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性是主題式教學最主要的特徵。在以往的研究中,通常非常關注主題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組織,實際上部分走向了課程整合領域。然而,教學更是一種教師 與學生統一活動的過程。 它表現的是內容和活動作為中介,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對內容的關注很重要,然而內容整合的好並不代表實施的效果好。整合的教學內容教學和傳統的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區別。 因此,圍繞主題進行教學具有其自身的整合性特徵。具體到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整合的課程內容所具有的優勢和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主題式教學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如何組織教學經驗;另方面是如何使這些教學經驗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經驗。
小學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是一種教學素材的整合。與傳統教學相比,主題式教學的整合性是指教師通過廣泛收集生活的、學科的資源進行整合,以擴展教學內容,豐富學習視角,深化數學理解。由於數學文化沒有固定的教學內容和教材,從已有的小學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實踐看,教師是教學資源整合的主體。
一些數學 文化類教學用書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數學文化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參考,反映了課程標準的要求,但教材並不是教學活動的最終體現。而教師教學是動態的,根據學生的水平和需要有不同的變化。因此,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的提出為教師豐富和構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資源提出了要求。通過整合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加具有可理解性和適切性,使教學內容既有豐富的數學文化內涵又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這樣,學生可以真正通過數學學習認識世界,也可以通過對世界的認識來學習數學。因此,小學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通過教學素材整合使教學具有貼近學生實際、應對學生發展實際需要的特點。
小學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是教學素材、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整合。小學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的整合通過教學素材的挖掘和現整,加強課堂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繫。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繫置於複雜的情境性教敦學素材中能幫助學生形成豐富靈活的認知結構,從而在數學文化情境中感悟數學思想。
可見,教學內容寓於教學素材中。當然,要使學生感悟數學思想還需要教學方法的配合。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認知思維等積極參與課堂,對主題進行探究和內化生成的重要條件。在小學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中,主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社會發展實際、基於學生經驗的數學活動教學方法更符合小學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的需要。而數學文化的主題式教學關注的不僅是結果,更加關注過程。因此,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是在結果性的數學文化素材和數學具體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數學活動的過程。它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經歷數學活動、進行數學思考、感悟數學思想的綜合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