,漢語句子中的謂語並不都是由動詞來承當的,例如,「他在外面。」這句話就沒有動詞,就是說,漢語的謂語並非必須使用動詞,或呈現出動詞形式。

究其原因,如前文所述,漢語是意合語言,句子成分的連接不是依賴顯性的能夠在形式上進行相互制約的語言手段。同時,句子的信息傳遞或意義表達也不是依賴詞彙或句法上的形式及其變化來確定的,而是通過語義判斷和邏輯分析加以確定的。

另一方面,從語言類型來看,漢語屬於主述位突顯的語言,即,話語的出發點,或者說,最初提到的信息通常處於句子的開端,是主位,隨後的成分即對主位包含的信息進行陳述或說明,是述位,主述位結合就構成一個完整的句子並表達完整的意義。在英語中,主述位結構通常和主謂語結構是同一的,即,主語通常是主位,謂語及其從屬成分是述位。但在漢語中,因其意合特徵,主述位和主謂語在結構上,很多情況下,不是同一的。以下面這句話為例,「你知不知道他知不知道我不知道」,按照傳統語法看似是主謂語的成分,按照主述位來分析的話,就會有不止一種的理解了。

此外,與主述位的相近的說法是話題+表述結構,即,首先提到的信息是話題,通常是已知信息,處於句首,其後展開的部分都是對於話題的陳述或說明,即表述,應該是未知信息,是信息傳遞或意義表達的焦點,是核心,因為顯而易見,一個句子的焦點在於如何對所提到的話題進行表述,如果只有話題而沒有表述則不能構成完整的句子,也不能完整表示意義。因此,漢語句子的要點不在於作為謂語的形式及其變化,而在於如何突顯構成句子的核心的表述部分,即,如何對話題進行陳述或說明,進而形成語義判斷或邏輯分析,完成信息傳遞和意義表達。以前文的漢語例句為例,在這個例句中沒有任何一個詞語具有明顯的謂語特徵,如果要確定謂語的話,只能根據上下文來進行。

另外,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或根據不同的人的理解,對於謂語成分的劃分也是不一樣的,例如,「全球經濟…走出…陰影,美國政府升級…摩擦、提高…水平,相關國家…採取…措施」 可以看作是並列的主語或主位或話題,「導致…,阻礙…,殃及…,使…」可以看作是並列謂語或述位或表述,但也可以有其它的理解和劃分,這是從漢語的句子成分分析或語義判斷來看的。而如果從英語的句子結構來看,又會有很大的不同,這一點可以從前文英語翻譯中看得很清楚。例如,漢語例句中的並列主語/主位/話題在譯成英語後,第一個主語/主位/話題譯成了介詞短語with the shadow …表示伴隨,處於從屬位置,第二個主語/主位/話題譯成了主句的主謂結構the US government has escalated…,成為全句的主幹,第三個主語/主位/話題譯成了現在分詞短語provoking…表示結果,而漢語中的前三個並列謂語/述位/表述則譯成了定語從句的謂語,第四個並列謂語/述位/表述「使…」譯成了現在分詞短語plunging….表示結果。

綜上所述,英語句子的特徵之一是突顯主謂結構,以謂語為主幹,通常體現為謂語動詞的各種形式,如,時態、語態和情態等,對其它成分具有制約作用,缺少謂語就構不成句子,句子的意義表達主要是謂語及其形式和變化。而漢語句子的特徵之一主述位或話題表述結構,即突出意會作用,以意義表述為核心,即句子成分的連接不依賴詞語和句法的形式及其變化,而是通過語義判斷和邏輯分析來確定各成分間的關係及其意義。那麼,就漢語而言,可以利用謂語進行表述,還可以利用述位進行表述,即對主語或主位或話題進行陳述或說明,可以把最重要的信息或意義清晰地表達出來。英漢語的這種明顯的差別可以從英漢互譯中得到更明確的體現,前文所給的例句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而多做英漢互譯練習,多從翻譯的角度了解掌握英漢語的差別對於英語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意義的。

