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非常明確的說,明英宗是被放回來的,他是根本沒有機會逃走的,當英宗朱祁鎮的車駕被押送到蒙古瓦剌部落後,首領也先安排他的規格很高,讓他住在的弟弟伯顏帖木兒的大營,表面看似待遇不錯,實則是讓自己的親信時刻監視明英宗,明英宗想逃,實在是難於上青天。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朝歷史上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那就土木堡事變,當時的朱祁鎮正年輕,沒有受過挫折的朱祁鎮一直想像他的祖父一樣,建立不朽功勳,所以當他寵幸的太監王振建議他御駕親徵蒙古時,瞬間點燃了他內心的激情,他要開創新的大明偉業。在眾多大臣反對聲中,他還是毅然決定率軍開赴前線,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在他眼中,區區蒙古蠻夷,算得了什麼,大明王朝國勢強盛,滅掉他們還不是分分鐘的事。
他的這種自信讓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明英宗出徵時非常倉促,他的50萬大軍也是臨時拼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此外在行軍途中糧草不繼,軍心已經不穩,這些都不是好徵兆,可王振卻不把這些消息傳達給明英宗,而是告訴明英宗一切都很正常。因為明英宗把監軍大權給了王振,下面的將領們有實情卻不能上達天聽,就這樣,一次次的貽誤戰機,最終導致了明朝軍隊陷入了瓦剌大軍的包圍之中,皇帝及一眾大臣武將皆被困在土木堡,也先此時命令掐斷水源,斷明軍糧草,很快明軍軍心渙散,明英宗朱祁鎮被俘虜。此後明英宗被押赴蒙古部落,也先對明英宗態度尚好,好吃好喝款待,其實也先他另有打算,那就是準備做奇貨可居的生意,用明朝皇帝來要挾大明朝廷索要財物。
不過,也先的如意算盤很快就破滅了,在孫太后和于謙的力薦下,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登基為新帝,遙尊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也先被明朝這一安排激怒了,帶領蒙古軍隊準備攻打北京,北京保衛戰打響,得益于于謙指揮得當,明軍成功擊退瓦剌,也先無奈,只得退居大漠。回到大漠的也先,對於英宗不知如何安排,之前還是香餑餑,此時成了燙手山芋,不再是皇帝的朱祁鎮失去了敲詐的價值,思量再三,也先最終決定放棄朱祁鎮。在蒙古被羈押將近一年的朱祁鎮,終於踏上回鄉之路,然而回到北京的朱祁鎮厄運依然未結束,等待他的將是八年的南宮囚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