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臭河湧到網紅打卡點,番禺這條河湧變了!

2020-12-24 廣州日報

盛夏,勝石河畔,村民愜意地在大榕樹下乘涼、聊天。勝石河裡,美人蕉開得正豔,魚兒遊得正歡。這是記者近日在番禺區鍾村街勝石河見到的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

很難想像,3年前勝石河還是一條黑臭河湧,村民避之不及,也不相信河湧能夠變清。

雷開平是鍾村街河長辦一名退休幹部,他在勝石河畔居住了20多年,他家的客廳、陽臺正對勝石河,「以前親戚朋友都不願意來我家,覺得太臭了。」雷開平說,勝石河位於市橋河上遊,全長2點多公裡,是鍾村街轄區內最黑臭的一條河湧。為了不汙染市橋河水質,勝石河連接市橋河的水閘長期關閉,河湧得不到換水、補水,長期黑臭,沿岸居民意見很大。

作為一名治水「老將」,雷開平剛開始也不相信河湧能變清。改變從2017年開始,雷開平見證著河湧裡的淤泥被挖走、黑臭的河底被清洗、排入河湧的汙水口被堵上、汙水被截走、通過科學的調水、補水,勝石河一天一天地變化。到了2018年,河水開始不臭了,魚也開始重現,河湧裡種上了美人蕉等水生植物。

在改善水質的同時,鍾村街對勝石河兩岸環境進行美化,鐵腕拆除沿線建築,貫通岸道,升級護欄,增設燈光照明和休閒石凳。勝石河邊的三寶公園地塊原來是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物業,租給餐飲店經營,每年租金不菲。但為了還大家一湧綠水,給群眾一個優美的環境,鍾村街將建築全部拆除,建起了三寶公園。園內設有生命樹、螞蟻等大型雕塑,體現鍾村人民勤勞、頑強拼搏的精神。夜晚在燈光的映襯下,三寶公園格外地美麗,成為鍾村街一大網紅打卡點。此外,鍾村街還在勝石河旁鍾一村廠房的外立面繪上牆畫並加裝燈飾,形成了一道靚麗風景線。

每天早晚,眾多群眾沿著勝石河散步、休閒娛樂,雷開平就是其中一員。「沿河一圈大概1個鐘,一路上鮮花、魚兒相伴,非常地愜意。」雷開平說,妻子則經常帶著孫女在三寶公園玩耍,孩子爬上爬下非常開心。勝石河畔的大榕樹則是村民休閒聊天的好場所,村民三五成群在大榕樹下聊聊家長裡短、下下象棋休閒娛樂。

記者在榕樹下和梁伯攀談起來,梁伯的家就在勝石河邊,以前因為河湧黑臭,他家的房子都不好租,現在河湧治理好了,湧邊的房子成了一線湧景,非常受歡迎,租金也上漲了。「勝石河就是我們的『母親河』,看著它從黑臭河湧變成如今這樣水清岸綠,真是打心眼裡開心!這樣的環境來之不易,我們都會珍惜並自覺維護的。」梁伯感慨地說。

河湧治理無終點!目前,番禺區鍾村街正在推進勝石河暗渠暗管清淤分流項目並在勝石河打造瀑布噴泉景觀,待工程完工後,勝石河將變得更加美麗,村民對勝石河更加美好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陳曉潔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 肖桂來 通訊員 蔡錦坤 陳曉潔 簡己政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林靜