相關焦點

  • 從英漢翻譯的視角看英漢語言差別
    (續上篇) 二、英漢句法差別 通過以上兩個英漢例句的翻譯可以大致看出,英漢兩種語言的差別更主要地體現在句子結構或語法的不同。
  • 從英漢語言差異解讀考研英語翻譯
    所以,除了掌握一些必要的翻譯技巧之外,要做好英譯漢的翻譯順利通過考試,還必須要通過大量的親身實踐,通過對英漢兩種語言的比較研究,掌握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及其處理方法,進一步加強自身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和對漢語的駕馭能力,從而提高翻譯的綜合能力。   對於考研翻譯來說,接觸過的考生都知道,它的五句話基本上都是複雜的長句,不但句子較長,而且句式複雜。
  • 做長難句翻譯練習,體驗英漢語言差別
    翻譯練習是英語學習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翻譯練習可以學習和掌握一些翻譯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作為英語學習者來說,在進行英譯漢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從中學習英語的詞彙和語法,又要考慮翻譯的合理性,也就是說,既要做到基本的忠實於英語原文的結構形式,也要注意漢語譯文的規範和通順。
  • 考研英語翻譯必備知識:英漢語言的主要差異
    所以,除了掌握一些必要的翻譯技巧之外,要做好英譯漢的翻譯工作或順利通過考試,還必須要通過大量的親身實踐,通過對英漢兩種語言的比較研究,掌握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及其處理方法,進一步加強自身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和對漢語的駕馭能力,從而提高翻譯的綜合能力。對於考研翻譯來說,接觸過的考生都知道,它的五句話基本上都是複雜的長句,不但句子較長,而且句式複雜。
  • 英漢翻譯技巧之句子重心的翻譯
    所謂句子重心就是用於傳達句子主要信息(如主謂核心信息)的語言成分。一般來講,英漢句子的語義重心一般都落在結論、結果、觀點、態度或事實等上。但是,由於英漢思維方式的差異,兩種語言中句子重心的位置常常表現出極大的不同,如英語習慣於直線型表達,喜歡開門見山一語道破重要信息,按照語義重點順序先表態、判斷或是給出結論,然後再向句子右側無限擴展,將敘事、闡述、例證,或理由、方式、條件等,通過功能強大變換多樣的詞彙和句法一一鋪展開來並加以邏輯銜接。相比之下,漢語則常常反其道而行之。
  • 釐清英漢差異,翻譯遊刃有餘
    跨考教育英語教研室李少麗老師認為,這不僅考查學生對英語語法與長難句的理解與掌握,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是否能夠處理英漢差異,進行英漢思維的轉換。英譯漢翻譯過程包括兩個步驟:理解原文和漢語表達。翻譯第一步主要是對英語原文的準確理解,在於準確把握每個單詞的含義、每一層英語語法修飾關係;第二步要把理解準確的英語翻譯成通順、符合表達習慣的漢語。
  • 英漢翻譯技巧之句子重心的翻譯
    2020年下半年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的成績已出,大家考得怎麼樣呢?考得好的小夥伴兒們不要驕傲,考得不如意的小夥伴兒們也不要灰心,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我們要來關注英譯漢的一個翻譯技巧:句子重心的翻譯。所謂句子重心就是用於傳達句子主要信息(如主謂核心信息)的語言成分。
  • 三位一體 | 翻譯(英漢口譯方向)專業簡介
    翻譯(英漢口譯方向)專業屬於英語語言文化學院,開展「三位一體」綜合改革試點招生。「外國語言文學」為浙江省一流學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為浙江省高校重點學科,「翻譯學」、「英語語言文學」為校級重點學科。
  • 翻譯技巧 | 回文看英漢語言的差異
    在英漢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當中,回文展現出了不同的魅力,而從它的特點可以發現英漢語言的差異。將相同的詞彙或句子在下文中調換位置或顛倒過來,產生首尾迴環的文體,叫做回文,也叫迴環。漢語回文的起源說法不一。一說是南朝梁劉勰著的《文心雕龍·明詩》中提到「回文所興,則道原為始。聯句共韻,則柏梁制。」一說起源於前秦竇滔妻蘇蕙的《璇璣圖》詩。
  • 翻譯醫學論文摘要應注意英漢謂語的差異
    謂語在英漢兩種語言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儘管在漢英兩種語言中一些常見句型主要成分的排列順序基本是一致的,但這兩種語言在句子的謂語方面差別很大。下面,賽恩斯編譯從主謂語在人稱和數的一致性、時態、語態以及可以充當謂語的成分這幾個方面對英漢語言謂語的差異進行對比,以期有助於提高醫學論文摘要的翻譯質量。
