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那麼聰明,為何不幫賢明的扶蘇,而幫昏庸的胡亥繼位呢?

2021-01-10 70後大叔講歷史

李斯能從楚國小吏躍升到秦帝國丞相,可見其確實聰明。在面對帝國繼承人的選擇上,他幫胡亥,而不助扶蘇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地位。

為何這樣說呢?從根本上講,扶蘇和李斯不是一路人,也走不到一塊去!如果扶蘇登上皇帝寶座,第一個倒黴的就是大秦丞相李斯,原因有3點:

1、治國之道不同。扶蘇以儒治天下,而李斯是法家代表。

李斯師從荀子,是戰國末期集法家之大成者,以「法」治國的理念以深入到他骨子裡,這一生都不可能再改變。

公子扶蘇從小接受儒家文化薰陶,他的理想是以「寬仁」治天下,跟法家理念是絕不相容的。理念之爭,在當時是十分慘烈的,焚書坑儒就是李斯一手造成的。

如果扶蘇上位,李斯的丞相之位絕對不保!至於會不會清算他之前對儒士的暴行,就看扶蘇是不是真的仁慈了。

2、親疏之別。扶蘇更親近蒙氏兄弟,對李斯較為疏遠。

公子扶蘇寬厚待人,與蒙氏兄弟的關係最好,即便當面頂撞了始皇帝,被貶到邊疆為監軍,還是蒙恬在身邊教導和護衛,可見二人關係之親密。

因為治國理念的不同,扶蘇與李斯的矛盾顯而易見,平常走到一起去,那關係可想而知,不是死敵已經算是不錯了,反正絕不會是朋友。

3、李斯私心太重。

李斯的成功,是因為他看透了「兩鼠論」,而「兩鼠論」的核心,就是不擇手段,努力上進,是自己永遠處於權力的中心,只有這樣才能安心地享受一切。

如果扶蘇上位,就會動搖李斯的根本,到那時,他根本無法反抗。所以,當危險來臨時,最好的處置辦法,就是把它消弭於萌芽時。

放到這件事上說,就是決不能讓扶蘇繼承皇帝位!這就是李斯努力的方向,所以當趙高找到他時,他很痛快地就答應了。

秦始皇東巡突然暴斃,只給扶蘇留下一道立即回京操辦喪事的詔書(意思明顯就是選擇了扶蘇做繼承人)。可是宦官趙高卻秘而不發,私下找到李斯密謀篡改遺詔,擁立胡亥上位,只說了兩句話,就戳到了李斯的痛處,使得一國丞相乖乖就範。

《資治通鑑》高曰:「君侯材能、謀慮、功高、無怨、長子信之,此五者皆孰與蒙恬?」

趙高一開始就找到了李斯的性格弱點,知道他私心重,尤其對自己在秦帝國的權勢地位看得比命還重。

因此,也不廢話,開口就拿他和蒙恬作比較。如果按照始皇帝的遺詔輔佐公子扶蘇繼承了皇帝之位,李斯在才能、謀略、功績、威望以及扶蘇的信任程度方面都不及蒙恬,那丞相之位必然換人。

到那時,你想要全身而退,保住富貴和性命都不可能。現在胡亥公子就在大營中,你我聯合就能助他登上皇位,就是立了從龍大功,到時丞相之位沒人再和你爭,豈不是一舉兩得,皆大歡喜?

李斯此時已心亂如麻,一邊是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始皇帝,一邊是自己未來的榮華富貴,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自私戰勝了忠義,他還是向趙高妥協,馬上與其合謀,偽造始皇帝的旨意,立胡亥為太子。

為絕後患,又另外炮製一份詔書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死了扶蘇。不久之後,蒙恬、蒙毅兄弟相繼自裁。

李斯如願以償,丞相之位保住了,但他沒想到的是趙高的狠毒和二世皇帝的昏庸。秦始皇好不容易創建的大好基業就毀在二人手裡,他最終也沒逃脫命運的審判,被腰斬於市,為之前的自私行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相關焦點

