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故事:胡亥對趙高言聽計從,與李斯三人達成共識

2020-12-15 欣然說歷史

自李斯處回到胡亥行帳中,趙高是這麼復命的:以太子令喝之,焉敢不從!這句話,仔細看來,趙高應答的原話包含這麼幾層意思。首先他抬高了胡亥的身份。我們知道,現在的胡亥僅僅是死人嬴政的小兒子,他是公子胡亥。太子一說,是嬴政到臨時那瞬才恍然察覺的漏洞。此人極度想成仙,根本忘記了人會死這一茬。即便是給扶蘇的詔書,也未明確他是太子,只是按當時習慣,誰主持先皇帝的葬禮,誰就是皇位繼承人。那麼請問,趙高口中的太子,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心理暗示,其實趙高在給胡亥一個既成事實的心理暗示。他脈脈含情地看著他,說:您是太子啊,多大啊,皇帝已經死了,您就是新皇。這個心理暗示的好處是大大的,胡亥之前或許還會有些膽怯,可這麼一暗示,就顯得名正言順。從來不曾聽聞過,人對天地義的事會有過懷疑。既是受命於天,自要放手一搏。這一放手下面所有的通道就已經打通,水到渠成已是必然。

除了這個心理暗示,趙高的這一說辭也顯示了此人的通達人性。歷朝帝王都在重複重複再重複地向世人強調:朕乃天子!可實際上呢,什麼狗屁天子,還不就是一個人,吃喝拉撒樣樣跑不了,喜怒哀樂也少不掉。話說回來,連普通人都忌諱別人比自己厲害比自己強,又何況是站在雲端的帝王?歷來帝王們最忌憚的就是身邊的臣子功高蓋主或功高震主。嬴政是始皇帝,即便當代文人的速度再快。我想短十一年時間也不夠他們寫出什麼帝王之術,以及破解防備帝王之術的指導書吧。所以說,趙高此刻說話的藝術就完全是他原創。他充分地了解了帝王的這點特性。後人們也因他受益,轉載的轉載,盜版的盜版。以至於出了許多中國帝王權謀之術等的書籍,有了「將才非比帝王術,朝野遍地是埋伏」云云。他從小事做起,明明是他舌翻蓮花,擊中李斯軟肋對其示弱再誘以重利,可其中的過程他隻字不提,只用一句「以太子令喝之,焉敢不從!」來應對胡亥。

讓後者這個白痴樂翻天,且將這種做視天下我一人的自我感覺良好進行到底。趙高趙高,又是趙高。寫到這裡估計看的人會問:你怎麼總是這麼誇趙高?其實,我的確是在誇趙高。這個傢伙半生傳奇青史留名,相對史書中僅出現某某人於某年某月攻破某城擒獲「守將」中的守將兄,又或者那些某人,某地人,曾任何職。這樣空泛的記載要強上許多。趙高、胡、李斯三個人已達成共識,那麼就要展開實際行動。他們以嬴政的口物寫了另一封書,蓋上符璽,讓使者快馬加送去扶蘇那。這是明面上做的事,暗地裡的應該還不止。扶蘇、蒙在哪呢?上郡,也就是今天的陝西北一帶。偽從沙丘也就是今天的北一帶發出。我翻了下地圖,這兩個地方離得還真不近,就算走直線也要橫越過山西陝西,當然,政隊伍是一直向陝西進發著的。我們就給傳信使者十天時間吧,這距離,馬不停路的話勉強能送到。十天的時間不長不短,但是已經足夠某些人搞些小動作。

晃詔書被使者送到扶蘇手中,扶蘇看到詔書內容當時就哭了。他得很傷心詔書的內容大致如下:扶蘇,你和蒙恬駐守上十幾年,沒有功勞。你還天抱怨不能回鹹陽當太子,你這樣的兒子太不孝順了,現在我讓你自殺。蒙作為大將,知道你的所作所為卻不規勸,也要自。當然,死之前蒙把兵權全交給將王離。扶蘇看完哭著就要拔劍自,蒙恬手快一把拉住,對他說:「先不要自殺,小心有許,你先上疏問問,確認以後再死不遲。」扶蘇繼續哭,說:「父親要兒子死,這還需要再問嗎?」說著,就趁蒙不注意抹了脖子。扶蘇死了,蒙恬堅決不肯自殺。使者讓他交出兵權,就把蒙括關了。這兩位一個死一個囚,可都不是普通人物潤。一是嬴政長子,一是手握二十萬重兵的大將,他們都不是普通販夫走卒,這樣兩位就這麼弱?想讓人怎麼捏都行?蹊蹺啊,太蹊蹺了。

