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什麼沒有支持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2020-12-25 王靜靜家常事

不是不想反抗,也不是不想支持扶蘇上位,而是因為蒙氏家族根本沒有反抗的資本!秦始皇生前,就對太子扶蘇持有警戒之心,對皇族宗親一直採取限制措施,避免做大威脅政權穩定。為了避免之前皇族宗親同室操戈手足相殘的悲劇,秦始皇稱帝後並沒有分封皇室子弟為王拱衛皇權,而是採取內廷、外廷、皇族三者相互制衡方式維持政權穩定,三者代表人物分別為趙高、李斯、扶蘇。為了防範扶蘇提前上位逼宮,秦始皇把扶蘇派去戍邊。

秦始皇死後,趙高、李斯迅速聯手,控制了政局。扶蘇代表的皇族勢力,得到了蒙氏家族支持,有一套完整的班底,如果扶蘇上位稱帝,那麼必然會對秦始皇留下的內廷、外廷進行清洗,以便留下政權空間讓自己的人馬填補。因此,一個強勢皇子的上位是不符合趙高和李斯的利益的,因此,兩者聯手矯詔逼扶蘇自殺。為什麼扶蘇束手就擒坐以待斃呢?因為趙高和李斯的力量加起來遠遠大於扶蘇和蒙氏家族的力量,趙高控制了秦國權力中樞,代表了秦始皇直屬人馬的利益,李斯控制了中央政府,代表了中央和地方官僚的利益,在此情況下,扶蘇拿什麼來對抗呢?

那為什麼蒙氏手握重兵不去反抗呢?在秦始皇防範之下,扶蘇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直屬軍隊,秦始皇必然會派出類似的監軍去制約蒙氏。蒙氏家族雖然支持扶蘇,但是他的軍隊仍然屬於秦朝軍隊,而不是蒙氏家族和扶蘇的私人部隊。因此,蒙氏家族雖然手握重兵,但這個兵並不會完全聽蒙氏指揮。軍權仍然屬於皇帝,蒙氏如果叛亂的話,只會給其他人機會,用他的人頭給其他人上位。

那為什麼會選擇胡亥呢?因為胡亥沒有根基,容易控制,一個弱勢的皇子才符合趙高和李斯的利益。所以,為什麼歷史會有那麼多幼兒皇帝、痴呆傻皇帝的出現?為什麼不立賢立長?因為只有這樣才符合貴族門閥和官僚的利益啊。