相關焦點

  • 茶山這9條河湧年底前消除黑臭!
    茶山這9條河湧年底前消除黑臭!「之前每到枯水期,不少河湧的河床比較乾枯,河湧內的水體無法很好地流動,黑臭水體積存在河道內,並影響水體修復能力。」該項目總工程師譚成鋼稱,「建設蓄水壩能在枯水期的時候保持河水水位的穩定,確保河湧水體相互連通,流動水體與益生菌充分接觸後,益生菌群吸食分解水中的汙染物,並實現自我倍增繁殖,從而增強河湧自我淨化的功能。同時,穩定的水位能使益生菌群長期布滿整條河湧,幫助河道進行生物淨化,從而減少河道汙染和蚊蟲滋生,最終去除黑臭水體。」
  • 廣州44條河湧治理水質三年後返黑返臭
    日前,環保部門透露,亞運前後大規模治理的113條河湧,今年再次對其水質進行監測,對比2010年8月時的水質,55條河湧水質有所改善,14條持平,44條變差,也就是說,有將近四成治理過的河湧水質變壞。 廣州市共有大小河湧231條,石井河只是其中一條,其他河湧現狀如何呢?5月3日到5月16日,半個月時間內記者陸續走訪了市區主要河湧,這些河湧大多是亞運前後重點治理過的,曾一度告別了黑臭。
  • 治水「速度」——四年消除50條黑臭水體
    2016年5月,廣州市下達全市152條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其中番禺區黑臭水體有50條,2018年7月,番禺區39條黑臭水體被納入住建部監管平臺,要求2018年底前實現「初見成效」目標,2020年底前實現「長制久清」目標。任務之重、難度之大、時間之緊迫,史無前例。
  • 2017年廣州治水交出亮眼"成績單" 35條河湧按時達標
    車陂湧按照國家和廣東省的要求,廣州納入國家住建部和國家環保部黑臭水體整治平臺的35條河湧,要在2017年底前消除黑臭。邁入2018年,「說好的」任務是否已經完成了呢?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12月25日,35條黑臭河湧整治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經過第三方評估單位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評估,全部達到住建部提出的「初見成效」標準,下一步等待住建部和環保部的核查。這些黑臭河湧是否真的已經「初見成效」?
  • 河清魚兒遊,綠水碧道繞,這條河湧變美了
    來到廣州市白雲區同德圍湧(新市街大埔段)可以看到,新建成的碧道平整、美觀,河湧兩岸的柵欄也古樸雅致,加上美麗的花基映襯,大埔村因此平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不時還有三五行人在此駐足,憑欄望景,水清魚躍。 這些天翻地覆的變化,全賴近兩三年的持續綜合治理。隨著同德圍湧水質變好,河湧兩岸環境變美,居民閒時散步、觀景有了新去處。
  • 中山這些黑臭河湧要整治了!有你家門前的嗎?
    網友「11哥小欖仔」留言 希望有關部門處理一下小欖寶豐桑枝圍北街路與太豐路交接處排汙問題,一到下雨天就不停地排放臭水,整條河都是黑色的汙水,人聞到都是頭暈眼花的,有關部門重視一下。
  • 按每天約4公裡的完成進度推進汙水管網建設,虎門河湧水質逐步變好...
    虎宣供圖大寧社區中南部的江門湧發源於蒲蘆山,江門湧從過去的河水黑臭、水體狀況令人生厭,通過控源、截汙、清淤、活源等一系列有效舉措,已變得水質清淨、兩岸整潔,吸引周邊的群眾重新回到河湧旁,感受水環境改善帶來的生活品質提升。
  • 水清岸綠繪就碧水生態畫卷 打造黑臭水體治理中山樣本
    在黃邊坑釣魚的梁先生告訴記者:「水質變好後,魚多起來了,沒事我就過來釣魚,在河湧邊風吹著很舒服,今天水流有點急,現在還沒收穫。」昔日的臭河湧,今日變身為濱水公園、城市風景線,中心城區白石湧、馬恆河、黃邊坑等河湧的變化是中山市治理黑臭水體成效的縮影。近年來,中山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加大投資,補齊汙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開展黑臭水體全流域、全系統治理。
  • 龍江:炮臺湧、橫坑湧摘掉「黑臭」帽子_新聞速遞_順德城市網
    龍江鎮在去年完成龍山大湧、西溪世埠湧、河澎湧共3條城鄉黑臭水體驗收工作基礎上,今年,須繼續完成炮臺湧(城鄉黑臭水體)、橫坑湧(農村黑臭水體)2項整治任務,達到消除黑臭的效果。炮臺湧:與樂龍路沿線的龍躍大湧相連
  • 廣州整治黑臭水體見成效
    珠江穿城而過,上百條河湧匯入其中。因水得城,依水而建,水是廣州城市的靈魂。但曾經,黑臭的河湧、溝渠,也一度讓百姓頗為頭疼。 2018年以來,廣州市以納入國家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為重點,探索特大型城市治水的有效路徑——兩年多來,當地有哪些創新實踐?居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 餐具清潔公司汙水流入河湧
