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年過70的李蘭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時,終帶來好消息

2020-10-18 掌橋科研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蘭娟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持續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輿論和熱議,當大家看到她的事跡後,無不感動和敬佩!

當你在沒日沒夜的睡覺時,年過七旬的李蘭娟院士正奮鬥在武漢一線,每天只睡三個小時。

2月2日,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來到武漢。

年過70的她凌晨4點下火車,吃過早餐就接著開會。在收治危重患者的定點醫院不分晝夜的忘我工作,普及對病毒的認識、與醫護人員共同商討診療方案,甚至每天就睡3小時……

年輕人一日只睡3個小時,還有些吃不消,更何況年紀這麼大的老太太,而且還是連續3天!

當記者採訪李蘭娟院士時,其回答更是讓人心疼與敬佩!

記者問:您太逞強了,您比我們大幾十歲呢?

李蘭娟院士回答:沒問題!

記者又問:您就睡3小時太少了,多睡一點。

李蘭娟院回答:現在要儘快跟國家聯繫,怎樣提高檢測試劑的敏感性問題!

記者採訪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這樣說李蘭娟院士 :

「70多歲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晝夜, 她凌晨4點下火車,吃過早餐就接著開會。各個醫院的專家、基層的管理者都要見面,把她對疾病的認識告訴我們。我感覺,這個老太太,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

這突然讓我想到了基辛格《論中國》 中的一句話:「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

李蘭娟院士的忘我無私及科研攻關的精神,帶領團隊終於在近日取得了關於新冠病毒的重大研究成果!

根據報導,李蘭娟團隊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兩款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的藥分別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它們分別抑制病毒對細胞的病變效應、病毒複製。

平常時我們不曾將他們記起,危難時他們卻挺身而出,常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李蘭娟院士以治病救人為自己的天職,無論非典還是禽流感,還是現在的新冠病毒,她始終堅守在搶救危重病人的一線。

她潛心國際前沿課題,從人工肝到微生態平衡、到H7N9等重大傳染病疫情研究,再到現在帶領團隊對新冠病毒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開拓了一片又一片的未知領域……

她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人工肝的開拓者、感染微生態學領域的開闢者、傳染病學的領軍人物——李蘭娟。

有網友作詩讚美她:

贊《李蘭娟》

秀髮飄逸露笑臉,語言精準意綿綿。

中華院士女魁首,新冠襲來戰武漢。

一腔熱血戰疆場,精巧使醫撞神鞭。

晝夜深研尋良藥,新藥兩種見晴天。

疫情緊急我更急,身置潮頭挽狂瀾。

戰勝新冠忠堅定,誓保中華譜新篇。

古有木蘭從軍行,今有蘭娟斬敵頑。

醫德崇高人人敬,山河萬裡美名傳。

正是因為有了李蘭娟這樣的一線醫務工作者,我們對這場戰役充滿信心!

加油,中國!

人物簡介

李蘭娟(1947年9月13日-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傳染病)學家,出生於浙江紹興,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現任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她主要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其是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創建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獲重大突破。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肆虐時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為浙江取得抗擊「非典」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相關焦點