詔書是假的,這個蒙恬早就看出來,要不就不會明確提醒扶蘇「安知其詐乎?「原因很簡單,這封以嬴政口吻寫的,並蓋了符璽的詔書,說的都是瞎話。詔書說扶蘇和蒙恬駐守邊關十幾年而沒有功勞,這不對。蒙恬在上郡是十多年了不假,可扶蘇是什麼時候來上郡的?在始皇三十五年,嬴政坑儒完,扶蘇就上疏提意見說,父親大人,你這樣做不太好吧。嬴政一怒,就打發扶蘇去上郡做監軍。到現在才不過兩年多。還有,蒙恬是絕對有功的,扶蘇也是。什麼叫趁蒙恬不注意就自殺了?蒙恬那麼一位縱橫沙場的大將,身手矯健是自然的。他要制住扶蘇這樣一位養尊處優的皇子易如反掌。為什麼頭一回能拉住第二回怎麼就拉不住了呢?

唯一的可能一就是有人阻止了蒙恬,阻止蒙恬第二次拉住扶蘇。這個人的名字叫王離,身份是蒙恬的副將。此人或許不太出名,但他有個很厲害的祖父王剪。當年贏政能兼併天下,在外戰上主要就靠王與蒙恬。現在王早亡,王離繼承家風依然任職軍中職位方面卻只是區區副。詔書最後說讓蒙恬死前把兵權全部交給副將王離。為什麼偏偏就是王離呢?二十萬大軍啊,除了大將蒙恬外,大小軍官那麼多,為什麼偏偏詔書就是說把兵僅交給王離?發動沙丘之謀的三個人,胡亥不論,他只是枚棋子,李斯趙高都是厲害角色他們要做這樣逆天的大事,自然會準備周全,有句話叫成者王侯敗者寇,這事情旦不成那是會殺頭滅族的啊。李斯這樣老謀深算,怎麼會打無把握之僅。所以十幾天傳語的時間內,暗地裡他一定做了什麼一一勾結王離。

這個不難辦到,蒙恬一倒王離自然可以坐回祖父大將的位置。李斯投其所好以此為酬勾結王離。由此,再回顧使者拿出那封詔書當眾宣讀的時候,那場面必定是驚風密雨極其緊張。毫不誇張說,屋子裡的幾個人:扶蘇、蒙恬、王離、使者、在讀詔書聽詔書,屋外面恐怕埋伏了絕不止五十刀斧手。這樣一來,就很好解釋了,扶蘇自殺一是這入性子烈,受不了委屈。還有他是被逼的。而蒙恬就有些耐人尋味了,既然扶蘇死了,詔書又明確讓他自殺,他不但不自殺,使者還有旁邊虎視眈眈的王離竟然都不敢代勞,而只是將他削去兵權關押這又怎麼講?這就和整個蒙氏一族在大秦的影響和地位有著很大的關係了。