相關焦點

  •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何沒有支持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公子扶蘇收到詔書就預自殺,將軍蒙恬感到不對勁就阻止扶蘇,扶蘇對蒙恬說:「父親命兒子死去,還要請示什麼!」扶蘇說完這句話後就自殺了。蒙氏兄弟,蒙恬管軍事在外統兵,蒙毅掌朝政在內輔佐秦始皇,此時想支持公子扶蘇繼承皇位也來不及了,並且使者下達詔書之時,蒙恬也失去了兵權。
  • 《大秦賦》之蒙氏家族:蒙驁、蒙武、蒙恬、蒙毅最終結局如何?
    對於蒙氏家族來說,不僅為秦國一統天下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後,蒙恬和蒙毅兄弟,更是成為其左膀右臂,輔佐其治理天下。那麼,問題來了,《大秦賦》之蒙氏家族:蒙驁、蒙武、蒙恬、蒙毅最終結局如何?一、蒙驁首先,對於秦國的蒙氏家族,始於蒙驁這位戰國名將。蒙驁(?
  • 扶蘇為什麼要自殺?明明坐擁大將蒙恬,以及30萬大軍
    扶蘇直愣愣的話激怒了秦始皇,他也顧不上他的長子身份了,一怒之下派他去協助蒙恬修長城,順便抗擊北方匈奴。也正是秦始皇的這個決定,使扶蘇去到了惡劣偏遠的北方,認識了蒙家軍的首領蒙恬,和他結成好友,身邊也有了三十萬秦軍,在遠離朝堂的地方也算是過得不錯。
  • 秦始皇「發配」公子扶蘇卻頗為蹊蹺,嬴政此舉實為明降暗升!
    假的詔書發出之後,其實他們也不是很有把握,要讓手握重兵的扶蘇和蒙恬馬上接詔自殺,覺得他們也沒有那麼傻。扶蘇和蒙恬兩人統領著30萬的大軍在帝國北疆,那實力可是妥妥的,如果扶蘇一拒絕,就憑趙高他們的實力完全無法對抗。因此,策劃這個計劃的三人一直是很心虛的,他們只是在下一招險棋!
  • 扶蘇接到胡亥的假聖旨,不是草率地自行了斷,而是太情緒化了!
    從聖旨本身來說,扶蘇接到的是百分之一百的真聖旨。在扶蘇不知道秦始皇已經駕崩的情況下,他根本無法識破假傳聖旨這件事。在不知道秦始皇已死的前提下,扶蘇根本沒勇氣造反。因為,如果秦始皇活著,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既然這樣,接到聖旨只有死。不過這件事也確實反映出扶蘇極端畏懼秦始皇的問題。
  • 秦始皇死得很倉促,他的死因也有很多種猜測
    秦始皇本身就是一個存在爭議的人,他一統七國雄才偉略自然不必說,不過除此之外,他大肆屠殺也是殘忍決絕。那麼秦始皇到底是怎麼死的呢?小編一一道來。第一種說法是秦始皇死於疾病。秦始皇在一次東巡的時候被六國的死士刺殺,當時有一個死士直接用錘子向他轎子後面的地方砸了過來,瞬間將地面砸碎,如果不是被人阻止,恐怕秦始皇就被砸成了肉泥。
  • 扶蘇公子:大秦帝國復興的最後希望
    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雖為嬴姓,卻不叫嬴扶蘇。一稱公子扶蘇,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後期的陳勝吳廣起義,打著的為扶蘇公子正名的旗號。歷史對這位太子的記載並不公道,司馬遷在《史記》中只是寥寥數筆,卻還是側寫旁描。所以,我們想要完整地了解這位扶蘇太子,在今天的確是一件難事。
  • 陝西發掘秦始皇女兒嬴陰嫚墓,墓中景象令人揪心,專家:胡亥夠狠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掉六國,自稱始皇帝,希望他的子子孫孫能將皇位傳承下去,但是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夢想,他死後秦朝只綿延了一代。歸根結底,是繼位者不行。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東巡時離開了人世,臨死前憂心國事的他令人傳為給扶蘇,但是他身邊卻有一位其心可誅的宦官趙高。趙高為了維繫自己的權勢與生命,逼迫李斯與他密謀皇位,就這樣皇位到了秦始皇最小的兒子胡亥手上。他們並未及時地向眾人宣告秦始皇死去的事情,目的就是為了假借秦始皇的名義傳為給扶蘇逼他自殺。
  • 蒙恬臨死前留下兩句話,為何曹操每讀一次就哭一次?我們錯怪他了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就曹操這樣一個冷血的梟雄竟然對幾百年前秦朝大將蒙恬臨死前留下兩句話深有感觸,他每讀一次就哭一次。那麼,蒙恬在臨死前到底說了什麼,曹操為什麼每讀一次就哭一次,其中到底有什麼隱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了解一個不一樣的曹操,我們可能都錯過了他。
  • 如果秦始皇沒死或者皇位傳給扶蘇,秦朝還會滅亡那麼快嗎