  • 每天只睡3小時,李蘭娟院士「沒有問題,我身體蠻好的」
    目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目前正和她的團隊在武漢。我們將走進李蘭娟的「一線日記」,紀錄她的工作,記錄一線醫護人與病毒賽跑的速度。2月4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李蘭娟抵達武漢第3天。
  • 李蘭娟,每天只睡3小時,「沒有問題,我身體蠻好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團隊今日在武漢公布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李蘭娟院士表示,根據初步測試,在體外細胞實驗中顯示:阿比朵爾在10~30微摩爾濃度下,與藥物未處理的對照組比較,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達到60倍,並且顯著抑制病毒對細胞的病變效應。達蘆那韋在300微摩爾濃度下,能顯著抑制病毒複製,與未用藥物處理組比較,抑制效率達280倍。
  • 李蘭娟院士給同學們寫了一封信
    2020年伊始,每個中國人都被捲入了一場特殊的戰役中,在這場舉國上下同仇敵愾的戰鬥中,無論是醫護人員,還是軍人、工人、農民……每個人都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而在這些人中,高級別專家組成員,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和73歲的李蘭娟院士逆風而行的身影,更是讓我們感動。
  • 為什麼李蘭娟院士,值得我們尊敬|戰疫日記
    第002期,疫情逆行者: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李蘭娟院士,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如今已經有73歲高齡。但在疫情面前依舊奔赴一線。在2月2日,李蘭娟院士及團隊便到達了武漢一線,在醫院晝夜不停、爭分奪秒地阻擊疫情。根據筆者的了解,出發之前,李院士就表示做好了長期在武漢戰鬥的準備。而抵達武漢後,李蘭娟的院士抗擊疫情的決心再一次體現出來。
  • 被潑了髒水的李蘭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蘭娟對此回應稱這是謠言,杭州華卓公司是人工智慧公司,和藥毫無關係。 01 「老太太」李蘭娟,每天只睡3小時 ,微信公眾號「極光財經」的一篇文章——《李蘭娟院士重磅推薦新藥為其兒子名下公司出品,只經過體外細胞初步測試》,矛頭直指李蘭娟院士。
  • 關於李蘭娟事跡簡介作文範文大全
    在鮮花與掌聲的背後,則是李蘭娟及其團隊成員14年的辛勤付出。  重型肝炎肝衰竭是肝病領域難以翻越的一座高山,李蘭娟在從醫生涯中見過很多位因肝衰竭而英年早逝的患者。無法挽救患者生命的遺憾和無奈一直在她心中,也「逼著」她不斷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一次偶然的血液淨化治療給李蘭娟帶來了靈感:一位肝昏迷患者因為無尿進行了血液淨化治療,治療後不久患者甦醒了。
  • 73歲李蘭娟再披戰袍,是中國百姓公認的民族脊梁!
    減輕了其他地區因病毒帶來的損失。02、馳援武漢 堅守一線除夕之夜,各省市援鄂醫療隊星夜兼程奔赴武漢的消息刷爆全網。最讓人感動的就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她說:「我個人已經向國家提出來了,我可以帶隊去支援武漢。」
  • 73歲的李蘭娟,院士出身,70年代的她從這所學校畢業
    對於工程院院士,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袁隆平。在2020年開端最新企業國民關注的事情就是肺炎疫情,幾乎全國人每天都在關注疫情的實時動態。在抗疫情的過程當中,也發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武漢是疫情最嚴重的地方,為了能使武漢快一點渡過難關,八方馳援武漢,共渡難關。在這次疫情當中給人民吃了定心丸的是兩位老人,這兩位老人也特別受人關注。
  • 李蘭娟院士周末的一天
    當天下午4時30分許,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福建省晉江市醫院12樓會議室,眾人隨之報以熱烈的掌聲,她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研討會上,李蘭娟院士言辭懇切地說,全國多部門統一聯防聯控是及時大規模發現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同時,根據當地流行暴發情況,應用大數據進行可能傳染源的追蹤,在政府層面統一制定防控策略等。「與會各國代表對李院士的發言評價非常高,認為中國成功的抗疫經驗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新冠肺炎的預防、治療等,對當前嚴峻的國際抗疫情勢非常有指導意義!」
  • 小學生學術發布會得到院士點讚!李蘭娟院士今天中午走進崇文實驗學校
    今天中午,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音樂廳出現了激動的一幕,李蘭娟院士出現在學校的「創新研究室學術發布會」上,親自為學校學生的論文做點評。李蘭娟院士聽完一位六年級學生的研究論文後肯定了孩子們的探究意識,為同學們善於思考的精神點讚。
  • 70歲張藝謀被曝每天只睡3小時 每天只吃一頓飯