  • 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
    一、英漢習語中所反映的文化差異  朱光潛先生在《談翻譯》一文中說:「外國文學最難了解和翻譯的第一是聯想的意義……」,「它帶有特殊的情感氛圍,甚深廣而微妙,在字典中無從找出,對文學卻極要緊。如果我們不熟悉一國的人情風俗和文化歷史背景,對於文字的這種意義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譯時這種字義最不易應付。」
  • 尚新:英漢對比分析與翻譯策略推導——談談語言對比與翻譯研究的新...
    報告題目:英漢對比分析與翻譯策略推導——談談語言對比與翻譯研究的新路徑主 講 人:尚新教授 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報告時間:2018年6月14日19:00-21:00報告地點:外語北樓三廳主辦單位:外語學院歡迎光臨!尚新,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 英漢委婉語的翻譯,要注意些什麼?
    總的來講,英漢語言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共同的禁忌,如死亡、生理行為、生理缺陷、職業、疾病、外交辭令等,但由於文化傳統的差異,相同的領域可能又存在著不同的表達或程度的深淺。而且中西方在文化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就導致了委婉語所承載的文化信息有所不同。下面我們將從英漢委婉語表現方法及構造手段的對比入手,進而探討委婉語互譯的技巧與方法。
  • 考研英語輔導:釐清英漢差異 翻譯遊刃有餘
    跨考教育英語教研室李少麗老師認為,這不僅考查學生對英語語法與長難句的理解與掌握,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是否能夠處理英漢差異,進行英漢思維的轉換。英譯漢翻譯過程包括兩個步驟:理解原文和漢語表達。翻譯第一步主要是對英語原文的準確理解,在於準確把握每個單詞的含義、每一層英語語法修飾關係;第二步要把理解準確的英語翻譯成通順、符合表達習慣的漢語。
  • 內江師範學院英語(英漢翻譯方向)(本科)專業介紹
    英語(英漢翻譯方向)(本科)  英語(英漢翻譯方向)(本科)學制:4年授予學位:文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本專業方向培養熟練掌握英漢翻譯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英漢雙語口、筆頭互譯能力,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科技和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管理、研究等工作的英語專業人才
  • 那些英漢委婉語,你真的懂得如何翻譯嗎?
    「那些英漢委婉語,          你真的懂得如何翻譯嗎
  • 石春讓教授《中國百年英漢科普文本翻譯研究》出版
    近日,西安外國語大學石春讓教授的《中國百年英漢科普文本翻譯研究》由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科普翻譯是翻譯百花園中一簇微小的花朵,往往不被人關注,但是它卻在我國一百年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提升閱讀理解,讀一讀《英漢翻譯對話錄》
    翻譯的前提是徹底理解原文,但是書中對於中英語言特點、理解文本的技巧和實例對我非常有幫助,也推薦給你。以下是我的讀書筆記,主要來自《英漢翻譯對話錄》。有的是按我的理解整理,有的是直接摘錄原文,希望對大家的英語學習也有幫助。
  • 聊聊英漢語言中一些關於「動物」的隱喻
    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都存在著不少有關動物的諺語或俚語,背後則反映了在英漢兩種文化背景下,人們對事物的觀察和體驗的異同
  • 了解英漢成語的異同與翻譯
    成語既是一種結構固定而凝練、內涵豐富而深刻的語言現象,也是人類的歷史和文化在人們所使用語言中的體現和反映。   因此,要正確理解英語成語和漢語成語,就應該對兩種語言發展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切不可望文生義。由於漢、英兩族歷史文化背景、傳統習慣及思想方法等差異甚著,反映在成語的形象、含義及用法上也大不相同。這樣,在英漢翻譯中如何正確處理漢語成語的應用,就成了一個頗費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