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學術發布會」主角竟是「小學生」 還被李蘭娟院士「點讚」

2021-01-09 杭州網

杭州網訊 你見過小學生舉辦「學術發布會」嗎?今天,崇文實驗學校就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創新研究室學術發布會」。你可別小瞧了這場「學術發布會」,因為它吸引來了李蘭娟院士,會上發布的兩項研究成果,還得到了李蘭娟院士的「點讚」!

這兩項研究成果分別是五(7)班賈蘇馳同學的《基於數學模型的「新冠」疫情分析》和六(1)班朱李揚的《智能升降環保小便池的創新研究》。

賈蘇馳同學是一個小「數學迷」,在疫情期間,他看到每天不斷變化的數據,便萌發了要做個研究的「念頭」,通過數學模型的分析,他明白了疫情期間為什麼要「居家隔離」以及正常防護的重要性。

六(1)班的朱李揚,則是憑藉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寫了一篇研究論文《智能升降環保小便池的創新研究》。

「上廁所時,我發現較小的小朋友由於小便池太高,上廁所不方便,如果增加小便池的尺寸,又會增加成本。於是我就想是否可以開發一個可以升降的小便池。在通過實地走訪和反覆試驗21次之後,我終於成功了。」

有趣的是,除了實現自動升降,這個小便池還能提醒安全距離,非常智能!在設計的過程中,朱李楊還根據大家的意見不斷升級改造, 譬如爸爸提出「環保」的理念,於是他就安裝了一個洗手盆,讓洗手的水可以循環使用用來衝洗便池。

「看完兩個小朋友的研究成果,我非常感動。這樣深刻的分析,是同學們的想法在老師的指導下,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拓展而得到的結果。從小有結合實際而進行探索、學習的能力,非常值得讚揚。」 李蘭娟院士在細細聆聽孩子們稚嫩的介紹後,特別肯定了崇文小海燕的探究意識。她還在現場還送給小海燕們八個字—開拓創新,勇攀高峰。

百忙之中的李蘭娟院士為什麼會來到崇文實驗學校呢?其實這次李蘭娟院士是「受邀」而來,在此之前,她收到了來自於崇文小海燕們的一封邀請信。信中提到,李蘭娟院士是崇文小海燕們最想成為的榜樣。

「看到新聞裡73歲高齡的李蘭娟,阻擊疫情爭分奪秒地深入一線,甚至晝夜不停地只睡了三小時,從病毒手中搶下生命。崇文小海燕們在疫情中學到的第一課就是心懷大愛,敬畏生命。」崇文實驗學校校長俞國娣說道。

今天,李蘭娟院士真的來了,她的到來讓整個校園都沸騰了起來,也將本屆「創新研究室學術發布會」推向了高潮。

「創新研究室學術發布會」是崇文每年科技節最閃耀的舞臺之一。在這裡,有探究興趣和能力的小海燕可以自主提出問題,在導師的幫助下進行定製的個性化研究,並以TED演講的方式進行隆重的研究成果發布分享,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個未來的「數學家」、「科學家」、「工程師」的舞臺。

活動最後,沈禹成同學向李蘭娟院士贈送了紀念畫作,李蘭娟院士則為崇文少先隊員寄語題詞,勉勵小少先隊員們扎紮實實學習,健健康康成長,在前進的道路上策馬揚鞭,讓自己成長為祖國未來發展的國之棟梁。

經歷這次特殊的疫情課堂,崇文小海燕積極地用自己所學,對接這場病毒阻擊戰中的科學與數學現象,從一個個看似普通的問號開始萌芽,大膽地想像,嚴謹地探究,勇敢去創造。而在李蘭娟奶奶身上,崇文學子更懂得了科學研究不僅是對真理的叩問,它還是大愛,是勇氣,是擔當更是堅守!

