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長怎麼做才能成為孩子內在的「安全基地」?

2020-08-04 可樂爸爸說育兒

「安全感」這個詞現在已經使用的非常普遍,大到幾十歲的成年人,小到剛出生的嬰兒,剛開始聽說這個詞時覺得很有專業性,到現在聽起來已經有一點隨性和「矯情」。但是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家長對於孩子安全感的培養,是真的可以影響到孩子以後的成長的。

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長怎麼做才能成為孩子內在的「安全基地」?

有個理論是說:成年人的人格是個人在生命不成熟的時期與關鍵人物的互動產生的結果。

一個人能在幸福感和安全感滿滿的家庭中成長,那麼他會滿懷信心地接近這個世界,在面對有潛在危險的狀況的時候能夠有效地處理問題或尋求幫助。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往往容易哭鬧、不願與人交流、過度依賴父母,難以適應新的環境,而長大後容易出現自卑、不合群的問題,影響了適應社會發展和人際交往的能力。

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長怎麼做才能成為孩子內在的「安全基地」?

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長怎麼做才能成為孩子內在的「安全基地」?

1、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穩定的情緒,對於孩子建立安全感有很重要的作用。家長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做事和生活態度,在孩子面前儘量不要情緒化、發脾氣,遇事不慌的家長,孩子才有穩定的內心。

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長怎麼做才能成為孩子內在的「安全基地」?

2、來自父母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對於孩子而言,沒有什麼比爸媽的認可來得更重要。他們對我們的期望十分敏感,所以他們會竭盡全力去實現我們的期許。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要給孩子過高的壓力,而是給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孩子進步時鼓勵,退步時支持,迷茫時給予信任,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溫暖。

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長怎麼做才能成為孩子內在的「安全基地」?

3、傾聽孩子的聲音,允許孩子釋放自己不好的情緒,及時回應表達同理心。不要在孩子哭鬧過程中威脅他,,孩子需要安全陽光的環境。那些被壓抑的情緒,並沒有消失,而是組成孩子情緒暴躁、膽怯的誘因。生活中給予孩子適當的正面引導,而不是一味的逼迫與反對,努力發現和挖掘孩子身上的優點,接納孩子,讓孩子敢於做自己、表達自己的需求。

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長怎麼做才能成為孩子內在的「安全基地」?

安全感不是把感受憋在心裡,而是明白可以表達出來,並且永遠會有人明白自己的感受。安全感的塑造,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人生不同的裡程碑我們給予孩子的陪伴。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才能有更多的愛去包容別人,愛護他人。