    黃埔廣州開發區兩家餐具清潔企業,沒經環評就開工,汙水流到河湧    惡臭難聞曾多次舉報     根據村民舉報,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廣州開發區蘿崗街嶺頭村,這家名為廣州協誠餐具清潔服務公司位於廣州幹部療養院旁,門前就是一條河湧,河水發黃,遠遠可以看到,該公司洗碗區出水口的汙水流向河湧,水面上漂著一層油汙,並散發出陣陣惡臭味。河湧另外一邊卻是蘿崗綠道。
  • 龍江鎮昨召開炮臺湧、橫坑湧黑臭水體綜合整治驗收工作會議
    珠江商報訊 記者何蘊瑤報導:昨日上午,龍江鎮組織轄區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相關村居、辦所負責人等召開黑臭水體綜合整治驗收工作會議,對近期完成整治的炮臺湧、橫坑湧進行了實地驗收2020年12月21日上午,龍江鎮舉行炮臺湧、橫坑湧黑臭水體綜合整治驗收會議,圖為炮臺湧現場。
  • 全國首個河湧博物館落成「傍」東濠
    東濠湧博物館為傳承城市文化而建,但走的卻是「平民風」,東濠湧博物館的講解員也都來自附近的街坊,越秀區宣傳部長劉梅介紹,這種「平民風」會讓更多老百姓喜歡這座博物館,廣州「水城」文化也因此可以在這種潛移默化中很好地傳承。為此,東濠湧博物館準備向全廣州的街坊公開招聘博物館館長。
  • 清淤5萬立方米,建造23座截流井,在漢央企助力中山市黑臭水體治理
    ,引起中央環保督察組高度關注,當地提出力爭今年年底全面消除解決這一攻堅問題。記者今從在漢央企中國一冶獲悉,歷經150餘天奮戰,繼中央環保督察組督辦的黃邊坑竣工後,第二條督辦河道——西河湧已告別黑臭,周邊居民重獲宜居環境,為後續河湧治理施工奠定堅實基礎。
  • 黑臭水體如何繼續治?中山水務組織觀摩交流會定基調
    依江傍海,河網密布,中山自古是嶺南水鄉。然而,隨著經濟發展,部分都市生態環境問題凸顯,汙水處理能力不足,地下河、內河汙染嚴重,城區黑臭水體影響人居環境……面對嚴峻的生態問題,中山市高度重視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特別是「十三五」以來,中山不斷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推進河湧治理。
  • 中山:前山河流域、岐江河流域-板芙鎮、南朗流域黑臭(未達標)水體...
    12月16日,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謝世華主持召開前山河流域、岐江河流域-板芙鎮、南朗流域黑臭(未達標)水體綜合整治工程啟動會議並作工作部署。市水務工程建設管理中心、三鄉鎮政府、坦洲鎮政府、板芙鎮政府、南朗鎮政府等相關人員參加會議。
  • 他們講述一條河湧的蛻變
    「經過治理,長青渠水質明顯好轉,看著水清岸綠,我們也感到很自豪」「從2018年至今一直在長青渠負責垃圾清理,我認為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是一種責任」......河湧水質清澈,在兩邊的樹木的倒映下,河面上碧波蕩漾,形成了一條綠色水道,再談起長青渠的變化,環保工作者、環衛工等心生自豪感。
  • 望牛墩鎮洲灣村內河湧「摘帽」:昔日黑水河,今日魚兒遊
    河岸沿線種植了多種花色的美人蕉,紅、粉、橙、黃,非常漂亮。  莫楚勇說,水生美人蕉花期比較長,能夠吸附水中鉛、汞、鎘等重金屬,目前在生態工程修復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得益於幸福美麗村居工程,洲灣村內河湧在綠化工程中,改造了沿河的欄杆、升級堤岸道路,在堤腳處種植了美人蕉等水生植物。  如今的洲灣村內河湧,已成為周邊村民休閒的好去處。
  • 廣東廣州全市147條黑臭水體已全部消除!
    廣州市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等聯合制定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工作部署,系統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市城市建成區147條黑臭水體已全部消除黑臭,治理後的河流煥發新活力、呈現嶄新面貌,時隔多年重現晴日「白鷺成行」、夜晚「螢火蟲飛舞」的美麗景象,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認同感、幸福感。縱觀廣州治水的奮戰之路,前瞻治理攻堅未來可期,離不開「抓源頭、補短板、保生態、強機制」四個關鍵。
  • 廣州永慶坊:百年騎樓古巷成網紅打卡地
    廣州永慶坊:百年騎樓古巷成網紅打卡地 2020年07月17日 12:59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