    在秦始皇去世後的三年,秦朝就滅亡了。而滅了秦朝的也正是劉邦和項羽兩位英雄。雖然歷史沒有回頭路,但是小編今天還是想要假設一下,如果他沒有死,而是一直當政的話,那項羽和劉邦能夠將秦朝滅亡嗎?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從三個方面來探討一下,如果秦始皇還在的話歷史將會怎樣呢?其實在劉邦和項羽之前,還有一件對於秦朝的滅亡有推動性作用的事件,那就是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
  • 指鹿為馬的趙高,為什麼能夠左右秦二世,他的下場是什麼
    翻開秦朝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國,在秦始皇末期,有一個巨大的、根本性轉折點,也是一個決定秦朝命運走向的標誌性事件「沙丘之變」。 沙丘之變,也叫沙丘政變,他發生在公元前210年,也就是秦始皇的第五次巡遊。當時,跟隨秦始皇巡遊的主要人物,有中車府令趙高、右丞相李斯、小公子胡亥,以及大將軍蒙恬的弟弟蒙毅。
  • 蒙恬被賜死前說了兩句話,曹操每次讀了都會哭,或許我們錯怪他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患病,到沙丘已身體不支,最終死在行宮。在臨終前,秦始皇遺詔,讓公子扶蘇從北方邊境回鹹陽主持葬禮,而這封遺詔被解讀為立扶蘇為新君。此時,跟隨車隊的李斯、趙高心生恐懼,對死對頭蒙恬蒙毅十分不甘,密謀重新寫出詔書,讓幼子胡亥繼位,並發假詔書賜死扶蘇和蒙恬。
  • 秦始皇終於死了
    他想到了遠在邊境的公子扶蘇,不知道什麼原因寫好的信沒有發出去。        這封沒有發出去的信,可能是造成秦始皇死亡的真正原因。        當時留守在秦始皇身邊的胡亥和趙高不想扶蘇來當皇帝,只有在扶蘇回來前讓秦始皇死了,胡亥和趙高的目標才能實現。
  • 李斯那麼聰明,為何不幫賢明的扶蘇,而幫昏庸的胡亥繼位呢?
    公子扶蘇寬厚待人,與蒙氏兄弟的關係最好,即便當面頂撞了始皇帝,被貶到邊疆為監軍,還是蒙恬在身邊教導和護衛,可見二人關係之親密。因為治國理念的不同,扶蘇與李斯的矛盾顯而易見,平常走到一起去,那關係可想而知,不是死敵已經算是不錯了,反正絕不會是朋友。3、李斯私心太重。
  • 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時身強體壯,因愛做這些事,導致他英年早逝?
    有人說可能是秦始皇的身體不好,生病死的。那麼秦始皇的身體怎麼樣呢,其實秦始皇的身體非常好。用一個典故分析一下他的身體素質。荊軻刺秦王,當時圖窮匕首現,電光火石之間,秦王剁了匕首,就把荊軻撩到了,一劍砍中荊軻的大腿,自己毫髮無損。他的身體和武功功底,絲毫不比武藝高強的荊軻差。可是誰能想到秦始皇死前非但沒有任何身體異樣的跡象,而且還精力充沛,身體強健?
  • 存亡時刻:扶蘇之死與秦始皇生命的最後幾天 第四更
    扶蘇和嬴政的政見相異,而扶蘇的勢力又真的能助他貫徹異見,所以他的優勢也反而變成了劣勢。所以,對嬴政來說,與其選擇一個倒行逆施的扶蘇,還不如選擇一個認可自己的胡亥。那麼認可父親的胡亥,真的追隨始皇帝的執政理念了麼?很大程度上,是的。
  • 秦王子嬰那麼容易就殺了趙高,秦二世為什麼做不到?
    王翦、王賁、蒙恬、李信這些名將令六國殘存勢力不敢妄動。只要大秦不內亂,無論是六國的殘存貴族勢力,還是新生的農民起義軍,都無法在短期內打敗這個大一統王朝!秦國經歷七代明君,好運氣似乎已經用盡了。秦始皇駕崩後,胡亥在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趙高的支持下登基為帝。
  • 《秦始皇》⑨ | 他喜歡的笨小孩,賜死了太子
    秦始皇死後短短三年,大秦帝國覆滅。我們只需講講秦朝滅亡的過程,秦始皇的形象就會自動浮現出來。 秦始皇認為只要牢牢地控制住中央,就算發生什麼萬一,也能保全中央。他萬萬沒想到,事情並不會像他預期的那樣發展。就像秦始皇曾想依靠「焚書坑儒」來控制百姓的思想。但詩書可以燒掉,人心是燒不盡的。
  • 秦始皇重用趙高並非沒有理由,趙高的過人之處數一數二
    有時歷史能給人一種恍惚似曾相識的錯覺,秦始皇死後沒幾年,秦國就在趙高的禍害下滅亡了。當初趙高是一個聰明而又知隱忍的人,沒有過人之處,趙高怎麼能脫穎而出被秦始皇所重用呢?到他40歲的時候,也許是仕途太順利了他有點飄飄然了,一不留神觸犯了大秦的刑律,具體犯了什麼罪,史書上沒有記載。朝廷把趙高交給蒙括將軍的弟弟蒙毅審理,蒙毅和哥哥蒙括一樣,都是剛正不阿秉公辦事的人,不因趙高是秦始皇的窮紅人而法外開恩,最後判決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