  • 扶蘇是李斯的東床快婿,為何還要聽趙高的立胡亥為帝?有何陰謀?
    沙丘宮變在歷史上是一個很讓人痛恨、悲哀的事情,痛恨的是趙高小人弄權,篡改始皇帝遺詔,廢扶蘇,立胡亥為帝;悲哀的是,作為扶蘇老丈人的李斯竟然附逆,讓扶蘇慘死,傲視山東六國十幾年的秦帝國就此走上了下坡路,最後李斯自己還被腰斬於市。為什麼李斯會如此選擇呢?胡亥究竟比扶蘇好在哪裡?
  • 為了皇位,胡亥幾乎殺光兄弟姐妹,為何卻留下扶蘇兒子子嬰沒殺?
    駕崩前夕,秦始皇下詔,命公子扶蘇趕回鹹陽主持喪事。很明顯,秦始皇是將皇位傳給了扶蘇,要他回鹹陽繼承大統。但中車府令趙高卻與扶蘇的心腹蒙恬兄弟不對付。為了防止扶蘇繼承後自己死於非命,趙高連拉攏李斯,修改了詔書。他們扶持公子胡亥繼位,並以秦始皇的名義,指責扶蘇不孝,蒙恬不忠,逼二人自殺。
  • 胡亥、李斯、趙高,大秦帝國是怎樣毀在了這三個人手裡的?
    這個確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的詔書就在自己手裡。讓他生效還是作廢,自己現在有機會。這個機會對他是一個極大的誘惑。如果是扶蘇繼位,那自己就只是一個不得勢的公子胡亥的老師而已。明擺著,扶蘇會重用蒙恬、蒙毅兄弟。他不見得還會像秦始皇那樣重用自己,自己這個中車府令和行符璽事肯定是保不住了。
  • 秦始皇駕崩,李斯選擇趙高,幫助胡亥上位
    更為關鍵的是,秦始皇的格局觀很大,正是李斯追隨的不二人選,可是在秦始皇駕崩於沙丘後,李斯為何選擇了趙高呢?李斯選擇了趙高,也就相當於拋棄了大公子扶蘇,幫助胡亥上位。秦始皇臨終前,已經把遺詔立好了,正文中就是扶蘇繼位,成為下一任秦朝皇帝。只是李斯沒有這麼做,反而和趙高一塊把遺詔改成了胡亥。
  • 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談秦說漢(348)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但韓非子已經被李斯逼著服毒自盡了。 李斯與韓非子同在荀卿門下求學,數年的同窗之誼,但在利益面前,同窗之誼毫無作用,在韓非子有難時,不但不幫忙反而落井下落。說明李斯的感情淡薄,沒有真正的朋友,價值觀有問題。不拿別人當朋友,別人又如何會將他當朋友呢?
  • 扶蘇接到胡亥的假聖旨,不是草率地自行了斷,而是太情緒化了!
    從聖旨本身來說,扶蘇接到的是百分之一百的真聖旨。在扶蘇不知道秦始皇已經駕崩的情況下,他根本無法識破假傳聖旨這件事。在不知道秦始皇已死的前提下,扶蘇根本沒勇氣造反。因為,如果秦始皇活著,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既然這樣,接到聖旨只有死。不過這件事也確實反映出扶蘇極端畏懼秦始皇的問題。
  •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何沒有支持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出自《李斯列傳》趙高為了自己的私慾,開始勸說秦始皇幼子胡亥,趙高對胡亥說:「皇帝去世了,沒有詔書封諸子為王而只賜給長子扶蘇一封詔書。長子到後,就登位作皇帝,而你卻連尺寸的封地也沒有,這怎麼辦呢?」胡亥本來是純真的一個孩子,胡亥向趙高表明這本來就是應該的,胡亥還表示:聖明的君主最了解臣子,聖明的父親最了解兒子。
  • 歷史名人故事:胡亥對趙高言聽計從,與李斯三人達成共識
    即便是給扶蘇的詔書,也未明確他是太子,只是按當時習慣,誰主持先皇帝的葬禮,誰就是皇位繼承人。那麼請問,趙高口中的太子,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心理暗示,其實趙高在給胡亥一個既成事實的心理暗示。他脈脈含情地看著他,說:您是太子啊,多大啊,皇帝已經死了,您就是新皇。這個心理暗示的好處是大大的,胡亥之前或許還會有些膽怯,可這麼一暗示,就顯得名正言順。從來不曾聽聞過,人對天地義的事會有過懷疑。
  • 指鹿為馬,亡秦者胡,胡亥是如何讓秦國滅亡的
    胡亥,秦二世是充滿爭議的人物,在歷史上,更是流傳著指鹿為馬,亡秦者胡的傳說,那麼事實真相是如此麼?今天咱們來一探究竟。真的是非法登基麼?在出土竹簡上寫的胡亥的奉遺詔登基,強調了繼承皇位的合法性。有人是說胡亥的篡改的。在司馬遷《史記》記載,秦始皇出遊那年他50歲了,帶著胡亥出去,結果半道上,秦始皇死了。死了之後李斯趙高就擁護胡亥為新皇帝,用來保證他們的權利。死後秘不發喪, 丞相李斯趙高,假傳詔書然後傳給公子扶蘇,責怪他經常散發不利於朝廷安定的言論, 將大公子扶蘇賜死。(司馬遷寫這段的歷史寫的是 假傳聖旨殺死扶蘇,但是並沒寫,秦始皇到底傳位給誰?
  • 李斯被腰斬的時候,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呢?
    在沙丘政變的時候,趙高找到宰相李斯,希望能夠合謀,廢除扶蘇而立胡亥為太子,這當然是遭到了李斯的強烈反對,而趙高卻利用李斯的出身,說他貪圖相國的位置,害怕自己又變為之前那個無權無勢的人,這就導致了李斯這個聰明的人一步步的踏入了趙高給他設立的陰謀當中,這李斯也開始了失意的人生,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趙高的手段。
  • 存亡時刻:扶蘇之死與秦始皇生命的最後幾天 第四更