    近日,與張藝謀合作電影《一秒鐘》的張譯在採訪中爆料,稱70歲的張藝謀一天只睡3個小時,吃一頓飯。最誇張的是,在休息時間如此少的情況下,張藝謀每天還至少堅持5公裡的運動。張譯表示張藝謀每天只要睜開眼睛就投入工作中,沒有任何娛樂活動,勤奮又自律的精神讓自己深感佩服。有網友感嘆道:每個成功的人,必然會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張藝謀導演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有網友質疑張譯說的有些誇張了,一天一頓飯倒是可以做到,但是張藝謀年事已高,每天只睡三個小時這現實麼?身體能受得了麼?
  • 李蘭娟院士推薦新藥被指涉嫌利益輸送?真相究竟是什麼?
    2020年2月4日,李蘭娟院士所率的科研團隊公布了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重大科研成果——「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這兩種藥物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能起到抑制作用,而且效果不錯。在這疫情越發嚴峻的時期,這則消息無疑給全國人民打了一劑強心劑。
  • 李蘭娟院士勉勵小學生:希望你們善於問「為什麼」
    李蘭娟院士聽學生們匯報。校方提供中新網杭州5月28日電(童笑雨)「社會上到處都有科學難題,只要你善於思考研究、堅持不懈。希望你們從小開始,培養愛科學、愛鑽研的品質,善於問『為什麼』。」5月28日,在杭州崇文實驗學校,著名感染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如此勉勵學生。
  • 這場「學術發布會」主角竟是「小學生」 還被李蘭娟院士「點讚」
    你可別小瞧了這場「學術發布會」,因為它吸引來了李蘭娟院士,會上發布的兩項研究成果,還得到了李蘭娟院士的「點讚」!這兩項研究成果分別是五(7)班賈蘇馳同學的《基於數學模型的「新冠」疫情分析》和六(1)班朱李揚的《智能升降環保小便池的創新研究》。
  • 73歲李蘭娟在武漢的58天
    △李蘭娟院士脫下口罩後臉上留下的壓痕(資料圖)帶來「四抗二平衡」等方案,ICU病死率降至15%以下李蘭娟院士和團隊入駐武大人民醫院東院區時,帶來了曾在H7N9禽流感患者救治過程中累積總結的成功經驗——「四抗二平衡」方案,人工肝、微生態、幹細胞等新技術,這些技術能顯著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
  • 院士李蘭娟重推兒子公司研發新藥?
    近日,在網上流傳一篇名為《李蘭娟院士重磅推薦新藥為其兒子名下公司出品,只經過體外細胞初步測試》的文章,閱讀量高達10萬+。該文章稱,「阿比朵爾、達蘆那韋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而『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2種藥物,都是杭州華卓信息科技等機構的研究成果,而杭州華卓公司的董事長為鄭傑,李蘭娟為公司的董事,李蘭娟和鄭傑為母子關係。」有網友認為李蘭娟院士是在借疫情撈好處,發國難財。兩種藥品由誰研發?是不是李蘭娟兒子名下公司生產?
  • 70歲張藝謀每天只睡3小時,始終堅持跑5公裡
    儘管張藝謀已經70歲了,但他的生活與老年人的生活完全不同。他的日常工作安排緊張而充實,勤奮程度使他感到自卑。張主任說,張藝謀導演一天只睡三個小時,睜開眼睛後幾乎一直在工作。飲食也不同於普通人。導演一天只吃一頓飯,但堅持一天跑五公裡以上。
  • 李蘭娟:希望3月底新增病例清零!現在有兩個更為嚴峻的任務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3月10日報導,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表示:「現在全國範圍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武漢疫情也在明顯變好,希望3月底新增病例可以全部清零。」李蘭娟說,「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安排復工了,湖北整體上已經得到控制,病人明顯減少,存量也不多了」。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消息,3月1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4例,新增死亡病例22例(湖北22例),新增疑似病例31例。
  • 73歲的她,第一個建議武漢封城,凌晨4點到武漢,每天只睡3小時,為什麼還要被黑?
    和疫情戰鬥著關注「爸媽營」,在主菜單回復「健康」可查看【健康教育專題】好文「(李蘭娟)就是這次疫情裡,醫務人員的一個縮影,他們每天都要經歷這些勒痕。。。」首先,是某一個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文章,名為《李蘭娟院士重磅推薦新藥為其兒子名下公司出品,只經過體外細胞初步測試》。
  • 穿越人海,鄭樹森和李蘭娟院士伉儷牽手,網友:這碗狗糧我幹了
    3月31日下午,支援武漢將近兩個月的李蘭娟院士及其團隊成員返回了杭州,這也預示著我國的疫情基本接近尾聲。看到飛機降落的那一剎那間,鄭樹森院士特地戴上了眼鏡,因為他要第一時間看清妻子平安歸來,李蘭娟院士下了飛機,已經70歲的鄭樹森穿越了人海,一下子就走到了李蘭娟院士的面前,緊緊地握住的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