相關焦點

  • 小學生學術發布會得到院士點讚!李蘭娟院士今天中午走進崇文實驗學校
    今天中午,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音樂廳出現了激動的一幕,李蘭娟院士出現在學校的「創新研究室學術發布會」上,親自為學校學生的論文做點評。李蘭娟院士聽完一位六年級學生的研究論文後肯定了孩子們的探究意識,為同學們善於思考的精神點讚。
  • 李蘭娟院士現場點評,杭州這所學校的「學術發布」很驚豔
    李蘭娟來到學校,是接受崇文孩子們的邀請,參加一場特別的「學術發布會」——崇文實驗學校2020小海燕創新研究室成果發布會。「是李奶奶!李奶奶來啦!」中午十二點,學校的禮堂沸騰了。孩子們看到了入口處李蘭娟院士的身影,站起來用力地鼓掌。李蘭娟奶奶,是孩子們心中的「抗疫女神」。
  • 李蘭娟院士勉勵小學生:希望你們善於問「為什麼」
    李蘭娟院士聽學生們匯報。校方提供中新網杭州5月28日電(童笑雨)「社會上到處都有科學難題,只要你善於思考研究、堅持不懈。希望你們從小開始,培養愛科學、愛鑽研的品質,善於問『為什麼』。」5月28日,在杭州崇文實驗學校,著名感染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如此勉勵學生。
  •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講漢語,闡明3點
    幾天前,李蘭娟院士應美方邀請,為他們分享我國抗擊疫情的寶貴經驗,從始至終全程講漢程。不信的朋友可以找這段視頻看看,全程講漢語,並且帶著浙江紹興方言。不僅沒有影響講解效果,而且那些專家個個像小學生一樣認真聽講,有些聽不懂的自帶翻譯。美國人能聽得懂紹興普通話嗎?這要在以前,估計人們想都不敢想。
  • 鎮江一小學生收到李蘭娟院士回信:長大做祖國的棟梁!
    4月9日,鎮江實驗學校一(11)班的小學生李政亦收到了李蘭娟院士的回信,寥寥幾句簡單的話語卻讓她激動不已!「真的太開心了!沒想到李奶奶給我回信了。」 李政亦收到回信 李政亦的媽媽張女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女兒一直沒開學,只能宅在家裡,除了堅持上網課和必要的學習、運動外,也經常關注新聞,尤其喜歡中央四套七點前播放的鐘南山
  • 李蘭娟院士給同學們寫了一封信
    2020年伊始,每個中國人都被捲入了一場特殊的戰役中,在這場舉國上下同仇敵愾的戰鬥中,無論是醫護人員,還是軍人、工人、農民……每個人都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而在這些人中,高級別專家組成員,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和73歲的李蘭娟院士逆風而行的身影,更是讓我們感動。
  • 公交車上一份特殊的失物:寄給李蘭娟院士的23封信和7個快件 回到了...
    4月10日晚上10點多,鄧師傅在結束了運營回場進行「一圈一檢」的時候,在後排座位旁的地板上,發現了一個手提袋。他打開手提袋後發現,裡面裝著滿滿的信件和快件,收件人均寫著李蘭娟院士,寄件人不僅來自杭州本地和省內寧波、溫嶺等城市,還來自上海、北京、揚州、馬鞍山、巢湖、瀋陽等城市,最遠的信件是從新疆阿克蘇寄來的。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誰說一定要學好英語
    在這段時間,我國出現了許多醫療英雄,而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兩位老人,一位是84歲的鐘南山院士,另一位則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 他們都是在這場疫情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人物,在國家最危難的時刻,作為高齡醫護人員,本可以退居家中修養,但他們依然選擇奮戰在一線,讓無數年輕人看到了什麼叫責任與擔當。 美國的疫情已經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他們已經是全球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當前已經突破了82萬人。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邀請李蘭娟院士分享抗疫經驗。
  • 李蘭娟院士狠批英國「群體免疫」法:不負責任!嚴重失職!
    3月16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在採訪中也首次對這種觀點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李院士說:這是對老百姓不負責任的做法,是非常失職的行為。這種病毒傳染性很強,變成重症會導致死亡,我們中國為他們創造了很多的經驗,我們為他們贏得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他們本來是可以有充分的準備的,明明是可以把中國的經驗好好地學過去的,作為國家的領導者,他們應該為老百姓負責任。
  • 李蘭娟院士推薦新藥被指涉嫌利益輸送?真相究竟是什麼?
    但沒有想到,2月5日,基於上述兩種藥物,有自媒體平臺發出內容指出李蘭娟院士宣布的以上兩種藥物為其子鄭傑旗下公司的研究成果,因此李蘭娟院士的科研成果存在利益輸送嫌疑,並且該質疑內容短時間內在網絡迅速發散,對李蘭娟院士及團隊造成負面輿論趨勢。
