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如晶認為,媽媽是偉大而神聖的,發工資就會變得功利。也因此引發了該不該給全職媽媽發工資的討論。為此,我特意問了問身邊幾個成都周邊全職媽媽的看法:
1.慄子媽媽,全職四年,成都人
慄子媽媽是研究生,老公是博士,在某大學任教,一家都是高知家庭,可是慄子媽媽還是選擇了全職。
她在全職之前和老公是達成了共識的,全職之後也一直按照共識執行。老公的工資全部上交,自己只留1000,平時他也確實沒啥開銷,基本都會剩下。
她認為,把全職媽媽作為職業看待是錯誤的,這是一種個人和家庭共同作出的選擇。她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之中,孩子也確實沒有假手於人,都是她一步步摸索、學習,並且會記錄孩子的成長變化,自己再反覆復盤,根據變化來給孩子制定相應的成長計劃。
這個過程中,她也會和老公反覆交流,包括家庭開支,她也會詳細記錄,所以老公對她的安排幾乎沒有異議。
她覺得如果給全職媽媽發工資,那就等於承認了自己的從屬地位,老公也就更加有理由對自己指手畫腳。因此,她認為,不應該發工資,而是好好培養自己的規劃能力,這樣丈夫才能放心讓你打理家庭資產,而且夫妻財產都是共有制,發工資就顯得太生分了,主要的還是要多和另一半溝通,讓他明白你並不是閒人。
2.土豆媽,全職兩年,成都華陽人
土豆媽是本科生,全職是無可奈何,她生娃的時候身體不好,為了調養身體才選擇的全職。老公是建築師,長年呆工地,家裡就她和婆婆帶孩子。
土豆媽則認為,全職媽媽就該發工資。因為她養身體期間,一切都是婆婆操持,有時候她想買點什麼都得問過婆婆,婆婆再從她自己的角度判斷該花還是不該花。
因此,土豆媽的兩年全職生活過得特別憋屈,每次想和老公說,老公只說你好好養身體行了,其他聽我媽的。她想出去找工作,可是兩年的宅家生活讓她連基本交流都會卡殼半天,所以她現在特別怨恨老公,如果不是生孩子,她怎麼可能會這樣?
3.籠包媽,全職7年,東北人,嫁在成都
籠包媽是個典型的東北女人,172的身高,笑起來很爽朗,生活作風也是雷厲風行的那種。
我問籠包媽需不需要給她發工資,她不客氣地笑起來:「發什麼工資?他還得問我要工資呢。」
籠包媽算得一手好帳,雖然表面全職,其實才是家裡的主心骨,老公做生意任何事情都要和她商量,財政大權也是在她手裡。
她說,老公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資金鍊,自己給他穩好了後方,他才能放手去掙。籠包媽也確實是把理財好手,各種投資玩得風生水起,心態好也不貪,見好就收,別人多賺她不羨慕,自己賠了她也會反覆檢討,避免重蹈覆轍。
老公的交際圈她也很了解,酒桌上基本全靠她來撐著。#應該給全職媽媽發工資嗎#教育孩子她只著重培養學習習慣,其他一概放養。
籠包除了皮點其他都很好,不管要玩什麼,都會先把作業和閱讀任務做完再去玩,玩耍時間為半小時,玩得再嗨也必須停下,再完成下一步閱讀任務。
因此,籠包媽認為,需要工資的全職媽媽本身就是弱勢的,反正都是看人臉色幹活,還不如別全職了,出去上班更好。
根據這幾個全職媽媽的情況,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1.認為不需要工資的全職媽媽們,自身能力本就不弱,甚至強於老公,老公還得仰仗她們來保持家庭,給自己減負。
2.認為需要工資的全職媽媽,本身就比較弱勢,心理和身體上也比較脆弱,和老公也無法溝通,自身排解壓力的能力也弱。
3.許多女人都喜歡掌管家庭資產,認為這樣就不會把自己置於被動的地位。但是,能真正掌管資產的媽媽們能力都很強,也確實能做到開源節流,因此,想要掌控老公的工資,先讓自己做好吧。
4.合理規劃、利用時間很重要。
帶娃並不是一點空餘時間都沒有。哪怕只有一分鐘的空閒,讓自己深呼吸一口,都能減少不少壓力。這個時間不是讓你用來抱怨老公的,而是好好給自己平衡心理壓力。
有一個比較笨但有效的辦法:
用筆記錄一周裡自己每天的「行程」,復盤,看到底哪些時間是可以整合或是可以利用的,然後不斷地規劃時間,你會發現其實可用的時間不少,用來提升、思考自身。也不要光埋怨老公,多和他溝通,不要著急上火,一味地指責和抱怨,而是和他商量,讓他給點建議,再讓他給你示範示範。
因此。筆者也認為,全職媽媽不該要工資,拿了工資就等於把自己置於下屬地位,老公自然就成了你的老闆,那麼他更有資格去督導你的一言一行,還會給你制定工作標準,也會有績效考核,這並不利於婚姻的健康、穩定發展。任何時候都要記住,兩個人結婚,就是一個共同提高的過程,選擇了全職,就要有穩定後方的能力,如果自認沒有,那就不要選擇全職了。
我很同意籠包媽的那句話:「反正都是拿工資看人臉色,那還是出
去看別人臉色吧。」你們認為呢?全職媽媽該不該要工資?