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還未完全降溫,可是下班回家,每次看到娃滿頭大汗地回來,說實話,當媽媽的心真的很憂慮娃被捂感冒了。(有同感的寶媽請舉個手!)。那麼不得不說,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
當媽的肯定都知道,婆媳關係越加尷尬,主要是由於寶寶的出生,以前還可以沒啥交集,就沒有那麼多的隔閡。可是當寶寶出生,避免不了的交集可能就越加嚴峻了。那麼不得不說到,有種難以抗拒的溫暖,就是「奶奶覺得你冷」,只要一入秋,婆婆就會把寶寶裹得嚴嚴實實的,不管是出門逛街,還是下樓遛彎,寶寶身上肯定就穿著秋衣秋褲,更無語的也許,還會外加一件外套!
俗話說的好,隔輩親嘛,也是能夠理解的。雖然婆婆也是擔心寶寶著涼,咱們也不是不通情達理,可是寶寶穿衣服的標準,真不是你覺得他冷,他就需要多加衣服來恆定的。所以,今天整理了一下寶寶秋季科學穿衣攻略,希望對各位寶媽有作用,這就是小編長期更新的動力了!
許多家長,尤其是白叟,習慣用寶寶的四肢判別他們的冷熱,一旦發現寶寶四肢冰涼,就會匆忙的增添衣服。其實這種判斷並不合理,畢竟寶寶的心臟比較小,能夠泵出的能量來達到四肢的熱量是比較少的,所以,寶寶的四肢偏涼是正常現象,不要大驚小怪。反而是如果你發現寶寶的四肢溫熱至出汗時,這個時候就說明寶寶的衣服穿得太多了。
此外,摸寶寶的腦門判別冷熱也不準確,因為腦門溫度是體表溫度,簡單受外界溫度攪擾,影響判別,是不夠精確判斷寶寶的冷熱。
所以,大家如何判斷寶寶的衣服穿著是否適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手摸寶寶後脖頸處的溫度,只要這裡摸上去是溫熱的,就說明寶寶不冷;摸上去是冰涼的話,那就說明家長們應該給寶寶增添衣物了;如果發現後頸處都出汗了,那麼就應該擦去汗水,減少衣服,背部放一個汗水帕,以免寶寶受涼,
說完了怎樣判別寶寶冷熱,接下來小編就給家長們簡單介紹以下幾種特別有用的寶寶秋季穿衣辦法。
顧名思義,洋蔥穿衣法,就是寶寶穿衣和洋蔥相同,一層一層增加或減少。因為寶寶運動量大,新陳代謝快,經常出汗,這樣穿很方便,不用擔心多與少不好拿捏。
「洋蔥穿衣法」的基核心的就是內層需要穿材質柔軟、透氣、排汗、而且相對較薄的純棉內衣,中層則可以要相對保暖的衣服(比如類似毛衣、衛衣等)、最外層的衣服就要穿防風防水的外套。
秋季就是早晚溫差很大,穿多層薄款衣服,不止是為了保暖,穿脫也方便,脫一件不至於太影響整體溫度,家長也可以當時的具體溫度來增加和減少寶寶的衣物。
寶寶的腹部很脆弱的,一不小心就會受涼,然後導致腹瀉,消化不良。寶寶晚上睡覺時如果穿上小肚兜,就可以保護肚肚不易受涼,同時也是起到一個保暖的作用。
給寶寶穿襪子,也是極具講究的,不大不小,剛剛好是最合適的。襪子如果太緊,可能會勒住寶寶的腳部血液,不易血液流通。純棉的襪子材質最適宜,比較小寶寶的衣物都是純棉最佳,不只是吸汗,還可以保持寶寶的小腳丫的乾燥清爽。
小馬夾,小坎肩穿脫是非常方便的,保暖效果也好,可以輕鬆保護寶寶的肩部、腹部、背部不受涼。
秋季早晚溫差大,所以中午要比早晚少穿一件,具體衣服的件數還是依照當時的氣溫而定。
寶寶的活動狀態,決定了寶寶的衣服件數,如果寶寶運動量大,就應該減少衣服,運動本就發熱流汗。如果不運動就應該適當的添加衣服。
「溫度穿衣法」也許大家都聽說過,衡量的公式是:氣溫+衣服溫度=26℃。
薄的棉毛衫的溫度大概是1℃,厚棉毛衫的溫度大概是2℃,薄外套的溫度大概是3℃,一件棉背心的溫度大概是4℃,稍厚點的外套大概是5℃,薄羽絨服大概是6℃,厚羽絨服大概是9℃。
雖然秋季都是亂穿衣,但是對寶寶來說,我們還是應該多花費心思在寶寶穿衣上,畢竟寶寶的健康才是父母最需要關心的,毋庸置疑。所以,以上內容能夠幫助到大家,謝謝!
歡迎大家底部關注留言點讚加轉發!
歡迎底部留言相互交流!
圖片均來源網絡,與本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