  • 感動:年過70的李蘭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時,終帶來好消息
    當你在沒日沒夜的睡覺時,年過七旬的李蘭娟院士正奮鬥在武漢一線,每天只睡三個小時。2月2日,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來到武漢。年過70的她凌晨4點下火車,吃過早餐就接著開會。記者採訪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這樣說李蘭娟院士 :「70多歲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晝夜, 她凌晨4點下火車,吃過早餐就接著開會
  • 表彰大會上,鍾南山被授予「最高榮譽」,為何李蘭娟院士卻沒有?
    特別是鍾南山院士在這次疫情中表現出了的冷靜,抗擊疫情表彰大會於9月8日上午隆重召開,但這個獎項也讓很多人想起了一個人,也是這場疫情的最前線的李蘭娟院士,為什麼她沒有獲獎? 其實,李蘭娟和鍾南山在工作上性質是一致的,但雙方性質重疊後,鍾南山院士給人的感覺稍微好一點,雙方在工作上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疫情防控方便的話,鍾南山院士比李蘭娟院士貢獻更大。
  • 李蘭娟院士團隊返浙
    這支1010人的大部隊,由浙江省援鄂重症新冠肺炎救治李蘭娟院士國家醫療隊、浙江省援鄂第三批醫療隊、浙江省援鄂第四批醫療隊、浙江省援漢防疫組、浙江省支援荊門前方指揮部等隊伍組成。李蘭娟院士團隊由11人組成,包含感染病學、重症醫學、院感、護理等領域專業人員,在漢指導疫情防控59天。2月2日團隊抵漢後,進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
  • 訪談|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亮相《可凡傾聽》
    11月28日,《可凡傾聽》還將播出李蘭娟院士專訪,兩大重磅嘉賓、兩期「王炸」節目,《可凡傾聽》正在努力踐行一檔全國知名人文欄目的社會責任。 醫者的大愛都來自家庭 「父母給我最大的教育可以概括一句話,當老實人、做老實事,這是給我一個最大的教育。」鍾南山說。
  • 金華一中開學典禮請來李蘭娟院士!視頻寄語振奮人心
    這位神秘嘉賓就是和鍾南山攜手戰疫的院士面孔、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傳染病學家李蘭娟院士。方家鴻託朋友輾轉聯繫上李蘭娟時,李蘭娟雖然要務纏身,但仍從百忙中抽出時間,為金華一中學子加油鼓勁:新學期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開學了,這非同尋常。在這場抗擊新冠疫情的防控的戰鬥中,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上下同心,眾志成城,取得了抗擊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階段性勝利,充分展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
  •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誰更能展現國際話語權?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最近幾天,高福院士、李蘭娟院士又分別在鏡頭上露面了,他們一個全程「飈英語」,一個全程「紹興話」,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高福院士接受CGTN(CGTN是中國國際電視臺,或稱「中國環球電視網」的英文簡稱)的採訪,說:「我從未說過不存在『人傳人』」。
  • 李蘭娟: 從赤腳醫生到院士
    傳染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  浙江在線11月1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苗)李蘭娟的日程安排精確到了分鐘,坐診、科研、行政、講座、接待來訪……71歲的年紀,在這位中國傳染病界的領軍人身上似乎看不出痕跡
  • 蕭山小朋友給李蘭娟院士寫信:期待與您相約春天 李奶奶回信了!
    > 【最新消息】本端記者將小朋友們的信轉給了李蘭娟院士團隊
  • 73歲的李蘭娟,院士出身,70年代的她從這所學校畢業
    院士是我們國家科研學術領域給人榮譽最高的一個等級,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院士就是高級的代名詞。一些人一生都致力於科研工作,但是也不一定能夠獲得院士頭銜。從難度上來看,就能夠看出來院士頭銜的含金量有多高。現如今國家設有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這兩類,從類別上區分,中科院院士是偏於學術,而工程院院士則是更加注重技術和實際應用。
  • 李蘭娟院士:不怕發現的多,就怕漏掉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情況是當下民眾高度關注的問題,為增加更多防控疫情的報導,及時傳遞權威核心信息,今天中午12:00,浙江新聞頻道並機直播浙江衛視特別節目《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接受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