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交到不好的朋友怎麼辦?父母最好的方法是以關係治癒關係

2020-08-26 孫韻心理諮詢師

一位家長給我留言說:「孩子交了不好的朋友怎麼辦?」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都會擔心孩子會受到這些「不好」的朋友影響,學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是誤入歧途。

可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如何勸阻都不起作用,反而會引發更激烈的爭吵。


前段時間,一位初中男孩來到了我的心理諮詢室,原因是自己情緒低落,有自殺的想法,到精神科看了之後,醫生說達不到抑鬱症的程度。

但是這個男孩覺得是醫生診斷失誤,強烈要求醫生開藥緩解情緒。醫生給孩子開了一些中藥。

但是他服過之後,覺得並沒有什麼幫助。


我跟孩子聊了以後,發現他的抑鬱情緒的來源,大多是受他的朋友影響。

他的朋友大多是確診的抑鬱症患者、躁鬱症患者、精神分裂康復期患者。

在這裡我要先澄清的是,沒有絕對的「不好」的朋友

一方面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

另一方面,不是每個人都會被朋友影響的。


所以家長在遇到這個問題時,建議用以下方法來幫助孩子走出「不好」朋友的影響:

1、 孩子的交友反應了他內心的需求

人際交往是有吸引力法則的,孩子對於人際交往是有其內在的需求的。

也就是說,他們為何要和這樣的人交往?

那個初中男孩說:「因為他們需要我的幫助!」

深層含義就是,「幫助他們,能夠證明我是強大的,有能力的!」——這也是他的內心需求

他需要這些朋友來提升自己的內在成就感。


孩子與一些品行「不好」的朋友交往,也有其內心的需求。

這些「不好」的朋友身上,可能有他得不到,或者是想證明自己的地方:

比如,有的孩子結交「不好」的朋友,在這個群體裡,自己會被奉為「優秀學生」的稱號。

有的孩子是因為喜歡這些「不好」的朋友身上放蕩不羈、敢作敢當、自由隨性等的性格。

我們找到孩子結交朋友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


具體的做法是,真誠的與孩子溝通,在和諧的氣氛下,問問孩子這幾個問題:

你為什麼喜歡和他做朋友?

他身上哪種特質是你喜歡的?

你們在一起,都會做些什麼呢?

2、 家長要反思自己的教育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成長問題,只不過這些孩子的問題是以交友為特點。

而孩子大多成長的問題,都是家庭關係的問題在孩子身上的反應。

比如,初中男生願意幫助心理有問題的人,是因為能讓自己有成就感。

他在家庭裡,父母總是對他過於挑剔和指責,他缺乏自信。

一方面是自己的自信心不足,一方面是想有成就感,所以他才會受到這些孩子的影響。


而與有不良行為習慣的人交往,可能是孩子經常被父母忽略,而與這些人在一起,他們講義氣,他會感受到溫暖。

還有可能是父母過於掌控,孩子失去自由,才會和這些有不良行為的人交往,滿足自己嚮往「自由、隨性、敢做敢當」的內心需求。



3、以關係治癒關係

心理諮詢中,有一種助人的方法是通過關係來治癒關係

簡單來說,就是在一段關係中受到傷害,在另一段關係中獲得成長。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能看出,孩子能受到「不好」朋友的影響,主要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所以才轉向其他的關係來治癒自己。

我們也可以通過關係的建立,幫助孩子降低「不好」的朋友對他的影響。

父母在生活中要多給孩子肯定和鼓勵,多一些掌控,少一些掌控、挑剔和指責。

當你們的關係建立好之後,再去和孩子談交友的問題,孩子才會聽進去你的建議。

哪怕孩子不能和這些朋友「斷交」,我們也降低了影響。

比如,我跟孩子建立好了信任、安全、鼓勵的關係之後,我給孩子的建議是:

「首先肯定你幫助他們的善意,但是他們需要的是專業的心理幫助。」

「又因為我們缺乏自信,所以我們並不適合幫助他們,這樣並不利於他們病情的恢復,即不利人也不利己。」

這個孩子聽了我的建議,先不跟這些朋友聯繫,他決定等到自己的內心強大了,換種方式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父母要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好孩子、成為父母的驕傲。只不過缺乏信心和方法。

孩子出現交友問題的時候,單純的讓孩子轉變是不公平的,通過講道理讓孩子轉變也是不現實的。

而且,即使我們家長使用高壓手段,強迫孩子轉變也不會持久,甚至會引發雙方更為「失控」的行為。

父母要把孩子問題的重心放在自己和孩子的關係上,控制住自己急切想要改變的心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雙方的共同的努力下,才能更好的解決孩子的成長問題。