相關焦點

  • 秦始皇駕崩,李斯選擇趙高,幫助胡亥上位
    在秦朝歷史中,有一件令人非常不解的事情,那就是秦始皇的繼承人事件。這一波事件,直接影響到了秦朝的後期走勢,直到秦朝滅絕,也全因這一步走錯了。更為關鍵的是,秦始皇的格局觀很大,正是李斯追隨的不二人選,可是在秦始皇駕崩於沙丘後,李斯為何選擇了趙高呢?李斯選擇了趙高,也就相當於拋棄了大公子扶蘇,幫助胡亥上位。秦始皇臨終前,已經把遺詔立好了,正文中就是扶蘇繼位,成為下一任秦朝皇帝。只是李斯沒有這麼做,反而和趙高一塊把遺詔改成了胡亥。
  • 胡亥、李斯、趙高,大秦帝國是怎樣毀在了這三個人手裡的?
    目前他要說服的就是兩個人,胡亥和李斯。趙高深信,利益所在,就是人生的選擇所在。自己如此,胡亥如此,李斯也是如此。他深信自己能夠說服胡亥和丞相李斯。 朦朧的月光下,趙高向胡亥的車子走去。 作為胡亥的老師,趙高深知胡亥。胡亥心心念念就是要享樂。只要滿足他這個,其它都無可無不可的。而且胡亥對趙高一直也是很敬重的,把他當作父輩對待的。
  • 扶蘇是李斯的東床快婿,為何還要聽趙高的立胡亥為帝?有何陰謀?
    沙丘宮變在歷史上是一個很讓人痛恨、悲哀的事情,痛恨的是趙高小人弄權,篡改始皇帝遺詔,廢扶蘇,立胡亥為帝;悲哀的是,作為扶蘇老丈人的李斯竟然附逆,讓扶蘇慘死,傲視山東六國十幾年的秦帝國就此走上了下坡路,最後李斯自己還被腰斬於市。為什麼李斯會如此選擇呢?胡亥究竟比扶蘇好在哪裡?
  • 李斯的故事你知道嗎?思維導圖趣讀歷史人物
    近日,在央視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李斯輔佐秦王二十多年,嬴政統一了天下,李斯也成了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秦朝李斯是不是一個悲劇的歷史人物?
    這就是著名的「倉鼠」和「側鼠」的故事。李斯感慨,做人一定要做倉鼠,絕對不能做側鼠!,自此之後他發誓這輩子一定要做倉中鼠!你看,這就是李斯人生的最高理想,做一個沒人能夠威脅到,能夠逍遙自在偷糧食吃的老鼠。
  • 李斯那麼聰明,為何不幫賢明的扶蘇,而幫昏庸的胡亥繼位呢?
    李斯能從楚國小吏躍升到秦帝國丞相,可見其確實聰明。在面對帝國繼承人的選擇上,他幫胡亥,而不助扶蘇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地位。為何這樣說呢?從根本上講,扶蘇和李斯不是一路人,也走不到一塊去!如果扶蘇登上皇帝寶座,第一個倒黴的就是大秦丞相李斯,原因有3點:1、治國之道不同。扶蘇以儒治天下,而李斯是法家代表。
  • 胡亥為何要逼蒙恬自殺,還要殺光33位兄弟姐妹?因為他心虛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而秦始皇作為它的創建者,可謂功不可沒。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秦朝的統治者多為暴政。也正是因此,秦朝僅僅三世,存在15年便滅亡了。在巡遊至沙州途中,秦始皇突然生了重病,沒過幾日,他便病死了,一代帝王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死了。
  • 李斯被腰斬的時候,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呢?
    而當時幾個有功的大將軍,蒙恬和蒙毅全部都是被趙高迫害而死,還對秦王室的人全部誅殺,還給秦始皇的大兒子公子「扶蘇」扣上一個不忠不孝的帽子,逼得扶蘇只能自殺,還在鹹陽一次性殺死了秦始皇的12個兒子,碾死了秦始皇的10個女兒,公子高只能殉葬,公子將閭昆弟三人被囚禁賜死,就這樣胡亥的兄弟姐妹基本都被趙高剷除完。
  • 秦二世胡亥,可能是個背鍋的
    胡亥是最小的一個(應該是有記載的最小的一個,不太可能是所有皇子中最小的一個)。2.胡亥如何上位?胡亥小時候跟著時任中車府令的趙高學習獄法,趙高是小胡亥的老師。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在沙丘宮平臺,貼身宦官趙高一是怕諸多皇子為爭奪皇位而引發戰亂,二是心裡有自己的小九九,便決定秘不發喪,而後說服丞相李斯一同篡改秦皇遺詔,逼死準皇位繼承人扶蘇,擁立胡亥繼位,當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
  • 指鹿為馬,亡秦者胡,胡亥是如何讓秦國滅亡的