相關焦點

  • 缺乏安全感,是病嗎?
    就像缺乏維生素在身體上會有多種表現一樣,現代人不僅僅把焦慮、患得患失、悲觀與缺乏安全感相聯繫,似乎一切的負面行為、情緒和性格都可以用「缺乏安全感」來解釋: 孩子黏父母是缺乏安全感,但和父母不親近也是缺乏安全感; 女性依賴男人被看成是沒有安全感,但遠離男人也是缺乏安全感;
  • 孩子畏縮缺乏安全感,嘗試更多的「地板時間」陪伴孩子
    安全感是指一種渴求穩定安全的內在情感,在這個紛繁複雜的時代,安全感顯得尤為重要。一個有安全感的人,可以更好的應對外界的各種突發情況,一個可以提供給他人安全感的人,也更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所以我們作為家長,希望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成為孩子內心的那一塊安全地帶。
  • 孩子愛哭、膽小、不合群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而停筆的真相是我一直在思考,到底如何才能夠幫助家長更容易的走進孩子的世界,能夠真正的收穫教育之法。今日我想就安全感這個話題,給更多的爸爸媽媽聊聊我的深入體會與想法。故事先從這個國慶開始。十一期間,一直加班無休的璟舒團隊小夥伴,終於迎來的難得的一次團建活動。
  • 孩子無端愛哭 多半缺乏安全感
    孩子無端愛哭 多半缺乏安全感 有些小孩子特別喜歡哭,早上起來看不到媽媽哭;出去玩,人太多哭;親戚朋友想抱他,他也哭。有些人以為,這是太溺愛孩子的結果,其實不然,孩子總是莫名地哭,其實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那麼孩子缺乏安全感有什麼表現呢?又該如何幫助孩子營造滿滿的安全感呢?
  • 孩子乖巧安靜不見得對孩子好,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家長要重視
    上個星期小劉把他的兒子小天送到我家給我照顧,說是孩子最近沒有人帶,需要麻煩一下我。小天確實比較好帶,一點也不挑食,也是比較安靜。但是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小天就有點害怕了。手裡一直要拿著東西才能睡覺,這其實孩子缺乏安全感的現象,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比較乖巧就認為孩子心理健康,但是缺乏了這個年紀的活潑,長時間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 孩子缺乏安全感,會影響以後的性格,家長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所謂的安全感,其實是一種感覺和一種心理,是一個人渴望穩定和安全的心理需求,屬於個人內在的精神需求。安全感對於小孩子來說特別重要,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沒有多久,對很多事物都會感到陌生,所以就會缺乏安全感。而孩子獲得安全感的主要來源,就是自己的家庭和家長,也就是說,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一定是家長的問題,家長應該從自身尋找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 以下類型的孩子乖巧懂事,卻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應重視
    倘若一直如此,對孩子的將來沒好處,家長應該重視。今天就來為大家總結一下,孩子的這些表現都代表缺乏安全感,一起看一下吧。對於這一類型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內心是充滿不安的,以至於很難適應新的環境,需要原來環境的熟悉物品陪伴,才能融合新環境帶來的不安感。
  • 孩子睡前這些小動作,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家長要及時彌補
    導讀:孩子睡前這些小動作,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家長要及時彌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睡前這些小動作,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家長要及時彌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缺乏安全感是孩子成長的隱患,家長應注意孩子有沒有這樣的行為
    兒童的安全感,更多的源於母親。母親的行為舉止,對孩子需求的反應能力。都是給兒童孩子安全感的必要條件。如果一個孩子缺乏安全感,那麼他將會認為自己不是可愛的、不是被愛的、找不到存在的價值、遇到困難不會迎難而上、不相信自己、做什麼事情不太積極,畏首畏尾!兒童缺乏安全感,不只存在於外在形式上表現,更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壓力。
  • 孩子無法專注投入,源於安全感缺乏!專注力,來自於內在的主動性
    當今社會,孩子注意力缺乏的現象卻越來越普遍。許多家長對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分心、走神、小動作多等問題頭疼不已。01哪些因素在影響孩子的注意力發展?一、注意力缺乏的問題,首先是安全感缺乏的問題。在孩子學習或玩耍的過程中,如果缺乏安全感,比如一直擔心被父母責罵,擔心被其他孩子搶東西,擔心被老師批評,擔心被小夥伴嘲笑等,孩子肯定就無法專注投入地玩耍和學習了。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孩子正專心致志地玩,猛然間一抬頭,卻發現媽媽不見了。
  • 孩子安全感認知誤區你還在犯?孩子怕生粘人,並非缺乏安全感
    文章/妮妮編輯/妮妮安全感會影響孩子對於事情的認知能力,也是孩子社會情緒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很多家長都對孩子安全感問題極為重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注重孩子內心安全感的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很多家長都對安全感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