    >胡亥其人,可說他昏庸,懦弱,偏信佞臣,貪圖享樂,但他有一個優點非常突出。那麼胡亥是怎麼回答的呢?胡亥說:確實如此。然而我聽說,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親死了,沒有給諸子封王,我又有什麼可說的呢?趙高又說:不不不,如今天下之權,掌握在你、我和丞相的手裡,希望您好好籌謀把握,況且別人當自己的臣下和自己當別人的臣下,被人控制和控制別人,怎麼能同日而語呢?
  • 秦二世幾乎殺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為何留下扶蘇的兒子子嬰?
    但是太監趙高勾結丞相李斯,篡改了遺詔,胡亥則昧良心與他們二人苟且,最終將皇位竊取。在確定了扶蘇自殺後,三個惡人拉著秦始皇爛得面目全非的屍體與一車臭魚,匆匆忙忙趕回鹹陽即皇帝位。之後,做賊心虛的太監趙高,開始煽動同樣做賊心虛的胡亥,把屠刀砍向了三十多個無辜的兄弟姐妹們。
  • 《大秦賦》嬴政深愛公子扶蘇,卻為何不立他為太子?原因細思極恐
    雖然嬴政看起來不近人情,實則內心擁有不一樣的溫情,尤其是面對皇長子扶蘇的時候,會不經意地流露出滿滿的父愛。那麼嬴政如此深愛公子扶蘇,卻為何不立他為太子呢?原因細思極恐,與他生母羋華楚女身份有關,這也是嬴政心中最大一抹糾結!
  • 秦二世胡亥,可能是個背鍋的
    這種窮奢極欲的做法,估計最後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兒女,也讓後世的史官很為難,而且那時候秦始皇的妃子們生了孩子又不去派出所上戶口,還沒有整明白到底有幾個兒女,就被胡亥這小子給全部砍了,到哪裡去統計具體數字呢?秦始皇兒子數量之謎暫且不談,但是史書上留下名字的只有四個,分別是扶蘇、高(或稱公子高)、將閭、胡亥。
  • 胡亥提防所有的兄弟姐妹,為何卻不提防子嬰,子嬰究竟是誰
    那麼,既然胡亥都能殺掉二十多個兄弟姐妹,為什麼卻偏偏放過子嬰呢?難道他就沒想過子嬰會取代他嗎?這個子嬰,究竟是什麼身份呢?子嬰是扶蘇兒子這種說法非常流行,甚至在《辭海》中也是這樣的解釋。這種說法主要出自於《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按照如今人們對文言文的翻譯,這裡的「兄子」,的確是指胡亥兄長的兒子。不過值得一說的是,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個兒子。那麼按照道理說,子嬰有可能是胡亥十七個哥哥中任意一個人的兒子。
  • 秦始皇雄武一世,手下將相如雲,胡亥為何能登上皇位?
    到達平原津時秦始皇生了重病,傳書長子扶蘇「與喪會鹹陽而葬」,意思是讓他回鹹陽參加喪禮。在秦始皇心裡,扶蘇是大秦的繼承人,喪禮結束當然就是繼位登基。他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扶蘇為人正直,很看不慣他的一些行為,他擔心扶蘇即位後殺了他。 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沙丘平臺逝世。趙高勾結了丞相李斯,打算擁立隨行的胡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隱瞞秦始皇的死訊,偽造詔書逼死了扶蘇和蒙氏兄弟(蒙恬、蒙毅),並殺了秦始皇的二十多個兒女,掃清障礙之後,胡亥回鹹陽登基了。
  • 大秦丞相李斯的遺言是什麼?追逐名利一生,為何到頭卻懷念這件事
    在外人看來,從廷尉成為大秦丞相,李斯位極人臣,那是多麼無上的榮光。可惜在他跌落神壇的時候,這些東西全都不是李斯所懷念的,這未免讓人過於驚訝。原來追逐了一輩子的名利,到頭來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那麼什麼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呢?李斯的遺言給出了答案。二、李斯因名利起家,也因名利敗家。
  • 秦朝李斯是不是一個悲劇的歷史人物?
    倘若他對政治理想的追求高於對自身祿位的追求,當初他變法成功以後,就不該接受秦孝公的分封,做個中央實權派不好嗎?這樣後來也不至於死得那麼慘。李斯作為戰國法家後期最傑出的代表,也是如此,這也註定了他悲劇的宿命。
  • 《大秦賦》中李斯的長史蒙恬的郎中 都是什麼官職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秦賦》中李斯的長史蒙恬的郎中 都是什麼官職呢? 古裝歷史劇《大秦賦》改編自小說《大秦帝國》,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正在熱播中。
  • 扶蘇公子:大秦帝國復興的最後希望
    扶蘇被派往蒙恬處作監軍是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的事,直到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扶蘇被矯殺,兩年時間裡,秦始皇從未過問過扶蘇。但就在秦始皇臨死之前,卻「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上寫『與喪會鹹陽而葬』」。不管父子之間的關係到底怎樣,秦始皇在死之前還是很清醒的。他二十多個兒子中也只有扶蘇堪當大任,況且又是長子,遵古制,自然會立他為太子。將玉璽賜給他,並讓他趕回鹹陽參加自己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