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安的「父親三部曲」之一《飲食男女》中,父親朱師傅在酒後鼓起勇氣宣布,自己一定會照顧好梁錦榮,讓一桌人為之錯愕。
梁錦榮,是老朱的女兒家珍的好閨蜜,被全家人視作第四個女兒,而她也是一直被認為要和老朱展開黃昏戀的梁伯母的女兒,一切發生得太突然,細看卻不難發現導演在劇情中的鋪陳。從小失去父親的梁錦榮在電影中出現的第一個鏡頭,開頭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問:「朱爸呢?」她習慣了朱家對她的關懷與照顧,熟悉了尋找老朱的身影。片尾那句輕聲的呢喃:「愛你」也沒能解釋錦榮愛的是爹還是老朱。
雖然只是其中一部分,但Daddy Issue也成為《飲食男女》中反應的一個重要議題。這樣的話題對於愛看歐美文藝作品的觀眾來說更加熟悉,因為幾乎所有英美影視劇中都會出現他的身影。
Daddy Issue在中文語境中並沒有約定俗成的對應翻譯,有的字幕組會譯做「戀父情結」,光從名字上判斷,很多人會以為Daddy Issue指的是對父親病態的依戀和愛慕,然而這個說法不但不準確,與原意甚至有點南轅北轍。
在古典文學作品和時下流行文化中,令人心疼的經典角色幾乎都有著跟父親複雜紛亂的感情糾葛。Daddy Issue的故事模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主角對父親的反抗。希臘神話中的宙斯和珀耳修斯就是這樣一對令人糾結的父子,在2010年上映的好萊塢電影《諸神之戰》中,宙斯與阿耳戈斯公主金雨結合,生下了珀耳修斯,而半人半神的珀耳修斯不但不理睬自己的父親,甚至帶領人類反抗宙斯與奧林匹斯眾神的壓迫。珀耳修斯的Daddy Issue是攻擊性和反抗式的。
第二種Daddy Issue類型可被稱作「小蜜蜂找爸爸」,由於童年缺乏父親陪伴,長大後的主角會踏上尋父之旅,或者強烈渴望一位像父親一般的導師。《神奇動物在哪裡》中,性格靦腆的孤兒Credence Barebone非常依戀年長的魔法安全部部長Percival Graves,而在向來雄踞Daddy Issue題材作品排行榜頭名的《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中,面對達斯維達那聲低沉的「I am your father」,盧克天行者絕望的怒吼至今仍然是科幻電影史上的經典鏡頭。
第三種Daddy Issue類型是前兩種故事的結合。在這種故事中,主角不僅會反抗自己不如人意的生父,還會試圖尋找一位更加完美的新爹。《銀河護衛隊2》中的星爵就擁有第三種類型的Daddy Issue,養父勇度的臺詞「雖然他是你的生父,但他不配當你爹」不知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縱觀所有Daddy Issue題材作品,由於性別刻板印象,男性角色總是承擔著第一種類型——反抗父親的任務。這或許可以用弗洛伊德的理論來解釋,在弗洛伊德著名的戀母情結(OeDaddy Issuepus Complex)假說中,兒子會像希臘神話中的俄狄浦斯王子一般戀母仇父。
雖然弗洛伊德的這一普遍性結論一經提出便遭到多方質疑,但仇父假說卻不偏不倚的指出了Daddy Issue的核心。文學作品中傳統的父親形象,是人類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強權角色,而推翻父權則意味著個體從兒童走向成人的心理轉變,農家男孩盧克天行者向生父亮出光劍之後才成為絕地武士,哈姆雷特也是在殺死名義上的父親克勞迪之後,才完成了理性人「生存還是毀滅」的悲劇。
無論是納博科夫小說中的性感少女洛麗塔,還是《長腿叔叔》中的孤女吉露莎,Daddy Issue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總是被塑造成渴望父親的小女孩形象。《這個殺手不太冷》中,12歲的小女孩瑪蒂爾達在毒販父親被殺後,投靠並愛上了住在隔壁的職業殺手裡昂。
弗洛伊德依然使用了希臘神話中的角色——厄勒克特拉——來命名這種女兒親父反母的戀父情結(Electra Complex)。因為母親謀殺了她的父親,阿伽門農的次女厄勒克特拉的替父報仇,與其兄弟聯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
流行文化投射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與幻想,Daddy Issue這個話題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人類從古至今都在面對這樣的困擾。童年缺乏父親陪伴的孩子會有Daddy Issue,他們缺乏與父親相處的經驗,對父親的印象來自於文學作品中美好的幻想。即便擁有父親,生父越是令人失望,我們就越想要尋求一個強大、全能、迷人、猶如上帝一樣的父親。而這兩種原生家庭的共同結果,就是人類一直在尋求來自強大個人的情感庇護。
Daddy Issue不僅反映在文學作品中,也出現在人類歷史的各個角落。它帶著一種包含性吸引力的迷戀,催生了對強者的迷戀與崇拜。歷史上的極權獨裁者都不乏出自真心的年輕追隨者,著名德國女導演裡芬斯塔爾在聽了一次希特勒的演講後,被元首的激情所徵服,主動寫信表達了對希特勒的崇拜,並抱著愛慕請求希特勒能夠接見。
希特勒與裡芬斯塔爾然而,世界上從來不存在完美的人,因此也不可能存在完美的父親。在對人性大失所望後,人們便開始在宗教中尋求完美父親的身影。缺爹寫在人類感情的深處,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人性。《聖經》中的以掃和雅各兄弟為了搶奪父親的祝福而大打出手,其套路與北歐神話中爭奪奧丁寵愛的雷神與邪神如出一轍。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一個完美的父親形象,那便只能是「天父」上帝。
患有Daddy Issue的人很難找到能夠讓自己獲得安全感的伴侶,這種情節反映在現實中,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叔控」。據萌娘百科介紹,大叔控是一種性格和心理趨向,也是ACG次文化中的萌屬性之一。大叔控即喜歡上大叔,對大叔有著嚴重的依賴性和關心度,或者更進一步極度迷戀大叔,甚至達到了想要佔有他的X望的一種情結,或者具有該情結的角色。
比起「年齡」,大叔控更注重的是「成熟」這種氣質。相比年輕幼稚的同齡人,溫文爾雅又無所不能的中年雅痞越發受到少男少女們的追捧。據全國婦聯《2012-2013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18至25歲的女性中,70%以上有「大叔情結」(Uncle Complex),希望找比自己大10歲以上的男性作為伴侶。
相比歐美國家,亞洲文化中的「喪偶式育兒」似乎更為常見,父親角色在家庭中的缺失被一句「父愛如山,沉默不言」就搪塞過去,造成了更多「父母皆禍害」的「小白菜」,也造成了更多Daddy Iss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