    胡亥,秦二世是充滿爭議的人物,在歷史上,更是流傳著指鹿為馬,亡秦者胡的傳說,那麼事實真相是如此麼?今天咱們來一探究竟。真的是非法登基麼?在出土竹簡上寫的胡亥的奉遺詔登基,強調了繼承皇位的合法性。有人是說胡亥的篡改的。在司馬遷《史記》記載,秦始皇出遊那年他50歲了,帶著胡亥出去,結果半道上,秦始皇死了。死了之後李斯趙高就擁護胡亥為新皇帝,用來保證他們的權利。死後秘不發喪, 丞相李斯趙高,假傳詔書然後傳給公子扶蘇,責怪他經常散發不利於朝廷安定的言論, 將大公子扶蘇賜死。(司馬遷寫這段的歷史寫的是 假傳聖旨殺死扶蘇,但是並沒寫,秦始皇到底傳位給誰?
  • 歷史上的李斯是怎樣一個人?功在千秋,但統一天下與他沒多少關係
    近日,電視劇《大秦賦》熱播讓許多人對秦國及秦朝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夜讀史書就借這個話題來與各位聊聊歷史上的李斯是怎樣一個人。 《大秦賦》中的李斯足智多謀,即便在他還是一個小小郎官的時候,就幾乎能洞察朝野內外的所有大事,每次為秦王嬴政出主意都能直接切中要害。
  • 秦國丞相李斯之所以能發跡,真的是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的啟示嗎?
    秦始皇掃滅六國後,李斯在建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讓華夏民族第一次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融合。但其所提出焚毀前朝書籍的建議,對古代歷史文化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也讓當時的百姓更加愚昧無知。
  • 李斯:江湖路遠,且行且珍惜,一個秦王朝始終繞不開的人物
    人無完人,李斯總體而言在歷史上是功大於過的,但是他的人生同樣有三大汙點永遠不能抹去,其中第一大過與趙高密不可分,那就是廢扶蘇事件。試想,如果扶蘇繼承了皇位,也許秦國就不會二世而亡了,但是歷史就是這麼殘酷,往往你越希望的結果越達不到,廢扶蘇的主謀是趙高,李斯在這個事件中屬於脅從,趙高是胡亥的師傅,從感情上講,趙高必然希望胡亥繼位,但是要想讓胡亥登基,必須要打通李斯這個環節,畢竟李斯是秦相,於是趙高就開始做李斯的工作。
  • 李斯的輝煌,以及黃昏
    二、進入嬴政核心團隊之後,李斯的故事就乏善可陳了。不外乎千古奇文《諫逐客書》,奠定其秦國第一文章。重塑嬴政人才觀,得以留鹹陽。他的故事,不日開始,敬請關注。四、李斯知道趙高是個賤貨,準確的講,是個貨真價實的賤貨,此人出身於宦,內廷官職,而非閹人,從上剪呂氏一黨有功,善書文,通律例,精御術,上以之為中車令。
  • 李斯:是我
    駱駝認為秦朝末年,有三個人最討厭,他們分別是扮做假太監入宮,禍(yin)亂宮闈的嫪毐,逼死扶蘇擁立胡亥,從而加速秦國滅亡的趙高,以及為了向上爬,而不擇手段的李斯。在這三人之中,駱駝認為李斯又是其中最最不堪之人。
  • 胡亥提防所有的兄弟姐妹,為何卻不提防子嬰,子嬰究竟是誰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毋庸置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天驕人物。不過可惜的是,為了追求江山永固和長生不老,秦始皇的苛政,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最終,秦朝僅僅延續了15年,就消失在了歷史的舞臺上。而秦始皇自己,也由於對長生的執念,死在了第五次東巡的路上。
  • 《大秦賦》中,李斯的長史,蒙恬的郎中,都是什麼官職呢?
    該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對於《大秦賦》來說,讓我們對原先比較模糊的戰國歷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對於本文所要說的李斯、蒙恬,自然是圍繞著秦王嬴政身邊的重要人物。在《大秦賦》中,李斯被秦王嬴政封為「長史」,而就蒙恬來說,則在樊於期之後接替了「郎中」一職。
  • 《大秦賦》中李斯的長史蒙恬的郎中 都是什麼官職呢?
    該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       對於《大秦賦》來說,讓我們對原先比較模糊的戰國歷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對於本文所要說的李斯、蒙恬,自然是圍繞著秦王嬴政身邊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