相關焦點

  • 孩子交到「壞朋友」,怎麼辦?
    如果遇到好的朋友,就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更多積極影響,而壞的朋友,也有可能真的會就此把孩子拖下水。該怎麼辦呢?其實,作為父母,首先要有的一個自覺就是,我們永遠不能代替孩子去做任何決定,而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幫助她學會明辨是非,懂得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 家長如何預防孩子交到「壞朋友」
    朋友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父母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交到壞朋友,因為小到生活習慣,大到品行,壞朋友都會給孩子帶來諸多的負面影響。所以,父母們與其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交到壞朋友再著急,不如在孩子的社交萌芽期,就引導他們學會正確地交朋友。
  • 孩子在幼兒園交到了壞朋友,父母該怎麼辦?
    我家老二曾有綽號「笑羅漢」,從小就是個特別愛笑,又很配合大人的「天使娃」,上了幼兒園,很快就交到了不少好朋友。其中兩個孩子讓我印象深刻。小孩A在班裡經常會咬其他孩子,我們家娃也陸續被咬過兩三次,以致小朋友的媽媽覺得很抱歉,還送了小禮物。
  •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如何幫助孩子交到知心朋友?
    同樣的,孩子們長大後要去幼兒園上學了,我們總跟孩子強調要學會交朋友哦。可我們卻沒有認真地給孩子講過,朋友的標準是什麼?怎麼才能交到適合自己、能一起追逐夢想的朋友。我們成年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朋友,而這些朋友都是經過我們在生活中各種經歷,各種思考,各種判斷後得出的來的。我們總要求孩子交到好朋友,那怎麼去交呢?《交朋友的方法》這本繪本就是寫給孩子們交朋友的方法。
  • 親子關係幸福的婚姻,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各位朋友你們好,我是三觀比五官還是個我們今天聊的是親子關係,親子關係當中他有很多的一些理念,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但最重要最核心的是什麼?並不是那些所謂的技巧跟方法,我們講的最重要的並不是那些不重要,我們講最重要最核心的婚姻幸福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為什麼會這麼講?
  • 父母關係和諧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1杭州中年女子被丈夫殺害的新聞掀起了軒然大波,等謎底揭開之後,大家最關注的還是,他們的孩子怎麼辦?由誰養大以及她心理的創傷誰來撫平?孩子要怎麼接受這麼殘酷的現實?她今後的人生該怎麼走?孩子還可能會覺得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好所以導致父母關係不和,很多時候孩子看到父母關係不和時還會想去調節,但經常以失敗告終。長此以往,孩子的無力感以及愧疚感會侵蝕自己的內心。
  • 父母跟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是建立起「朋友關係」
    第20節–父母與孩子需建立起「朋友關係」作者:蔡銀兵不少家長曾經給我留言說什麼樣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成長來講最有利。其實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教養方式,也因人而異或多種多樣吧。但我從那些比較快樂的孩子家庭中,看到這麼一種現象。
  • 「我的孩子被孤立了」,幼兒園老師提供這3個方法讓孩子交到朋友
    在和孩子們一起工作的時候,經常接收到來自家長的求助:「老師,我感覺我的孩子被孤立了,怎麼辦?」「老師,為什麼我的孩子回家都不說他在幼兒園裡最喜歡的朋友是誰,他是不是沒有朋友?」原來孩子們的社交也這麼「難」,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孩子之間也存在在各種各樣的「隱性規則」,仿佛是一個小小的「社會」,等著他們「乘風破浪」。我們如果明白了以下幾件事,就可以更好理解要怎麼幫助孩子去社交,交到朋友。
  • 最好的教育關係是什麼?
    最近幾年,學校和家長的關係並不是很樂觀,偶爾也會發現惡性事件,那麼家長和學校如何建立和諧的關係呢?那最好的教育關係是什麼呢?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1.父母的態度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有沒有看過這樣一個片段,故事發生在泰國,小女孩平時在菜市場陪著媽媽賣菜。隔壁的豆芽每次賣的都很好,小女孩就問媽媽:「我們可以自己種來賣嗎?」
  • 最好的親子關係莫過於與孩子成為朋友,帶動孩子去成長
    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身邊最親密的人,我們陪伴他很多的時光,這是因為彼此之間的距離近我們要必須做出一些恰當的方法,否則就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影響兩個人的關係。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是他們的意見,孩子有著強烈的佔有欲,這種佔有欲一旦超過了邊界,就會帶來了失望的結果。