  • 孩子表現的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問題在這裡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教育方式的不當。或者是父母在平時生活中沒有過多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幹涉。那麼在孩子生活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表現的不自信,缺乏安全感。一個事情,孩子還沒有開始做。孩子就開始找各種理由說自己不行,說自己做不好。這樣的孩子是很嚴重的缺乏安全感和不自信的孩子。平時在孩子生活中,如果家長過多的挑剔孩子身上的毛病。或者是說很多時候把孩子的小問題給無限放大,這樣也會導致孩子沒有自信,缺乏安全感。
  • 四歲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怎麼辦?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他現今聞名的需要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需求。 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決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義詞。 什麼是安全感?
  •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4種表現,家長應該怎麼做?我為你支招
    安全感是個屢見不鮮的詞語,關於安全感的話題也不少。但是兒童安全感的建立,在家庭教育中,仍然是一個巨大的缺失。孩子安全感缺失,會形成性格的一些缺陷,不利於孩子今後的成長。那麼當孩子出現什麼樣的表現時,說明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了呢?這時候家長又該怎麼做呢?
  • 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怎樣?
    安全感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建立對他人的信任感,是兒童生存的基本需求。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存在不自信、害怕與陌生人接觸、脾氣暴躁、喜歡粘著媽媽、咬手指、不喜歡集體活動等一系列缺乏安全感的問題,那麼家長知道這些情況產生的原因嗎?
  • 孩子如果在睡前有這三個小動作,家長要制止,別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寶寶在童年時期是很需要媽媽的陪伴與呵護的,小的時候寶寶的心靈會比較脆弱,在一些事情上會極度缺乏安全感,但是寶寶如果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會怎麼表達出來呢?喜歡睡覺的時候抱著被子或者玩偶有的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喜歡抱著被子或者玩偶入睡,如果不這麼入睡的話寶寶就會感覺到缺點什麼,睡不著,其實這是極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的時候寶寶的情感得不到寄託,會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玩偶的身上,玩偶因為柔軟的外表會讓寶寶感覺到安全感,所以一旦發現自己家的寶寶有這種表現的話,就證明孩子缺乏安全感了
  • 孩子這幾種表現表示缺乏安全感,爸媽要留意,發現晚造成性格缺陷
    其實從林林種種跡象可以看出,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所謂安全感?安全感是屬於個人內在精神需求。安全感是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制感。其中,在孩子0~2歲為養成關鍵期,0~7歲則都是安全感建構的重要時期。沒安全感的孩子,會有這幾種明顯的表現,如果發現太晚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家長可別忽視。孩子的缺乏安全感有哪些表現?
  • 孩子缺乏安全感,父母該怎麼辦?
    實際上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之一,父母只需正確引導就能緩解哦。安全是兒童最基本的需要,會影響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小孩總是缺乏安全感,很容易變得膽小,懦弱,與周圍的小朋友不和諧。如果孩子從小就很少和別人接觸,生活中一直只有家人的存在,也少有玩伴,那麼孩子就容易性格內向、情緒敏感,這樣的孩子也容易沒有安全感。2、母親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情緒多變媽媽是孩子最親密的接觸者,如果媽媽常常怕這怕那,多愁善感,那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處世和生活態度。當母親對安全和價值有足夠的感覺時,焦慮就會減少。
  • 復學本是休學孩子的內在需要,家長該怎麼做?
    在開營儀式上,我做了一個簡短的講話,談及「渡過」的理念、對復學的理解、對家長的要求等等。現整理後發出,供群友們參閱。 今天是「渡過」線上復學營的第一課,我做一個簡短的開營講話,主題只有一個——復學本是孩子的內在需要,該如何實現它? 選擇這個主題,並非隨意為之,而是基於我們一年半來對青少年抑鬱現象的整體思考。
  • 心理學家: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可能有一個「受害者思維」的母親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安全感」這個詞如今被很多人掛在嘴邊,但往往提及它的人都非常缺乏安全感。就像意識到健康很重要的人,通常已經出現了健康問題。「安全感」究竟是什麼?百度百科給出的解釋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屬於個人內在的精神需求。」也就是說,缺乏安全感的人總覺得自己處在不安全、不穩定、時刻面臨危險的狀態,他們常常不知道如何和這個世界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