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認為,90%~95%的高血壓為原發性的,也就是找不到導致高血壓的明確原因。
但實際上,與高血壓共存的疾病很多。但從共存的疾病中找到因果關係,並確定為繼發性高血壓的病因面臨挑戰。
按照因果關聯的標準,治療共存疾病可緩解高血壓。
近期,由一位內分泌專家、一位腎臟病專家、一位心血管專家組成的頑固性高血壓專家組認為,在全球高血壓流行過程中,肥胖是「房間裡的大象」,應該把肥胖作為繼發性高血壓的一種病因。
他們認為,在繼發性高血壓病因中,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慢性腎病、腎血管性高血壓、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等,都是在已有高血壓的基礎上被發現的,有相當大比例的患者,即使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也沒有緩解高血壓。
嗜鉻細胞瘤雖然很罕見,卻是高血壓「最典型」的病因,大多數患者經手術治療後,高血壓可明顯緩解。
註:*:某些病因治療後高血壓緩解證據不確定或不強;△:庫欣病(垂體)確診前的病程比庫欣症候群(腎上腺)長得多;:肢端肥大症即便成功治療後,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緩解率也很低,因為即便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恢復正常,血管異常和結構性異常仍持續存在
作者指出,肥胖與高血壓之間不僅有生物學上的合理關聯,而且減肥手術等減肥治療對於緩解高血壓有巨大的影響。
但包括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會(ACC/AHA)和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在內的幾個學會並沒有把肥胖作為高血壓的一種病因。
肥胖與高血壓關聯的可能機制包括:交感神經系統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腎小管鈉重吸收增加、高胰島素血症、瘦素抵抗,等等。
作者指出,減肥是降壓的一種明確的非藥物治療建議。
據估計,體重每減輕5%,血壓降低20%~30%。因此,減肥手術可被認為是驗證「肥胖是高血壓的確定病因」的好例子。
實際上,來自觀察性研究的證據也表明,減肥手術帶來的長期高血壓緩解率是標準治療的2~3倍。
GATEWAY隨機研究顯示,隨訪12個月後,手術組中分別有51%和45.8%的患者診室血壓和24小時動態血壓緩解,而藥物治療組中所有患者仍需依賴降壓藥物。
2015年全球疾病負擔報告顯示,全球有1.08億兒童和6.04億成年人肥胖。過去25年內,全球70%以上的國家肥胖患病率均增加了一倍。
2012年,我國≥18歲居民中超重率30.1%,肥胖率11.9%;與2002年比,增幅分別為32.0%和67.6%。
如果肥胖被相關學會認為是高血壓的繼發形式,那麼肥胖將成為最常見的高血壓病因。
來源:
[1]Madson Q. Almeida, Giovanio V. Silva, Luciano F. Drager. What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Secondary Hypertension?: An Interdisciplinary Discussion. Curr Hypertens Rep, 29 Oct 2020.
[2]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編寫組.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概要. 中國循環雜誌, 2020, 35(9): 833-854.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0.09.001【下載全文】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很多疑難複雜病例,一個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來源:中國循環雜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