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主題式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的素材是不同的,其中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的素材和主題都是教學內容的載體,而教學內容是根據教學目標確定的學生在教學中獲得的知識經驗等。在小學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中,教學內容的組織也是以主題為核心進行的,在內容組織的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兩項原則。
1,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
「學習 者記憶在受到刺激的情況下能夠轉化為行動,當外界刺激和記憶內容共同影響學習者時,學習便發生了」。在小學數學主題式教學中,尤其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一方面,小學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所要實現的目標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數學思想等。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基礎是發展數學思想的重要條件。另一方面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應根據自己的經驗,以自己的方式建構知識的理解,學習活動是學生自己建構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注意給學生提供建構性學習的條件,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為學生的建構搭建橋梁。而且,教學內容的組織範圍和難度都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程度。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和社會心理發展具有特殊性,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數學認識具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教學要促進兒童的發展就需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內容組織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要能既符合學生基礎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因此,教學應當能促進學生將已有知識基礎和新知識建立聯繫以及使學習內容對學生而言具有潛在意義。
2.以數學化過程組織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具有層次性,主題是教學內容的線索和核心。根據主題按照由淺人深、由具體到抽象的數學化過程進行安排教學內容。在數學文化的教學中,由於數學文化素材包含的數學知識很豐富,因此教師都想加到教學中去,不知如何取捨,但這樣往往會導致教學的主題不夠突出,使學生的數學活動也不夠深人。在這裡,教師要以主題的數學化過程為主,選擇能夠體現數學思想的關鍵教學內容進行重點關注。目前,有些學校選擇已經出版的數學文化類書籍作為教學參考書,但在教學時教師還要根據自己確定的教學主題以數學活動的邏輯為核心進行組織,以適合教學目標、教學主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