  • 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當你發現孩子調皮搗蛋,跟你頂嘴和對著幹的時候;當孩子對你的話充耳不聞的時候;當孩子把自己的秘密都不願意跟你分享的時候;你是不是想這個孩子太難帶了,這孩子的性格天生就是這樣的我能怎麼辦。 殊不知,當父母不是天生就會的,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其實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 家庭關係不和,孩子成替罪羊?父母做回成年人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現實生活中,當夫妻婚姻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絕大數人的選擇都和孩子有關:兩個人關係不好,生個孩子吧,拉回對方的心,維繫感情兩個人之間意見出現分歧,拉攏孩子做同盟,傾述對方的「壞」兩個人之間沒了感情,為了孩子,離婚是不可能的
  • 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父母相愛
    知乎上有一個問答:「在父母相愛和不相愛的家庭下長大的孩子有什麼區別?」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在父母相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很容易交到朋友,也總是自信樂觀,看到的世界全是陽光。而在父母不相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總覺得生活沒意思。由於長期感受不到溫暖,所以性格變得敏感多疑,感受不到活著的意義。」
  • 朋友間最好的關係是不遠也不近
    朋友是你孤單時最渴望的伴侶,朋友是你受傷時最溫暖的依靠,朋友是你生命裡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朋友是你用真心去守護的情意。看過《我的前半生》,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羅子君與唐晶的友誼感動,讚嘆!羅子君在唐晶的幫助下,漸漸地走出人生的陰影,找到了工作,帶著孩子勇敢地面對生活。其中唐晶對羅子君說的一句非常霸氣的話:天底下能掙錢的又不是陳俊生(羅子君的前夫)一個人,他能養得起你,我唐晶一樣可以。能說出這樣的話得有多少底氣啊,羅子君能交到唐晶這樣的朋友真是此生最大的福氣。我被唐晶這樣的好閨蜜深深地打動。
  •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建立早期親子關係最理想的狀態
    這可讓小凱迷惑了,本來孩子去遊樂園就會花費很多錢,結果現在孩子卻不喜歡去了,這可怎麼辦呢?於是小凱就找到孩子的幼兒園老師諮詢,老師告訴小凱其實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同時也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能給予孩子最好的陪伴。相信有不少父母和小凱一樣頭疼,帶孩子去遊樂園吧,費錢又費力,還無法去很多次;讓孩子玩玩具吧,一個玩具也要很多錢。
  • 養育孩子,家庭裡最好的關係是「全職的夫妻,兼職的父母」
    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在父母的道德教育和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之間猶豫不定,聽了父母的內心又會覺得後悔遺憾,不聽父母的又會覺得自己「不好,不孝順」。各種臨床心理學案例表明:父母過於飽滿的愛,也是造成孩子有抑鬱或將來大概率抑鬱的重要原因之一。
  • 夫妻吵架關係不好是什麼原因,該怎麼辦?
    談到夫妻關係不好,經常吵架是什麼原圖,我們該怎麼辦?這個話題是現代婚姻關係中普遍存在的疑惑,也是很多家庭面對的難題!我們除了希望小康的生活以外,還希望和諧美滿的家庭。因為我們中華文化幾千年的幸福傳承,大都是妻賢子孝,家庭和睦,父母安康!祖祖輩輩我們都是這樣期盼的!
  • 3歲孩子上幼兒園不愛說話,媽媽巧施妙招,讓娃交到一堆朋友
    導讀:3歲孩子上幼兒園不愛說話,媽媽巧施妙招,讓娃交到一堆朋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歲孩子上幼兒園不愛說話,媽媽巧施妙招,讓娃交到一堆朋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與父母關係很差怎麼辦,怎樣擺脫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父母對自己不好,容易產生自卑和不安全感。父母離異,容易對婚姻缺乏信心,不信任愛情關係的穩定性。這三種最常見的親密關係中的問題都是受原生家庭影響而出現的問題。因為父母是帶給我們生命的人,做父母又不用考試,這個世界上也沒人說怎樣的人才有資格做父母,所以你如果有一個不合格的父母不要責怪他們。
  • 什麼樣的狀態才算是最好的朋友關係呢?
    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應該是不分年齡、性別的,也不是因為利益捆綁在一起,更不會因為身份差異有高低貴賤的區分,而是心與心之間真實地互動交流之後達到了相互尊重、相互認可的狀態。小編認為,朋友之間最好的狀態莫過於彼此沒有恭維、客套和虛偽。真朋友,不一定天天聯繫,但是當你需要幫助時,他(她)定會傾力幫助你,真心地付出,並不求回報。朋友之交一定要有踏實感、信賴感,說話做事沒有顧慮,不必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同樣也是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